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
和1大2怨3 ,必4有5餘6怨3, 安7可以8爲9善10?夫11聖人12常13 執14 左契15,而16 不17 責18 於19人20 。故21 有22德23施24祺25,無26德23施24褫27。天道28無親29,常13與30善人31。
【注釋】
1.和:調和,調解。例,《莊子·徐無鬼》:“夫神者,好和而惡姦。”惡(wù):憎恨;姦:擾亂。 2.大:表示規模大,程度深。例,《莊子·在宥》:“天下脊脊大亂,罪在攖人心。” 3.怨:怨恨,讎恨。例,《韓非子·難》:“桓公能用管仲之功而忘射鈎之怨。” 4.必:副詞,必然,一定。 例,《莊子·人間世》:“菑人者,人必反菑之。”菑:灾害。 5.有:存在,存在着。例,《莊子·逍遥游》:“窮發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天池:天然水域。 6.餘:遺留,遺存。例,唐·杜甫《登兖州城摟》詩:“孤嶂秦碑在,荒城魯殿餘。” 7.安:疑問代詞,怎麽、如何。例,《莊子·天道》:“語道而非其道者,安取道哉?” 8.可以:能够。例,《莊子·外物》:“静默可以補病,眦搣可以沐老,寧可以止遽。”眦:眼角;搣:按摩;沐老:防老;遽:惶恐。 9.爲:認爲,以爲。例,《孟子·公孫醜上》:“管仲,曾西之所不爲也,而子爲我願之乎?” 10.善:好辦法。例,《莊子·逍遥游》:“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 11.夫:放在句首,表示將發議論。例,《莊子·天運》:“夫虚静、恬淡、寂漠、無爲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也。” 12.聖人:“聖”字的意義,《説文解字》表述爲:“聖,通也。”《古今漢語詞典》對“聖”字表述爲:“才能非凡,無所不通。”而對“聖人”則表述爲:“品德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三者綜合起來,“聖人”可以表述爲:“德才高超,事事通達的人。”例:《莊子·人間世》:“天下有道,聖人成焉;天下無道,聖人生焉。”成:實現;生:出現。 13.常:常常,往往。例,《莊子·人間世》:“始乎治, 常卒乎亂。” 14.執:拿着。例,《莊子·讓王》:“孔子削然反琴而弦歌,子路扢然執干而舞。” 15.左契:古代人借貸金錢、糧米等財物都用契劵。契劵是用竹木制成的,中間刻一畫,兩邊刻相同的文字,記財物的名稱、數量等,劈爲兩片;左片就是左契,刻着負債人的姓名,由債權人保管;右片叫右契,刻着債權人的姓名,由負債人保存。索物還物時,以兩契相合爲憑據。例,唐·杜牧《杭州新造南亭子記》:“今權歸於佛,買福賣罪,如持左契,交手相付。” 16.而:連詞,表示更進一層。例,《莊子·逍遥游》:“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水淺而舟大也。” 17.不:副詞,不曾,没有。例,《莊子·齊物論》:“終身疫疫而不見其成功。” 18.責:索要,索取。例,《左傳·桓公十三年》:“宋多責賂於鄭。” 19.於:介詞,向。例,《史記·孫臏傳》:“請救於齊。” 20.人:别人,他人。例,《莊子·徐無鬼》:“羿工乎中微而拙乎使人無己譽。” 21.故:連詞,所以,因此。例,《莊子·天道》:“故古之人貴夫無爲也。” 22.有:具有。例,《莊子·大宗師》:“夫卜樑奇有聖人之才而無聖人之道。” 23.德:天德,即天道的品格,自然品格,其本質是“和”,如老子所説“萬物負陰而葆陽,冲氣以爲和”中的“和”,是使人、物、事都處於和諧、平衡、有序、正常運化狀態的“和”。例一,《莊子·繕性》:“夫德,和也。” 例二,《莊子·德充符》:“德者,成和之修也。” 24.施:給予。例,《國語·吴》:“施民所欲,去民所惡。” 25.祺:吉祥,福氣。例,《詩經·大雅·行葦》:“壽考維祺,以介景福。” 26.無:没有。例,《莊子·知北游》:“視之無形,聽之無聲。” 27.褫:剥奪,奪去。例,《宋書·謝莊傳》:“張勃進陳湯而坐以褫爵。” 28.天道:自然法則,即事物存在、變化、發展的客觀規律。例,《莊子·天道》:“天道運而無所積,故萬物成。”積:停滯。 29.無親:對人没有親、疏之分,即一視同仁。例,《莊子·庚桑楚》:“至仁無親。” 30.與:給與,獻給。例,《莊子·山木》:“與而不求其報。” 31.善人:善良的人,好人。例,《莊子·胠篋》:“善人不得聖人之道不立。”
【譯文】
調解深仇大恨,必然存在一些遺留的讎恨,這怎麽可以認爲是好辦法呢?聖人在把財物借給别人時自己往往只持左契,而未曾向借債人討債。所以,有天道品德的人給别人帶來吉祥,没有天道品德的人剥奪别人的幸福。天道對所有的人一視同仁,常常給善良的人帶來吉祥。
【評説】
老子論“德”,是指天道的品德,簡稱爲“天德”或“道德”。我們説這是一種自然品格,它表現一種先天本性。自然法則是内在本質,而自然品格是外顯表現,兩者是不可分離的。水按自然法則存在、運化,其所表現出來的人格化品德就是自然品格。水是一切生命物種賴以生存的基本物質,水對衆生萬物一視同仁,無親無疏。老子説:“上善者水,水善利萬物而不争,處衆人之所惡,故近於道。”以水喻天道,故説“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莊子指出:“有天道,有人道。無爲而尊者,天道也;有爲而累者,人道也。主者,天道也;臣者,人道也。天道之與人道也,相去遠矣,不可不察也1。”
老子推行天道,比老子小二十歲的孔子推行人道。人道的實質是什麽?在《中庸》中有明確的叙述:“故爲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親親爲大;義者宜也,尊賢爲大。親親之殺,尊賢之等,禮所生也。”孔子之“仁”與老子的思想是不同的。老子説:“天地不仁,以萬物爲刍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爲刍狗。”這裏的“不仁”,就是不要“親親爲大”,不要“親親之殺”,也就是不要有親疏之分。莊子説“有親,非仁也2 ”。可見,老子和莊子的思想是不分親疏、等級的,是無階級性的。與老子、莊子的觀點相近的墨子則主張“兼愛”,即愛自己也愛别人,或稱爲“博愛”。與此相反,孟子則反對墨子的主張,他説:“墨氏兼愛,是無父也。無父無君,是禽獸也3。”顯然,儒家與道家和墨家對於“仁”的看法,是有本質區别的。
然而,物極必反,孔子的第二十四代孫孔融對其老祖宗之“親親爲大”,却頗爲异議,他説:“父之於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爲情慾發耳!子之於母,亦復奚爲?譬如寄於瓶中,出則離矣!4 ”孔融的這種觀點,顯然是背叛孔子的思想的。漢朝獨尊儒術,罷黜百家,不料儒家鼻祖世裔子孫,却出污泥而不染,形象而尖刻地掀翻儒家“親親爲大”之聖器,也是“反者道之動”也。歷史的發展將證明,以血親爲基點的“親親爲大”、以“根正苗紅”爲着眼點的用人政策,必然隨着時間的推移而逐漸被人們抛棄。
【思考】
1.舉例説説“有德施祺,無德施褫”的具體表現。
2.以水爲例説説“天道無親,常與善人”。你見過以水爲榜樣的人嗎?
注:
1.參看《莊子·在宥》。
2.參看《莊子·大宗師》。
3.參看《孟子·滕文公下》。
4.參看《後漢書·孔融傳》。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