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18章 以慈爲之67

  【經文】

  天下1皆2謂3道4大5 ,大5 而6 不可7曉8,夫9唯10不可7曉8,故11大5 ;若12可13曉8 ,久14矣15其16也17細18 乎19。我20 有21 三22要23, 持24而25保26之27 :一28 曰29慈30 , 二31曰29儉32,三33曰29不爲34天下1先35 。夫9慈30 ,故11能36雍37;夫9儉32,故11能36匡38;夫9不爲34天下1先35,故11能36成39器40長41。今42舍43慈30棄44雍37,舍43儉32棄44匡38,舍43後45棄44長41,死46矣15。夫9慈30,以47展48則49晟50,以47收51則49孤52。天53將54救55之27,以56慈30爲57 之27。

  【注釋】

  1.天下:天下人,世人。例,《莊子·駢拇》:“曲折禮樂,呴俞仁義,以慰天下之心者,此失其常然也。”   2.皆:副詞,全,都。例,《莊子·在宥》:“世俗之人,皆喜人之同乎己而惡人之异於己也。”   3.謂:説。例,《莊子·齊物論》:“吾謂女夢亦夢也。”   4.道:天道,指自然法則,客觀規律,道理;自然品格,道德。例一,《莊子·天下》:“夫塊不失道。”塊:指土塊的存在、變化。例二,《莊子·繕性》:“道,理也。”例三,《莊子·則陽》:“道不私。”   5.大:偉大,崇高。例,《莊子·秋水》:“大人無己。”無己:無我,不爲自己。   6.而:連詞,表示轉折。例,《莊子·天道》:“天不産物而萬物化,地不長物而萬物育。”   7.不可:不可能,不能够。例,《莊子·天運》:“時不可止,道不可壅。”   8.曉:知道,明白,對事理有確切的認識。例:王充《論衡·知實》:“不學自知,不聞自曉,古今行事,未知有也。”   9.夫:放在句首,表示將發議論。例,《莊子·天運》:“夫虚静、恬淡、寂漠、無爲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也。”   10.唯:副詞,正因爲。例,《莊子·德充符》:“吾唯不知務而輕用吾身,吾是以亡足。”   11.故:連詞,所以,因此。例,《莊子·天道》:“故古之人貴夫無爲也。”   12.若:連詞,如果。例,《莊子·人間世》:“事若不成,則必有人道之患。”   13.可:可能,能够。例,《莊子·齊物論》:“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14.久:時間長。例,《莊子·德充符》:“久與賢人處則無過。”   15.矣:語氣詞,表示將然。《莊子·應帝王》:“順物自然而無容私焉,而天下治矣。”   16.其:指示代詞,這(些),那(些)。例,《莊子·人間世》:“傳其常情,無傳溢言。”   17.也:副詞,表示强調。例,《莊子·養生主》:“吾生也有崖,而知也無崖。”   18.細:微小,藐小。例,《莊子·秋水》:“夫自細視大者不盡,自大視細者不明。”   19.乎:語氣詞,表示感嘆。例,《莊子·人間世》:“殆乎!殆乎!畫地而趨。”   20.我:人稱代詞,稱代自己。例,《莊子·齊物論》:“夫子以爲孟浪之言,而我以爲妙道之行也。”   21.有:保有,保持。例一,《論語·述而》:“難乎有恒矣。”例二,《莊子·逍遥游》:“宋人有善爲不龜手之藥者。”善爲:很好地使……;龜手:手的皮膚産生裂紋。   22.三:表示事物的數量。例,《莊子·大宗師》:“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張三人相與友。”   23.要:重要原則,指人的言行所依據的基本準則。例,《莊子·天道》:“孔子曰:要在仁義。”   24.持:堅持。例,《吕氏春秋·慎大》: “勝非其難者也,持之其難者也。”   25.而:連詞,表示並列,和。例,《莊子·達生》:“紫衣而朱冠。”   26.保:保守,信守。例,《莊子·知北游》:“若夫益之而不加益,損之而不加損,聖人之所保也。”   27.之:助詞,用在動詞之後,調整音節。例,《莊子·達生》:“善養生者,若牧羊然,視其後者而鞭之。”   28.一:表示序數第一。例,《莊子·天地》:“一曰五色亂目,使目不明。”   29.曰:稱爲,叫做。例,《莊子·人間世》:“是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30.慈:慈善。例,《禮記·曲禮上》:“兄弟親戚稱其慈也。”   31.二:表示序數第二。例,《莊子·天地》:“二曰五聲亂耳,使耳不聰。”   32.儉:儉檏。例,《莊子·天地》:“必服恭儉,拔出公忠之屬而無阿私。”   33.三:表示序數第三。 例,《莊子·天地》:“三曰五臭熏鼻,困惾中顙。”   34.不爲:不謀求。例,《莊子·讓王》:“遭治世不避其任,遇亂世不爲苟存。”   35.先:次序或時間在前,在……之前。例,《莊子·大宗師》:“夫道……在太極之先而不爲高。”太極:指“無”和由“無”演化生成的“有”共存的宇宙。   36.能:能够。例,《莊子·天地》:“能有所藝者,技也。”   37.雍:和諧,和好。例,《莊子·盗跖》:“堯、舜爲帝而雍。”   38.匡:扶助,救助。例,《左傳·成公十八年》:“匡乏困,救灾患。”   39.成:真誠。例,《韓非子·功名》:“近者結之以成,遠者譽之以名。”   40.器:氣量,度量,指能够謙讓、容人的胸懷。例,漢·蔡邕《郭林宗碑》:“器量弘深。”   41.長(chánɡ):長久。例,《莊子·在宥》:“必静必清,無勞女形,無摇女精,乃可以長生。”女:你。   42.今:現在,當今。例,《莊子·大宗師》:“ 不識今之言者,其覺者乎? ”   43.舍:舍去, 抛棄。 例,《莊子·胠篋》:“舍夫種種之民, 而悦夫役役之佞; 釋夫恬淡無爲, 而悦夫哼哼之意。 哼哼已亂天下矣。”   44.棄:違背,不遵從。例,《左傳·宣公二年》:“棄君之命,不信。”   45.後:與“先”相對,表示次序或時間在後。例,範縝《神滅論》:“先榮後枯,何也?”   46.死:自尋死路,走上死路。例,《莊子·盗跖》:“介子推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文公。文公後背之,子推怒而去,抱木而燔死。”   47.以:在……時候。例,《史記·秦始皇本紀》:“(秦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於邯鄲。”   48.展:施行,實行。例,《左傳·莊公二十七年》:“天子非展義不巡守。”   49.則:連詞,表示原因和結果的相承,相當於“就”。例,《莊子·人間世》:“妄則其信也莫。”“上征武士,則支離攘臂而游於其間。”   50.晟:興盛。例,《西垂石刻録·周李君修佛龕碑》:“自秦創興,於周轉晟。”   51.收:結束,停止。例,《禮記·月令》:“是月也,日夜分,雷始收聲。”   52.孤:孤立無助。例,《荀子·君道》:“孤獨而暗,謂之危。”   53.天:指天道,自然法則。例,《莊子·在宥》:“不明於天者,不純於德。”德:自然品格,即道德。   54.將:副詞,一定,會。例,《莊子·德充符》:“夫子,聖人也……丘將以爲師……丘將引天下而與從之。” 夫子:指魯國大智者王駘。   55.救:救助。例,《詩·邶風·谷風》:“凡民有喪,匍匐救之。”   56.以:依靠,憑藉。例,《論衡·卜筮》:“欲知天,以人事。”   57.爲:做,從事,處理。例,《莊子·人間世》:“人皆爲之,吾敢不爲邪?”

  【譯文】

  天下人都説天道(自然法則和自然品格)偉大,偉大但不能够確切地瞭解有多偉大,正因爲不能够確切地瞭解有多偉大,所以才是偉大;如果能够確切地瞭解有多偉大,時間久了人們的認識多了原先描述的那種偉大就顯得渺小了。我堅持和信守三個重要原則:第一是慈善,第二是儉檏,第三是不謀求先於世人得到利益。爲人慈善,所以能與别人和諧相處;生活儉檏,所以有可能扶助别人;處世不謀求先於世人得到利益,所以能真誠地謙讓、容人而且長久地堅持下去。現在一些人既抛棄慈善又違背與人和諧相處的原則,既抛棄儉檏又違背扶助别人的善舉,既抛棄後於民衆得到利益又違背從長遠考慮問題的原則,這樣必定走上死路。慈善,當統治者實行慈善時國家就會興盛,當統治者停止實行慈善時就孤立無助了。天道一定會來救助百姓,統治者要憑藉慈善的心來對待百姓。

  【評説】

  本章開頭首先説明人類對“道”的認識是隨着時間的延長而增長的。經文“大而不可曉”類似於現代數學中的符號“∞”的意義,即“無窮大”,但又不能確切地説出是多麽大。從認識論方面看,這是符合現代的唯物辯證觀點的。人類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是不斷發展、增進的;後期的認識相對於前期的認識,無論廣度或深度,都是“大”。實際上。先天宇宙中的先天形態物質(能量),其存在狀態具有無限的空間和時間,人類對其運化規律的認識層次,也是無限性的,是不可窮盡的。老子説“知古之無,以喻今之有”。對於“古之無”的這種“知”,既是不可窮盡的,那麽對於“今之有”的“喻”,也是不可窮盡的,“無”與“有”兩方面的不可窮盡性,就是“大而不可曉”。

  本章中老子以第一人稱表示守持“慈”、“儉”和“不爲天下先”的高尚品格。老子以這三方面作爲“天下式”,任何人能做到這三方面,就是老子所説的“轍我者貴矣”!歷史上有誰能做到呢?我們還是以唐太宗治國的故事來説明。李世民爲太子李承干聘任的右庶子李百藥寫過一篇《贊道賦》,其中有一段寫道:“人民生命的長短,取决於殘酷的官吏。因此,唐堯畫囚犯的像用刑,體現其惻隱之心;夏禹爲衆人哭泣,表達其同情之意。”這是説古代聖君有慈善之心。李世民治理天下,除對百姓進行教育感化外,也表現出慈善之心。他對大臣説:“死去的人不可復生,使用刑法一定要寬大慎重。”所以,自他登基至貞觀四年,全國僅判處29名十惡不赦的罪犯死刑。從中央的大理寺到地方上的州縣,監獄中經常空空盪蕩,極少有罪犯“光顧”。

  李世民治國,以身作則,爲國家節約了大量開支,也使宫女離開了活地獄,可以享受人間天倫之樂。李世民下令停止一些無關緊要的土木工程,既節約了開支,也避免了人民的勞役。他從秦始皇大造宫室招致人民造反的事實得到覺悟,説:“我本來想造一座宫殿,磚瓦木料已經準備好了,但是我想到秦始皇造宫室的事情,便放棄了這一决定。古人説不做無益的事損害有益的事,不做貪慾的事情,可以使民心不出現混亂。由此可見,帝王的貪慾一暴露,就會民心大亂。至於精雕細鏤的器物、珍貴的珠寶玉器、華麗的服裝,如果任由帝王恣意享用,勢必造成驕奢,那麽亡國的日子就會很快到來。因此,王公以下的大臣,從今以後所住的宅院、使用的車馬服飾及婚嫁與喪葬等用品,應嚴格按照官職的高低作出决定,堅决執行。對於不符合規定的一律禁止”。在李世民的提倡下,上起王公貴族、大小官吏,下至紳士名流、平民百姓,興起勤儉節約的風氣。在整個貞觀時期的二十多年中,官員、富豪不穿錦綉的衣裳,爲民間節約了大量財富,天下再没有出現飢寒交迫帶給百姓的痛苦。

  歷史上兩個相接的朝代,周朝文、武二王開創了約八百年的基業;而秦朝只有十五年的歷史。周朝是存在時間最長的一個朝代,秦朝是存在時間最短的一個朝代。這是什麽原因呢?

  貞觀六年,有一次李世民在評論周、秦兩個朝代時,與魏征又談起周朝和秦朝的興衰史,説:“周武王和秦始皇所得到的天下,都是從前朝接過來的爛攤子,情况没有多大差别。然而周天子多行善事,廣積功德,蔭庇所及,延續了八百多年;而秦始皇則恣意淫奢,濫用酷刑,不過二世而亡。這豈不是爲善者福壽、國運綿長,爲惡者福壽、國運短暫嗎?”李世民的論述,正是老子所説的“夫慈,以展則晟,以收則孤”。

  【思考】

  1.説説你曾經做到“不爲天下先”的事例和感受。

  2.歷史上有誰能以“天將救之,以慈爲 之”來處理家事、國事、天下事?效果如何?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