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21章 舍若慥服59

  【經文】

  治1人2事3天4 ,莫若5舍6。夫7唯8舍6,是謂9慥10服11,慥10服11謂12之13重14積德15。重14積德15者16無不17恪18,無不17恪18也19莫知其極20, 莫知其極20將21可以22佑23國24 。 國24之25有26母27,可以22長久28,是謂9根深柢固29,長30晟31久32嗣33之34道35。

  【注釋】

  1.治:管理。例,《莊子·則陽》:“君爲政焉勿魯莽,治民焉勿滅裂。”   2.人:泛指任何人,人們。例,《莊子·至樂》:“人之生也,與憂俱生。”   3.事:奉事,爲……辦事。例,《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寡人不佞,不能事父兄。”   4.天:指百姓。例,《漢書·酈食其傳》:“王者以民爲天。”天最大,人民最大。   5.莫若:不如……,最好是……。例,《莊子·在宥》:“故君子不得已而臨莅天下,莫若無爲。”   6.舍(shě):舍己爲人,給予,奉獻。例,《左傳·昭公十年》:“施捨不倦,求善不厭。”施:實行,進行。   7.夫:助詞,放在句首,表示將發議論。例,《莊子·天運》:“夫虚静、恬淡、寂漠、無爲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也。”   8.唯:副詞,希望。例,《左傳·僖公三十年》:“闕秦以利晋,唯君圖之。”   9.是謂:這説的是,這是。例,《莊子·馬蹄》:“同乎無欲,是謂素檏。素檏而民性得矣。”   10.慥:忠厚,誠實。例,《禮記·中庸》:“言顧行,行顧言,君子胡不慥慥爾?”   11.服:服務,服事。例,《論語·爲政》:“有事,弟子服其勞。”   12.謂:名詞,意義。例,唐·李商隱《無題》詩:“人生豈得長無謂,懷古思鄉共白頭。”   13.之:助詞,是。例,《論語·爲政》:“父母唯其疾之憂。”   14.重:崇尚,注重。例,《莊子·胠篋》:“雖重聖人而治天下,則是重利盗跖也。”莊子所指之所謂“聖人”,是指那些執掌政權以謀取私利的最高統治者。   15.積德:積善,積累功德。例,《奈何天》二八出:“都是他自己積德,感動神明。”   16.者:助詞,表示“……的人”。例,《莊子·人間世》:“菑人者,人必反菑之。”   17.無不:有,能。例一,《莊子·至樂》:“天地無爲而無不爲也。”例二,《文子》:“無不治者,因物之相然也。”相然:相似。   18.恪: 謹慎,恭敬。 例,《詩經·商頌·那》:“温恭朝夕, 執事有恪。”   19.也:用在句中,調整音節。例,《莊子·德充符》:“始也吾以南面而君天下,執民之紀而憂其死。”   20.莫知其極:不知道終止,表示永遠如此而没有止境。例,《莊子·大宗師》:“喜怒通四時,與物有宜而莫知其極。”   21.將:副詞,會,一定。例,《莊子·德充符》:“夫子, 聖人也……丘將以爲師……丘將引天下而與從之。”夫子:指魯國大智者王駘。   22.可以:可能,能够。例,《莊子·外物》:“静然可以補病,眦搣可以沐老,寧可以止遽。”眦:眼角;搣:按摩;沐老:防老。   23.佑:幫助。例,《書·泰誓上》:“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師。”   24.國:古代指邦國,王侯的封域。亦泛指國家。例一,《説文解字》:“國,邦也。”例二,《莊子·讓王》:“今臣之知不足以存國,而勇不足以死寇。”   25.之:助詞,用於主、謂語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例,《莊子·在宥》:“昔堯之治天下也,使天下欣欣然焉人樂其性。”性:本性。   26.有:具有,與“無”相對。例,《莊子·大宗師》:“夫卜樑奇有聖人之才而無聖人之道。”   27.母:指第2章中老子所説的先於天體存在的“混成之物”,老子“字之曰道”,即宇宙本源。例一,《淮南子·要略》:“窮逐終始之化……通造化之母也。”例二,《莊子·大宗師》:“夫道……伏羲氏得之,以襲氣母。”(氣母:能量的本原。)在《道德經》中,母、媪、道、天道、大道、始、元、極、無、一、精、氣、神,都是同義或近義詞。“道”有三種含義:宇宙本源、自然法則(道理)、自然品格(道德)。此處是指自然法則和自然品格。   28.長久:指事業長時期存在。例,《莊子·在宥》:“非德也而可長久者,天下無之。”非:無。   29.根深柢固:比喻基礎深厚,不容易動摇。例,宋·司馬光《上龐樞密論貝州事宜書》:“雖國家恩德在民,淪於骨髓,根深柢固,萬無所慮。”   30.長:時間久。例,《莊子·在宥》:“必静必清,無勞女形,無摇女精,乃可以長生。”女:你。   31.晟:興盛。例,《西垂石刻録·周李君修佛龕碑》:“自秦創興,於周轉晟。”   32.久:時間長。例,《莊子·德充符》:“久與賢人處則無過。”   33.嗣:繼承,接續。例,《書·洪範》:“禹乃嗣興。”   34.之:助詞,用於修飾語與被修飾語之間,相當於“的”字。例,《莊子·德充符》:“夫無趾,兀者也,猶務學以復補前行之惡,而况全德之人乎!”   35.道:方法,途徑。例,《論語·里仁》:“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譯文】

  爲官者在管理人事和爲民衆辦事時,最好是做奉獻。希望對民衆做奉獻,這説的是忠厚誠實的服務,忠厚誠實服務的意義是崇尚積累功德。崇尚積累功德的人能謹慎辦事,謹慎辦事而没有止境,能永遠地堅持謹慎辦事就一定能够對國家有所幫助。國計民生事業能够保持按自然法則運作,就能够長治久安,這説的是使事業基礎深厚不易動摇,是長久興盛和延續不斷的方法。

  【評説】

  本章談爲官者應有的品德、行爲,而主要是忠厚、誠實地爲民衆服務,多做有益於民衆的貢獻。要能够這樣做,從根本上説是要使國計民生能按照自然法則運化,才能長久興盛,這也就是積累功德了。作爲典型的例子,我們看看章河從《貞觀政要》編譯的《唐太宗治國的故事》中魏征上奏李世民的《十思疏》和李世民的態度。

  魏征在《十思疏》中寫道:“臣聽説希望樹木長得高大茂盛,必須有鞏固的樹根;希望江河長流,必須疏通源泉;希望國家安定,必須先積存道德仁義。源泉不通而想讓江河長流,樹根不固而想讓樹木茂盛,德澤不厚而想國家治理,臣雖愚蠢,也知道不可能做到,何况聖哲的人君呢!

  “君主擔任着帝業的重任,爲道、天、地、人四大之一。要想像天一般高聳,永保無疆的福祥,若不居安思危,戒奢求儉,不因德厚而不修養,不因感情而不控制貪慾,就如同砍伐樹根而求樹茂盛,堵塞源泉而求水長流一樣。凡是君主,都是承受天命而治理天下,無不時刻憂患而成就功業。有的功成後道德就衰敗了,能善始者相當多,而能善終者却很少,難道不是創業容易守成難嗎?過去取天下覺得智力有餘,現在守天下而感到樣樣不足,是什麽原因呢?

  “臣認爲,人君憂患時,必然竭誠待下;等到得志後,就會放縱情慾,傲氣凌人。竭誠則可使胡人與越人團結一致,傲慢則使骨肉之親疏遠。雖然用嚴刑來督察,用威勢來恐嚇,終究只是苟且避免違法而不能心懷仁德,外表恭順而内心不服。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是心懷怨恨的人。人民如同水一樣,水能載舟,也能覆舟。故應格外留神戒備,用腐朽的繩索套車飛奔,難道能粗心大意嗎?

  “統治人民的君主,應當就下面十個問題認真思考:當貪慾産生時,則思知足而自我警惕;想大興土木時,則思適可而止以安民心;想到居高勢危,則思謙虚謹慎,加强自我修養;害怕驕傲自滿,則思只有大江大海才能容納百川之水;在享受遊獵的快樂時,則思網開一面,給禽獸留下一條生路,體諒上天好生之德;爲懈怠而擔憂時,則思如何做到善始善終;擔心受到蒙蔽時,則思虚心接受臣下的諍諫;想到饞邪時,則思端正自身而排除邪惡;恩澤施於臣下時,則思不因一時高興而無原則地奬賞;施行處罰時,則思不因一時氣憤而濫用刑罰。總之,君主常思考這十個方面的問題,就會弘揚九種美德(指寬而厚,柔而立,願而恭,亂而敬,擾而毅,直而温,簡而廉,剛而塞,强而義)。選拔任用賢能,聽從最好的意見,就可以使智者能發揮計謀,勇者能發揮力量,仁德之士能貢獻忠心。文武争相爲國家效力,君臣一心相安無事,就可以盡情享受游樂,可以修養赤松子、王子喬(古代得道之人)般的長壽,彈着琴就可以達到天下垂衣拱手、無爲而治的境界。不用説教,百姓就會受到感化,何必勞神苦思、代臣下處理公務,使聰明的耳目受到忙亂,使無爲而治的大道受到損害呢?”

  李世民閲讀《十思疏》,深感魏征對他的帝業考慮周詳、意義深遠,感慨良多,并親自寫下答詔,其中説道:“你的批評,我都接受了,我要把奏疏放在幾案上經常閲讀,希望晚年能够善終,不讓堯、舜的政治停留在當年,不讓劉備、孔明的魚水之情高出如今。我再次等候你良策嘉謀,可直言無忌,冒犯我也没關係。我將敞開胸懷,心平氣和地敬候你的良言。”

  從李世民與魏征的這種關係,我們能看到明君、良臣所具備的天道品格,他們以民爲天,以民意爲天命。歷史上,凡是君主能聽得進賢臣勸諫的,其事業能發揚光大;而君主不能聽取賢臣勸諫、不注重修行積德的,事業就黯淡無光,甚至鑄成大錯。這些嚴重的歷史教訓,在我們重讀《十思疏》時,會有更深刻的體會。

  【思考】

  1.爲什麽“治人事天,莫若舍”?

  2.爲什麽“國之有母,可以長久”?

  第三單元 修道 柔和卑下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