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月25日電(作者汪毅夫)剛插隊的那年,知識青年還刹不住“大串聯”的慣性,農閒時就到其他知青點走動。有一天,我們這知青點來了位客人(他後來是海峽兩岸知名的電影劇作家)。這位老兄帶來一本《名菜食譜》。當時的生活條件很艱苦,大家喝足了清湯寡水就聚在一處,聽他念《名菜食譜》:第一道名菜是“紅燒鹿冲”,“取一鹿鞭用沙鍋文火炖之”雲雲。全屋知青聽他念了一道又一道名菜的食材和烹製,居然没人插嘴打斷他。我們都忘不了知青點裏這“傾聽美食”的情景。後來讀錢仲書的《通感》,始知“在日常生活裏,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舌、鼻、身各個官能的領域可以不分界限”,難怪那天個個聽得瞪眼咽口水。多年後知青回城,大家還真的聚會嘗了一回“紅燒鹿冲”哩。
海峽兩岸的説唱文學作品“閩南語歌仔册”,常有以美食爲題材的。我所見以“十二碗菜”爲題的閩南語歌仔册就有多種版本,其中有台南博文堂1926年發行的《最新十二碗菜歌》(見圖)。用“歌仔册”特有的悠揚曲調,用閩南語歌唱一道又一道美食,想必是“傾聽美食”的又一境界也。
(2018年1月19日記於北京)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