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文化自信的根基,源遠流長是傳承發展的根源。
傳統文化為何博大精深?不僅在於其內涵包羅萬象,涉及宇宙萬事萬物,更在於其許多奧秘仍然玄而未解,值得深入探索及開發。即使今日,雖然現代科技知識達到空前的水準,但是相對於無窮無盡的宇宙,人類已經認知的事物還是微不足道,所能瞭解的範疇仍然極之有限。傳統文化的形成,是中華民族由天地人的思維開始,經歷漫長的認知和累積的過程。傳統文化的智慧,是中華民族從生存活動中接觸萬事萬物,經過思維和實踐得出的結晶。傳統文化正因為含蓋天、地、人的宇宙智慧,才會有這樣的博大精深。
傳統文化為何源遠流長?不僅是因其起源於幾千年前,流傳至今從未間斷,更是由於其中融匯著永恆的宇宙真理,才能在歷史長河中長流不息。時至今日,雖然人類現代文化儲量空前豐盛,但是傳統文化仍能保持其強大的吸引力,仍然展現出深厚的時代價值。傳統文化的源頭,從陰陽五行之後分流出主流文化及分支文化。傳統文化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時期、經受不同時代的反復考驗,保留下來的多屬於精華才能流傳至今。可見,傳統文化潛藏著強大的生命力,才會有這樣的源遠流長。
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富有永恆價值與不朽生命力,可以與現代文化融合發展,創造出中華文化的新景象。
近代,中華文化曾受到西方文化的強烈衝擊。一些文化名流、學術權威曾經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甚至全盤西化的論調。這種文化自卑及自我否定的思潮,是對中華文化誤解和迷茫的表現。其主要原因在於:
(1)文明轉型中錯失機遇──中華文明最漫長又最輝煌的時期是農耕文明時期,也許漫長的歷史引致惰性,耀眼的光輝使人迷茫,當人類主流文明由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轉型的時候,中華文明未能及時跟著轉型。中國清朝時代,國家閉關自守、妄自尊大,令中華文明進程滯後於世界主流的工業文明。結果,不僅造成國力衰退,而且引起世界列強乘機入侵;不僅錯失了工業化的時機,也喪失了創造新文化的機會,中國社會因此進入社會動盪和內憂外患的困境。混亂的社會環境令不少的文人學者深感迷茫、失去文化自信,甚至產生文化自卑的心態。實際上,中華文化並非沒落或過時,而是錯過文明轉型及文化創新,才導致了國運衰弱。
由於錯過文明轉型,中國國運開始陷入惡性循環。在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五四運動發生之後,思想文化界出現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爭論。有的派別堅持傳統文化而抵制西方先進文化,而另有派別則為了推行新文化,將優秀的傳統文化也當作封建腐朽文化加以反對。這兩種極端的心態,正好說明人們對文化的迷誤,當時很多國人因而喪失文化自信的根基及迷失文化發展的方向。
(2)知識局限導致的無知──中華傳統文化創造於農耕文明時期,是屬於經驗、智慧型的文化;而近代西方文化創造於工業文明時期,是屬於科學思維、知識型的文化。中華傳統文化是從漫長的生存過程中,觀察統計、歸納總結及實踐印證之後而成的文化成果。這些成果受制於當時的知識貧乏、訊息量不足,不可能得到充分的解釋。而到了擁有較高科學水準及更多的訊息量的今天,我們已經可以對這些文化成果作深入的研究與驗證。隨著現代科學的高速發展,科學上的新發現與新理論出現,可以對傳統文化中某些玄而未解的觀點或論述,作科學性的解說及驗證。未來,將會有更多的傳統文化成果,逐步地得到科學的實證及解釋。
歷史地看,當時的人們局限於傳統知識及有限訊息,不可能以今時今日的科學視角看待傳統文化,因而對傳統文化中的觀點或論述,停留於實用或者玄虛的解說層面。對待神秘文化尤其如此,多數被誤解成巫術、玄學或迷信的文化。總之,知識局限導致的無知,令那個時代很多人包括一些著名學者對傳統文化產生疑慮,以至對中華文化失去自信。
(3)文化時差引起的誤解──中華傳統文化所產生的年代與今天的時間距離太過遙遠,導致古今文化在思考方式、表達形式上有很大的差異。這種文化上的“時差”是後人對傳統文化中的觀點與論述產生誤解的原因。應當理解,古人認識宇宙萬事萬物的過程,是通過人體五官的直接感知──觀察、接觸、感受而實現。由於人體五官感知範圍有局限,加上古人的活動範圍也極有限,祇能以直覺、悟覺及實踐經驗,作為對事物判別、理解的依據,所認知的事物及所獲得的知識也必然很有限。
對於所認知的事物,古人通過借鑒、類比、想像等思維方式作出理解,對事物的現象通過神話、傳說、寓言或宗教形式作出描述,將天體、自然與人類社會現象用類比的方式作出表達。這樣,容易引起現代人對古老文化及玄秘文化的不解或誤解,也自然令人對傳統文化中許多觀點或論述產生疑惑或根本否定。如果以另一種光譜透視這些古老、玄秘的文化,可以從傳統文化所描述的表像之中,看到另一番未曾見到的景象。可以說古今文化的巨大時差,是影響文化自信的因素之一。
例如:龍的文化,創造至今已經超出八千年的歷史,內容豐富並且涉及廣泛,是中華文化之中一項獨特的文化。所有中國人都認同自己是龍的子孫或龍的傳人。中國龍是中國的象徵、民族的象徵、文化的象徵。
龍的形象:鹿角、兔眼、駝頭、蛇身、蜃腹、魚鱗、鷹爪、虎掌、牛嘴。還有多種不盡相同的描述。然而,真實的龍卻從未出現過。
龍的由來:有許多傳說,其中有種說法是:黃帝統一各個部落之後,由各部落的圖騰各取一個要素,合併及創造而成的虛擬生物。這就是龍圖騰的形成。地球上沒有真正的龍,但是龍是從哪裡來?有個聰明的小孩回答:龍是由不同動物的器官合併起來的。這是既純真又合理的解答。這可說明,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創造、形成方式不同,如何解讀、理解也有根本性的差別。
一、中華文化自信從何來
有關文化自信從何而來的話題,有各種不同的論述:有人立足於政治及經濟的角度,認為國家興衰與文化自信相關,國運及國力影響人們的文化心態;近代中國國力衰弱,中西文化此消彼長而影響中華文化自信。也有人立足於歷史的角度,認為中國文化深厚及歷史悠久,中華文化中的傳統思想理念是文化自信的深厚基礎及理論依據。還有人立足於當代國內外大勢的角度,認為中國正處在百年未有的大變革及民族復興在望的歷史機遇期,這是文化自信的原因。然而,各式各樣的論述之中,更多的是討論如何培養、推動或實現文化自信,均未能準確地指明文化自信從何而來。
文化,在理念上的表現是思想觀念、思維模式;在實踐上的體現是精神信仰,生活方式。自信,即是自我認知及堅持信念。怎樣的實踐結果,會形成怎樣的理念及必然創造出怎樣的文化;反過來,怎樣的文化,會以怎樣的理念,作出怎樣的實踐。這是互為因果的關係,是文化由實踐、累積至成型,再走向運用、驗證及昇華的過程。在人類的生存與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文化能經得起長期生活實踐的檢驗,必是有生命力、優秀的文化。在這過程中,合乎宇宙、大自然及人類社會規律的文化,必然能保持其永恆的價值。中華文化正是從實踐中來再到實踐中去,證實符合天、地、人規律的文化。
前面章節,特意從浩瀚如海的傳統文化中,選擇源頭文化作為代表性話題。通過論證源頭文化隱藏著的科學意識與宇宙真理,以及對源頭文化作創新的解說,進而說明傳統文化也是來源於宇宙智慧與真理的文化。祇有這樣,才能為中華文化自信提供強有力的理據和信心。
中華文化值得高度自信,有其三方面無可置疑的理據:一、中華文化來自於對天、地、人三大系統的思維。二、中華文化之中滲透著科學的思想意識。三、中華文化寶庫之中儲藏著宇宙的真理與民族的智慧。這三方面要素是堅定地把握文化自信的充份理由。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包羅萬有,源頭文化奠定了深厚的文化根基,分流文化構成了龐大的文化體系。源頭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最深根基,源頭文化的優秀、純真基因,已經深深地遺傳於傳統文化的體系之中;傳統文化又透過分流與發展,演化出枝葉繁茂萬紫千紅的中華文化。從樸素、純真的源頭文化中,人們可以驚奇地發現其中潛藏著高深的思維與智慧,令人驚嘆地感悟到其中潛在的超前的科學意識與宇宙真理。如果要回答中華文化自信從何而來?簡明的答案是:從天、地、人的悟覺、高深的科學意識及偉大的宇宙真理之中而來。
中華文化之所以值得堅定不移地保持自信,還有其文化持性及歷史經歷的原因:世界上,有些文化存在局限性及時間性,唯有中華文化最具普適性及永恆性。中西文化特性的不同之處是:中華傳統文化大部份屬於智慧型的文化,西方近代文化大部份屬於知識型文化。應該指出:智慧不會過時,只是應怎樣領悟及融通;而知識則有部份會過時,到某些時候便會被淘汰或需要更新。中華文化的特性是前者,才能經歷漫長的農業文明、工業文明至當今的信息文明時期,仍然保持其不朽的價值並展現時代的魅力。西方近代文化創造於工業文明時期,並且一度綻放出工業文化的鮮艷光彩。然而,時至今日的信息文明時期,創造於工業文明時期的部份近代文化,已經不適合於當今的形勢而需要更新或發展。另者,從歷史考古所知:古老的中華文明起源,最新推斷為八千年之前,古老的源頭文化經歷不斷創造、長期實踐、反覆驗證及提煉,最終形成豐富、完美、精深的傳統文化體系。而古代的西方文明,都曾經發生斷裂或有過湮滅的歷史,所以西方古代傳承下來的文化,始終缺少中華文化獨有的原生態特質,也缺乏綿延不斷的延續性。
(一)源頭文化合乎宇宙法則
揭示源頭文化的本質,是建立中華文化自信的根本。本書借重對陰陽五行及易經八卦的千年新解,意在澄清傳統文化的源頭──陰陽五行及易經八卦並非巫術迷信的文化,而是合乎宇宙法則的文化。稱之為源頭文化,不僅意指中華傳統文化的發源,而且意指源自於宇宙規律的思想文化,其他各類傳統文化皆由之分流而來。
古代先民從生活實踐中,總結萬事萬物的運動與變化,創造了陰陽五行及易經八卦這些精絕智慧的源頭文化。之後,經過不斷的繁衍及創造,傳統文化才會有這般多姿多彩和燦爛輝煌。正因為源頭文化高度地概括、表達宇宙法則,才會有“廣大悉備,包羅萬象”的極大容量,也才令後人雖有經久不息的探索,仍然未能透徹地解開全部的真相。自古至今,人們對源頭文化的認識及發展的過程,也是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及認識的過程。而今,以現代科學知識及思維方式探討及認識源頭文化,正是這個過程的延續。
陰陽五行的實質,是反映宇宙中的事物運動及變化的普遍規律。事物有運動就有陰陽變化現象,並且有五種形式的能量交換及訊息交流,即是五行的現象。古人通過陰陽五行的變化現象,透視出事物之間的相互關係、變化狀態及發展趨勢,並將陰陽五行應用於天文、氣候、農耕、中醫等文化方面。陰陽五行原理在中華民族的生存發展中,發揮了重大作用並得到反復的驗證。而今,經過科學的解讀,能夠充分說明陰陽五行不但具有科學性,而且合乎宇宙規律。只有對宇宙萬事萬物有深微的觀察及高超的悟覺,才能創造出這麼樸素且高明、簡潔又精深的文化。
易經八卦的實質,是表達宇宙中的事物與時空關係的普遍規律。事物運動所引起變化的狀態與所在的時空息息相關。易經八卦的啟示,處於合適的時間與空間,有利於事物的存在與發展;能否善於利用合適的時間及空間行事,決定進行之事的利弊與成敗,這是易經八卦的根本智慧。古人運用易經八卦的智慧於自然、宇宙、社會人生等方面,令人們的生存過程減少挫折及降低危機。這對人們的生存發展,有重要的啟示作用與深廣的現實意義。易經八卦應用範圍非常廣泛,曆法、哲學、中醫等等,預測只是其中之一。經過科學的解讀,可正確地認識易經八卦是時間及空間的科學,並且合乎宇宙規律。人類生存的宇宙中,天、地、人均處在沒有休止的相對運動及無處不在的時空變換狀態之中。唯有對天地人三大系統有精準的觀察力,才能創造這種既玄秘又科學、既直觀又深奧的易學文化。
(二)天地人屬於宇宙思維
傳統文化中,“天地人思維”是整體觀、宇宙觀的思維;因為有“天地人思維”才創造出天人合一的思想文化。從“天地人思維”中,可以看到古代先民擁有宏偉的視野。從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可以感受到中華民族的精深智慧。這是幾千年來,人類最偉大的思想之一。“天地人思維”及其衍生的天人合一思想,奠定了中華文化自信的根基。
“天地人思維”,不僅將人與天地置於並立的地位,而且視為統一的整體來看待;不僅認為人與天地之間是互感互動的關係,而且指明人與天地均遵循相同的規律運動或運行;所以人與天地之間關聯密切、息息相關,這有別於西方文化將人與物分開的思維模式。“天地人思維”是偉大的科學思維與宇宙思維,古老的中華文明早期已經建構起“天地人思維”,進而形成天人合一的思想,並且滲透至傳統文化的所有層面。這是傳統文化充滿科學性和宇宙性的根本原因,也是充滿思想智慧的根源所在。傳統文化中,處處均體現著“天地人思維”及天人合一的思想──
《易經》中提出,三才之道天地人:明確地指出天、地、人三者是處於同等地位,並且是整體的關係。所謂三才,以當今的概念應是:人、大自然與天體宇宙。三才之道,以當今的表述應是:天道即宇宙運行程式,地道即大自然運行程式,人道即人及社會運行程式。“天地人思維”不僅認為三者之間互相影響,還認為天道、地道、人道的規律是相通的,即三個系統的程式是相容、重疊的狀態。
在哲學上,古人由“天地人思維”而領悟出許多真理,如“天時、地利、人和”的哲理。即:任何人做任何事,只有在適當的時間、適當的空間及適當的人事相結合的時候,才能取得最佳的狀態及結果。古人從“天地人思維”,發展及創造出人與時空關係的文化。通俗的如:擇吉文化(選擇時間)、風水文化(選擇時空),以及其他多種多樣的玄秘文化。這些既玄妙又神秘的文化,其實都是人與天地、人與時空的科學文化。
在醫術上,《內經》曾指出:“人與天地相應,與四時相副,人參天地”。從天地人的思維創造出天地人的中醫學文化。如:古代,中醫學將時間與人體生理結合,創造了“時間醫術”(西醫近代才有的時間醫學);中醫學將地域與人體生理結合,創造了“地域醫術”(西醫近年才懂的地理醫學);中醫學將氣象與人體生理結合,創造了“氣象醫術”;中醫學將天體與人體生理結合,姑且稱為"天人醫術"(西醫學至今還沒有的概念)。這些例子都是從“天地人思維”,創造出獨具一格的天地人醫術文化。中醫學的本質,是陰陽五行與天、地、人的醫學文化。
(三)天人合一是超前科學
傳統文化中最偉大的命題、最精華的思想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實踐的結論,不是純哲學性理論,更不屬於宗教性信仰。天人合一的理論從“天地人思維”中產生,是經歷漫長又反覆的生活實踐而得出的論斷。這個偉大的思想理論,不止對幾千年來的中華文明有重大的貢獻,而且對未來的人類文明將會產生更大的影響。凡對這思想理論能有大徹悟的有識之士,無不對此作出極高的評價。例如:季羨林先生說,“天人合一論”是中華傳統文化對人類最大的貢獻。錢穆先生也說過,“天人合一觀”是整個中華傳統文化思想之歸宿處。
天人合一的思想理論,對推動傳統文化的不斷發展,起著不可缺少的作用。天人合一的思想已經滲入各門各類的中華傳統文化之中,如:哲學、天文學、中醫學、氣候物候學、預測學……等。據說,天人合一的最早構思者應是老子,闡述者是莊子,發展者是董仲舒等。歷來,對天人合一思想理論的解釋紛紜、莫衷一是,主要是因為缺乏科學理論的支撐而未能作出系統的解釋。雖然,“天人合一論”是經過無數實踐與驗證的理論,但是始終沒有足夠的科學知識可以解釋清楚,因而各言其是。即使科學知識非常進步的今日,也只能部份地解釋天人合一的宇宙現象;然而無可否定的事實是,天人合一實屬超前科學觀。
例如:《內經》中曾講天人的多種關係──天人同構、天人同象、天人同數;但是自古至今仍然未能解釋清楚這些關係,即使現代科學知識也未能較明確地作出科學解釋。然而,這並不影響人們對天人合一是科學觀的認同。天人關係中的天人同構認為天有日月,人有兩目;天有四時,人有四肢;歲有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五節……等。此類觀點,古代科學解釋不了,當前科學也解釋不清;如果以生物進化論的思維,倒是可以得到一定的理解。前人的超凡想像力並非毫無根據的假說,而是有生活實踐的依據。如,中醫依照天人關係為原理及指引,實踐應用的效果都可以證實及支持這些天人關係之說。
“天人感應”是由天人合一的思想演進而來。有的人認為,天人感應是神學、宗教迷信,或者以現代科學觀看來是無稽之談,尤其是董仲舒提出天人感應的災異說。災異被認為是天的譴告,“災者,天之譴也;異者,天之威也”。災異說之中,君主代表天,施善政會風調雨順,施惡政便有災情(地震、久旱...等)。這種天人感應論被指為神學理論。還說,天的意志影響人,人的行為能感應天,這種天人關係被認為是唯心主義之說。這類觀點,是以神人的思維來理解天人感應的思想。如果以宇宙全息論的科學思維來理解天人感應的思想,則這種觀點實屬人與宇宙關係的科學觀。
現有多領域、最前沿的科技知識,可為天人合一及天人感應的思想理論提供更科學的解說論據;不但對天人感應思想理論可作科學的解釋,而且也可為未來科學探索天人關係提供啟發。例如:宇宙學、天體物理學、現代天文學等之類的科學,甚至量子物理學之類的前沿科學,正為我們打開一扇扇的視窗,從而可以令人更清楚地認識天人合一與天人感應的科學觀。
簡而言之,我們可以通過多個領域的科學知識,對天人合一及天人感應作出新解讀:
例一、從宇宙全息論的觀點,人是宇宙的全息,是小宇宙。宇宙所有的訊息,人體也有,人體儲藏著宇宙的全部訊息。實際上,“宇宙全息論”與“天人合一論”的概念高度一致。早在古代,前人已知人体全息原理並應用於針灸學等方面,這是天人合一在宇宙全息及人體全息上的體現。
例二、從天文學的科學知識可知,各種天體運動週期與人體生理循環節律一致,證明天體運行與人體生理循環同步。如,古代中醫發現人體子午流注的規律,即每日十二個時辰,對應人體十二條經脈的氣血流動。又如,現代醫學上,2017年獲諾貝爾獎的三位美國科學家,發現生物控制晝夜的分子機制,即人體生物鐘的現象。這說明地球自轉運動週期與人體生理循環節律同步。除此之外,月球繞地球運動,地球繞太陽公轉運動,以及其他星體週期運動均與人體各種生理循環運動息息相關。這些現象,是天人合一在人體生理上的體現。
例三、從天體物理學的科學知識可知,天體運動通過各種輻射波、電磁波、引力場,對人體發出各種感應,影響及制約人體的生理、心理及精神的活動。還有,大自然運動直接及間接對人體的影響也是一樣。無論是天體或大自然,所發出的能量及訊息影響人體,都是天感應人的過程。而人在生活、生產活動中,每時每刻都與周圍環境、自然界進行能量交換及訊息交流,這個過程也可視為天人感應的表現。從天人互動過程看來,天對人的作用似乎無比巨大,而人對天的作用卻微乎其微。人在宇宙中的情形有如細胞在人體中的位置,人與宇宙有如細胞與人體的關係,人是宇宙的全息有如細胞儲存人體的全部訊息。
例四、從量子力學的科學理論可以理解,宇宙萬物與人體之間都可能發生量子效應而出現天人感應的現象。宇宙到處都有量子存在,人體一樣也有量子存在,所以宇宙萬物與人體之間可能通過量子糾纏的形式進行訊息交感。古代,有許多“未卜先知”、“不出戶,知天下”之類的生活實例及說法。由於只有經驗實證,沒有科學知識理解,僅能被當作傳說或迷信。現代,有許多“特異感知”、“預知未來”之類的事例,因為未能得到科學地解釋,也祇能被視作唯心主義之說。自從量子科學出現以來,人類對宇宙現象有了嶄新的認識,許多神奇的天人感應現象,將不斷被高新科學所破解。
其實,天人感應的現象既神奇又平常。這種現象不僅發生於人與天地之間,而且動物與天地事物也存在互相感應。如,地震、氣候變化、風災水災,甚至遇上危險時,動物都有預感並且反應比人類靈敏。可見,天人感應的現像是普遍地存在。
無論從生活實踐中得到的實證,或者以科學角度探討的結果,都表明天人合一與天人感應是高度智慧的科學觀、無限宏偉的宇宙觀。從這科學觀之中,可為中華文化的發展提供長流不斷的思想源泉;在這宇宙觀之上,可為中華文化的自信奠定不可動搖的精神基石。
(四)從天地人看國家命運
2011年3月日本福島大地震至今已經很多年。大地震的能量衝擊波雖然已經平靜下來,但是訊息波依然持續地蕩漾,並且還在產生連鎖性的因果效應。
這場大地震強度里氏九級,高於1923年的關東大地震,也是日本歷史上的最高級別。大地震引發海嘯及核電站泄漏,令日本面臨二戰以來的最大危機。這場大地震之所以令人關注,是因為其因果效應還在推動日本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變化,還在主導日本國家命運的走向,並且影響著周邊國家。這一切,還要從1923年的關東大地震談起——
1923年9月,日本關東發生了8.3級大地震。據史料記載,這場大地震造成了人命傷亡24萬左右,經濟損失300億美元(以今天購買力折算,應以幾萬億美元計算)。這場大地震不僅重挫了日本經濟,更重創了日本民族的精神及心靈。大地震導致日本經濟大衰退,從而引起了社會動亂。爲了平息動亂,日本政府實施軍事管制,從而促成軍政府掌控政權。
四年後的1927年,日本軍政府爲了擺脫經濟困境,密呈《田中奏摺》,主張侵略中國的軍事政策。1929年美國華爾街股市崩盤引發經濟大蕭條,危機波及全球。這一形勢,加劇了日本的經濟惡化,催化軍國主義勢力加速膨脹。再四年後的1931年,爲了轉嫁經濟危機與攫取自然資源,日本政府挑起了“九一八”事變,侵佔與日本地理位置最近、天然資源最富饒的中國東三省。直到1937年,日本軍隊挑起“七七事變”,全面地展開侵華戰爭。同期,日軍入侵菲律賓、新加坡、越南、緬甸等東南亞國家。又是四年後的1941年,日本海空軍偷襲美國珍珠港海軍基地,事件引發美國正式對日本宣戰而爆發太平洋戰爭。再過四年到1945年,美國投擲原子彈轟炸日本的廣島和長崎。一星期後,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從而結束了這場人類有史以來最慘烈、最醜惡的戰爭。
從上述事件發生的日期分析,可以明顯看出,日本關東大地震之後,大約每四年就有一節因果呈現。
從1923年至1945年,這22年恰好相等於一個太陽的磁性周期,有其特殊的含義。其間日本所發生的重大事件,均表現事事相關、節節相扣,構成這段22年的因果鏈。這段因果鏈顯示的基本程式是:大地震——經濟大衰退——社會動亂——軍政府掌權——對外軍事擴張——發動侵略中國戰爭——偷襲珍珠港——美國對日本宣戰——太平洋戰爭——美國投擲原子彈——日本投降。這段惡性反應的因果鏈,好似一支超級的命運交響曲。關東大地震奏響序曲,其他事件加入和聲和變奏,組成一篇篇樂章,奏出了震驚世界的旋律和人類的悲愴。這段因果鏈形成的過程中,下載了複雜的國家命運程式。
一個國家民族的命運程式如何編成?是天體、大自然及人類互感互動、共同編造而成。人類無法改變天體、大自然的運行程式及結果,但是可以選擇怎樣與天地互感互動,從而參與改編自己的命運程式。
天體、大自然互感互動引發各種天災,大地震是其中之一。人類以怎樣的方式應對天災,意味著怎樣與天地互動。一是:被動地受天地制約和消極地應對天災與危機——為自己的生存與發展而掠奪他人的生存資源,將在自己的危機轉嫁於其他國家民族,因而造成天災轉化為人禍。1923年關東大地震之後的惡性因果鏈即是一個實例。這十足地暴露出日本的愚昧、落後及野蠻。另一種是:人類接受天災的歷練,從中提升生存過程的“抵抗力”,迫使人類積極地認識天災和預防天災,激發出更高的生存智慧及生存能力,促進國家民族之間的相互協作,從而推動人類文明進步。
中國歷史上經常出現天災導致人禍的連鎖因果鏈。每逢大天災發生,形成的因果鏈是:大水災或旱災——農業失收——飢荒蔓延、瘟疫流行——生存危機、社會動亂——農民起義或動亂——更朝換代。在科技知識及生產力落後的時代,人類的生存能力脆弱,天災容易引致生存危機,並且由之觸發成人禍大災難。今天,人類擁有大量的科技知識及強勁的生產力,已經具有強大的生存智慧和生產能力;而今,更需要有高度的命運意識參與天地互動,才能更佳地應對個人、民族及全人類的命運。
天體運行,牽引著大自然系統變動(地震、氣候、水及生態等),感應著人類活動(生理、心理、精神及行爲等)。天體之中,太陽對自然界及人類的影響最大,許多天災(地震、風災、水災)及人禍(社會動亂或戰爭),均與太陽活動周期密切吻合。已知的太陽活動周期有22年的磁性周期、11年的黑子活動周期及其他活動周期。從統計所知,太陽黑子的活動與氣候密切相關,每逢太陽黑子活動的高峰期,均引起氣象、降水等變化,導致水災或旱災。歷史上,發生大洪水的周期為22年,與太陽磁性周期吻合。根據統計,中國的西藏、新疆、華北等地,以及日本的大地震活動都有11年及22年周期的特徵。這表明,地震周期性活動,顯然受太陽11年的黑子活動周期與22的磁性周期所制約。1923年日本關東大地震至2011年福島大地震相距時間是88年,恰好是經過8個太陽黑子周期與四個太陽磁性周期。是否還有其他天體運動周期參與其中而觸動2011年的福島大地震發生,這有待進一步的科學探索。種種事例説明,龐大又複雜的天文周期與天災發生規律、社會變動規律相對應,天體運動是人類命運變動的始因。
2011年福島大地震已經過去很多年,似乎一切漸趨平靜,然而地震引起的連鎖因果還在持續產生效應,並且深深地影響這個國家民族的命運。大地震雖然不是編譜未來命運程式的唯一成因,卻是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的起因。這次大地震,或否再重現22年周期的因果鏈尚不得而知,但是可以看得出第一節因果已經形成。這節因果以釣魚島事件為標記,與1923年關東大地震後的初期很相似。
福島大地震以來,有天災向人禍轉化的跡象:體現在日本政府的一系列偏激言行,並於2014年解禁集體自衛權。這與1923年關東大地震以後,日本軍政府政權逐步形成,並於1927年確定了對外擴張政策的性質相似。這兩場大地震之後,所呈現的首節因果竟然如此類同。
福島大地震之後,日本政府不是致力於震災的善後與重建,而是急切地作出釣魚島國有化等連串動作——渲染中國威脅論、提出修改和平憲法、提出二戰侵略否定論、否定南京大屠殺及慰安婦、參拜靖國神社,以及解除集體自衛權等等。這一系列的言行,今天看來明顯的意圖是通過製造釣魚島衝突,將矛頭指向中國以轉移大地震引起的恐慌與危機。這些舉措,清晰地折射出日本政府特意策劃的國家戰略。只有這個理由,才能解釋爲何在大地震之後,日本政府迫不及待地挑動已經擱置四十年的釣魚島爭端。
福島大地震的能量波、訊息波,不僅震動著沉落二十年的日本經濟,而且震撼了焦慮的民心和動蕩的政局。多年來,日本曾經出現了一年換一個首相的怪象(鳩山由紀夫、菅直人、野田佳彥、安倍晉三),這充分説明了政局與社會的狀況。為了轉移國内危機與民衆視線,日本政府借著美國亞洲(再平衡)戰略的需要,希望從釣魚島衝突及與中國對立的過程中,尋找未來的出路。
福島大地震的天災,演化為人禍的另一個表現是核電厰引起的輻射事故。這次天災引發的人禍核事故,其危害既廣泛又深遠,後遺症將持續數十年,俄羅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的例子足以為證。福島大地震至今惡性消息從未間斷:初期出現大量禽畜死亡,農產品受污染。之後,2012年6月有消息報導核電厰大量輻射物泄露;同年7月份有新聞報導,俄國總防疫師發現俄羅斯遠東海魚含大量輻射物;同年11月的新聞指,福島縣大米輻射水平嚴重超標。2013年11月,日本官員承認數十萬的居民因居住地嚴重汙染需要疏散,可能永遠無法返回家園;同年12月有報導稱,美國“里根”號航空母艦上數十名船員,在福島大地震救援中因受輻射而患癌症和白血病。2014年2月報導,東京電力公司檢測到該核電站放射性銫的濃度創歷史新高;同年5月,日本新聞報導是次地震仍有十多萬人在福島地區之外避難。以上僅僅是見諸報章的,相信還有更多的消息沒能披露。根據以往的研究,核輻射的更多後遺症要四、五年之後才會顯現。統計顯示,核輻射嚴重影響人群的理性,每次核爆後的幾年内均發生動亂或戰爭。
未來,福島大地震持續的連鎖效應,將再呈現一段怎樣的因果鏈?值得人們拭目以待。
挑動釣魚島衝突以來,日本政府的許多涉及二戰的言論及採取同中國對立的國策,令某些議論認爲,當今東亞局勢類似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歐洲,日本有復活軍國主義的傾向,還有中日將有一戰的説法。假如歷史重演,再次重現類似1923年關東大地震之後的惡性因果鏈,那將是人類文明最大的悲哀,更是日本民族最大的不幸!上世紀所發生的是工業發展條件下的戰爭,基本採用的是槍砲、飛機等機械化形式的武器對抗,而以科技革命形式的原子武器為結束。即便如此,已經造成了人類有史以來的核武器慘劇。如今,若發生大國或強國之間的戰爭,必定是高科技條件下的戰爭,所採用的手段不僅僅有導彈甚至核武器等,更可能是訊息、基因、生化等滅絕性的高科技武器,所造成的必將是更具摧毀性的結局。
1923年關東大地震之後產生的惡性因果鏈是最佳的借鏡。當時,日本軍國主義政權為轉嫁危機,發動戰爭將災禍轉嫁予其他國家和民族,最終還是害人害己。二十一世紀,人類應該在以往的經驗基礎上,擁有足夠的智慧避免歷史重演,應有高度的知識及意識共同應對還將出現的各種天災。其實,未來更可能的災難未必是戰爭,而是下一場更大的地震。1996年,俄羅斯遠東科學院曾經做出預測,2011年日本會發生大地震。從福島大地震的時間和地點來看,均準確無誤。該科學院還預測,未來十年中,日本將有更大的地震發生,其破壞程度將為福島大地震的三十倍。還有,美國科學院院長BRUCE ALBERS及日本東北大學均發表類似的研究報告,認爲日本列島處於地球最深的漏斗邊:再有一、二次強震,該列島將面臨滅頂之災——滑入馬里亞納海溝之中。BRUCE ALBERS建議,日本應該向中韓等友好國家求助,避免日本民族毀滅。其所言,並非聳人聽聞,歷史上某些文明被天災徹底毀滅的例子就是證據。面對這場可能到來的天災,日本將作出怎樣的準備?如何應對?將事關日本民族最終是否能夠避過這場劫難。
二、科學方式的文化演繹
近些年來,有些外國大學的科學家,以科學方式研究的課題屬於中華傳統文化中的思想觀點,這些研究結果證實相關的思想觀點是正確的、科學的思想智慧。這些中華傳統文化的思想觀點,不僅引起這些外國科學家的青睞,更有趣的是這些外國科學家用研究結論,啟發我們以科學方式演繹傳統文化。這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是一種方法創新,也是富有成效的途徑。
儒家文化中有這個觀點:“仁者壽”,即仁慈善良的人會長壽。這應該是古人從生活經驗總結得出的觀點。而今,許多科學家研究結果與儒家的“仁者壽”完全一致:
例一、荷蘭科學家經歷8年的跟蹤調查發現:善良的男性比心存惡念的男性活得更長壽。美國匹茲堡大學研究女性發現:善良的女性心臟發病率相對低9%,心臟病死亡率相對低14%。
例二、美國耶魯大學和加州大學合作研究:抽取七千人為研究對象及歷經九年跟蹤調查發現:樂於助人、與人融洽的人,比心懷惡意、心胸狹隘的人更健康長壽,後者的死亡率比常人高1.5至2倍。不同種族、階層等所得出的結論均相同,證實行善能延長壽命。
佛家文化中有“因果報應”和民俗文化中有“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觀點。無論是宗教的先驗或是民間的經驗都認同這種因果觀文化,因而至今已流傳了幾千年。而今,現代科學研究的結論同樣證實了這種因果觀與實證相符。以下是科學研究的實例:
例一、英美兩所大學,加德夫與德州大學聯合研究顯示,“惡有惡報”有科學依據。據統計,少年罪犯比同齡守法少年身體強壯,但中年之後健康急降,住院和殘障比常人高出多倍。這可能與生活習慣與心理狀態有關。
例二、科學家在神經化學研究中發現:心懷善念、積極思考的人,體內會分泌令細胞健康的神經傳導物質,令免疫系統強健;心存惡念、負面思考的人,身體狀態則相反。實驗顯示,人的惡念會引起生理上的化學變化,令血液產生毒素。
傳統文化中,類似以上的思想觀點,歷史累積記錄中保留許多例證。雖然對於歷史記載、民間故事等,現代的人未必全信其中所說具有真實性,但是經科學方式加以論證,會令這些思想觀點具有強大的信服力而被人接受。通過科學方式的文化演繹,可促使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完美聚合,也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開拓出一條光輝且廣闊的道路。
傳統文化中的“因果報應”、“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思想觀念,歷來屬於宗教信仰及傳統道德的文化範疇。這對建立社會的德治及維護社會的秩序起著無形的重要作用。現代,以科學方式再加以實證、解說這類思想觀點,將宗教文化、傳統文化及科學文化融合於一起,既強化信服力又具有廣泛認同性,對當今社會道德的規範、社會德治的推行,有現實、正面的社會意義。
前面的例子,值得中國的文化界及學術界做為借鑒及啟發。國外的大學及學術機構以當代科學方式研究中國傳統文化,是文化的創新與發展的絕佳先例。中國的學界更有優勢進行類似的研究,也必將從研究中取得更多的成果及更大的作為。祇有這樣才不會讓傳統文化的傳承及弘揚,祇停留在誦經、讀文的層面,不能讓傳統文化如同珍藏的文物,祇為欣賞或收藏。
三、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是一脈相連的關係;古今文化相結合,對推動中華文化的發展起著相輔相成的作用。有效的文化傳承為蓬勃的文化發展奠定基礎,持續的文化發展為有效的文化傳承提供永恆的動力。當人們充分意識到傳統文化的寶貴價值和時代的重要性,自然會激發對傳統文化的傳承熱情,也必將會激發傳統文化發展的動力。
目前,傳統文化正引起廣大民眾、不同階層的共同關注;傳承的熱情正在升溫,發展的圖景正在展開,傳承與發展的有利條件正在形成。從不同歷史時期、時代背景及發展條件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趨勢,可以預見未來將會再出現生機勃勃的景象。
(一)傳統文化於不同時期
源頭文化孕育於上古漁獵時期。這是傳統文化的始源,是陰陽五行及易經文化的萌芽時期。
傳統文化創造並發展於農耕文明時期。這是傳統文化成熟期,由源頭文化進而衍生了豐富多樣的文化成果。這些文化成果,雖然是長期實踐的結果,受生活過程反覆檢驗,積澱成為智慧結晶而流傳至今,但是由於時代的局限性,缺少先進知識作解釋及科學理論作論證。這些文化成果在中華文明發展的歷程中,雖然曾經綻放出耀人的異彩,但其中的巨大價值未能得到充分的開發及運用。不同文明時期,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狀態有很大的差別。
農耕文明時期,傳統文化在歷朝歷代的傳承與發展之中,逐步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與深化。漫長的積澱令內容越加豐厚,持久的提煉令智慧越臻精深。然而,長期受農耕文明的思維模式及表現形式所制約,傳統文化始終存在著神秘感。其中多數思想內容,對普遍人而言難以明白或理解,即使少數文化精英也不能徹底解釋清楚其中的深奧智慧,祇能留予後人與未來逐漸破解。農耕文明時期,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明顯地受到較大的制約。一方面是人的因素:祇有極少數人(皇室或官宦)可以比較全面地得到繼承及傳授,對於多數人(平民百姓)則是望塵莫及的事情。由於傳承的通道狹窄,大大地縮小了傳承的管道及範圍。另一方面是傳播的環境:社會封閉的狀態,阻礙訊息、知識的傳播。因為文化交流緩慢而需要經過漫長的累積過程,這必然難以有較多的創新及較快的發展。這是農耕文明經歷的時間最長的根本原因。農耕文明經歷幾千年,工業文明經歷幾百年,是十倍的時間差別。
工業文明時期,傳統文化在這個時期理應有更佳的傳承與發展的條件及機會。工業化過程,改變人類社會的生產方式和生產力,大幅度放大、延伸了人的體能──體力、活動範圍等,由此擴大了人對自然、天體宇宙的認知,使人類的知識領域大幅拓寬、知識總量快速膨漲。工業文明的社會,人類的生活方式、思維模式改變了文化形態與表現形式,推動文化的創造與創新,湧現了許多新的科技知識與科學理論。在這個歷史時期,理應是傳統文化傳承與中華文化創造發展更佳的歷史時期。然而,當人類文明的主流已經向工業文明轉型,中華民族卻還停留在農耕文明的階段。由於種種歷史的原因,中華民族嚴重滯後於這次文明轉型的進程──也許由於輝煌的農耕文明形成的優越感,令中華文化精英對工業文明的到來不以為然;又或者因為當時的統治階層及文化精英沉醉在原有的輝煌夢境之中,對工業文明的轉型產生怠慢;同時幾次外敵入侵,打斷了中華文明轉型的進程。因此,中華民族錯過了與工業文明同步啟程的時機,中華文化因此錯失創新的機遇,傳統文化也錯失時代轉化的機會。在工業文明的潮流中,玄秘的傳統文化被華麗的工業文化所掩蓋,許多傳統文化中的精華被視為迷信或糟粕而遭遺棄。
訊息文明時期,最主要的特徵是訊息化的創造方式和創造力。訊息化過程大數量級地放大人體的感知能力──視聽、運算、記憶等。由於海量的訊息及知識的高速流通及運用,人類的資源利用、生產效率、創造能力等方面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先進水準。高度訊息化,促進人類擁有更強勁的創造力,促使社會生產方式及生產力出現質與量的突變。訊息文明時代,全球性的訊息、知識交流推進全球化進程,創造了大量的新科技及新知識,創造了訊息文明特徵的新文化。
正當人類社會主流轉向訊息文明的時代,中華民族正好迎上向訊息文明轉型的機遇。因而,中華文化的繁榮創新,既遇上傳統文化作時代轉化的有利時機,又獲得全程參與訊息文化的創造機會。訊息時代的高新科技知識,可為深度探索及開發傳統文化中的豐富成果提供成熟的條件;同時,傳統文化中對宇宙規律的觀察結論,也可為未來科學的研究與發展指引路向。
(二)傳承與發展的有利時機
經濟與文化是社會文明與進步的雙翼,經濟與文化互相推動是社會發展的原動力。歷史上中國唐朝、宋代經濟與文化繁華的盛況,十五世紀歐洲的文藝復興帶動工業革命及經濟起飛,以及二十世紀世界的訊息科技熱潮推動經濟全球化,這些都是經濟與文化互相推動、同步發展的歷史例證。
中國經濟騰飛與文化復興的大趨勢,將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帶來有利時機。當今,中國經濟蓬勃發展,為未來科技文化的創新打開了廣闊的空間,也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時機。當前,中國經濟進入一輪新的發展階段、引發新一輪經濟升級的動能,將來自於文化大復興的浪潮。經過一波新文化浪潮的沖洗之後,全民的思想精神及綜合質素必將得到昇華,必然積聚起新一輪的動能。
未來,中華文化大復興,將會由兩股文化潮流的推動而實現:一是以智慧科技驅動的智慧型文化創新潮流,二是傳統文化創新性傳承與創造性發展的文化復興潮流。傳統文化的思想智慧來自於宇宙事物的啟示,思想意識來自於對宇宙法則的體驗,所以傳統文化是與宇宙規律相通的文化。相信,未來智能文明時期,智慧型文化的創造過程,可從傳統文化的智慧中發掘靈感或獲得啟示。
未來,推動人類社會向更高水準運行的引擎將是新智慧科技。無論政治、經濟、社會形態或生活模式,都會因新智慧科技的面世而引發變化。一言蔽之,新科技將改變一切,而傳統文化的智慧可為未來新科技的開發間接地發揮助力。
新科技的開發與運用,歸根結底是釋放人的潛能。從一些新的實例,表現了傳統文化與新科技也可以通過另類形式交融及結合——
例證一:禪修是佛家文化的主要實證方式之一。蘋果手機的創新者喬布斯,竟然經歷禪修而獲得靈感與創意,從而研發出風行全球的新科技產品並且一時成為佳話。還有,谷歌公司的總部設立多間禪修中心,將禪修納入公司的企業文化。在知識管理、技巧管理之上實行心智管理,最終目的在於提高員工的創造潛能。蘋果與谷歌都是世界級的高科技企業,竟然將傳統文化運用於開發員工的心智之上,並將傳統文化融入科技公司的企業文化之中,這是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文化美妙融合的另類生動形式。
例證二:近年來,科技界某些有識之士,將前沿科學與傳統文化加以聯繫並展開了相關思考及解說。這開啟了富有意義的先河──用前沿科學原理解說傳統文化之中久懸未解的奧秘,又可通過傳統文化之中潛在的啟示,尋找前沿科學的探索路向。如,中科院院士、中國科技大學校長朱清時用量子力學解釋佛法,認為佛教似是宗教而實是科學。香港理工大學校長潘宗光援引相對論、量子力學、弦論、生物中心論等,解釋佛學的理論。
(三)古今文化可完美結合
由於歷史背景、生活經驗及創造過程等方面的巨大差異,所以古今文化的思想內容、表達形式有很大差別。最根本的差別是:古代文化是屬經驗、智慧型為主體的文化;現代文化則是科技、知識型為主體的文化。古今文化的結合,是經驗與科技、智慧與知識的結合。
古代文化,是在漫長的生產活動及生活實踐中,人們對宇宙事物認知作出歸納、總結及不斷的驗證、累積而創造出來的成果。這些成果,雖然經長久實踐之後被肯定為具有寶貴價值的文化成果,但是其中相當部份卻缺乏合理的科學解釋。因此,這部份文化成果或因“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備受爭議,或因“玄秘不解”而視為糟粕。如果這些成果能夠經過現代科學知識的再論證,則既可令玄秘文化得到科學破解,也可促使這些古老的傳統文化成果進行現代轉化與發展。
現代文化,是從生活實踐、工業生產及科學研究中總結出來的成果。這些成果不僅經受實踐應用驗證,並經過科學方法分析、理論解釋及實驗證明。所以,當現代文化成果被人認識之時,很容易得到理解與接受。如果現代文化的創新與發展過程中,將已經受歷史檢驗的傳統文化成果,用科學方法加以開發及運用,則不僅能夠從其經驗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並且可以為中華文化的創新與發展提供現成的資源及捷徑。
(1)不同文明時期的文化特徵
古代文化創造於農耕文明時期,是農業特色浸染濃厚的文化。如:中醫文化中的中草藥實際上是天然的植物。中醫文化包涵哲學、天文學、自然科學、心理學等,是綜合性的科學。還有,農耕時代的天文、地理、氣候、物候學等,均是農耕實踐的產物,是在農耕活動中創造、發展出來的文化。
近代文化創造於工業文明時期,是工業特色薰染出來的文化。如:近代的西醫文化中,主要的醫藥都是化學合成、工業生產的藥物,醫療器具均為由工業製造出來的機械、儀器等。此外,工業社會的工作、生活方式,均是工業化過程塑造出來的結果。工業產品充斥生活空間,城市化生活是標誌性的生活方式,這一切全是工業化過程中形成的文化。
當代文化創造於工業、訊息文明時代,是工業化、訊息化融合的文化。由現代生產形式及生活模式塑造出來的文化,無不展現工業型、信息型的特徵。隨著文明的轉型,文化特徵、形式及傳播也跟著轉變。例如:進入信息文明時代,文化內容豐富,表達形式多樣化、傳播媒體多元化等等,這是工業文明時期之前所未見過的現象。
(2)如何達成古今文化的完美結合?根本上,應將傳統智慧與科學方法相結合。通過結合,可以令中華文化的創新與發展,開創出新的天地及開發出新的成果。
例如:傳統智慧中人體全息的思想是古老且偉大的思想智慧。在農耕文明時期,人體全息的思想智慧通過中醫實踐應用而發展出經絡學說、針灸理論,這些都是中醫文化的獨特成果。現代醫療上,將提煉後的中藥混合西藥,用於醫療注射,這是中西及古今醫學文化結合的例子。有種注射法,運用經絡、針灸的原理,在人體的穴位上進行藥物注射,暫且稱為“穴位封閉”注射療法。這種利用西醫注射方法結合中醫穴位理論的治療,針對不同疾病有著特殊的療效,這是古今醫學文化更完美結合的簡單例子。
又如:傳統文化中宇宙全息的思想是超前而且偉大的思想智慧。在農耕時期,有關宇宙全息的思想已經充分表現於風水勘輿、宗教哲學等多個方面:
在風水堪輿學中,既包括了天文、地理、時空及環境科學等綜合性科學知識,也包涵宇宙全息的思想意識。如:風水文化中,認為天體中有二十八宿,對應地理中二十八山;生理上有血脈、氣脈及穴位,對應地理上有山脈、水脈、氣脈及點穴等。風水勘輿學是非常古老的文化,其中澱積了豐富的實踐經驗與超凡智慧。這些風水文化,若能與現代環境學相結合,必能創造出更加完美的環境科學文化。
在佛教經典中,有這樣的論述:“一花一世界,芥子納須彌,一沙一世界……等”,這都是全息宇宙的理念。佛教的《時輪經》將天體結構與人體結構相對應,視人體小宇宙為天體大宇宙的全息元並互相感應,這都是對宇宙全息的描述。現代科學上,提出宇宙全息的概念及初步的闡述,至今僅幾十年的時間;而今這科學論斷與佛教文化竟然高度的吻合。
古代文化中,人體全息及天、地、人全息的思想與當今宇宙全息論是完全一致的思想智慧。古代中醫學的認識中,人體是複雜的生命形式;風水學的意識中,地球是類生命形式;佛家的意念中,宇宙是無量的生命形式。從這些思想智慧可見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實際上是天、地、人的文化體系,其中儲存著巨量的智慧。推進古今文化完美結合的結果,必定會取得不可估量的收獲。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