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宏觀調控與強化農業發展

  自去年底以來,中央政府針對一些行業出現過度投資,低水準重覆建設,致使產能嚴重過剩,並導致資源、能源供求關係緊張的情況,逐步加大宏觀調控的力度,促使國民經濟發展保持在平穩有序的軌道上。其功效,已經日益顯現。 

  從廣義的角度看,宏觀調控決非一時之計,它是中央政府管理經濟的主要職能;是在全國乃至全球視野範圍內,中央政府根據經濟發展情況,兼顧產業平衡及各地區、各階層利益,作出的政策選擇和指引。 

  經過二十餘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經濟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目前已經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階段。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因此,中國的宏觀調控,應該並不僅僅是對某些行業的投資衝動予以控制,更重要的內容是要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對農村地區的財政轉移支付和對農民的生產技能教育培訓。 

  中國以農立國。新中國成立五十五年來,中國的整體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隨之不斷下降,目前僅占GDP的七分之一;然而,農村人口數量卻達九億之巨。如此巨大的反差,印證農業的困境和農民的窘境。 

  “三農”問題,決不是簡單地投入巨額資金就能解決。減輕農民負擔,強化農業技術、教育、醫療體系及公共設施的興建等,只是可見的部分。更重要的是,在市場經濟時代,如何使以家庭為單位的億萬農戶能夠適應市場機制,從而建立起符合中國實情的農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這個目標的實現,需要將分散單幹的農戶組織起來,建立各種類型的農村生產自治合作組織,統一農業生產資料的供應以及農副產品的銷售。如此,才能打破中國延續數千年的小農經濟桎梏,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 

  (原載2004年7月號《中國評論》月刊)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