2012年11月8號,中共十八大在北京召開,胡錦濤總書記最後一次代表中央作政治報告。十八大政治報告無疑是引人關注的,因為她代表了中共中央對於中國未來的發展路向和戰略部署,不僅引領中國,更牽動世界。對於兩岸關係也是如此,兩岸的政治觀察家們都在關切十八大後中國大陸的對台方針路線有何發展變化,都在字敲句推地分析報告中關於台灣問題和兩岸關係的論述。
胡錦濤總書記在十八大政治報告中指出,“和平統一最符合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實現和平統一首先要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必須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堅持發展兩岸關係、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八項主張,全面貫徹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重要思想,鞏固和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基礎,為和平統一創造更充分的條件。”這是首次通過政治報告的形式明確了和平發展與和平統一的關係,表明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思想已經定型,在當前及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全面貫徹和落實、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重要思想,是大陸對台工作的方向和目標。
眾所周知,兩岸分離六十多年來,大陸對台政策經歷了武力解放、和平解放、和平統一到和平發展三個重要階段,實現了重大的戰略轉換。和平統一戰略思想的提出,與改革開放大政方針息息相關,順應和平與發展已經成為當今時代主題,也是國內外形勢發展的必然產物。和平統一方針提出後,在二十餘年的實踐中,大陸逐漸認識到:和平統一的遠大目標是需要分階段分步驟來逐步實施的;在國家統一與中華復興的關係中,統一是服從並服務於復興大業的,統一是過程而非目的;在和平統一進程中,海峽兩岸均是統一的主體,兩岸要共議統一,共同締造一個文明、民主、繁榮、富強、統一的新中國;台灣的主流民意是求安定、求和平、求發展的。由此,以胡錦濤為首的中共第四代領導集體根據時代發展和主流民意要求,結合兩岸關係的現實情況,提出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重要思想,並形成一系列指導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具體政策。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政策的內涵十分豐富:在政治上,堅持“一中原則”,反對台獨,維護一個中國框架的共同認知,在此基礎上求同存異;以“九二共識”作為兩岸協商,增進兩岸互信的重要政治基礎。通過先易後難,循序漸進的方式,累積互信,逐步協商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構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框架。在經濟上,建立起兩岸經濟合作機制,培植和擴大共同利益,實現兩岸的共同發展和共同繁榮,讓台灣民眾分享和平發展的成果,形成命運共同體,構建共同家園,為兩岸和平統一奠定物質基礎,創造條件。在文化上,通過交流合作,以中華文化為共同基礎,建立共同的文化認同和民族認同,最終達成共同的國家認同。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思想內核是科學發展觀,其思維模式是融合性思維,其理念是“以民為本”。如胡錦濤闡明,為兩岸同胞謀福祉,是實現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根本歸宿。這些思想內涵,大大豐富了和平統一的具體內容,極大地推進了祖國統一事業的發展,為實現和平統一開拓出一條全新的路徑。經過六年實踐,證明和平發展思想和政策的確符合兩岸關係的現實,兩岸關係在短短數年之間發展迅速,兩岸實現了全面三通,人流、物流、財流交流頻密,兩岸執政黨建立了交流合作平台,兩岸社會往來密切,已經步入一個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的全新階段。
當前,兩岸關係發展進入鞏固深化階段。鞏固深化,最重要的還是鞏固和夯實兩岸關係的政治基礎。這個政治基礎,簡而言之就是對於“兩岸一中”的認同。國民黨方面,馬英九關於“一國兩區”的表述,使兩岸關係的法理地位獲得進一步強化,這是值得肯定的。而民進黨前主席謝長廷十月初的登陸之旅及他關於“憲法一中”、“憲法共識”的論述,也使我們看到“萬綠叢中一點紅”,看到理性在民進黨智者思維中的閃耀。我們相信,隨著和平發展政策的深化與擴大,會有越來越多的台灣民眾思索和認同“兩岸一中”,民進黨的大陸政策,勢必要做出適合台灣民眾和平發展要求和兩岸關係發展現實的調整。到了那個時候,兩岸開展“探討國家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係,作出合情合理安排;商談建立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穩定台海局勢;協商達成兩岸和平協議,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前景”,也就水到渠成了。
從年初國民黨馬英九勝選到十月初謝長廷訪陸,在在證明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政策已經在島內發揮效能,出現令人期待的政策效果。最近島內的民調顯示,支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民眾已達七成以上,充分說明和平發展路線方向正確,深入人心。正如胡錦濤近期在會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時所言,“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道路,方向是正確的,前景是光明的。”
可以預言,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路線大勢底定,勢將長期延續!
(原載2012年12月號《中國評論》月刊)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