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國際因素是台灣問題形成的最主要原因,也是今天我們解決台灣問題、實現中國和平統一的主要障礙。國際因素不僅嚴重制約著中國的統一進程,而且通過“外因對內因”的作用,深刻地影響了島內民眾的國家認同和心理傾向。“崇美哈日”、“反共拒中”的意識形態在台灣之所以盛行,台獨意識之所以喧囂,其背後都有國際因素的影子。
國際因素對台灣問題的影響也不全然都是負面的。其在化解台獨危機,牽制台灣當局不敢輕舉妄動、製造重大惡性台獨事件方面,還具有不可低估的制衡能力。今年以來陳水扁當局“廢統”等台獨鬧劇的失敗,就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在全球化的今天,國際因素的考量無所不在。隨著主權理論的發展變化,在全球一體化的考慮下,不僅地區安全局勢的變化、就連國家的內部衝突也被納入國際組織干涉的範疇。客觀地說,由於國際組織——特別是聯合國的介入和干預,對於抑制全球範圍的戰爭爆發和衝突升級,發揮了重大的作用。中國也通過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在制止戰爭、維護世界和平方面起到了一個負責任大國的應有作用。
世界在變,國際因素也在變。對於台灣問題而言,國際因素變化的主要表現在:它已不是決定台灣前途命運的根本因素。台灣問題的解決、台灣未來的走向,把握在海峽兩岸中國人自己的手裡,而不是在任何國際勢力的手中。
何以這麼說呢?這是因為:首先,國際因素雖然能夠阻礙海峽兩岸以武力方式達成的統一,但無法阻擋海峽兩岸以和平的方式達成統一。
其次,國際因素只能以“軟力量”的方式影響台灣的人心向背和價值取向,由此影響中國統一的進程,而不可能通過武力等軍事手段強行阻擾海峽兩岸的和平統一。
第三,台灣政治演變已經發展出一種民主體制,選票決定一切,任何國際勢力都無法強行干預台灣民眾的選擇。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中國大陸的和平發展及和平統一戰略的經久延續和貫徹推行。說到底,中國統一的根本問題在於中國大陸是否能夠很好地解決自身內部的發展問題,不斷提高綜合實力及國際地位;是否能夠不斷地增強對台灣同胞的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吸引力;是否能夠以更加開放、更加包容的心態來面對台灣同胞,共同發展、共商國是、共議統一、共創未來,共同為實現民族復興大業而努力!
(原載2006年10月號《中國評論》月刊)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