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75章

  【新經文】

  民之受饑,以其上食税多,是以受饑;民之難治 ,以其上之强爲,是以難治;民之輕世,以其上之厚生,是以輕世。夫唯無以厚生而爲者,是賢於貴生。

  【原經文】

  甲本:人之饑也,以其取食税之多也,是以饑。百姓之不治也,以其上有以爲也,是以不治。民之輕死,以其求生之厚也,是以輕死。夫唯無以生爲者,是賢貴生。

  乙本:人之饑也,以其取食税之多,是以饑。百姓之不治也,以其上之有以爲也,是以不治。民之輕死也,以其求生之厚也,是以輕死。夫唯無以生爲者,是賢貴生。

  王弼:民之饑,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饑。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爲,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輕死。夫唯無以生爲者,是賢於貴生。

  書局:民之饑,以其上食税多,是以饑。民之難治 ,以其上之有爲,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輕死。夫唯無以生爲者,是賢於貴生。

  【辨 析】

  “民之受饑,以其上食税多,是以受饑。”甲本、乙本經文作“人之饑也,以其取食税之多也,是以饑。”世傳本經文作“民之饑,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饑。”句中“其”字代稱前句經文中的“人、民”,“人”可以指任何人,包括社會底層的平民和上層社會的王侯、貴族。王侯、貴族“取食税多”,“資貨有餘”,他們“服文采,帶利劍,饜飲食”,他們何嘗有“饑”?而對下層平民百姓,何來“以其取食税之多”?可見甲本和乙本經文不符合實際。現將甲本和乙本第二句經文“取”、“之”二字删除,補一個“上”字,指上層社會、官府,如世傳本經文“以其上食税多”,再加兩個“受”字,就成爲現在的經文。如不這樣校勘,則經文可譯成“因爲平民收取税賦多也”,這不荒謬麽?所以世傳本把“取”字校勘爲“上”字是合理的。

  “民之難治,以其上之强爲。”經文中“民之難治”,甲本、乙本經文作“百姓之不治也。”“百姓”也包括“百官”,“不治”是指“不可救藥,必死無疑”,“難治”是指“難於管理”。“百官”是統治者,對“民”進行統治,統治者是不會説自己“難(不)治”的,可知甲本、乙本經文用“百姓”、“不治”都不當。新經文中的“强爲”,甲本、乙本經文作“有以爲”,世傳本作“有爲”。“有以爲”是指在辦事時自己主觀上先要對人或事確定某種看法,即心有成見;而“有爲”是指“有所作爲”。如果不違背客觀規律,“有以爲”或“有爲”都可取,爲而無害;但如果違背客觀規律,則不可取,爲而有害。故不能一概否定“有以爲”或“有爲”,如聖人之“欲不欲”,“學不學”,“人之所教,我也教之”,“損有餘而補不足”,“濁以静之,徐清;清以惇之,徐神”,“我獨與於人,而貴嗣母”,“終日事不離持重”,“夫慈,以展則晟”,“治人事天莫若舍”,“以道履天下”……這些都是明理之後由意識轉化爲具體的行動,都是“有以爲”或“有爲”。但“强爲”則不同,其中“强”字,是指强梁,例如僭强,敢於勇,“不言之教”,“塞其隧,閉其門”,富貴而驕,冥民,絶聖棄智,拒絶擯病,貴難得之貨,廢大道、黜智慧,盗魁,爲政拶拶,柙民之居、壓民之生……這些都是無道無德,以私慾爲主導思想所引發的種種强横行爲,正因如此之“强”,民衆不服,所以才難於管理。這些就是改“有以爲”或“有爲”作“强爲”的原因。

  “民之輕世,以其上之厚生,是以輕世。”這句經文裏的“世”字,原是“死”字。“輕死”是指人不珍惜生命、死得毫無意義,如司馬遷《報任安書》:“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而“輕世”是指對現實社會、世道不滿,因爲“上食税多”,“上之强爲”,“上之厚生”,上之“服文采、帶利劍、饜飲食”,故民輕世,這是“不言自皦”的。原經文作“民之輕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輕死。”這是自相矛盾的。“求生之厚”就是貪生,甚至窮奢極欲,求神仙不老藥,這是過分珍惜生命,怎麽説是“輕死”呢?雖然人皆求生,但對於民衆而言,“求生之厚”是不具備條件的,只有侯王、權貴才有條件。民是“輕世”而非“輕死”,這裏一字之變,就把人民大衆對世道的不滿轉化成對自己的糟蹋,把與强權者的矛盾轉化成自尋死路。“世”與“死”二字在“聲訓”中都可以通用,除了表面上用假字之外,是否有更深刻的社會原因呢?第二句經文“以其上之厚生”,原作“以其求生之厚(也)”。傅奕《道德經古本篇》作“以其上求生生之厚也”,在“求”之前有”上“字。杜道堅《道德玄經原旨》也有“上”字。王弼雲:“民之所以僻,治之所以亂,皆由上,不由其下也。”王弼之論是符合歷史事實的,因此這裏也増加“上”字,並把“求生之厚也”簡化爲“之厚生”。

  “夫唯無以厚生而爲者,是賢於貴生。”原是“夫唯無以生爲者,是賢於貴生。”這裏增加了“厚、而”二字。“無以生爲者”,直譯是“不以生存而謀爲的人”。人類自從成爲人類的時候起,就一直爲生存而謀爲,俗話説是“謀生”,如鑽木取火,製造石器,牧畜種稻,養蠶操絲,創造文字,研究自然,改造生態環境……到今天的宇宙時代,人類社會在自然而然運化、發展,合於大道法則。“無以生爲者”對人類來説,一是未出生的胎兒,二是已死去的僵屍,這怎麽稱得上“賢於貴生”呢?顯然,只能認爲原文中有脱漏文字,那麽補上“厚、而”之後,意思就明白了。

  本章勘字: 强(有)世(死)上(求)世(死)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