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兩岸共同反對“文化台獨”携手復興中華文化

  2017年10月,中國共産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勝利召開,這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决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黨的十九大系統闡述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描繪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强國的宏偉藍圖,進一步指明瞭黨和國家事業的前進方向,對於凝聚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思想共識和智慧力量,决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中華文化的復興,只有實現了中華文化的繁榮興盛,民族復興才是全面、真正的復興。兩岸同胞同屬中華民族,同受中華文化滋養,在中華民族復興前景愈益清晰的時代潮流中,理應團結聯合起來,共同反對“文化台獨”等形形色色的分裂行徑圖謀,共同開創中華文化偉大復興,共同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歷史性貢獻。

  一、中華文化繁榮興盛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開啓新征程,意味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美前景更加清晰化具體化、更具可實現性。中華民族復興前景可期、進程加快呼唤和要求中華文化同步復興。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没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綜觀世界歷史,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都離不開文化的積極引領;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實現振興强盛,都需要以文化繁榮發展爲支撑。中華民族之所以成爲世界上偉大的民族,就在於我們有5000多年的文明歷史,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大力提昇經濟總量、科技力量、軍事力量等硬實力水平,同時也需要提昇制度、價值觀、思想文化等軟實力水平。軟實力是否强大和硬實力是否强大一樣,都是國家、民族强盛的主要標誌和重要内涵,一如車之兩輪鳥之雙翼。當今世界正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深入發展,各種文化、文明、思想相互激盪,文化在綜合國力競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明顯,誰擁有了强大的文化軟實力,誰就能够在激烈的國際競争中贏得主動。只有大力推動中華文化繁榮興盛,充分展現中華文化獨特魅力,努力擴大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才能形成與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家文化軟實力,爲我國日益走進世界舞台中央提供强有力支撑。建設文化强國,爲人類文明做出更大貢獻,已成爲包括台灣同胞在内的全體中華兒女的崇高歷史使命。

  二、台灣同胞可爲中華文化復興做出獨特貢獻

  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兩岸同胞從來都是命運相連榮辱與共血濃於水的一家人。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正一步步成爲現實的時代潮流中,台灣同胞應與大陸同胞一道積極投身到民族復興潮流中。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11月會見馬英九時所説,“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兩岸同胞前途命運息息相關。當前,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更有能力實現這個偉大夢想。我們在幾十年的時間内走完了世界上許多國家幾百年的發展歷程。我相信,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台灣同胞定然不會缺席。”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强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兩岸同胞携起手來同心干。

  展望未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指日可待,中華文化復興也必將迎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中華文化復興大業迫切召唤兩岸同胞携起手來,共同承擔起弘揚中華文化的歷史性責任。大陸無疑是推動中華文化復興的主力軍,將義不容辭地承擔起推動中華文化復興的重責大任。台灣則可發揮自身的獨特優勢特點,起到推動中華文化復興的先鋒作用。幾百年來,即便是在台灣被外敵侵佔的50年間,台灣同胞始終保持着强烈的中華民族意識,認同自己屬於中華民族,始終傳承弘揚中華文化。直至今日,中華傳統文化的主幹儒家文化仍在台灣社會各個方面發揮着重要的道德規範、價值引導和社會整合的作用和影響。漢傳佛教、中國本土宗教道教和媽祖、關公等中國民間信仰在台灣流傳甚廣,信衆甚多。可以説,絶大多數台灣民衆以擁有中華文化爲榮,台灣地區在某種程度上是中國境内保存中華文化最完整的地方。台灣在傳承弘揚中華文化方面具備非常好的基礎和條件,完全可以爲中華文化復興發揮獨特作用,做出無愧於時代的歷史性貢獻。總之,兩岸雙方在推動中華文化復興上具有良好的共同性基礎和很强的互補性,可以合力書寫好實現中華文化偉大復興這篇大文章。

  三、兩岸同胞需要團結合作共同反對“文化台獨”

  在形形色色的“台獨”活動中,“文化台獨”因其基礎性、深層性、持久性而具有更大的破壞力。“文化台獨”是對台灣民衆的精神洗腦,可以説是“台獨”的心靈工程,通過扭曲、改變台灣民衆的歷史觀和文化認同,進而扭曲台灣民衆的民族認同和國家認同,從深層次搞亂人心。  

  “文化台獨”肇端於李登輝時期。李登輝以“認識台灣”之名修改教科書,開始改變台灣民衆尤其是年輕一代的歷史觀。陳水扁執政時期,在島内掀起“去中國化”濁浪,“文化台獨”更是大行其道,通過大面積翻修教科書、修改機構和街道名稱、改變貨幣圖樣等逐步構建起“台獨”史觀,台灣民衆尤其年輕人的民族認同和國家認同被徹底搞亂,台灣主體意識——台灣人認同——台灣國家認同漸趨成爲台灣社會的主流認同。馬英九上台後,兩岸關係進入和平發展時期,馬英九在文教領域采取了一些措施撥亂反正,但因力度太小、動作緩慢而收效不大。

  去年“5.20”以來,民進黨再度上台執政,蔡英文當局頑固堅持“台獨”立場,延續李登輝、陳水扁的作法大搞“文化台獨”, 爲未來謀求“法理台獨”打造基礎工程。蔡當局推動“文化台獨”的主要動作是:(1)在文教領域,任命“台獨”人士擔任文化、教育部門負責人,廢止馬英九時期通過的“微調課綱”,恢復“台獨課綱”,進一步樹立“台獨史觀”。(2)推動一系列“去蔣化”、“去孫化”、“去孔化”、“去鄭化”。(3)宣揚“台灣地位未定論”,公開否定《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4)爲“台獨”人士樹碑立傳,將鄭南榕自焚日設爲“言論自由日”。(5)掌控“中華文化總會”、“中華奥委會”等機構並進行改造,意圖消除其“中華”色彩。(6)停辦抗日戰争爆發日和勝利日紀念活動,取消“遥祭黄帝陵”等,文化心態上嚴重媚日。(7)標榜“轉型正義”,通過“促進轉型正義條例”,將掀起新一波“去蔣化”及更改路名、校名、貨幣圖樣等“正名”濁浪。

  當前,兩岸同胞應團結起來,共同反對和扺制“文化台獨”已是當務之急。一方面,兩岸同胞尤其是台灣同胞要敏鋭認識到蔡英文當局“文化台獨”的隱蔽性、欺騙性、破壞性,應積極主動發聲,通過傳統媒體、新媒體等及時予以揭批,必要時采取社會抗争手段,努力營造台灣島内反對“文化台獨”的社會輿論氛圍。另一方面,加强兩岸文化交流合作,重點加强兩岸在文學藝術、教育、傳統道德修養、習俗、宗教信仰、文化産業等方面的交流合作。進一步增進台灣同胞尤其是年輕一代的中華文化認同和中華民族認同,努力消解島内否定中華文化的逆流,拉進兩岸民衆的心理距離,促進心靈契合,爲化解兩岸政治分歧、實現和平統一創造和積累條件。

  台灣文化的根脈和屬性屬於中華文化,是中華文化百花園的重要支脈。所以,“文化台獨”只能是服務於狹隘政治目的的文化自戕、自殘、自宫行爲,在現實上難以成功而且只會造成嚴重的自我戕害後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傳承發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歷史和現實都表明,一個抛棄或者背叛自己歷史文化的民族,不僅不能發展起來,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場歷史悲劇。“文化台獨”等形形色色的“台獨”分裂行徑圖謀注定將以失敗告終。

  四、樹立前景自信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

  黨的十九大綜合分析國際國内形勢和我國發展條件,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即國家中長期發展目標做出了“兩階段”的戰略安排。第一個階段從2020年到2035年,完成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奮斗目標;第二個階段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强國,成爲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領先的國家,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中國人民將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華民族將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藍圖已經繪就,前景無比光明。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强國之時,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日。我們堅信,在中國共産黨堅强領導下,在中華民族全體兒女共同努力下,我們的目標一定能够實現。

  展望未來,中華民族將再一次站在世界舞台的中心地帶,重回世界之巔。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最爲寶貴的資産,具有許多符合人性和人類社會發展的價值理念,具備引領人類走向更美好未來的禀賦,必將在中華民族復興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我們有理由相信,中華文化可以做到兼容并包、兼收並蓄,在借鑒吸收西方文明成果及其他文明成果的基礎上,實現昇華和超越,建立起人類未來發展的新方向和新典範。兩岸同胞同屬中華民族,是血脈相連的命運共同體,應共同傳承弘揚中華文化,共同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共同凝聚助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强大精神力量。


  鞠海濤:作者係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