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前言

  一個在土地革命時只有980人的行政村,呈現出59位革命烈士,這組數字真實充分説明這個村的人民對新中國的建立作出了巨大犧牲和貢獻。這個村就是永定區岐嶺鎮下山村。

  下(霞)山村地處金豐大山的主麓之中,在大山腹地還有牛牯撲、彭坑、寨下、萬裏石、柑樹下、棋盤石、上湖、箭竹凹8個小自然村,90户460人(包含980人在内)。史稱“小井岡”的金豐大山地處岐嶺、陳東2個鄉鎮境内,總面積17萬餘畝,屬下山村管轄20700畝,深山密林、巍峨峻嶺、地勢險要、山巒叠嶂、森林竹海。自從1929年8月毛主席住進牛牯撲28天離開以後,到1949年建國時的二十年中,在金豐大山裏先後駐營過重要紅色機關和部隊:土地革命時期駐有中共永定縣委、閩西紅軍五十六團;三年遊擊戰争時期駐有中央紅軍獨立八團、九團,永東遊擊司令部,中共金豐區委;抗日戰争時期駐有王濤支隊,中共永和埔縣委,中共永東區委;解放戰争時期駐有閩西支隊,中共下金區委,永東工作團。不論是機關幹部或是部隊的指戰員,他們的革命宗旨和鬥争精神,嚴明紀律和行動準則,感動了下山人民,形成魚水相連的温情氛圍,從擁護革命、支持革命到參軍參戰。有的參加朱德指揮攻打上杭城;有的隨毛澤東領導的東路軍進攻漳州戰鬥;有的跟隨中央機關長征;更多的在金豐大山參加紅軍遊擊隊(全村累計有127人參加紅軍遊擊隊)。他們英勇作戰、拼搏獻身、血濺沙場。

  革命火焰旺盛的村莊,引起了國民黨的惡恨。自從1929年9月國民黨進剿毛主席以後到1948年的十九年中,國民黨的部隊對下山不斷進行搜剿、圍剿、清剿。遊擊戰争時期,實行三省會剿,國民黨廣東軍謝御群營長率300多兵力長駐大溪,對下山采取特務暗探和培植内奸等手段進行搜剿:抗日戰争時期“閩西事變”後的1941年2月,省保安八團袁時忠團長帶一個營的兵力坐鎮霞山圍剿,接着省保安三團張耀軒營長帶二個連的兵力駐紮下山達三年之久,築碉堡,圍樓隔居,日巡夜伏,制訂摧殘人民的“十大條例”和“三光政策”,用消滅肉體的殘忍手段踐踏人民。

  在腥風血雨的殘酷年代,槍林彈雨的烽烟戰場或在敵人的酷刑、槍口、屠刀面前,下山人民都百折不撓,前赴後繼,英勇奮鬥,流血犧牲,付出慘烈代價。建國後認定下山籍烈士59人,(尚有8人未認定)占解放初期全村人口480人的12.5%。烈士中有:2對夫妻,4對父子、母子,5對親兄弟。

  國民黨爲顯示殺儆淫威,同一天在下山村槍决13位同志,有的殺在樓中,有的殺在糞便池裏,有的殺在校門。母子同時就義,兄弟共刑場,殺頭示衆,挖心鈎腸。還强迫全村男女老少到刑場,觀刑陪斬。殘忍至極,令人義憤填膺。

  中國共産黨領導全國人民,經過幾十年的艱苦鬥争,徹底推翻了國民黨反動政府,1949年10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下山人民翻身了,過着幸福生活,正奔小康道路前進。

  烈士們的英勇事迹,譜寫了可歌可泣的壯麗篇章。他們的英靈跟山河共存、與日月同輝,永垂不朽,烈士們的精神,永勵後人。

  陳源順

  2021年春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