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政黨政治主要格局為藍綠兩黨(國民黨、民進黨)對決。但代表第三政治力量的小黨從未缺席,其動向與走向如何?以及對台灣政局與兩岸關係的影響如何?值得關注。
1.台灣小黨紛紛成立搶奪“政黨票”。《政黨法》規定,只要提滿10席“區域立委”參選、“政黨票”超過3.5%門檻,就可依得票率分配“不分區立委”。上屆“立委”選舉,親民黨和時代力量“政黨票”均超過門檻,分別獲得3席、2席“不分區立委”。同時《政黨法》規定,政黨不論大小,所得“政黨票”達到3.5%門檻,即可獲每年每票50元新台幣補助。上屆民進黨、國民黨、親民黨、時代力量、新黨五個黨超過“政黨票”門檻,分別獲得每年2.6億、1.6億、3974萬、3721萬、2550萬元新台幣的政黨補助款。此次,時代力量決定不提“總統”參選人,目標主攻“政黨票”;喜樂島聯盟推薦呂秀蓮登記連署參選,目的藉呂衝高“政黨票”;陳水扁公開喊話要“政黨票”,向民進黨提出禮讓給“一邊一國行動黨”三席“不分區立委”。“安定力量”、“國會政黨聯盟”等小黨都想爭取獲得5%“政黨票”。事實上,補助款不僅能用於政黨正常運作,也可幫助政黨積蓄政治能量,更重要的是有利政黨政客延續、擴大其政治生命。
2.“時和勢”給第三政治力量機會。此次適逢2020大選和“立委”兩項選舉,國、民兩黨權爭和藍、綠各自內部權鬥詭譎複雜,現任台北市長柯文哲藉機成立台灣民衆黨,正是藍、綠陷入內部困局之際,給政治企圖心旺盛的柯創造了機會。而且,一段時間來,台灣首富郭台銘、政壇元老王金平等大玩政治“戲碼”,一度向柯“靠攏”,試圖形成“郭柯王”結盟。柯和台灣民衆黨有如此魅力,表面上看是柯主動引誘、力拱郭參選,稱“郭是最理想的參選人”,刻意放話、制造“郭柯王”合作表象。然而,最重要的還是“郭王”看重新的第三政治力量的代表柯文哲手中有“選票”。盡管三人各自盤算利益得失,但交易與合作難度甚高而暫時破局,郭并未參與2020連署競選“總統”,柯、王也沒有去“中選會”登記,或無法去領表參與連署,勢力單薄的王也逐步被“邊緣化”。但客觀事實證明一點,即代表第三政治力量的小黨只要有“選票”,藍、綠總會有人叛離投靠或合作結盟,就看各自的利益與條件如何交換。
3.民意有選擇除藍綠之外的需求。解除戒嚴,開放黨禁後,至今建黨33年的民進黨,“從地方包圍中央”,不斷蠶食國民黨的各級政權。無論是“立法院”、縣市議員、縣市長等選舉,直至2000年、2004年、2016年三次大選,民進黨取得台灣地區執政地位。其中重要原因之一,當然是台灣民衆“非藍即綠”的選擇。2006年民進黨執政時發生百萬紅衫軍上街“倒扁”,2008年政黨輪替,民衆支持國民黨重返執政;2014年國民黨執政時“318學運”占領“立法院”,2016年再次政黨輪替,民衆支持民進黨重返執政。如今,無論國民黨或民進黨,在台灣民衆眼裡,以前國民黨長期“以黨領政”“一黨專制”,現在民進黨步國民黨後塵,大搞“綠色恐怖”,有過之而無不及。而且,藍、綠政黨惡鬥,你死我活,民生得不到該有的提升,“台灣苦人多”,與台灣及民衆休戚相關的兩岸關係,時好時壞、對立緊張,台灣選民開始對國、民兩黨感嘆失望。所以,“庶民覺醒”,中間選民、青年學生、社會底層群衆等弱勢群體,別無選擇之下,希望選擇第三種政治力量,期待“自救”。由此,島內新成立的政黨、政團,像雨後春笋般。如今“小黨林立”達300多個。
4.基本是“一人黨”或少數人黨。綜觀近2 0多年新成立的小黨,基本上由少數政治精英領頭組成,有的僅由一人撑起整個政黨,最明顯的是親民黨。黨主席宋楚瑜曾經身居國民黨要職,先後任黨的秘書長、台灣省長等,可以說是呼風喚雨的黨內高手。2000年另立山頭成立親民黨,曾取得“立法院”46個席位,占總席次225席的20.4%。至今,逢台灣政壇遇到重要選舉,宋基本不會缺席,已參加過2000、2012、2016三次“總統”大選,2004與連戰搭檔參選,還參加過台北市長選戰,雖然均敗北,但一直沒有退意。2016年大選,宋竟然還能獲得158萬票,得票率12.8%。在第三政治力量中,宋發揮以“母雞帶小雞”效應,其目的就是要撑住親民黨,上屆選舉“區域立委”雖全軍盡墨,但“政黨票”超過門檻,獲得6.5%,取得3席“不分區立委”席次。2020年77歲的宋“寶刀未老”,手中擁有親民黨直接提名候選人參選“總統”資格,成為第三政治力量中的“香餑餑”,且正在運籌如何保存并擴大親民黨實力。
5.台灣第三政治力量“弱中有勢”。過去幾十年的選舉中,第三政治力量不論藍、綠或其它顔色的小黨,都能拿到不少選票。2016年“立委”選舉,10多個小黨獲得“政黨票”超過350萬,占26%。其中,親民黨、時代力量、新黨分別獲得6.5、6.1、4.1,均超過3.5%門檻。2018年“九合一”選舉,22個縣市長中無黨籍獲得1席、縣市議員276席、鄉鎮市長81席、最基層的村裡長6231席,總得票149萬,占30%。顯然,選民厭惡藍、綠,第三政治力量不會終結,在台灣政治舞台總占有一席之地。2020大選和“立委”選舉,像柯P這樣雖然常講錯話、常道歉,但有話直說,批“藍綠不分垃圾”,諷刺“台灣只剩草包和菜包可選”(指韓和蔡),台灣民衆,尤其青年人喜歡這種“政治素人”不拐彎抹角的直爽性格和語言。台灣民衆黨將是2020選民支持超越藍、綠的另一種選擇。目前看,郭對國民黨的強烈不滿無法疏通,“郭韓”心結未解,“是韓不投”的“郭粉”票是否轉移給民衆黨?甚至轉投給民進黨?有待進一步觀察。
6.小黨各自為主、分而自治、難成合力。每次選舉,特別是大選,國、民兩黨各自都在同陣營進行艱苦的整合,希望“一加一大於二”。以泛藍為例,迄今唯一一次“連宋配”參選2004大選勉強算是整合成功,但選完後又分裂。利益驅動與政治交換,確有個別案例成功。去年“九合一”選舉,藍、綠都有脫黨投靠對方陣營。去年參選台南市議長獲國民黨支持勝出而遭民進黨除名的郭信良,今年又“變臉”回綠營挺蔡英文。但總體上小黨不會歸順大黨,整合也難以成功。因為,政黨各自的政治目標與理念不盡相同;各自的政治能量與利益不盡一致;各自結集組成的政治人物來自不同的方向。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如此,第三政治力量在台灣政治舞台,始終會扮演一定的角色,成為“關鍵性少數”。而且,每個政治時段,會不斷有新的小黨成為“主力軍”。同屬深綠陣營的台聯黨,2016“立委”選舉被時代力量擠掉。2020大選台灣民衆黨現有的支持度如能持續,勢將取代時代力量成為第三大黨。而喜樂島聯盟推薦呂秀蓮參選,如果連署通過28萬384人門檻,加上親民黨、新黨等多個小黨參與競爭、瓜分“政黨票”,難免會造成“立院”三黨不過半且“零碎化”,會坐實讓國、民兩黨“心驚肉跳”。
7.小黨資源極為有限生存困難。政治很現實,政治很殘酷。因為台灣現行“選制”不利小黨,“總統”大選候選人必須由上屆選舉達到總有效票數5%以上政黨推薦,并繳納保證金1500萬元新台幣。非政黨推薦參選人須申請經公民連署達到最近一次“立委”選舉人總數的1.5%,并先繳交連署保證金100萬元新台幣,通過連署門檻後再繳交1500萬元新台幣保證金才能參選,這對多數小黨來講確有困難。“立委”選舉采取“單一選區兩票制”,小選區也只能有一人當選,基本變成藍、綠對抗的局面。但有些實力的小黨可以寄望“政黨票”分得席次,占有台灣政治舞台。因此,長遠看小黨命運,或依一般規律,新組建的小黨總是“高開低走”,要想“光環”持久很難做到。親民黨、新黨及台聯黨,在2016年“區域立委”選舉中“全軍覆滅”。而林林總總的小黨,本身人才及資源匱乏,赤手空拳,單打獨鬥,加上政治理念“極端化”,得不到主流民意支持,還要受制於執政當局的打壓,使得多數小黨名存實亡。過往即使有李登輝支持的“極獨”小黨台聯黨,命也不長,在政壇幾乎無聲“自滅”。2015年成立由民進黨力挺的“極獨”小黨時代力量,也好景不長,兩位黨主席先後辭職,兩位“立委”先後退黨,1位“立委”被除名,整個黨漸漸弱化。
8.政黨政治發展中第三政治力量隨時可能突起。郭台銘退出國民黨不參與2020連署競選“總統”,但仍“不放棄參與政治事務”,“郭柯合”小動作不斷;王金平“順著因緣走”,試圖成立民主聯盟,揚言“參選到底”,下一步動向仍是謎團。原“閣揆”賴清德會扮演何種角色?呂秀蓮退出民進黨參與2020連署競選“總統”;新黨提名“楊陳配”(楊世光、陳麗玲)參與2020連署競選“總統”;宋為避免親民黨“泡沫化”,未來一個多月會不會有一場“宋郭柯王”合作“大戲”,有待觀察。因此,第三政治力量小黨發展動向與結局難測。而第三政治力量中台灣民衆黨暫時成“領頭羊”,柯文哲由醫生走上從政之路,近五年歷練已不再是昔日的“政治素人”,政治盤算與權謀,不亞於政壇老手。柯組黨親任黨主席政治目的顯而易見,雖然成立政黨時間不長,但目前民調顯示有約一成支持度,已成事實上的第三大黨。迎戰2020大選和“立委”選舉,雖說柯與“郭王”結盟暫破局對柯有損,但如果能得到“郭王”粉絲轉向支持,將是一股令藍、綠生畏的政治力量。
總之,台灣政黨政治發展,從國民黨“一黨專制、威權獨裁”,到國民黨與民進黨兩黨輪替執政,其發展過程中,始終伴隨著第三政治力量的“興起、衰弱、泡沫、再興起”。這種格局,循環不斷,已成規律。(1)目前台灣政黨總體呈現:以民進黨與國民黨兩大黨為主,及小黨多元并存的基本格局。無論政黨政治如何複雜的演變,第三政治力量小黨生存的空間始終沒有窒息,如果遇到重大政治“轉折期”,自然而然地還會產生新的第三政治力量的政黨和代表人物。(2)2020大選和“立委”選舉,台灣政黨政治及第三政治力量又將重新“洗牌”。1800多萬有投票權的選民中,除“鐵杆”的藍、綠選民以外,相當部分理智、理性的中間選民和以經濟、民生為主及希望“兩岸和平”的選民,對藍、綠之外的第三政治力量,還是有所期待。(3)藍綠兩黨利用小黨不會放棄,但整合難度極大。2020大選“藍綠白”等各方政治勢力較量激烈、詭譎、多變,“大綠”民進黨將積極拉攏時代力量等“小綠”政黨,以維護其衰頽的政權;“大藍”國民黨也將努力整合新黨等,渴望重返執政;柯文哲的台灣民衆黨將不分藍、綠爭取“通吃”,壯大隊伍。“藍綠白”各有政治盤算,盡力希望通過整合,或許有少數政黨和政客的利益結合,而出走“投靠”,但畢竟顔色不同,都希望有自己的主體性,整合不易,不可能完全達到目標。(4)小黨生存空間不會窒息而始終存在,但也難成大氣候,總趨勢“泡沫化”。1993年成立的新黨26年了依然存活且小有發展;2000年成立的親民黨近20年了依然在“立法院”有黨團,兩黨後勢待觀察。但依一般規律,小黨在藍、綠兩黨夾殺、且自身存在多方面局限情況下,無法發展壯大。小黨生存的時間長短,取決於黨的領導人的政治能量和政黨人才多少。
(寫於2019年12月)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