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12日電(作者汪毅夫)清代府、州、縣教育機關各設府學教授、州學學正、縣學教諭主之,又各設訓導輔之。來自福州的周莘仲曾任台灣彰化縣學教諭,人稱周老師。
周莘仲(1843一1892),名長庚,福建福州侯官縣人。周老師從小是學霸,19歲就中爲同治壬戌(1862)舉人。據説,按官場規矩,舉人見了知縣可以不行屬員之禮,這個19歲的小伙子真够牛的。周老師很有才情,“工詩,善四六文”。古早的書上還説他“勇於爲義”(即當今常説的“見義勇爲”),“愛士彌至,士有爲人中傷者必以争諸長官無所憚。喜賓接士大夫,講經濟詞章之學,閩中士大夫之名者至台,必主彰化。荒齋冷署,車馬輻輳,台之南北,無不知周教諭矣”。
光緒十四年(1888)秋,彰化發生王焕、施九緞“倡亂圍城”事件時,周莘仲在彰化縣學教諭任上。事危急矣,周老師“不謀於妻子,自城西隅縋而下”,對“倡亂圍城”者大呼:“我周老師也。果畏死者無爲乎來矣”,“極陳利害,辭色動厲,目光如炬”,並用緩兵之計,“三日爲期,四日而林朝棟之師至,彰化之圍以解”。彰化知縣李嘉棠的過激行爲引起民變,事後又欲采取攻打二十四莊的過激行動,周老師“以平民無罪争諸統帥沈應奎,應奎付以二十四莊義民旗,卒以保護良民”。李嘉棠向巡撫誣告周老師等通匪,有長官知其冤且知禍將不測,爲周老師備好赴京參加會試的文件。周老師乃棄官印抱詩稿登舟離台,“潜行至都下。愈年,事乃解”。古早的書上還説,“彰人頌其德,索像謀爲祠,長庚急移書止之。然卒保此一方之民者,一教諭也”。彰化名士吴德功謂:“周莘仲以現任人員爲民請命,激烈與當道争,其棄官如敝屣,臨行囊空如洗。德功同蔡香鄰山長鳩金三百元付之。其妻子,德功爲之配船回家。(周老師)東奔西走,公車兩上報罷。掛冠里居,與福州方朝元家澍,吟詩消遣。公逝後,德功又與蔡香鄰山長、施釆生、陳捷華,向鹿港二十四莊鳩金數百,爲其子娶婦”。吴德功有《周莘仲廣文遭難記》記周老師遭遇的危難事甚詳。對台灣人有恩、於台灣有功的周老師是匆忙逃離台灣的,至今讓人感到不舍!
謹以本文紀念周老師175歲誕辰。
(2018年7月8日記於北京)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