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進賢一家四個兒子,除一個出繼外,三個兒子在1943年後的兩年中參加遊擊隊,妻子張氏是革命接頭群衆。經過鬥争磨礪,自己和一個兒子犧牲。1951年8月,南方老根據地訪問團到岐嶺時,下洋區委組織委員向訪問團記者介紹英烈事迹時説:“陳進賢是革命家庭的領頭人”。
陳進賢,男,初小文化,1890年出生於下山村彭坑。從小進入私人辦的書屋讀了二個月的書,以後一直在家做家務,是一個淳檏的老實農民。16歲以後就學到犁耙的農耕技術,耕種少量的土地,收穫不到半年糧,大部分收入靠紙業生産。如果土紙銷售差,就直接影響家庭生活。1912年取妻張氏後的從大家庭劃分出來,經過夫妻倆艱苦努力,建立了過着温飽的小家庭。1916年大兒子出生,幾年後,二女兒三兒子先後出生,家庭人口增加,土紙銷售差,影響家庭生活,過着比較艱苦的日子。
1929年6月,岐嶺鄉成立蘇維埃政府建立了赤衛隊,陳進賢參加岐嶺鄉赤衛隊下山分隊。雖然没有分配站崗放哨任務,但是在土改分田大忙時,要幫助農會做事務工作。陳進賢按人口分田增加了五畝多土地。1930年開展大生産運動農業豐收,家庭生活過得很好。但到了1931年春節革命轉入低潮,反革命勢力復辟,黨政機關和赤衛隊轉入金豐大山。爲了鬥争的需要,1932年在金豐大山成立金豐遊擊隊,那年的8月,陳進賢夫妻雙雙接受下山黨支部的安排,從下山擔米菜到遊擊隊駐地湖壩裏。1935年2月,國民黨集中兵力圍剿金豐大山的紅軍遊擊隊,强迫山上8個小村莊的人民移居下山村,然後放火燒光瞭樓房和財産,彭坑人民遭難很大。此時,陳進賢夫妻帶着4個兒子到下山居宿籬下,頭上無片瓦,脚下無寸土,過着朝不保夕的生活。後由黨支部動員熱心村民幫助,才安排一只荒樓内居住。1937年國共合作,停止内戰共同抗日,農村形勢才平定一些。但是下山人民好景不長,1939年1月發生了“殺死韓班長事件”。烏雲突變,白色恐怖,嚴重影響少年兒童的學習和青年人的政治生命。到了1944年,陳進賢4個兒子都成青壯年人。在他進步思想表率下,大部分走上革命道路。大兒子陳群超(又名陳菊),1944年參加康容支隊後,編入王濤支隊任班長,參加豐稔和田螺形戰鬥。1945年調永和埔獨立大隊任排長、中隊長。1949年1月調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閩粤贛邊縱十五團團長。1949年8月20日率領全團指戰員在高陂西陂嶺擊潰胡璉匪軍。爲解放永定城掃清障礙。三兒子陳意超(乳名阿三子),1944年參加康容支隊,後編入王濤支隊,參加豐稔和田螺形戰鬥。在金豐大山整編時編入王濤支隊第二大隊任戰士、副班長,1948年調閩西支隊任班長、副排長參加何凹頭戰鬥。1949年6月,閩西支隊配合永東武工隊圍攻國民黨筀東鄉公所,迫使鄉長帶着鄉丁繳槍投降,解放了陳東、岐嶺、筀竹地區。老五陳萬超1944年參加康容支隊,後編入王濤支隊第三大隊任連隊文書,跟隨部隊挺進閩南,參加了平和的高坑和烏龍坑戰鬥,在烏龍坑戰鬥時犧牲。
陳進賢4個男孩,一個到外鄉入贅,三個參加革命。到了1946年春節只剩下夫妻倆人,不久妻子病故。同年過了中元節,自己一人帶上三甲粉(糯米)到西溪古木督一帶去找兒子意超,在途中被敵人逮捕關押永定監獄。不久以兒子當“土匪“罪被槍殺東門河壩,建國後被追認爲革命烈士。1951年8月,南方老根據地訪問團到岐嶺時,下洋區委組織委員(後任十一區委書記)陳鬆友向訪問團記者介紹英烈事迹時説:“陳進賢是全家紅的帶領人”。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