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八、陸氏大著《糧食學》之第三編的概論

  陸精治先生的《糧食學》大著之第三編即“糧食之統計”,包括“中國糧食生産之狀况”“中國糧食貿易之狀况”“糧食物價問題”“主要糧食消費之概况”“中國糧食與需給之將來”等5章、37節。

  在本編第一章的“中國糧食生産之狀况”中,陸精治先生分别設立了稻米、麥類、豆類、粟黍類雜谷、北藷及馬鈴薯、落花生、粉類、蔬菜類、安畜類、乳類、家禽及卵類等11個專節進行各自的生産狀况之闡析。這裏僅以稻米一節爲例説明之。作者指出,我國之有稻米,始於五千年前,從此逐成國民主要的食品。此外的印度、安南、暹羅、南洋群島、菲律賓群島、美利堅國、墨西哥、巴西、秘魯、法蘭西、意大利、西班牙、埃及等國也是産米國,估計年産總額爲15.5億石。從世界各國來看,約占總人口之四成即19億人中就有7.5億人以米爲食。我國自古以米見稱,亦成爲全國農産物中的第一位,可見其與民食關係之特殊。作者在分析我國稻米生産的主要地區之後,以長江沿岸近年的稻米生産爲例作了統計,指出其生産不僅没有增加,反而有縮减之勢,但人口却日有所長,糧食問題益形險化,國家經濟大受影響。而從每畝産量來看,也是逐年遞减的。綜觀作者對我國糧食的稻米生産之外的其他各類農産的列表統計與論述,大體狀况均與稻米之狀况近同。如此嚴峻之狀况,應當引起國民政府的高度重視,不然,即使大量進口糧食,也無從改變我國糧食生産嚴重落後、倒退的危險,餓死人、流離失所的嚴重現象還會不斷出現,中華民族的繁衍生存便無從談起。

  在本編第二章的“中國糧食貿易之狀况”中,作者於“中國對外貿易恥史”作了簡略的回顧。他指出,我國對外貿易始於西漢,至大唐時甚爲繁榮,宋明時更爲擴張,但自清朝道光二十二年鴉片戰争失敗以來,因受帝國主義各種不平等條約之壓迫,關税主權任由宰制,“出口之國貨惟恐其征税之不重,入口之洋貨惟恐其征税之不輕,”國内之各業不堪對抗而處於不可收拾之勢。繼而,作者分别就我國對外貿易的現狀作了分析,對各類農業品對外貿易的具體統計均列表明示,這裏從略。此後,陸精治先生便對“糧食之物價問題”作了專章的探討,指出物價隨需求而變動之規律,對我國農業品的影響很大。因此,如何認識糧食物價與需求之關係、物價與消費及生産費用之關係、物價之評價、物價變動之具體原因、我國重要城市糧價及生活費的統計等是應有之義,對此,書中均有詳細之論述及附表説明,並在“糧食消費之概况”一章中指出,我國的主要糧食消費是米、麥、豆、雜豆、甘藷及馬鈴薯、落花生、麵粉與雜粉、蔬菜、家禽、卵等,同時對上述各種消費及典型代表之最近多年統計數一一列表展示。此外,作者還把我國的穀物消費量與美國、德國、法國、日本等這些農業發達的國家加以對比來進一步説明吾國在消費量上的嚴重問題,以引起當局與國民的警覺。

  在本編第十章的“中國糧食與需求之將來”中,作者用了8節的篇幅分别就我國人口過去之狀况,我國人口增加之趨勢、重點就米需要之將來、米供給之將來、米需給關係之將來、麥需要之將來、麥供給之將來和麥需給關係之將來等作了探討。首先探討的是我國人口過去之狀况。因我國人口未曾經有過精密的調查,統計向來多屬大致的估計。從1651年清政府的所謂統計來看,我國共有10633326户,約5千3百萬人。1734年爲26500000户,約共1億3千2百50萬人。而近今全國人口約爲4億人左右。但中國人口生育率大,死亡率也大,因戰亂、饑荒、天灾、疫病等死亡人數爲最。不過,中國的人口密度也較大,平均每平方里爲238人,如江浙兩省中之65個村落,各村每平方里最少爲980人、最多爲6880人;山東省每平方里最多爲3000人、最少爲1800人;河北最多 2000人,最少爲550人。從我國近200年來的情况看,人口增加之趨勢大致如下:由道光二十九年至民國十二年(即1849年—1923年)的74年間,依人口之增加率觀之,須經859年方增加一倍;由嘉慶五年至民國十二年《即1800年—1923年》的123年間,須經216年方增加一倍;由干隆六年至民國十二年(即1741年—1923年)的182年間,須經123年即可增加一倍。作者據此推算,認爲我國從1928年至1978年的五十年内增加之人口,若無變動,則其數爲429648727人,即總人口爲8億人左右。從今天看來,陸精治先生對我國總人口的預測是大體準確的。而依這種預測來説,從1978年至今的42年間,我國由於社會環境的好轉等生成的總人口增加到13億多的現象確屬正常。

  由於人口不斷增加,糧食的生産與供求問題自然是項要緊之事。而從人們主要對米與麥的將來需要與供給問題是尤需逐一加以調研與預測的。作者在對國内相關代表性城市與鄉村關於米麥需要與供給的個案作了許多實例的舉证後,對全國米麥需要與供給的大致趨勢、相關數量、相關土地、相關栽種、相關配合的一系列實際問題,均花去許多心力與筆墨進行分析。同時也與國外相關情况作出必要的對比以力促中國政府與民衆,在艱難困苦中漸變漸行。從上可見,陸精治先生在其“糧食之統計”編中,對中國當年糧食生産狀况、糧食貿易狀况、糧食價格狀况、糧食消費狀况和糧食供求狀况一系列理論與實際問題的揭示,於大作《糧食學》主要内容的搆成,是必不可少的。這也説明,作爲農學專家的陸精治先生,對諸多學科的關注與運用是下過許多功力的,同時,以世界眼光來觀察國情,極爲重視諸問題與國外相關信息的比較研究,均讓其論豐實透徹、立體而成與自然生輝。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