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有不測風雲。上武大還不到兩個月,正值壯年的父親却因腦溢血去世!精神上的打擊暫且不説,家裏經濟頓時變得特别困難。我上學前的工齡只有4年零7個月,不够帶薪的條件,已經少了34塊5;父親去世,一下子又少了80多塊。家中還有未成年的弟妹,全家只能靠母親每月57塊錢來維持。這種情况下,我向母親提出退學,母親不同意,她的理由是:農民的子女能上得起學,你就上得起。
感謝韓指導員!在我最無助的時候,很快幫我申請了甲等助學金,讓我能够完成大學學業,和77級同學一同畢業。
大學四年,雖然經濟上很貧困,但精神上很充實。上學前的自學,是在無師無友無書的情况下獨自摸索。入學後的學習,有系統的各科教學,有名師指點,有同學切磋,還有大量的圖書可以借閲。諸多條件中我最看重的是圖書資料。我平均每兩周去一次圖書館,通常都是借滿上限。自由閲讀、暢快閲讀,囫圇吞棗,快速翻閲。大學前三年,讀的多是文學作品。大四閲讀口味换了,漸漸變得好古起來。有一段時間,大約兩個多月,天天去綫裝書庫。而書庫裏通常總是三個人:李健章先生、我,還有一個學問很好的老管理員。
除了借書,那時還盡量省錢買書,如先秦、兩漢、魏晋南北朝文學史參考資料等。我最喜歡的是人民文學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口袋書。薄薄一册,價錢在兩三毛之間,週末到小操場看電影時,携帶很方便。而早早地帶着小凳子到小操場看書,當時是件非常愜意的事情。多少年後,我特意又去了一次大學操場看電影,整場只有幾十個人,再也找不到當年的氛圍了。
大學四年裏,總該考了幾十門功課吧。依稀記得有一個學期,專業課、選修課一共考了8門。印象最深的是剛入學時的現代漢語免修考試。卷子打印在16開的白紙上,是4頁8面?還是8頁16面?記不清了。總之,考題分量特别重。我從開始答題到考試時間結束,頭都没有抬起過,不停地書寫,勉强做完。最終,通過考試的據説是5個同學。我考了76分還是67分?記不清了。想一想,陳恩泉老師肯定很惱火,其他課程都没有人提出免修申請,唯獨現代漢語竟然有20多個同學要求免修,怎會不氣惱。其實我們當時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想盡量節省時間,多學一點新知識,一點也没有瞧不起這門課的意思。
用考試整學生的還有政治經濟學老師。但是,我没有被整到,竟然考了94分。其實,不完全是僥幸。高考報名表上第三個志願,我填的就是經濟係。政治經濟學、中國通史、形式邏輯、現代漢語這四門功課,入學前還是下了一點功夫的。
聽課、讀書、復習、考試、寫論文,搆成了大學生活的主體内容。傍晚時分,偶爾會與小東、小林到櫻花大道一帶散步。春天賞櫻、冬天賞梅,夏天金銀花,秋天的桂花,無不讓人陶醉。至於謝湘、沈瑞花,社會活動很多很忙,難得有那份閒情逸致。
大學生活也比較艱苦。有一段時間,好像飯票分爲饅頭票和米飯票,我總是用饅頭票和張天文换米飯票。印象中的美味,除了方曉紅提到的採自珞珈山的蘑菇,還有謝湘家裏的燻魚,小林帶來的五香蘿蔔丁、小東家鄉的粽子,都曾分享過。大學期間,向陳順智學到了凉拌萵笋葉,從小東那裏學到了蒸魚,從方曉紅那裏學到了滷鷄。當然,不能忘了,還向胡先生學習做泡菜,特意討來抗日戰争時期一直延續到當時的泡菜水。不知曉輝家的泡菜水是否延續至今?
30年,彈指一揮間。往事並未湮滅,拂去浮塵,又一一浮現在眼前。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