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執政涉我危害,主要有三大問題值得重視:
首先,受衝擊比較大的是,兩岸官方或授權建立的管道。民間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格局,將趨於“冷和平”狀況。依目前民進黨正處於政治“旺勢”判斷,上台後不可能接受“九二共識”,也不會輕易放棄“台獨黨綱”。民進黨即使想與中共接觸,或為長期執政需要而轉型,但上台初期不是調整兩岸政策的時候。如此,我們一直強調“九二共識”是兩岸政治基礎,這個基礎不存在,兩會協商是否關門?國台辦與陸委會管道是否中斷?商務部駐台灣機構是否關門?綠營縣市與大陸城市交流是否停止?與台“邦交國”是否要封殺?在在考驗我如何處置的智慧和耐心。兩岸民間經貿、人員往來、旅游、就讀、兩岸航班及文化等各領域交流,或多或少將會受到影響。如我“斷水斷糧”,傷及民意,影響更大。但只要我不“刹車”,萬不得已不下手,總體趨勢不會停滯或逆轉。而民進黨執政後,重中之重是要站穩腳跟,“穩住政權”。執政目標也不是4年,或8年,而是要把國民黨徹底打“趴下”,不得翻身。因此,民進黨暫不會露骨、公開做出違背民意的大動作,挑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現狀;也不會高度在意,國共官方交往管道中斷。相反,民進黨將會策略性應對大陸,高調主張兩岸“和平發展、交流交往、維持現狀”,把球丟給大陸,以取得台灣民意和美國肯首。
其次,民進黨將逐漸深化意識形態,低調、慢性塑造“事實台獨”,對兩岸政治關係形成挑戰。國民黨及馬英九執政近八年來,對我采取“政經分離、只經不政”的策略,堅持主張“不統、不獨、不武”的兩岸政策,使得兩岸政治關係僵局加固,20多年來毫無進展。這個抵制兩岸政治關係發展的“維持現狀”的政策,嚴重後果是,給民進黨堅守“台獨綱領”打下了政治基礎,為繼續推行李、扁“去中國化”路綫創造了條件。加上國民黨的軟弱和縱容,意識形態“洗腦”,文化“台獨”蔓延,致使“太陽花學運”、“反課綱”得以爆發。如今,民進黨接過國民黨“維持兩岸現狀”大旗,先擱置“台獨黨綱”,并“依中華民國憲政體制,持續推動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發展”。毋庸置疑,民進黨上台後仍會在“維持兩岸現狀”基礎上,強化民衆“台灣主體”意識,加深民衆“仇中、反共”意識。不張揚、不大力,麻痹台灣民衆,繼續操弄“去中國化”,慢慢地將“台獨”向“獨台”靠攏,造成“事實獨台”,危害、衝擊兩岸近30年累積的民意基礎。當然,可能性很小的最壞結果是,民進黨根據2016“立委”選舉結果,如達到四分之三席次,恃機推動“修憲或制憲”,追求“法理台獨”,引發“憲政”危機,這將逼我無路可走,不得不動用《反分裂國家法》。
第三,不排除民進黨將“迎合、契合、配合”美國對台戰略和日本企圖,危及“台海”穩定大局。目前,美、日、菲、越等在東海、南海頻繁攪局,制造事端,台海相對穩定,暫無突發事件。因為,國民黨執政,尚能守住我劃定的、不可逾越的“底綫”;因為,中美構建新型大國關係,中美合作大於對抗。如果民進黨上台,尤其政權一旦穩固後,或競選2020“總統”大選時,為保住政權連任,不能排除尋求美、日勢力支撑,而出賣台灣、出賣中華民族利益,利用南海搞事。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本來就有拉攏台灣之需,以強化美台安全合作關係,實施“以台制華”戰略。日本有殖民統治台灣50年的歷史與基礎,本來就有插手台灣之企圖,密研中的日本版“台灣關係法”,有可能在民進黨執政期間完成,這將給兩岸關係扔下一顆震撼彈,將使我處理複雜的台灣問題雪上加霜,增加難度。今年蔡英文訪美、訪日,為尋求政治上支持民進黨上台,也為民進黨上台後在經濟上助台加入TPP、軍事上助台鞏固安全、台海有事時美日同盟馳援而做准備。跡象顯示,民進黨已經著力推進台灣與美、日關係,上台後更會加大“傾美、傾日”力度。可以確認,民進黨比國民黨更加期
待台灣與美、日合作,爭取美、日撑腰,必要時可作為籌碼,與大陸對峙乃至對抗。
我應對民進黨上台的主要對策和建議:回放歷史,2000年台灣首次政黨輪替,民進黨曾經執政兩屆共8年。但由於陳水扁狂妄自大,忘乎所以,衝撞“一中”原則,破壞兩岸關係,其結果是,台灣民衆醒來後認知,民進黨執政不太成熟,“台獨”可能導致戰爭;美國發覺民進黨執政不妙,憂心拖美“下水”,公開指責扁為“麻煩制造者”;最後人民為求得兩岸“和平與安定”,用手中選票教訓民進黨。民進黨從上台到下台,這個過程和結果,迄今在台灣民衆印象和美國眼裡還存在,蔡英文心裡也應該是清楚的。從未來民進黨的兩岸政策走勢分析,立足服務於“穩定政權、連續執政” 的政治目標,鼓吹“維持兩岸現狀”將是民進黨一個相當長期的兩岸政策主軸。因此,民進黨再次上台,“狼真的又來了”并不可怕,我們有過與“狼”交手的經驗。兩岸關係即使面臨嚴峻挑戰,但也未必不是機會,關鍵是我們的自信和定力如何?我們的對台戰略和策略如何適應台灣新的政治變局?為此,我們要做的是:
第一、明年520之前,我反應無需過大。民進黨不是首次執政,正常情況之下,按照2000年3月19日當晚中共中央台辦、國務院台辦就台灣地區產生新的領導人發表聲明的慣例,我可於2016年1月16日當晚做出回應:讓國際社會知道,民進黨執政,是中國台灣地區的地方政權的更替;讓台灣民衆了解,島內無論是那個政黨執政,這是台灣人民自己的選擇。大陸必須表明的立場是: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反對任何“台獨”分裂勢力,維護台海和平穩定,造福兩岸人民。
第二、根據520當天蔡英文就職演講即時回應。可以推斷,蔡講稿應不會偏離“依中華民國憲政體制,持續推動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發展”和“維持兩岸現狀”基調。為此,正常情況之下,按2000年5月20日中共中央台辦、國務院台辦受權(受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的權)就當前兩岸關係問題發表聲明的模式,我可於2016年5月20日當晚做出回應:正告民進黨負起執政的責任,順應歷史潮流,維護兩岸和平發展,放棄“台獨黨綱”,不要抱有任何不切實際的幻想,不可付諸任何破壞兩岸關係和危害兩岸同胞利益的行動。
第三、明年520後應對三方面的九點思考
1. 不必拒絕民進黨。可以推斷,民進黨上台面臨島內的複雜局面和國民黨的強力杯葛,執政日子不會輕鬆,將以“內政為先”:其一,執政的政治手腕會較過往成熟些。民進黨已經有過失去政權的慘痛教訓,蔡英文性格外柔內剛,政治城府較深。在兩岸關係上,會謹慎行事,不會像陳水扁到處“亂咬”。其二,國民黨仍將是島內最大在野黨。國民黨氣數未盡,將會全力重整反撲,其不甘失敗的反對黨角色,會起到一定的監督和牽制作用。其三,台灣民意對民進黨執政并不完全放心。九合一選舉仍有40%的選民沒有投綠,9月23日《競爭力論壇》民調,仍有50%的人擔心民進黨上台兩岸陷入倒退或停滯,顯然民意對民進黨有壓力。其四,將直接面臨台灣“悶經濟”的壓力。民進黨上台,貧富差距、高失業率等社會突出矛盾和民衆不滿,都會轉移到民進黨身上。其五,美國對民進黨執政仍存有失控疑慮。美國需要借助國民黨在島內直接看管并牽制民進黨,以符合美國對華對台“雙重”戰略。鑒於這些分折,我們應有自信、有能力應對民進黨。我們的定力應該是:
(1)民間交往不應“斷流”。今天,我爭取台灣民意工作30年的積累,來之不易。我“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方針,不能因為政黨輪替而改變。民進黨上台,我不可拿百姓“開刀”,民間交往,切不可因民進黨上台,人為切斷。尤其,南部交流、基層交流、青年交流、統派交流,還應該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加深融合。民進黨要想推進“台獨”和我們要遏制“台獨”,兩方面的博弈,最重要的是要通過台灣民意這道“門檻”。而兩岸民衆“心靈契合”,只有“寄希望於台灣人民”。政客永遠是政客,政客永遠想的是利益交換。建議:我處理兩岸交流大原則,官民分開。民間往來,可順應潮流,順其自然;官方交往,可聽其言,觀其行,靈活掌控。
(2)有條件、有選擇的城市交流。台灣22個地方政權,包括議會政治結構,是台灣獨有的政治實體,對台灣政黨政治的影響,舉足輕重。當然,對付像台南市長賴清德狂言“當然主張台獨”這種人,理應把他列為“拒絕往來戶”,減少大陸赴台南交流項目和旅游,給他以足够“痛”的壓力。目的是警告民進黨和教育台灣民衆,大陸的“底綫”不可逾越,“台獨”將帶來嚴重後果。建議:對民進黨執政縣市,我不必“一刀切”的不接觸,應從“分化、瓦解、爭取”的角度,有選擇性、有節奏地開展交流。
(3)盡早研究與民進黨接觸預案。台灣政黨政治雖不像西方國家那麼成熟,但政黨輪替已向常態化走來。今天不與民進黨接觸,不可能永遠不接觸,何況對上台准執政的民進黨不接觸,弊多利少。目前,民進黨“台獨黨綱”是懸掛起來的,與陳水扁當年實際推動“台獨”是兩回事。因此,我對蔡英文工作策略,可考慮“打拉”相結合,只要蔡“依中華民國憲政體制處理兩岸關係”,我可“以假當真”,將計就計,逼其兌現。盡早研究與民進黨正式接觸的方案。
2. 警惕民進黨利用美日挑戰大陸。綜合分析,民進黨上台後的對外關係,理所當然會鎖定美國和日本,以尋求政治、經濟、軍事安全“保護傘”。其一,民進黨將會聽美國話,以取得其執政的最大外部支持。民進黨上台,美國仍將實施“以台制華”戰略,繼續謀求對台政治、經濟、軍事利益。而符合台灣利益最重要的是,美國所強調的《與台灣關係法》(向台提供防禦性武器),也不會改變。其二,民進黨還未上台,台日已經“眉來眼去”。日本對台灣談不上有明顯的戰略,但企圖心不比美國小,畢竟有長達50年實施對台殖民統治的歷史。民進黨上台,親日將會升溫,台日關係也將會發展。其三,與國民黨執政比較,將會更加依賴美國和日本。民進黨上台,如果采取“聯美日抗中”策略,主動向美、日靠攏,恰好可被美、日利用,從而使得台灣離大陸越走越遠。其四,美、日長期奉行的一個中國政策,不會因民進黨上台而盲動改變。中美建構新型大國關係,美國也不想讓台灣問題失控。美對台關係總體仍服從於中美關係,中美關係的價位與分量,相對的重於美台關係,因為美國需要中國。中日雖然關係緊張,矛盾突出甚至尖銳,不可調和,但總體上,日本不敢在台灣問題上,輕舉妄動。
(1)嚴防民進黨配合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60多年來,台灣問題始終無解,重要原因之一是美國插手,國民黨配合,阻撓中國統一。20世紀70年代初,美、蘇爭霸,中美出於各自戰略需求,兩國關係得以改善。1972年尼克鬆訪華,之後十年裡中美簽署“三個公報”并建交。但新世紀以來,美國顯然已視中國為其全球霸權的主要對手,故“重返亞太”和“再平衡戰略”,正是衝著中國而來。目前,美國這一戰略在台海暫無“搞事”,但不等於永不搞事,台灣區位畢竟屬第一島鏈,其戰略重要性不可言喻。民進黨上台,台海能否繼續保持穩定?會不會出現緊張、對抗?如果配合美國這一戰略,打“台獨” 擦邊球,形成台海與東海、南海聯動複雜態勢,後果難以想象。建議:我對美國工作要把“底綫”亮清楚,建立“防火墻”,不要給美、台以任何幻想的機會,敦促美國不要向台灣發出錯誤信號。
(2)嚴防民進黨聯合美日利用南海對抗大陸。美國在東海縱容和唆使日本安倍政權修改“和平憲法”,強化“日美安保”軍事同盟,強推“新安保法案”。在南海強化與日、菲、越、澳、印軍事合作,民進黨當然會幸災樂禍。而在南海問題上,蔡英文三項主張迎合美日戰略,包括不放棄太平島主權,但對U形綫持消極立場;強調依國際法和平解決爭端和自由航行,用以當作放棄南海主權的擋箭牌;堅持不與大陸合作立場,與大陸唱“對台戲”。民進黨上台,如果誤判局勢,愚蠢行動,台海勢必成為攪亂中國周邊安全的禍源爆發點。當然,民進黨蔡英文還不至於愚蠢到是陳水扁那樣的“麻煩制造者”,但不得不警惕,蔡利用大陸與南海爭端國家矛盾,配合美、日南海戰略企圖。蔡訪美向美方做出“以國際法解決南海爭端”的保證;蔡趁著中、日矛盾之機訪日,尋求政治支持,已經露出端倪。建議:我應早作預案和准備,必要時出手警告、敲打民進黨,不要誤判形勢。如果民進黨在南海問題上做出“出格”之舉,背叛中華民族根本利益,大陸絕不會袖手旁觀。
(3)不需要明提中美共同“管控台灣”。20世紀50年代初,中共政權剛剛建立,百廢待興。美國強權,不可一世,杜魯門總統竟然公開“命令美國第七艦隊進入台灣海峽,阻止(大陸)對台灣的任何攻擊”。1954年美台簽署“共同防禦條約”,這清晰地表明,美國之所以敢於用“武力保台”,毫無忌憚地幹涉中國內政,其背後是實力支撑。21世紀的今天,中國綜合國力今非昔比,美國只能利用台灣,而無力主控台灣。而近兩年,中美學者有共同“管控台灣”的聲音。如果民進黨上台,讓這種聲音延續、提高,將誤導民進黨,以為我無力,不能把台灣怎麼樣;也誤導美國,以為我無奈,需要外力求助。因此,民進黨今後的走向,在很大程度上取決大陸和美國二者之間的角力。建議:台灣問題是中國內政,主導權應牢牢控制在我手裡。切不可讓國際社會誤解,讓美台抱有任何幻想。
3. 不必放棄國民黨。客觀評估,其一,國民黨已不是我唯一對手。國民黨逃台60多年,已完全四分五裂,喪失戰鬥力、凝聚力、號召力。更重要的是失去民心,危急政權。2016年如果再次丟掉執政權,“立院”失去多數席次,國民黨分崩離析將成事實,選後一段時間為黨主席之爭,還將會內亂加劇,權鬥激烈。其二,百年老黨不會到此崩盤,更不會亡黨消失。國民黨的衰弱的確很快,但我們的判斷也不必過度。因為,支持國民黨的民衆基礎沒有完全消失,九合一選舉國民黨得票率的有40%,2016年“總統”、“立委”選舉,基本盤也不至於全部流盡。可以斷定,國民黨選後重整旗鼓,仍將是台灣政壇重要的政治力量。其三,國民黨下台并非完全是壞事。2000至2008年,國民黨在野,手中沒有了政權,所有的集團既得利益者嚴重受損,嘗到了下台的“滋味”後,“倒逼”國民黨反省。2005年黨主席連戰,接受慘痛教訓,為挽救國民黨,困境之下苦尋突破口。最終順應時勢要求,勇敢走出陰霾,到大陸與中共實現巨人握手,得到人民的肯定和支持,挽救了失去的民意。這一震撼之舉,正是國民黨的下台,兩岸關係才得以取得重大歷史性進展的原因之一。因此,評估國民黨下台對兩岸關係的衝擊和挑戰,不應簡單下結論“是禍是福、是好是壞”。筆者認為:
(1)利用國民黨牽制民進黨。事實證明,除大陸和美國因素外,遏制、牽制民進黨推行“台獨”路綫,島內最重要的政治力量是國民黨。盡管國民黨拒統“獨台”,但國民黨仍遵循“中華民國憲法”,仍堅持“一中”原則和“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這既為我爭取了時間,同時也是今後可以繼續為我所利用的重要杠杆。建議:保持國共既有管道暢通,繼續鞏固發展兩黨關係,增進政治互信,發揮國民黨在島內阻擋民進黨試圖走向“極端台獨”的重要作用。
(2)“以綠壓藍”促進政治對話。國民黨下台,暫時有四年時間,無需為選舉而謀求選票的壓力和包袱,未來可否引導國民黨,深刻反醒,重蹈十年前連戰“和平之旅”的歷史,尋求兩岸政治關係的突破口。洪秀柱競選所提“一中同表、政治對話、和平協議、終極統一”,雖然受到島內質疑和責難,并不奇怪,但也代表了國民黨內一部分人的真實聲音,可以看作是新版“九二共識”。建議:利用國民黨陷入政權“泥潭”的困境,研擬國共交往的新方案,包括原則、方向、策略,推動國共逐漸走向政治對話,乃至簽訂“兩岸和平協議”。
(3)加強島內第三勢力工作。台灣政壇長期呈現藍綠惡鬥的格局,如今民衆厭惡,超越藍綠己漸成民意的政治選擇。2012年“立委”不分區選舉,第三勢力小黨獲得近280萬票;2014年九合一選舉,第三勢力無黨籍得票率11.7%。今年,屬泛藍陣營的民國黨、“軍公教聯盟”、“信心希望聯盟”先後成立,如加上新黨、親民黨,約有百萬票的政治能量,不可小看。建議:開辟我政黨工作新渠道,制訂泛藍中生代精英計劃,包括深藍統派,物色百人精英工作對象,作為我做台灣政黨工作來長期經營,形塑成為島內另一支牽制國、民兩黨新的政治力量。
總而言之,民進黨上台,我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總方針無需調整,但對台工作策略和手段需適應新的變局:(1)“堅持一中,反對台獨、和平發展,穩定台海”,仍應是我重大政治任務。切不可讓台灣問題影響我“戰略機遇期”及“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2)審慎研判和處置涉及中美、中日關係中的台灣問題,維護亞太及中國周邊安全,防止台美、日相互勾結。切不可讓台灣問題上升為中、美、日主要矛盾。(3)用大維度把握對台戰略和策略。重新思考對台政黨工作,不分藍綠陣營、不分統獨民衆、不分大小政黨,善用、巧用、利用國、民兩黨權爭,為突破兩岸政治關係創造條件。
(寫於2015年10月15日)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