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四章 解放戰争期間抗争文化高潮

  一、國統區腐朽没落文化和法西斯文化

  1945年9月抗日戰争勝利,人們以爲,中華民族百年來遭受的外侮和屈辱的歷史從此結束,一個民族聯合政府得以成立,和平建國,民主在望。然而,接踵而來的是内戰,而且延續了四年。和平、民主、獨立、富强的新中國遲遲難以實現,中國又處在腥風血雨的争鬥中。在經歷短暫的和平之後,爲拯救人民於水火,中國共産黨發動了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建立新中國的解放戰争。終於在1949年10月,全國大陸獲得解放,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在這歷時三年的解放戰争時期,廣東也和全國一樣,在國民黨白色恐怖下出現了抗争文化高潮。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廣東受國民主力量和青年學生,以反飢餓、反内戰爲口號,充當了愛國民主運動的先鋒,給國民黨反動統治以沉重打擊,加速了其滅亡。由於這時廣東分爲國統區和遊擊區,因而出現兩種不同的文化,但都以結束國民黨反動統治,建立和平民主新政權爲目標,可稱爲抗争文化,是這一過渡時期廣東文化發展特徵和主流。

  解放戰争時期,在廣東國民黨統治地區,國民黨當局爲了維護和加强其反動統治、麻醉和欺騙人民,對西方帝國主義文化大開緑燈,致使西方資産階級的黄色電影、戲劇、小説、歌舞、人體表演等像飛蝗一樣流入。各種場所大肆宣揚美國生活方式,肆無忌憚地散播色情、恐怖、荒誕不經的毒素。在此風影響下,文化藝術界,特别是電影和粤劇走上了商業化、買辦化的道路。色情、庸俗、腐朽的内容到處泛濫,充斥國統區每一個角落,嚴重毒化人們思想,敗壞社會風氣,産生嚴重社會後果。

  此外,在國統區,國民黨廣東當局打着“文化戡亂”的旗號,實行文化的法西斯專政,瘋狂迫害進步文化人士,搗毁、封閉進步報刊、書店和文化藝術團體,使整個文化界處於恐怖之中。如1946年6月,擁有大量忠實讀者的廣州13家文化機關在一日之内全部被廣州警察局釘封,包括香港《華商報》廣州分社、《通報》廣州營業處,以及在廣州出版農工民主黨機關報《人民報》,抗日名將蔡廷鍇發起《現代日報》籌備處,共産黨領導的兄弟圖書公司等。國民黨廣東當局還勒令30多種雜誌停刊,並以莫須有罪名或藉口在廣州搜查逮捕進步文化人士300多人。對新聞報導實行嚴格封鎖政策,國民黨當局只準報紙登載國民黨中央社電訊,其他消息一律嚴禁,造成廣州報紙“新聞荒”,無新聞來源,全省幾乎只有一種聲音。此外,對文藝上演,圖書發行等實行檢查制度,無所不用其極地摧殘進步文化事業,使國統區變成暗無天日的世界。

  國民黨廣東當局對國統區各級學校,也極盡摧殘之能事。無論高等學校還是中小學校,普遍存在經費不足、設備簡陋等現象。由於濫發紙幣,物價飛漲,教職員工經常被欠薪,無法維持生活,難以進行正常的教學活動,到處爆發求生存、争自由、要飯吃的鬥争。除了省城廣州,不少縣城也出現反飢餓、求生存學生運動,一直到國民黨政權在各地崩潰。 

  二、遊擊區和革命根據地的進步文化

  在國統區以外的遊擊區和革命根據地,中共各級黨組織在極端艱苦條件下仍利用一切可能機會與反動文化作不懈鬥争,不斷發展進步文化和開展文化教育工作,同時以極大政治熱情,利用香港特殊地緣政治環境,全國許多進步文化人士雲集其中的有利條件,建立以香港爲中心的革命文化,輻射到遊擊區和革命根據地,收到良好效果。例如中共廣東區委幾經努力,於1945年11月13日在香港創辦了自己的機關報《正報》,同時出版進步書刊;次年1月4日,以共産黨爲指導,由愛國民主人士出面主持的帶有統戰性質的《華商報》,在香港復刊,與《正報》相呼應。廣州是此兩報的重要發行地區。在整個解放戰争期間,廣州先後出現的進步的或與國民黨内戰政策相左的報刊,不下30家,其中較有影響的除《正報》、《華商報》之外,還有《願望週刊》、《自由世界》、《文藝新聞》、《新世紀》、《學習知識》、《現代生活》、《國民》、《每日論壇報》、《建國日報》、《廣州工作》、《觀察》、《世界知識》、《廣州文摘》、《真善美》期刊、《天地新聞日報》、《當代日報》,以及文藝性的《文藝生活》、《文藝新聞》、《中國詩壇》、《草莽》、《新音樂》等,香港的《人民報》、《星島日報》等,也在廣州發行。但這些報刊都在不同程度上與香港建立各種聯繫,與利用香港支持是分不開的。

  1946年春,中國民主同盟南方總支和廣東支部、中國國民黨民主促進會,以及解放行動委員會(中國農工民主黨的前身)的機關報《人民報》社等團體雲集廣州,通過各種渠道同中國共産黨的地下組織建立了一定的聯繫,從而形成廣州要求停止内戰、取消一黨專政、建立聯合政府的一支重要民主力量。他們先後利用聲援昆明1945年國民黨雲南當局組織數百人暴徒,冲進雲南大學、中法大學、西南聯大工學院等,對學生和教師進行圍攻和毆打,造成多人死傷的“一二·一”慘案鬥争的機會,在廣州召集會議,發表宣言,並在1946年1月30日成功地組織中山大學學生示威遊行,要求國民黨履行停戰協議,取消一黨專政,組織聯合政府,停止新聞封鎖和把美軍趕出中國等,使廣州響起了“華南大地的第一聲春雷”!這容後述。例如中共各級黨組織在極端困難條件下,仍在遊擊區和根據地舉辦類型文化補習學校,組織歌咏隊、話劇團,以提高人民群衆政治覺悟和文化水平;同時根據戰争的需要,培養革命知識分子和訓練政治幹部。例如在海南島中共瓊崖區黨委開辦瓊崖公學,中共潮汕地委舉辦幹部學校和軍政學校;在其他地區則先後舉辦韓江干校,東江公學、梅州公學、南路青年干訓班等,它們都爲配合戰争,迎接解放培養大批幹部。

  香港在這一時期充當了特殊角色,除了辦報發行到廣州等城市以外,還成立了不少文化藝術機構,加强對廣東文化工作的領導。1947年,中共香港分局建立“群衆運動委員會”,以夏衍爲書記。在此前後,在港成立的還有“中國歌舞劇藝社”和“中原劇社”、進步畫家成立了“人間畫會”、進步青年成立了“紅紅歌咏團”等。這些文藝團體,演出革命化、大衆化的文藝節目,宣傳人民解放戰争的勝利,揭露、痛斥國民黨蔣介石罪行,取得積極效果。如中國歌舞劇藝社遠下南洋各地演出,推動了華僑的民主運動。解放前夕,中國歌舞劇藝社和中原劇社聯合一些進步文藝團體,組成華南文工團,轉入遊擊區開展革命文化宣傳工作,對唤醒群衆,打擊敵人,迎接解放發揮重要作用。 

  三、廣東學生運動高潮迭起

  解放戰争期間,廣東成爲全國最後解放的省區之一,各種政治力量較量尖鋭復雜,國民黨中央政府後又遷到廣州,加劇了政治局勢的變動和鬥争。文化教育事業備受衝擊,以中山大學師生爲首發起的學生運動高潮迭起,擴及全省,使廣東抗争文化達到高潮,寫下了新舊政權轉换時期文化轉型最重要一頁。

  1.抗議美軍暴行

  1946年12月24日,在北平東單廣場發生了美軍强姦北京大學先修班女學生沈崇的事件。消息傳開後,先是北平,然後是全國,掀起一場反美抗暴的愛國運動。中共中央於1946年12月31日發出指示,提出“要造成最廣泛的陣容”,“采取理直氣壯的攻勢”,“使此運動向孤立美蔣,反對美國殖民地化中國之途展開”。

  美軍强姦沈崇的消息傳來,中山大學愛國學生長期積壓的憤怒一下子爆發了出來。大家紛紛貼標語,印告同胞書,大聲疾呼,要求人民起來,反對美帝侵略中國,怒斥美軍侵華暴行。謝耀崇等同學以“108人”名義貼出一張匿名通告:定於1月4日在福利食堂舉行時事座談會,法律學會、政治學會公開發出通告,號召法律、政治兩係同學出席,並歡迎其他院係同學參加。1月4日的時事座談會是在廣州地下黨直接領導下舉行的,福利食堂裏裏外外擠滿了人。與會者情緒高昂,從討論沈案性質,到開展聲援沈崇,抗議美軍暴行鬥争,發言極其熱烈。會上組織了“中山大學同學沈崇後援會籌備會”。接着選舉了包括中共地下黨員何錫全等15人組成的“國立中山大學抗議美軍暴行、聲援沈崇案件委員會”(簡稱抗暴委員會或沈案後援會)領導這場鬥争。

  1月6日上午,中大1000多名同學集合在五座宿舍門前廣場,召開反美抗暴學生大會。會上,群情激憤,個個慷慨陳詞,抗議美軍暴行,高唱《抗議美軍在華暴行歌》,並根據1月4日晚時事座談會討論的意見通過决議,通電全國,抗議美軍暴行;致電美國大使和特使,抗議美軍暴行,要求嚴懲兇手,公開對中國人民道歉,改變對華政策,撤退美軍;致函慰問被害者及其家屬;决定1月7日和全市各校同學一起舉行示威遊行。

  經過整夜的緊張準備,1月7日上午9時,中大1000多學生在石牌集合,與中大附中、醫學院、先修班、廣東省立文理學院、中華文化學院等校同學匯成2000多人浩浩盪盪的隊伍。隊伍前面,兩位女同學高舉着抗暴的大旗,兩位男同學扛着大牌子,上書:“抗議美軍在華暴行示威遊行!”遊行隊伍前面是女同學,後面是男同學。一路上,中大領隊指揮大家高唱《抗議美軍在華暴行》的歌曲,高呼:“我們不願做奴隸!”“美軍滚蛋!”等口號。途中,許多市民紛紛加入遊行的行列。隊伍經惠愛東路(中山四路)、永漢路(北京路)、泰康路、一德路、太平南路(人民南路)、六二三路,聚集在西橋,對面是外國領事館區——沙面,國民黨軍隊全副武裝關住橋頭的鐵栅,不讓隊伍通過。

  三名學生代表到沙面警察分局交涉。面對國民黨憲兵閃閃發光的刺刀和黑洞洞的槍口,同學們個個面無懼色,並質問憲兵:“你們有没有姐妹、母親和女兒?!…你們願不願意自己的親人被美軍强姦?!”“你們爲什麽不讓我們過去示威抗議?!”

  學生代表回來了,説“行轅張主任命令,不準通過”。同學們義憤填膺,大義凛然,冲破國民黨憲兵設置鐵絲網防綫,“U.S.A Get Out!”(美國佬滚出去!)的吼聲,響徹雲霄。文學院歷史係學生、抗暴委員會成員、湖南籍的周岳森同學,勇敢地冲上橋頭,面對敵人擺設的鐵絲網、機關槍和刺刀,大聲疾呼:“同學們要用行動來表示我們的抗議!那裏不準通過,我們就偏要從那裏過去!”“沙面是中國的土地,爲什麽我們不能進去?!中國的軍隊,爲什麽把槍口對着手無寸鐵的中國學生?!我們不怕死,槍砲嚇不倒我們!盡管我是獨生子,我也要第一個冲過去!”同學奮不顧身把鐵絲網路障冲垮了,幾十個同學馬上把守橋的憲兵抱住,扭轉了他們的槍口,遊行示威的隊伍潮水般涌進了沙面。

  他們到美國領事館門前振臂高呼:“抗議美軍暴行!”“美國佬滚出去!”“不準美帝干涉中國内政!”“暴力不能屈服我們!”“維護中華民族,永做自由人!”遊行隊伍威風凛凛地經過整個沙面外國領事館區,用雷鳴般的口號,鋼鐵一般的拳頭,向帝國主義侵略者表示:偉大的中國人民是不可欺侮的!

  遊行隊伍在勝利進軍沙面之後,回到文明路中大附中大操場,舉行了祝捷大會。會上,大家向在沙面東橋冲橋受傷的一位同學慰問,大會主席還以大會名義,把遊行的一面大旗送給帶頭衝鋒陷陣的周岳森同學,作爲光榮的紀念。大會在高昂的抗暴歌聲中結束。

  通過這次教訓,學生積極分子認識到:離開廣大群衆支持的鬥争不可能取得勝利。他們迫切盼望黨領導他們進行鬥争。廣州地下黨針對積極分子的要求,批準成立“中山大學愛國民主運動會”(簡稱“愛協”),起草了會章和秘密工作條例,仿照地下黨縱深配備、單綫聯繫的組織形式,積極慎重地發展成員。1947年3月29日,在黄花崗起義紀念日正式成立,擁有會員約50人。在發展中大成員的同時,還派人到廣州其他大中學校開展工作,建立“愛協”組織,以後改稱“地下學聯”,成爲黨在大中學校學生中的秘密外圍組織。

  “愛協”成立後,黨組織加强對“愛協”成員進行群衆觀點的教育,使他們成爲黨聯繫群衆的橋樑,團結群衆的紐帶。同時,部署部分地下黨員和“愛協”成員擔任第一綫的公開工作,準備在群衆運動高潮到來之時,在地下黨領導下,出面指揮群衆,開展鬥争。嚴格劃分了公開工作和秘密工作的關係,迎接大規模愛國民主運動的到來。

  2.中山大學“五卅一”運動

  1947年5月6日,中共中央爲了加强對華南遊擊戰争的領導,成立了直接受中央領導的以方方爲書記的中共香港分局。隨着全國反飢餓、反内戰運動高潮的到來,中共香港分局成立青年工作組,負責領導華南的青年革命運動。黄焕秋與廣州地下黨特派員鐘明密切配合,支持廣州學生運動的開展。在鐘明直接領導下,中大學生革命運動有領導有計劃地開展起來。

  爲壓制愛國民主運動的開展,蔣介石政府於5月18日頒佈所謂《維持社會秩序臨時辦法》,禁止人民10人以上的請願和一切罷工、罷課、示威遊行,並授權各地國民政府,對於廣大人民的愛國民主運動,采取所謂“必要措施”和“緊急處置”,進行鎮壓。

  就在《維持社會秩序臨時辦法》頒佈次日,上海7間國立大專院校7000多名學生舉行了反飢餓、反内戰、反迫害的示威遊行。5月20日,京滬蘇杭等地16所大專院校5000多名學生,爲挽救教育危機,在南京舉行聯合示威請願,提出要飯吃,要生存,反内戰的口號,被蔣介石政府血腥鎮壓,重傷21人,輕傷97人,被捕20多人,造成震動全國的“五·二O慘案”。

  消息傳到廣州,中大學生立即奮起聲援,到處張貼“反對迫害,要求生存”等標語,通街大道掛着“反對内戰反對飢餓”的巨幅横標。在暴風雨將臨的時刻,廣州地下黨指示中大地下黨和“愛協”要勇敢地站在群衆的前面,有步驟地把鬥争引向高潮。22日中午,中大地下黨及時向在第一綫工作的黨員提出了領導群衆開展鬥争的緊急任務。

  23日早,地下黨决定以參加時事和福利座談會聯合簽名的803位同學的名義,發起召開中大全體同學大會。

  24日上午10時,有2500多位同學參加的大會在校本部體育館按計劃舉行。廣州國民黨書記長、CC頭目高信派遣特務分子混入會場。召集人宣佈大會開始,全場報以暴風雨般的掌聲。接着,“你、你、你,你這個壞東西”的歌聲震耳欲聾,矛頭直指混入會場的特務!推選大會主席團時,特務們提出的人選僅得37票,進步同學提名的5位同學,以壓倒優勢的票數當選了,有力地打擊了特務們的氣焰。

  大會發言時,同學們激烈地抨擊了蔣介石政府内戰、獨裁的種種倒行逆施,喊出“要民主,要和平,向砲口要飯吃”的正義呼聲。並把企圖搗亂會場的10多個特務趕了出去。大會選舉産生了由何錫全等45人組成的國立中山大學工作委員會(簡稱工委會,地下黨員和“愛協”會員占三分之一)。大會在工委會主持下,通過了爲改善師生的生活待遇和電慰中央大學受傷同學,罷課三天聲援京、滬、蘇、杭同學,抗議國民黨血腥暴行10餘項决議。

  大會一結束,罷課便開始。工委會組織同學訪問教授,争取老師的支持。24日下午,工委會將大會决議以口頭和書面方式向學校當局進行多次交涉,没有結果。學校當局否認工委會有代表同學交涉的權利,並對工委會進行威脅和恐嚇。

  爲冲破統治當局的新聞封鎖,打開廣州以至華南大規模群衆鬥争局面,工委會於25日下午在市區文明路中大舊校址平山堂舉行記者招待會,説明中大學生罷課和聲援“五二O慘案”的意義,對中央社的歪曲報導進行闢謡。廣東文理學院、法商學院和嶺南大學等校學生,獲悉中大學生罷課後,紛紛起而響應。

  三天罷課勝利結束後,工委會於27日下午召開第二次全體同學大會,大會一致通過舉行反飢餓、反内戰示威遊行的决議。

  中大學生罷課和决定示威遊行的消息傳出後,中大附中、僑二師、中華文化、廣東文理、法商、廣大、民大和嶺大等各校學生,都準備配合行動。統治當局對此十分恐慌,一面嚴密封鎖消息,一面根據蔣介石下達的“六一”全國大逮捕手令,策劃鎮壓中大學生的愛國活動。

  廣州地下黨得知廣東國民黨部署鎮壓的措施,采納了中大地下黨提出的將“六一”遊行提前一天舉行的計劃。

  5月31日,天剛蒙矇亮,晨呼隊和歌唱隊到各個宿舍唤醒大家參加示威遊行。8時正,同學們手持寫滿口號的小旗子冒雨奔向廣場集中。女同學自告奮勇站在隊伍前列。反飢餓、反内戰的旗幟在風雨中獵獵飛揚,雄壯激昂的歌聲傳向四方。

  隊伍出發前,在孫中山銅像前舉行了莊嚴的宣誓。工委會主席領着大家宣誓:“爲了反對内戰,要求和平,爲了反對飢餓,要求温飽,爲了反對壓迫,要求民主,我們不怕暴風雨的到來,我們準備迎接可能的犧牲!”接着,隊伍由一輛卡車引導,向市區出發。女同學高舉着“國立中山大學挽救教育危機暨反飢餓反内戰示威大遊行”的巨幅横標走在前面,跟着是歌唱隊和全體同學的隊伍。隊伍到文明路平山堂中大附中操場,匯集了中大附中、中華文化學院、國民大學、聖心中學等校學生隊伍,浩浩盪盪向市區進發。宣傳隊向市民和站崗警察散發傳單和《國立中山大學反飢餓反内戰示威大遊行宣言》。遊行隊伍的歌聲和口號聲互相交織,灌進廣州市民耳中。醒目的漫畫,描繪着國統區人民的悲慘境遇和餓殍形象。最引人注目的是兩位同學扛着寫着“内戰千古——中山大學敬挽”的一個大花圈。當隊伍走到長堤一景酒家時,突然遭到一群穿黑膠綢暴徒的襲擊,一場反對暴力迫害的大搏鬥便發生了。

  由於地下黨采取閃電出擊的策略,使統治當局一直蒙在鼓裏。當隊伍進人市區時,他們才獲知中大同學示威遊行的消息。於是,便急忙以每人5萬元的高價收買100多個流氓、地痞充當打手,埋伏在長堤的小巷裏。暴徒見隊伍前來,便手持木棍兇毆同學,擊破卡車,搗毁宣傳品。一時間,幾十位同學被打傷,21位受重傷的同學不省人事,鮮血直流。在這關鍵時刻,中大地下黨負責人胡澤群挺身而出,果斷地取下工學院遊行隊伍大旗,振臂大呼:“打死那些暴徒,我們要反擊呀!''並把一個暴徒擊倒。頓時,“我們要反攻呀!”的呼聲震天撼地,千百個同學赤手空拳同暴徒扭打起來,扭轉了被動捱打的局面。路見不平的碼頭工人、人力車夫、店員和菜農,將自己的扁擔、木棍遞給同學自衛,並呐喊助威。店員還把一位受重傷的女同學扶入店内敷藥護理,不讓暴徒入屋搜捕。很多受傷同學,爲保護其他同學安全,不顧身軀疼痛,頑强地同暴徒對打。

  由於太平南還有暴徒埋伏,工委會决定把隊伍撤回去。歸途中,同學們向廣大市民控訴統治當局的血腥暴行,激起廣大人民對國民黨統治者的憤怒。下午2時,隊伍回到中大附中操場,各校同學聞訊紛紛前來慰問。不久,開了一個臨時大會,决定以罷課抗議。許多同學争着爲受傷的同學輸血和到醫院護理受傷同學,並向受傷同學傾囊捐獻醫療費。

  中大學生隊伍抄小路於黄昏之前回到了石牌,甩掉了軍警卡車的追趕。

  中大學生隊伍剛撤離市區,國民黨軍警便四出抓人。氣勢汹汹包圍平山堂撲了空,便在後門的候車室裏强行攔截中大校車一輛,抓走候車的中大教工家屬、學生和石牌村民48人。

  是晚,工委會召開全體同學緊急大會,憤怒譴責國民黨當局的血腥暴行。大會作出决定:要求當局懲辦兇手,釋放被捕同學,醫治全部受傷同學;全校絶食一天,捐款慰問受傷同學,抗議政府暴行;定5月31日爲中山大學學生日,永遠紀念。

  6月1日凌晨兩點,國民黨的憲兵、警察、特務大批出動,到處抓人。在廣州市區搜捕所謂嫌疑分子300多人。派出2000多名武裝保安隊乘幾十輛大車駛往石牌,捕去中大兩名學生和一名助教,梅龔彬教授夫婦、丘琳、廖華揚教授等也被綁赴三青團部。6月1日拂曉,全校師生開展了反包圍的鬥争,集體冲破了敵人設置的封鎖綫,包圍了三青團部,拽下了墻上的蔣介石畫像,繳獲了一批文件,攆走了三青團和青年軍的特務分子。

  爲反擊迫害,工委會立即發出《國立中山大學全體學生爲抗議“五卅一”血案及“六一”非法逮捕事件告社會人士書》,向廣大人民説明事情的真相,揭露國民黨當局的暴行,有力地回擊了統治當局對事件的歪曲,贏得了廣泛的社會同情和支持。廣東文理、法商、中華文化、僑二師等校紛紛罷課,聲援中大同學。中華文化、廣東法商、嶺大、廣大、南方商專等校以及廣州各中、小學校學生和廣州文化界人士、工人、農民、公務人員,還有雲南大學、唐山工學院、杭州藝專等校同學,香港的中大校友、達德學院和中、小學校學生,港九中上學校學生聯合會、香港中原劇社、虹虹劇社、新文字學會、文藝學會、文聯歌咏團等,都寫來慰問信或拍來慰問電,對中大學生寄予深切的同情和支持。嶺南大學和香港的學生、海員工人,還籌募了一大批捐款,給受傷的同學作醫療費並慰勞被捕人獄的同學。各界人士都紛紛譴責統治當局的血腥暴行。

  6月10日,針對國民政府造法犯法的行爲,法學院法律係和司法組的同學,當衆焚燒了《六法全書》和《憲法》。他們在孫中山銅像座上貼着“六法千古”四個大字,其下是《爲焚燒六法全書哭總理銅像文》。文曰:

  嗚呼六法,堅不及石頭,力不擋木棍、刀槍,行不比汽車吉普,韌不過鐵綫麻縷。無鼻無孔,有氣不能出,無眼無珠,黑白不能悉。今也珠江水漲,天泪與人血同流,南國震雷,神音與鬼聲共號。大地易色,草木同悲,人間何世,存汝何益?嗚呼六法,嚴酷殘民,過無不及,愛國善行,竟至被執。……惡法加厲,善紀不立,下雖守法,上則無律,一紙手令,六法收拾。民求和平,制以兵戰,教授學生,視目蟻蟄,人間何世,命不如物……。

  祭文宣讀完畢,一縷青煙,把《六法全書》和新頒《憲法》化爲灰塵。

  在善後委員會和教授會的不斷努力營救下,被捕師生陸續出獄。15日,在工委會召開的全校同學大會上,通過了爲顧及長遠利益而參加學期考試的議案,這次大規模的學生愛國運動便告一段落。

  1947年暑假,工委會在香港總結了這次運動的經驗和教訓,並編印成《血債》一書,發給每位參加“五卅一”運動的師生作爲紀念,在廣東省抗争文化史上留下珍貴歷史文獻。 

  四、中大教授罷教運動

  1948年12月,在解放戰争取得决定性勝利,國民黨政權土崩瓦解背景下,國民政府行政院將南遷廣州。此傳聞經廣州報紙公佈,並稱“國府遷穗,將影響文化圈”,引起中山大學師生憂慮與憤激,因爲時在廣州石牌中大校園,正是行政院擬遷對象。亦即中大必須搬遷他址,讓出校園給行政院辦公。中大政治學會就此作過民意測驗,投票結果是反遷校的占教授人數86%,而學生投反對票達831%。這個結果,使廣東當局不得不慎重考慮,遷校風潮暫告平静。但到1949年1月,新任廣東省主席薛岳仍準備以中大爲行政院辦公地點。中大教授對此議論紛紛,彼此交换意見,教務長和總務長表示,始果迫遷,他們决定不干。有位教授説:“古人打敗仗要卧薪嘗膽,現在他們逃難却要找漂亮的房子來享受。嘿!難怪他們這麽快垮台!”另一位教授也説:“今天反動派口口聲聲説要和平,要安定,他們却又偏偏破壞和平,侵擾人家的安定。人家戰地的學校如北大、清華,共産黨那邊好好的愛護,反動派却要來侵佔我們。”

  1949年2月5日,國民黨行政院遷來廣州。在中共地下黨領導下,中大師生先是拒絶行政院佔用校舍,提出反對遷校的抗議。2月7日,校園到處出現“只有日寇才佔用過中大”,“誓死扺抗南京流亡政府佔據校舍,扼殺教育”的標語,後又作遷校的民意測驗,結果89%教授和83%學生反對遷校,迫使國民黨當局放棄遷入中大企圖,但最終還是佔用廣東省立文理學院即今華南師大校園爲行政院辦公地點。

  國民政府行政院南遷廣州後,廣州陡然增加一大批官員和家屬,原已高企的物價爲全國之冠。中大教授在薪金難以度日困境下,多次向有關當局提出改善待遇要求,均遭拒絶,老教授老國民黨員張農痛斥教育部長陳雪屏:“當年參加革命的教授、學生、記者三大革命力量已被政府摧殘殆盡。今天,官僚們大腹便便,教授學生則骨瘦膏黄,壞人享福,好人受難。”弄得陳氏啞口無言,教育部無視教授生活問題,結果出現了中大教授罷教運動,震驚廣州、波及全國。先是張吴、吴聲、陳植、徐賢恭教授等多次向教育部、中大校長請願,未果。繼於3月25日,由176名教授簽名發起,總請假一周,實質是罷教。此消息一經傳出,有評論説,它“像座火山噴射出它灼熾的熔岩,萬馬奔騰似的傾瀉在南中國的大地上”。“準備着向舊社會再來一次更艱苦的最後搏鬥!”此舉很快得到廣泛社會認同和支持,尤其是中大學生首先向教授們伸出援助之手,在同學中發動捐款捐物,甚至在3月27日節食一天,得2000斤米分送各教授家,以解教授們燃眉之急。罷教形勢繼續惡化,中大教授决定繼續罷教,中大地下黨部署各院係學生從校内走向社會,通過敬師義演多方籌措資金支援罷教,此舉獲得全體學生擁護和響應。中大學生在廣州長堤青年禮堂演出三天座無虚座,後加演一日,演出劇目如一幕三場《師生一家》、獨幕劇《風雨之夜》、舞劇《駝子回門》、大合唱《萬象萬新》、《光明頌》等,都有深刻内容,感人力量,得到觀衆高度評價。如《師生一家》取材於中大教授罷教,學生們熱烈支持這一行動,在罷教中建立了深厚師生情誼,有觀衆感到它“完善無疵,簡直無懈可擊”,而《風雨之夜》,從一個小學教員悲慘生活入手,刻劃他的不幸遭遇和幾户窮人的患難之交,主人公在貧病交加之中,相互關照,折射了當時社會現象。劇作者告訴觀衆“階級的愛才是結結實實的,人道主義自以爲善的愛是空洞的,甚至是欺僞的。”在劇終前,這位小學教師深受階級友愛啓發和教育,“更是感激涕零”,暗示他將投入反對黑闇社會的鬥争。這出戲對動員廣州群衆起來參加推翻國民黨統治是有積極作用的。這次演出,受到社會各界高度評價:“我們要向中大的義演學習,更要向中大看齊”,“此次中大同學的壯舉,無論從任何方面去觀覽,都會使你感興而愉快。”而且影響很大,演出結束第三天,廣州藝術專科學校,廣州小學教師,都起來罷教,聲援中大教授罷教鬥争。廣東文理學院、廣東法商學院、廣東省立工專,以及廣州一中、二中、市一職、市師範、市女師範、廣雅、執信、仲元中學、仲愷農校、農業職業學校等大中學校師生員工,都紛紛爲聲援中大教授而開展罷教、怠教等活動。這次罷教,“影響所及,廣西、京、滬、四川幾處的大學,也先後在罷教了。”4月8日,在香港出版的黨領導《華商報》發表《中大教授罷教求生》評述文章。4月10日又刊載華南學院3月29日的《致慰中大教授通電》,都指出中大教授罷教有理,熱情支持這次運動。4月18日,中大教授發表《告社會人士書》,宣佈這次罷教鬥争結束,並將社會各界和師生義演所得款項和實物,全部撥爲中大員生工警合作社股金,共度難關。中大教授罷教爲廣州解放前夕廣東抗争文化的高潮。半年以後,國民黨政權在大陸覆滅,新中國成立,廣東文化進入嶄新發展階段。 

  五、華南作家群體在穗港活動

  抗戰勝利後,廣東文化也决非乏善可陳,一無是處。按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楊義《華南文化勃興和本土作家特色》認爲,“抗戰勝利後,1946年,廣州文壇出現短暫的繁榮。司馬文森、陳殘雲復刊《文藝生活》和《文藝新聞》,黄寧嬰、陳殘雲、洪遒復刊《中國詩壇》,周鋼鳴,洪遒辦《國民》,黄秋耘辦《青年知識》、胡仲持、華嘉辦《現代》,周行辦《草莽》,於逢、易鞏辦《文藝世紀》。這些刊物的競相出現,表明華南本土作家已經具有相當的實力,可以獨立地支撑一片文壇,和抗戰時期那種多少處於附庸地位的情形,已是今非昔比了。”

  當時還有一批内地作家寓居香港,如郭沫若、茅盾、夏衍、胡繩、馮乃超、林默涵、周而復、鐘敬文、黄藥眠、聶紺弩、胡風等人,陣容之盛,不亞於抗戰前期。《華商報》於1946年1月復刊,薩空了出任總經理,劉思慕任總編輯,廖沫沙任副總編輯,其後還總編輯邵宗漢、杜埃。《華商報》副刊《熱風》、《茶亭》連載作家黄谷柳《蝦球傳》,侣倫《窮巷》等,充滿嶺南鄉土色彩的作品。1948年邵荃麟等人創辦側重理論批評刊物《大衆文藝叢刊》、茅盾、巴人創作《小説》月刊,嶺南作家華嘉、黄新波、黄寧嬰、黄秋耘、洪遒、陳蘆荻創辦“人間書屋”,出版《人間書屋》,出版《人間文叢》12種,《人間詩叢》6種,《人間譯叢》6種。這些文學活動及其成就,彰顯華南作家具備很强創作能力和開拓能力。建國後,這些本土作家成華南文藝界中堅力量,樹起廣東文化一面面大旗。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