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93.台灣問題,學以求真

  中評社北京6月29日電(作者 汪毅夫)樑啓超在《中國歷史研究法》説:“研究一問題之精神無大小,學以求真而已。”問題無大小,學以求真,這是吾人當追求的研究之精神也。樑啓超記:“一日,吾與吾友丁文江談及霞客。吾謂其曾到西藏,友謂否;吾舉墓銘文爲证,友請檢《徐霞客遊記》共讀,乃知霞客雖有游藏之志,因病不果,從麗江折回,越年餘而逝。吾因悔前讀此遊記之粗心,乃爲彼銘墓之摯友,粗心乃更過我,則真可异也。”樑啓超和丁文江都是大學問家,他們相與切磋“小問題”的情形令人感動。台灣問題無小事,當提倡“學以求真”的精神。

  請允許我談幾個問題。

  1.“台灣郡縣添改撤裁”是台灣建省的重要步驟,其中包括“將原有之台灣府、縣改爲台南府、安平縣”。台灣縣改爲安平縣的時間,連横《台灣通史》主“光緒十三年”(1887)之説,吾友鄧孔昭教授《〈台灣通史〉辨誤舉隅》主“光緒十四年”(1888)之説。兩説各有書证支持。2005年,我從彰化吴姓某家之家藏文獻發現一頁光緒十四年(1888)雕版印刷、光緒十五年(1889)三月初九日填寫的“户糧執照”。填寫時,雕版印刷的“署台南府台灣縣正堂範”之“台灣”被涂改爲“安平”,雕版印刷的“光緒十四年”之“十四”被涂改爲“十五”。此一物证可以排除光緒十三年(1887)台灣縣改安平縣之説,因爲範克承於光緒十四年(1888)尚任過“署台南府台灣縣正堂”也。  

  2.姚錫光《東方兵事紀略》記:“午後,景崧之婿餘姓者内渡,令勇丁舁其裝出撫署,將入船。文奎率黨十餘人持力劫於道,勇丁逃。文奎令其黨安署掠物關帝廟,而自追勇丁直入撫署門。方副將自出喝曰:汝欲反耶?文奎徑砍其頭,方副將抱頭返奔,入門已踣。”這個引起台灣撫署兵變的“景崧之婿餘姓者”其實是“署台灣巡撫”即代理巡撫唐景崧的妹婿。1994年,我發現唐景崧外甥餘棨昌等撰寫的《家嚴五十有八家慈六十雙壽啓》。據稱,餘棨昌母系唐景崧兄妹“最幼”者,餘棨昌、餘輔昌兄弟隨父母赴台,其父“在台署贊襄庶務,經手公私款項甚伙”,“及事竣,一一清結,絲毫不苟”。“會中日之役,割台以和”,其父“省親北返,家慈及棨昌等留焉”。其父“省親北返”即《東方兵事紀略》所記“景崧之婿餘姓者内渡”,然“景崧之婿餘姓者”當做“景崧之妹婿餘姓者”也。  

  3.台灣進士陳浚芝於《新竹縣誌》有傳,然生、卒年失記。陳氏《穎川養源家譜》和《新加坡安溪會館全禧(1922—1972)紀念會刊》均記其生卒年爲1855—1911。25年前,我在寫作《台灣近代詩人在福建》(台北幼獅,1998年版)時從厦門通奉第巷陳氏後人處得知,陳浚芝的神主牌記其卒年爲“清光緒辛丑”即1901年,又從相關詩文得到佐证。陳浚芝卒年始得訂正。

  類似問題的考證,費時費力頗多,“學以求真而已”。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