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時代、每個國家,都會有一群讀書人,心繫國家發展,關注人民幸福,視國家榮辱為己事,當天下興亡為己任。在香港也有這麼一位讀書人,他用自己的“一杆筆”為國家發展獻計獻策,為社會問題絞盡腦汁。他就是李風,香港亞太研究中心秘書長,一位活躍於“兩岸三地”的資深新聞工作者。
從1978到2016年,李風從事新聞工作已經將近40年;從1988到2016,李風在香港為兩地發展獻計獻策也有將近30年。從有為青年到如今的資深媒體人,李風將自己的青春都奉獻給了新聞事業。
披荊斬棘:見證中國改革開放
作為改革開放後第一批進入《福建日報》的記者,李風用筆桿子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進程。
香港亞太研究中心秘書長李風:
就是1984年,福建省的55名廠長、經理要求企業“鬆綁”、放權這樣一個系列的報導,當時的福建省委為這樣一個事情進行了整個一個全省企業界的討論,我們跟蹤這個報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整個系列報導是中國的城市改革的最早的聲音。
憑藉這篇系列報導,李風獲得了許多榮譽。因為表現突出,此後他被調往《福建日報》的對外部門。
赤子情深:記錄香港“九七回歸”
李風說,自己是幸運的,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和偉大復興,記錄了香港回歸的偉大時刻。
香港亞太研究中心秘書長李風:
這個場面(“九七回歸”)就是到現在為止我還記憶特別深刻,兩個畫面,一個就是彭定康(港英政府最後一任港督)掉下眼淚,全身濕透,落寞的離開香港;一個是在新界,那個畫面就是新界的民眾冒雨,渾身濕透,迎接解放軍的軍車進入到香港,解放軍的整個軍紀那麼嚴明,給我感覺真的是很震撼。
無怨無悔:期待祖國繁榮昌盛
在香港回歸後,李風便與幾位學者共同成立了香港亞太研究中心,作為亞太地區的研究型智庫,為國家的發展進行國家和地區間關係的深入研究。
香港亞太研究中心秘書長李風:
我覺得香港應該要一批人、智庫出來,不僅是研究國際事務,同時也要研究香港本地的一些問題。同時,香港和台灣的互動很多麼,也可以涉足到跟台灣的交流、互動,這方面的研究上來。
如今,李風已年過半百,依然奮鬥在國際研究的第一線上,繼續為社會和國家的發展貢獻力量。他說,能夠親身經歷祖國的發展強大是非常幸運的,他要抓住機會,成為中國偉大復興的見證者和記錄者,在實踐中為國家貢獻力量。
(原載2016年3月26日搜狐網,新華社報導員董方奇、郭凱(實習)、周錦銘香港報導)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