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5月紅八團鎮壓岐嶺民團團總時,先派金豐遊擊隊隊員陳達春去團總住房偵察地形。陳達春奉命後立即行動,手輕脚快爬到團總樓頂察看,只見團總等幾個人在三樓廳上打麻將。看清楚後又回來爲突擊隊指路冲進三樓一舉擊斃團總和團丁。回師時紅八團張連長説:“這次行動得勝,起關鍵作用的是那個手輕脚快的偵察員陳達春。”
陳達春,男,初小文化,1912年出生下山村月興樓。5歲時父親陳初信去緬甸謀生,留下母子兩人過着艱苦的生活。13歲母親病故後經叔父介紹一家紙廠踏竹麻。身材雖然不高但很活潑,有志氣、肯學習,二年後很快學到了抄紙焙紙技術。1928年秋,有一天叔父陳初善對他説:“阿春,你學到了抄紙技術:自己有竹林山業,自己辦紙廠。”陳達春認爲叔父説的有道理,但單身一人難辦,一個紙廠最少要三個强勞力才能辦好。那時社會又比較混亂,所以辦紙廠成爲夢想,仍然過着替别人紙廠打工的生活。
過慣艱苦生活的陳達春,對困難的人很同情,又能幫助人。有一次聯輝樓有一家人的嬰兒死亡,陳達春知道後即到他家裏,除慰問外,還幫助他家人到4裏路遠的地方去請土工把嬰骸埋葬。又有一次上樓子的單身阿婆,鑰匙鎖在房間裏,陳達春看到後對她説:“阿婆,你不要着急,我幫你進房間去拿。”他邊説邊扛着一株大毛竹從二樓窗子爬進去,把鑰匙從窗口丢出來,開房門後才從房門出來。阿婆拉着達春手説:“很乖很乖、天神一定會保護你得福。”
1929年6月岐嶺成立蘇維埃政府,組建赤衛隊,陳達春參加了赤衛隊,爲政府站崗放哨、送信,特别是日以繼夜、嘔心瀝血幫助土改工作隊做好分田工作。1930年10月陳東、岐嶺、筀竹三個鄉在岐嶺井下壩舉行軍事訓練,下山村要派3個赤隊員去整理場地和訓練設施,陳達春主動報名參加勞務隊。通過三天的準備,打把牌、跳高、跳遠沙池、刺殺扛枝、休息室、茶水點樣樣齊全,得到時任金豐區委書記陳兆祥的表揚。
1931年因“肅社黨”造成的惡果,黨團組織和蘇維埃政府及赤衛隊受到嚴重被壞。國民黨粤軍葉維浩部隊佔領永定縣城,各區鄉地主、豪紳勾結民團進行反攻倒算。這時岐嶺鄉蘇維埃政府和赤衛隊隨金豐區委轉入金豐大山寨下隱蔽。1931年9月湖坑團總林慰民帶領100多團丁配合岐嶺反動勢力圍剿彭坑、寨下,抓起了岐嶺蘇維埃政府工作人員,被槍殺在岐歧鬆樹壩。在這一嚴峻形勢下,陳達春和一部分赤衛隊員分散隱蔽。1932年中共永定縣委派工作組陳德盛和王育山到岐嶺,對黨政機關和武裝隊伍進行整頓。6月在金豐大山冬瓜地成立金豐遊擊隊,隊長陳子豪、政委劉屏南,隊員30多人,陳達春報名參加這支隊伍。隨後跟金豐遊擊隊轉戰下洋、湖坑、古竹、大溪、筀竹等地打擊反攻復辟的階級敵人。1935年3月金豐遊擊隊編入永東遊擊司令部、司令劉永生、政委李赤標,駐營在金豐大山。3月遊擊隊司令部爲了掌握國民黨駐大溪的粤軍謝御群營部的軍情,準備抓捕該營派入岐嶺購買米菜的敵兵。爲完成這一任務,遊擊隊派遊擊隊員陳榮德、陳秋華負責抓捕,陳達春負責探路。陳達春接受任務後到橋子頭以賣笋乾爲名,等候那二個購米菜的敵(偵察)兵,連續等了二天没來。第三天那二個敵兵來了,往下山方向路綫走去。陳達春看清楚後即抄小路直奔羅坪崗向陳榮德、陳秋華報告。那二個敵兵到了下山碗子裏、陳榮德和陳秋華靠山的祠堂後面走去,到了月興樓角時就下手抓捕,二個敵兵逃走一個,抓到一個,送入金豐大山遊擊司令部。經過審問,那個敵兵老實提供情報,得到從寬處理,送他出山口繞道回廣東。那個逃走的敵兵,據瞭解分析,肯定回敵營,引起金豐區委書記陳勝鴻的注意。爲了黨的利益和群衆的安全,陳勝鴻和下山黨支書陳榮鬆商量對策,立即叫赤衛隊員陳初容通知月興樓居住的陳錦萬、陳開鴻、陳開華三户15人馬上疏散,還有二個不能走的:一個72歲重病在床的陳錦桃,另一個是坐月子的賴阿生。月興樓人撤離不到半小時,駐大溪國民黨軍謝御群營長帶100多人由那個在抓捕時被逃走的敵兵引路,直冲下山,將月興樓團團圍住,進行翻箱倒櫃搜查後,將陳錦桃和抱着嬰孩的賴阿生拖出門外,然後放火燒燬了月興樓,一物不留。陳達春執行遊擊隊的任務完成得好,感到榮譽。但是看到月興樓的灾難又感到非常痛心,他是月興樓的樓主之一,損失很大,更痛心的是借住月興樓的陳錦萬等三户15人受灾落難,到處求食乞討。陳達春忍着心痛幫助下山黨支部開展救灾,安置難民。金豐區委書記陳勝鴻向永東遊擊司令部匯報救灾情况時,司令部領導還是滿意的,但指出遊擊隊抓敵兵時考慮不周到要吸取教訓。
1935年8月,閩西南軍政委員會參謀長朱森,隨紅九團行軍至平和時投敵叛變。朱森曾經在1934年和1935年隨八團和紅九團幾次來過金豐大山開展革命活動,熟悉部分黨員和接頭群衆。有一天,投敵叛變後的朱森帶着廣東敵軍突然把下山村民圍起來,逼迫成年男女全部集中到叠峰公祠堂門口,由朱森一個個過目指認。在場的遊擊隊員陳達春、陳秋華和革命接頭户群衆陳湘鴻、盧滿娘、李亞來當場被抓。經朱森再次確認之後,這五位同志分别被槍殺在祠堂門坪和月興樓門口。陳達春犧牲時33歲,建國後追認爲革命烈士。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