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跨世紀對台工作會議發出四個重要訊息:將一個中國原則和一個中國內涵分別處理,有助兩岸求同化異;中國需要和平建設,台灣需要和平統一,兩岸需要和平發展;兩岸政治談判成熱的條件需雙方努力爭取,而非坐等其成;“一國兩制”是為維持台灣現狀而設計的方案,要徹底改變中國的歷史命運,必須完成國家統一,期待台灣當局有新思維、新舉措。
1998年5月13日,為期三天的中共中央對台工作會議在北京閉幕。這是自1990年12月以來,中共召開的規模最大、層次最高的一次對台工作會議,也是繼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提出跨世紀對台工作任務後的又一次重要會議。會議號召,一切主張中國統一的愛國同胞團結起來,為實現祖國的和平統一和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而努力奮鬥。這充分表明,以江澤民為核心的中共第三代領導集體,高度重視對台工作和解決台灣問題的堅強決心與堅定信念。
如何解讀這次中共中央召開的跨世紀對台工作會議的深刻內涵和重要性?依筆者觀察分析,至少有以下五項重要內涵值得思考。
一、一個中國原則與一個中國內涵
這次中共對台工作會議的一項重要內涵是強調:要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和江澤民提出的八項主張,按照黨的基本路綫,毫不動搖地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堅決反對任何將台灣分裂出去的圖謀。這無疑清楚地表明,以江澤民為核心的中共第三代領導集體對解決台灣問題的原則立場和堅強決心。可以體認到,中共視一個中國原則為解決目前兩岸政治僵局的最後底綫,在一個中國原則問題上,絕不會有絲毫讓步、妥協。
中共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有三個重要含義:其一是堅決維護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反對分裂、反對“台獨”;其二是堅決維護一個中國的基本格局,以利於兩岸關係穩定良性發展;其三是堅決維護兩岸中國人的長遠利益和整個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
台灣當局對中共就一個中國內涵作內外有別的詮釋,老是不理解、不認同,認為中共在不同場合講“兩種話”,是在玩弄“兩面手法”。其實中共在國際上強調“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與錢其琛副總理在今年1月26日北京各界紀念江澤民總書記關於解決台灣問題八項主張座談會上強調的三句話,即統一前,“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能分割”,完全是為兩岸之間對一個中國內涵的討論創造更大、更多、更活的空間。對兩岸來講,將一個中國原則與一個中國內涵分別處理,有助於求大同、化小異。雙方只要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坐下來實際討論一個中國內涵,就有助於化解兩岸政治僵局。一個中國原則就如同一個中國主權一樣,沒有任何討論的必要,更沒有任何討論的餘地。一個中國原則不是前提條件,而是客觀存在的歷史事實。現在世界上有163個國家均奉行一個中國政策,并在一個中國原則大框架內處理雙邊關係。如果台灣方面連一個中國原則的大框架都確定不下來,都不敢承認和正視,怎麼來討論解決兩岸之間的其他一切問題?
二、中國和平建設與和平統一方針
這次中共對台工作會議的第二項重要內涵是強調:全黨要貫徹落實中共十五大精神,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集中精力發展經濟,增強綜合實力,在此基礎上,全面發展兩岸關係,為最終解決台灣問題創造條件。這裡是否意味著這樣三項重要內涵,即:和平建設中國,和平統一台灣,和平發展兩岸關係,這樣最符合中國國家的最高利益。
中國需要和平建設。這是中共對當今國際、國內形勢正確判斷後所作出的科學結論,也是基於中國國家總體發展戰略目標的深刻思考後得出的科學結論。中國曾有過“文化大革命”十年內亂的慘痛教訓。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起,在全國範圍內、在各個領域裡全面撥亂反正,作出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重要決策,并列為中共黨的基本路綫,要求全黨堅持貫徹一百年不動搖。之後,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不斷發展生產力,提高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資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提高中國國家綜合實力,成為全黨、全國人民的共識。中共已經清醒地體認到,要進行和平建設,要實現中國現代化戰略目標,理所當然地需要一個國際、國內的和平環境,包括兩岸關係和緩,否則和平建設將成為一句空話。
台灣需要和平統一。這是中共對當前兩岸形勢正確判斷後所作出的正確決策,也是基於台灣和兩岸關係歷史與現實的深刻認識後所作出的正確決策。和平統一其重大意義非常明確:(1)符合中國實際和中國和平建設的國家最高利益;(2)符合江澤民主席提出八項主張關於“中國人不打中國人”的原則;(3)兩岸兵戎相見、骨肉相殘,代價沉重,後果不堪設想;(4)有利於世界及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兩岸需要和平發展。這是中共對十年來兩岸打破阻隔,積極推動各項交往交流所得出的經驗總結;也是中共確認,唯有全面發展兩岸關係,增加交流互惠,增進相互共識,才是為最終解決台灣問題創造有利條件的最佳模式。令兩岸感到欣慰的是,經過兩岸人民的共同努力,當然也包括雙方政策的調整,兩岸人民才有了今天上千萬人次的往來,才有了上千億美元的貿易,才有了各個領域蓬勃發展的上萬個交流項目。應該說,兩岸人民是推動兩岸關係發展的歷史功臣,未來中國統一的史册上,兩岸人民所作出的巨大貢獻是抹殺不了的。
中共堅持和平建設戰略目標,堅持和平統一台灣方針,堅持和平發展兩岸關係,并不意味著中共放棄用非和平方式解決台灣問題。用和平方式解決台灣問題是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所希望的最佳方案,也是最符合兩岸中國人民切身利益的最佳方案。這種方案能否最後實現,要靠兩岸中國人的共同努力。時下,在各種場合,各種報刊可以看到,中共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原因何在?台灣當局認為,并向台灣民衆歪曲宣傳是中共還未放棄對台“敵意”,說中共想以武力“吞并”台灣。但台灣民衆越來越理解和認清,中共不放棄武力主要是針對“台獨”。
其實,中共不放棄使用武力的原因已多次重複說過,完全是針對兩種情況。一種是台灣被外國侵略、幹涉,一種是台灣宣布“獨立”。除此外,中共并沒有改變和平統一的立場。當然如果台灣有人以為,藉此可以肆無忌憚地搞“兩個中國”“一中一台”,而中共不會、不敢、不可能動武的話,那真的是在玩火。
三、分兩步走進行政治談判
這次中共對台工作會議的第三項重要內涵是強調:希望台灣當局,從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和台灣同胞的長遠利益出發,放棄分裂主張,取消限制兩岸關係發展的政策,盡早進行政治談判。這是中共從全面振興中華民族的立場出發,非常務實、理性,敢於負責任地把目前兩岸存在的政治上的根本分歧提出來,勇於面對現實并著手去解決兩岸重大政治分歧的焦點問題。
中共第一代領導集體的代表人物毛澤東、周恩來和第二代領導集體的代表人物鄧小平,曾多次在不同場合提出用和平談判的方式來解決由中國內戰所遺留下來的台灣問題。尤其是鄧小平先生曾強調: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恢複了毛澤東的實事求是路綫,一切從實際出發。尊重事實、尊重實際,就是尊重香港和台灣的歷史實際。這種實事求是的判斷,說明過去和現在乃至今後相當長的時期裡,不僅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種制度可以共存在一個世界,而且可以長期共存在一個國家、共存在兩岸之間。如何進行政治談判解決重大政治分歧,鄧小平提出,“國共兩黨平等會談,實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與地方談判”(1983年6月26日鄧小平會見美籍華人楊力宇教授時講話)。
歷史進入九十年代,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根據兩岸關係發展的新變化和國際及台灣島內形勢的新特點,提出兩岸盡早進行政治談判的新建議。1991年6月7日中共中央台辦負責人受權發表講話和1992年10月20日中共十四大報告均提出,國共兩黨盡早接觸,以便創造條件,就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逐步實現和平統一進行談判。直到1995年1月30日,江澤民主席發表關於解決台灣問題的八項重要主張,首次使用“海峽兩岸和平談判”的提法,而且鄭重建議,“作為第一步,雙方可先就‘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下,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進行談判,并達成協議。在此基礎上,共同承擔義務,維護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并對今後兩岸關係的發展進行規劃”。
值得肯定的是,兩岸官方為接觸談判分別授權成立了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和海峽兩岸交流基金會。“兩會”先後在北京、台北、香港、廈門、南京等地接觸、交流、商談十多次。1993年4月,著名的首次新加坡“汪辜會談”,使兩岸關係邁出了重大的歷史性一步。但是迄今“兩會”的商談,仍處於民間性、事務性、經濟性、功能性階段,始終未能進入政治性談判的格局。政治性談判未上桌,更談不上政治問題有什麼進展。而雙方遇到的民間交流交往中的一些具體問題往往在商談時,由於政治層面的影響而“卡位”,這正是為什麼中共要積極推動兩岸政治談判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共對兩岸政治談判沒有預設任何前提條件,在一個中國原則大框架下:(1)平等協商。不是中央和地方,沒有等級之差。(2)什麼都可以談,包括台灣當局關心的一切問題,包括台灣民衆關心的一切問題。(3)談判可以分兩步走,先進行政治談判的程序性商談,以解決正式談判的議題、名義、時間、地點等問題。
中共這樣真心誠意的態度為什麼台灣當局不能接受?以台灣當局作出的解釋是“兩岸政治談判的條件不成熟”。要知道,條件成熟與否固然重要和必要,但成熟的條件是要靠雙方努力爭取創造的,成熟的條件是坐等不來的。說到底,條件成熟與否,關鍵是看有無政治談判的誠意。
李登輝在1996年5月20日就職演講中曾表示,海峽兩岸都應正視處理結束敵對狀態這個重大問題,願意訪問大陸,從事和平之旅。時隔兩年有餘,何時兌現仍然沒有時間表。不得不讓人懷疑,台灣當局拖延政治談判,懼怕政治談判的症結點是,隱藏著分裂中國的這塊心病。今年5月13日,台“陸委會”主委張京育在國民黨中常會所作的“執政黨大陸政策工作綱要”中,只字未提“兩岸政治談判”,所謂國民黨現行大陸政策要秉持“面對現狀、增加交流、相互尊重、追求統一”的原則,只是一紙空文。
兩岸政治談判是和平統一台灣的唯一途徑,除此別無選擇。兩岸只有盡早進行政治談判,才能真正化兩岸政治僵局,才能由此連動解決其他一切問題。兩岸民間性、事務性、經濟性、功能性談判不是不需要,不是不可以談,但政治性談判更加能為解決實際問題提供有益的幫助。總之,政治性談判比事務性談判好,政治性談判早談比晚談好。相信台灣民衆對兩岸政治談判會有越來越清醒的認識。兩岸人民期待,由今年四、五月份兩岸重新啓動的“海協會”與“海基會”的交流互訪、接觸溝,向良性互動的方面、向政治性談判繼續發展。
四、“一國兩制”與“維持現狀”
這次中共對台工作會議的第四項重要內涵是強調:按照“一國兩制”實現和平統一,能滿足台灣人民求和平、求穩定、維持現狀的要求和願望,完全符合台灣人民的根本利益。可以看出,大陸將會繼續按照“一國兩制”實現和平統一的方案,盡最大努力把“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方針貫徹到各項對台工作中去,深入了解台灣人民的心態,充分照顧和尊重台灣人民的利益和願望,以滿足台灣人民“維持現狀”的需要。依筆者觀察分析:“一國兩制”與“維持現狀”其深刻內涵突出地表現為三點:
(1)“一國兩制”方針的立足點,就既維護一個中國的原則,又充分考慮台灣歷史和現實的特殊情況,體現了高度的原則性和靈活性。大陸完全了解和理解台灣同胞希望保持社會穩定和經濟繁榮;希望保持現有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長期不變;希望拓展與國外的民間經濟、文化往來。這些維持現狀的方方面面,都是合情合理的願望和要求,大陸沒有回避,今後也不會回避,而是要充分照顧和充分尊重台灣人民維持現狀的合理要求與願望。
(2)“一國兩制”方針的實際內容,就是在一個中國原則下允許“兩制并存”。它定位在統一後,台灣現行社會經濟制度不改變;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司法權和終審權不改變;與外國的經濟、文化關係不變,享有一定的外事權;可以有自己的軍隊,大陸不派軍隊也不派行政人員駐台,台灣黨政軍等事宜都自己管。台灣民衆私人的一切財產等,一律維持現狀并受法律保護。“不是我吃掉你,也不是你吃掉我”,兩岸共存共榮,共同發展。
(3)“一國兩制”方針的深遠意義,就是中共根據當前國際形勢總體上繼續趨向緩和,和平與發展成為當今時代主題的特征,及面對二十一世紀世界經濟激烈的競爭與挑戰,在為中國設計應該如何著眼於未來自身的戰略發展,如何在世界經濟激烈角逐的大浪中站穩腳跟,如何在世界經濟格局中擁有中國一定的地位而提出的一項長期的基本國策。按“一國兩制”方針實現中國的完全統一,包括台、港、澳在內的十二億中國人,才能在政治上共享中國作為主權國應有的國際地位、尊嚴和榮譽;在經濟上可以大陸為腹地,獲得巨大的資源、市場和利益;在安全上可以大陸為堅強的後盾,共同承擔義務,維護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
台灣當局要走和平分裂的道路當然是一廂情願。相反,台灣民衆中有許多人很理智和聰明,已經看到了“一國兩制”與“維持現狀”的相互關係,甚至有人把“一國兩制”與“維持現狀”劃上等號。實際上,“一國兩制”正是中共在充分考慮到台灣人民的切身利益,從台灣的歷史和現實出發,為維護台灣現狀而設計的最佳和平統一方案。不可否認,“一國兩制”構想要變為具體的現實,當然需要有一個較長時期的實踐過程來檢驗,大陸也沒有不允許讓實踐來檢驗“一國兩制”。香港回歸後,在一個中國大框架內,正在實踐著“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時過一年,港人用實踐檢驗後得出的結論是“五個不變”,即香港的政治、社會穩定格局沒有改變;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地位沒有改變;660萬香港居民生活方式沒有改變;香港的外事權和外事活動沒有改變。這“五不變”足以證明“一國兩制”構想已初具成功。
五、國家統一是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
這次中共對台工作會議的第五項重要內涵是強調:目前正處於世紀之交的關鍵時期,中華民族面臨著歷史的機遇和挑戰。國家要統一,民族要振興,是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兩岸唯有坦誠相融,攜手合作,共同努力,才能振興中華民族。
偉大的孫中山先生曾經說過這樣一句感人至深的名言:“統一是中國全體國民的希望。能够統一,全國人民便享福;不能統一便要受害”。一切有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的中華兒女都不會忘記中國近代歷史是一部被外國列強侵略、被淩辱的歷史。台、港、澳問題的產生都與這段歷史緊密相關。香港曾被英國殖民統治逾百年,台灣曾被荷蘭、日本殖民統治88年,澳門也是被葡萄牙強占長達112年。過去的清政府、國民黨政府都沒有改變中國人的命運,中國共產黨改變了舊中國,拯救了中國人,中國人才得以揚眉吐氣地站起來了。
中國人站起來了,在聯合國擁有常任理事國的席位,也是世界上擁有核武裝力量的國家之一,在國際事務中越來越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中國從未想過,也根本不會在世界上稱霸,也根本不會對任何國家產生威脅。中國人自己要做的事情很多很多。
中國人站起來了,更要冷靜地想一想,如果要徹底改變中國“貧弱受欺、落後挨打”的歷史命運,就必須完成國家統一。據1997年統計數據顯示,兩岸三地GDP約1.4萬億美元;進出口貿易總額達9570億美元;外匯儲備達2800億美元,各項總量在世界經濟格局中擁有一定份額。但中國仍屬於發展中國家,仍未實現完全統一。
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的崇高願望,每一個中國人都有不可推卸的歷史責任。所有有良知、有理智、有愛國之心的中國人,都不會容忍海峽兩岸長久的分離。中國只有實現完全統一,才能真正造福於全體中國人民。
中共跨世紀的對台工作會議,已經明確地發出四個重要訊息:即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不動搖;堅持和平統一方針不改變;堅持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放棄;堅持將實現中國完全統一作為極其重要的神聖歷史使命。我們期待台灣當局有新思維、新舉措,丟掉拖延統一、分裂中國的不切實際的幻想,共同為實現國家完全統一,為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做點實事。
(原載香港《中國評論》月刊1998年7月號)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