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30章 恕而感之74

  【經文】

  人1不2猥3肆4 ,奈何5以6殺7懼8之9?人1若10猥3肆4,而11爲12奇13者14,吾15得16慈17而18善19之9,恕20而18感21之9。人1若10必22殺7,有23司24殺7者14施25殺7。夫26代27司24殺7者14施25殺7,若28 代27大匠29 斫30也31  。代27大匠29 斫30者14  ,則32 稀33有23不2傷34其35手36矣37。

  【注釋】

  1.人:指部分人,某些人。例,《莊子·庚桑楚》:“不知乎人謂我朱愚,知乎反愁我軀。”   2.不:副詞,表示一般性否定。例,《莊子·德充符》:“鑒明則塵垢不止。”   3.猥:卑劣,鄙陋。例,《顔氏家訓·風操》:“田裏猥人方有此言耳。”   4.肆:放縱,任意。例,《左傳·昭公十二年》:“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   5.奈何:疑問代詞,怎樣,爲什麽。例,《莊子·人間世》:“奈何哉,其相物也?”相(xiànɡ):察看。   6.以:介詞,用,拿。例,《莊子·養生主》:“彼節者有間,而刀刃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也。”   7.殺:弄死,殺死。例,《莊子·徐無鬼》:“夫殺人之士民,兼人之土地,以養吾私與吾神者,其戰不知孰善?”人:别人的,人家的。   8.懼:恐嚇,威脅。例,《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又使言,公執戈以懼之,乃走。”   9.之:用在動詞之後,調整音節。例,《莊子·達生》:“善養生者,若牧羊然,視其後者而鞭之。”   10.若:如果。例,《莊子·人間世》:“事若不成,則必有人道之患。”   11.而:連詞,表示更進一層。例,《莊子·逍遥游》:“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水淺而舟大也。”此處可釋爲“尤其、特别”。   12.爲:是,就是。例,《莊子·大宗師》:“吾欲以教之,庶幾其果爲聖人乎?”   13.奇:奇特,特殊。例,《楚辭·九章·涉江》:“餘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14.者:助詞,表示“……的人”。例,《莊子·人間世》:“菑人者,人必反菑之。”   15.吾:人稱代詞,代稱自己。例,《莊子·秋水》:“吾在於天地之間,猶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16.得:可以,能够。例,《論語·述而》:“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   17.慈:上對下的愛,慈愛。例一《説文解字》:“慈,愛也。”例二,《莊子·漁父》:“其用於人理也,事親則慈孝,事君則忠貞。”   18.而:連詞,表示並列關係。例,《莊子·達生》:“紫衣而朱冠。”   19.善:善意,善良的心願。例,《莊子·徐無鬼》:“夫殺人之士民,兼人之土地,以養吾私與吾神者,其戰不知孰善?”   20.恕:寬恕。例,《三國志·魏·高柔傳》:“雖爲兇族,原心可恕。”   21.感:感悟,感化。例,《莊子·應帝王》:“汝又何寱,以治天下感予之心爲?”寱:囈,説夢話;爲:語氣詞,表示疑問。   22.必:副詞,必須,一定。例,《莊子·人間世》:“凡交近則必相靡以信,遠則必忠之以言。”   23.有:表示存在。例,《莊子·逍遥游》:“窮發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天池:天然水域。   24.司:掌管,管理。例,《史記·太史公自序》:“命南正重以司天。”南正:官員;重:人名;天:指天文。   25.施:實施,執行。例,《荀子·天論》:“政令不施。”   26.夫:放在句首,表示將發議論。例,《莊子·天運》:“夫虚静、恬淡、寂漠、無爲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也。”   27.代:代替。例,《莊子·秋水》:“莊子來,欲代子相。”   28.若:好像,如。例,《莊子·大宗師》:“子之年長矣,而色若孺子,何也?”   29.大匠:手藝高超的木匠。例,《孟子·盡心上》:“大匠不爲拙工改廢繩墨。”   30.斫:用刀斧砍。例,《莊子·天道》:“輪扁斫輪於堂下。”輪扁:做車輪的木匠;斫輪:用刀斧砍木頭做成車輪。   31.也:語氣詞,表示説明。例,《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於趙者,徒以吾二人在也。”   32.則:連詞,表示相承關係,相當於“就”。例,《莊子·人間世》:“雜則多,多則擾,擾則憂。”   33.稀:少。例,《古詩十九首》:“不惜歌者苦,但傷知音稀。”   34.傷:指皮肉受刀斧之損傷。例,《莊子·徐無鬼》:“匠石運斤成風,聽而斫之,盡堊而鼻不傷,郢人立不失容。”   35.其:人稱代詞,他(的),他們(的)。例,《莊子·大宗師》:“古之真人,其狀義而不朋。”不朋:不拉幫結派。   36.手:指人的雙手。例,《莊子·達生》:“公撫管仲之手曰:仲父何見?”   37.矣:語氣詞。例,《莊子·應帝王》:“順物自然而無容私焉,而天下治矣。”

  【譯文】

  有些人並無卑劣放縱的行爲,爲什麽要用殺人的方式去威脅他們呢?一些人如果有卑劣放縱的行爲,尤其是那些特殊人物,我們也可以對他們表示慈愛和善意,寬恕他們以使他們受到感化。如果一些人做了壞事而非殺不可,將有掌管殺人的官員來執行死刑。代替掌管殺人的官員去殺人,好比代替木匠去砍伐樹木一樣。代替木匠去砍伐樹木的人,少有不傷及自己雙手皮肉的情况。

  【評説】

  本章論教化人,使人的思想、行爲發生轉化的事。要做好思想教育、轉化工作,核心是一個“恕”字,就是寬容、原諒,也就是以慈愛、友善的母性待人,使被教育者受到感動而在思想和行爲上向好的方面發生轉化。

  社會的管理者和教育者都應該具備偉大的母性,才能“以慈爲之”,才能“善救人而無棄人”,特别是統治者,在制定各項刑法時,更要保持這種“以慈爲之”的母性。老子説:“國之吏契不可以失神。”這個“神”即是“古神”。老子説:“古神不死,是謂烜牝。”這個“神”就是“道”,天道,是偉大的母性,是自然法則和自然品格。可見,治理國家,管理社會,教化萬民,歸根到底還是要用自然法則和自然品格,這是“萬物恃之以生”的根本法則。

  人類謀生不謀死,不論哪一類人,都在謀生。當然,有的人只爲自己謀生,有的人爲自己和親屬謀生,有的人則爲人民大衆謀生。總的來説,維護人類生存權利,是人類存在、變化、發展的基本要求,而最根本的辦法,就是讓所有的人都能够認識、掌握、運用自然法則,也就是實行天道,讓萬物都能“恃之以生”。兩千多年來,盡管以“私”爲核心的人道惡性膨脹,肆虐社會、糟蹋人生,但天道一直“獨立而不改”,保持其無私、無争的固有本質,以“至柔”對待人道之“至堅”。風還是那麽柔,水還是那麽軟,風和水曾扶助無數輕舟揚帆萬裏,也曾把許多海盗賊船沉入海底。老子之謂“悠兮”,正是希望世人能够從長遠看問題啊!

  【思考】

  你見過能够以“慈而善之,恕而感之”待人的人嗎?你自己能够做到嗎?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