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大慶之日。60年,按中國人的天乾地支紀年法,恰是一甲子;它代表一個自然時間段的結束,也昭示著一個新的生命週期的開始。其中隱藏的天道輪迴自然規律運行意涵,遠大於西曆五十、一百整數紀念的意義。
回首過去的60年,不免令人感慨萬分。毛澤東主席在新中國即將誕生之際曾經預言,“中國的命運一經操在人民自己的手中,中國就將如太陽升起在東方那樣,以自己的輝煌的光焰普照大地,迅速地蕩滌反動政府留下來的污泥濁水,治好戰爭的創傷,建設一個嶄新的強盛的名副其實的人民共和國。”
60年來,儘管其間遭遇了種種挫折磨難,新中國卻如毛澤東所預言的那樣,以神奇般的速度,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世界奇跡: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從1952年有統計起的區區679億圓,攀升至2008年的超過30萬億圓;扣除價格因素,如今5天創造的財富量,超過當年的一整年!中國不僅已經穩居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的寶座,甚至有可能在近期即超過日本而達世界第二的位置。今天的中國,攸關國計民生的幾個最重要的數字均為全球第一:外匯儲備超過2萬億美圓、鋼產量(產能)突破6億噸、糧食產量528億噸,肉類及禽蛋產量分別達7278萬噸以及2701萬噸、水泥產量突破14億噸,超過全球其他國家的總和、煤碳產量近28億噸等等。其中最能體現國家發展水準的發電裝機總容量,去年已超過7億千瓦,明年更將超過美國而達世界之首。
正如越是陽光熾烈,陰影也愈加凸顯一樣。新中國60年成績巨大,但問題也不少:舉凡發展不平衡,貧富不均;法制不彰,貪腐弊案頻發;未能做到科學發展,環境污染嚴重;國家統一尚未實現,分裂勢力依然存在甚至時而猖獗;國家大而未強,國際地位、國際責任、國際影響力與國家實力不匹配等等;中國依然面臨著複雜嚴峻的國際、國內形勢。
下一甲子中國的發展目標為何?中國向何方再出發?
在中央發佈的慶祝建國60周年口號中,“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很是引人注目。這是中國執政黨總結過往60年的經驗教訓後,為中國未來發展方向做出的重要指引。新中國60年的發展經驗證明,凡是背離經濟社會發展階段,脫離實際,急於求成,超越歷史階段的,其結果都適得其反。經歷了60年的探索、發展,中國已經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理念和思路——科學發展觀。這是中國可持續發展的唯一選擇,也是未來發展過程中必須堅持和貫徹始終的。
應該說,在過去的60年裡,中國致力於器物文明的建設,在硬體方面已基本接近世界水準;但在制度文明建設方面,中國還遠遠未能達標。其根本原因,就在於舊的思想觀念以及制度體系未能適應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下一個60年,中國最應關注、最需要下大力氣改革、突破的焦點就在於此。
汲取傳統文明理念營養,培育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要求的思想觀念,構建以科學發展觀為核心的現代文明價值觀以及建基於其上的制度創新,是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根本要求。中國式“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對於世界是否具有長久吸引力,能否凝聚13億人心,能否創造更多更新的文明價值,關鍵就在於此。就此意義而言,思想、制度文明領域的探索與革新,將引領未來60年中國的發展。
實現國家統一、民族復興,是每個中華兒女的神聖使命和應盡的歷史責任。“每一個中國人,不論是生活在台灣的還是生活在大陸上的,都對中華民族的生存、發展和繁榮負有不容推諉的責任。統一祖國這樣一個關係全民族前途的重大任務,現在擺在我們大家的面前,誰也不能回避,誰也不應回避。”30年前,全國人大常委會《告台灣同胞書》言猶在耳。30年後,兩岸已經實現大三通,出現經濟加速整合,文化交流認同,政治逐漸和解的和平發展大好形勢。在這樣的基礎之上,未來60年內,實現統一,當是民族復興、國家強盛的題中應有之義。國家統一,與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分不開;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分不開;與堅持和平發展不動搖分不開;與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分不開。這期間不會一帆風順,少不了曲折反復,需要兩岸同胞共同殫心竭慮,胼手胝足地去厚植共同利益、去打造共同家園、去實踐命運共同體,去共構統一的美好新中國。
在全球化、區域化的今天,中國的發展,越來越與世界密切相關。“請進來”,是改革開放30年的主題;“走出去”,則將成為未來60年中國與世界相處的主題。以國家利益為主導,兼顧他國利益,維護世界和平,實踐和諧世界的主張,就是中國未來對外方針政策的核心。未來60年,隨著“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逐步實現,中國將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但即便如此,中國也不追求所謂“全球領導國家”的地位,不稱霸,不強加於人。中國的和平崛起,將是人類發展史上的一大奇跡;中國應當、而且必然將對“人類社會作出較大的貢獻”!
(原載2009年10月號《中國評論》月刊)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