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2月13日電(作者汪毅夫)清人樊彬《燕都雜咏》有句曰:“户寫宜春字,囊分壓歲錢”。齊如山先生《欣逢春節話故都》所記録的“以前元旦”的“歌謡”裏也有“元旦書春,諸事遂心”的話。齊如山先生説:“這種歌謡很多”,從中“可以知道國民普通的思想”。舊時過年,書寫並張貼“春”字,想必同今之家家户户書寫並張貼“福”字一樣,是很普通的事。
在閩南話、在閩南文化復蓋的地區(包括台灣地區)的新年風俗裏,書寫並張貼“春”字有更直白的一層思想。在閩南話裏,“剩”讀如“春”。質言之,“春”有“剩餘”、有“富足有餘”的義項。我記得兒時的情景,大年初一要吃除夕夜剩下的飯菜,最好還要有人大聲説出“這全是舊年剩的,舊年剩這麽多呀”的話,長輩還要在米瓮、飯桶、菜橱一一貼上“春”字,並念念有詞:“剩這麽多,剩很多”,即“春如許,春許多多”也。
生活富足,年年有餘,這是“國民普通的思想”,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基本需求。願兩岸同胞諸事遂心,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
(2018年2月12日記於北京)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