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招收“走讀生”

  2017年是我國大學恢復招生高考制度的40年,許多人都在寫文章,都在追憶40年前中國教育史上的改革給他們帶來的變化,當年冲在發起變革潮頭的武漢大學更是名聲大振。歷史記住了武漢大學化學係教授、中科院學部委員查全性——是他在總設計師鄧小平主持召開的全國教育工作會上,率先提出倡議恢復文革中斷十年的大學招生高考制度。

  一砲打響,黨中央、國務院果斷决定,當年就恢復大學招生考試制度,中國教育史上一次歷史性的改革由此拉開。

  國務院批復同意教育部恢復高考制度時,已進入四季度。全國一是時間上來不及統一組織考試, 二是文革十年動亂,原有的大學招生考試制度已被冲垮,没有這方面經驗和組織能力,因此,1977年的大學招生考試都是由各省、市、自治區自行組織,自行統一命題,統一時間考試。記得湖北省的統一考試定在12月份,天氣已變冷,考試完之後録取工作大概在1978年新年伊始。

  按照國家分配的招生計劃,湖北省武漢大學當年的録取工作,由學校組織各係領導、教師統一到湖北省招生辦調檔,閲檔,按照高分到低分確定録取名單。 

  記得武漢大學中文系那年由係副主任張廣明,分管學生工作的係黨委副書記石國臻和幾位教師參加,負責中文系湖北省招生録取工作。那時的録取工作比較純潔,全部憑分數由高到低依次録取。中文系録取的學生個個都很優秀,名額半天就被敲定。由於名額有限,還有許多非常好的學生未被録取,武漢大學中文系參加録取的領導和老師,看着學生寫的那麽漂亮的作文,看着他們文學創作方面的簡歷與成就,個個愛不釋手,不能録取他們,感到非常可惜。於是武漢大學中文系領導萌發了一個大膽想法,在初始録取工作結束後,向學校打報告,申請擴招“走讀生”。没想到,中文系這一大膽想法,與中央精神不謀而合。據瞭解,恢復高考的决定做出以後,但各學校都準備不足,學生宿舍、圖書館、教室包括食堂等資源十分有限。在全國總工會工作的方明建議,可讓部分家在城市的學生實行“走讀制”,這樣可以吸納更多一些的學生接受高等教育。中央采納了方明的意見。由此,武漢大學中文系77級擴招了9名“走讀生”,全部來自武漢市,只不過他們進校都比較晚。

  “走讀生”,顧名思義,就是學生不住校,每天早上趕來學校上課,晚上回自家住宿,其他和住校生别無二樣。1977年武漢大學招收“走讀生”,中文系是唯一的一個係,而武漢大學招收“走讀生”,也是全國率先。招收“走讀生”的改革思路,和後來1997年我國教育改革中提出的“開放辦學”理念——學校只組織教學,後勤移交社會承辦,是同一個思路,只不過武漢大學中文系當年招生“走讀生”,比後來“開放辦學”的理念早實踐了20年。

  武漢大學中文系1977級招收“走讀生”,當時既無宣傳,也没見報端,只是悄無聲息僅限77級那一届,以後連續20年武大再無“走讀生”招生,再後來武漢大學中文系曾招收過幾届“插班生”。

  現在大家都在追憶1977年恢復全國高考的重要歷史作用,我作爲當年武漢大學中文系77級的輔導員,覺得應該唤醒這段改革的歷史,讓後人在研究中國1977年招生制度改革時,不要忽略了:還有武漢大學中文系招收“走讀生”這樣一束改革小花曾經綻放過!

  據我所知,武漢大學中文系77級招收的9名“走讀生”,當年高考非常優秀,畢業後更是個個出類拔萃。其中,一位現在是重點大學博導、文科資深教授;一位成爲中國新聞界第一位女博士後;一位留學美國;一位成爲中國電影電視劇知名作家;一位成爲武漢新聞界資深高級編輯,其餘的幾位也都是教授級專家,在自己的學術領域成爲領軍人物。

  試問,如果當年没有招收“走讀生”,他們的命運軌迹不知會走向何方?於國於人於史,這一改革之舉,無論如何不能被歷史遺忘,應讓歷史永遠記載下去!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