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中共對台決策的六大戰略思考

  中評社香港2021年7月11日電 (記者 沈而忱 段曉魯)由香港兩岸客家研究中心主辦的“1921-2021:百年記憶·紅色客家”暨“講客堂”第九講7日在香港舉行。華東師範大學兩岸交流與區域發展研究所所長仇長根以《中共對台決策的六大戰略思考》為題作在綫發言。仇長根指出,回顧歷史,不難看出中共對台決策主要有六大戰略思考:第一,對台決策從全局出發,服務於戰略機遇期和民族複興;第二,盡最大努力和平解決台灣問題,但不排除任何選項;第三,從實際出發,與時俱進,不斷深化一國兩制對台方針;第四,反獨促統,遏制“台獨”,作好不惜一切代價准備;第五,秉持“親望親好”理念,充分尊重并理解台主流民意;第六,對於外部勢力幹涉台灣問題,針鋒相對,從不妥協。

  仇長根提到,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百年來中共為“國家統一,民族複興”,嘔心瀝血,砥礪前行,百折不撓,一代接著一代地不懈努力。如今,確立并堅持的“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是中共作出的極具科學創意的重大戰略決策,充滿了高超的政治智慧與遠見卓識,體現了堅定的“必統”意志與決心和信心,蘊含著對台灣骨肉同胞的無限深情與關愛。回望歷史,不難看出中共對台決策主要有六大戰略思考:

  一是,對台決策從全局出發,服務於戰略機遇期和民族複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2年來,中共五代領導集體對台決策與方針一脈相承。毛澤東時代對台戰略決策的一次根本性轉折:即1955年4月“萬隆會議”周恩來總理根據中共中央授權,第一次向全世界公開提出“和平解放台灣”的方針。1963年中共將對台政策歸納為“一綱四目”,由此傾心勾畫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科學構想的雛形。鄧小平時代,從中共十一屆三中全起,撥亂反正,集中精力實施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對台方針正式確立。這一偉大創舉“改變了歷史上但凡收複失地就要大動幹戈的所謂定勢”。中共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大,以江澤民和胡錦濤為核心的第三、第四代領導集體,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八字方針”,努力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中共十八大、十九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中共領導集體,確定了新時代對台方略,核心是:繼續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并提出“新時代”三大歷史任務,即“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與共同發展”,對台工作堅定不移地服從和服務於這一國家戰略及目標的實現。

  二是,盡最大努力和平解決台灣問題,但不排除任何選項。1955年5月毛澤東曾說:我們跟台灣要“和為貴,愛國一家 ”。十年後的1965年7月毛澤東賦詩《臨江仙》:“明月依然在,何時彩雲歸”,表達了希望蔣介石回大陸安度晚年。1979年1月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1981年9月30日葉劍英委員長提出“葉九條”;1983年6月26日鄧小平會見美籍華人楊力宇教授提出“鄧六條”。這三個動作分別以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和中共領導人身份,呼籲商談結束“兩岸軍事對峙狀態”,簽訂兩岸和平協議。提出了“一國兩制”偉大構想,和平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實現國家統一。2019年1月2日習總書記在紀念《告台灣同胞書》40周年會上提出:“攜手推動民族複興,實現和平統一目標”等五條意見,這是建國以來中共第五代領導集體堅持對台“八字方針”和指導對台工作的綱領性文件,也是中共堅持堅定的原則立場和准確的把脈民意;保持著淡定的戰略自信和清醒的底綫思維;發揮了高超的政治智慧和靈活的包容策略;胸懷高度的民族情懷和博大的政治胸襟。

  三是,從實際出發,與時俱進,不斷深化一國兩制對台方針。從毛澤東時代提出的“一綱四目”,到鄧小平時代確立“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從起初的推進實現兩岸“通商、通郵、通航”和兩岸人民正常往來、大力發展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推進兩岸共同繼承和發揚中華文化優秀的傳統,到如今積極推進兩岸社會融合發展,“探索兩制台灣方案,豐富和平統一實踐”,以習總書記為核心的中共第五代領導集體,把握全局,精准分析,慎密決策。自1992年兩岸授權民間機構大陸“海協會”與台灣“海基會”在香港展開面對面協商、商談,達成“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後,1993年舉行的新加坡“汪辜會談”,堪稱兩岸“破冰之旅”。2005年實現了歷史性的“胡連會”,兩岸官方接觸、互動逐步開始“機制化、制度化”。十年後2015年“習馬會”在新加坡舉行,標志著兩岸關係實現了70年來重大突破。由此,可以清晰看到,中共對台決策與方針,既正視歷史,面對現實,又放眼未來;既立足於兩岸同胞的切身利益,立足於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又體現了原則的堅定性和策略的靈活性,透視出中共對台決策“著眼全局,深謀遠慮,以和為貴,唯和與合”的儒家道德與實踐原則,彰顯了中共新一代領導人在解決台灣問題上的極大寬容與博大胸襟。

  四是,反獨促統,遏制“台獨”,作好不惜一切代價准備。台海局勢曾幾次出現“重大危機”,歷經高危度風險與嚴峻挑戰,“反獨促統”鬥爭始終尖銳。1995年李登輝竄訪美國,不久拋出“兩國論”。2000年台灣“政黨輪替”民進黨首次執政,陳水扁拋出“一邊一國論”,推動“入聯公投”。2016年民進黨再次執政,拒絕“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勾連美國,挾洋自重,“倚美謀獨”。如今台海局勢更顯複雜、嚴峻,兩岸關係在曲折中艱難前行,“台獨”勢力猖狂、囂張及外部敵對勢力的幹涉,仍然是對台海和平的現實威脅。中共十九大強調:“絕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塊中國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大陸宣告海峽沒有“中綫”,直言軍演針對“台獨”,警告不要“玩火”過頭“逼陸太甚”。人民日報《告台灣情治部門書》,嚴厲重擊台灣間諜,警示“勿謂言之不預也”。《國防法》修訂草案增加“制止分裂”“發展利益”八個字。台灣當局應當明白,大陸反對、遏制、打擊“台獨”分裂勢力,不可能有任何妥協。72年來,中共對台決策“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堅決遏制、打擊“台獨”,絕不手軟,迫使民進黨不敢輕舉妄動。

  五是,秉持“親望親好”理念,充分尊重并理解台主流民意。兩岸骨肉同胞,血濃於水,“要和平不要衝突、要交流不要隔絕、要協商合作不要對抗”,成為兩岸同胞的共同心聲。但台灣民衆不希望“台獨”引火燒身,這一點往往被“綠媒”控制而衝淡。中共決策提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的本意,就是希望避免重蹈“內戰”悲劇,就是為了照顧台灣現實情況,維護台灣同胞的利益與福祉。2014年以來,習總書記提出“兩岸一家親”“融合發展”“心靈契合”“聚同化異”“命運共同體”“民主協商”等六大論述。并多次強調“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什麼問題都可以談”;多次重申“充分尊重台灣同胞的生活方式和當家作主的願望,保護台灣一切正當權益”。中共對台決策始終貫穿著“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就兩岸經貿關係而言,大陸改革開放為百萬台商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兩岸簽署的23項協議等一系列惠台政策措施惠及台灣工商界,僅兩岸貿易近幾年台灣順差都在數百億美元之上。兩岸“融合發展”,給台灣經濟帶來巨大“福音”,促進了民間交往與溝通,把“大陸和台灣是不可分割的命運共同體緊緊地連在一起”。台灣當局人為設置政治障礙,制造所謂“脫鈎”,別有用心的政治算計,受害的必然是台灣自己。

  六是,對於外部勢力幹涉台灣問題,針鋒相對,從不妥協。1979年中美建交握手言和,但三個多月後卡特總統簽署了《與台灣關係法》,之後裡根總統簽署了《對台六項保證》。迄今,美國沒有、也不會輕易放棄“台灣牌”,主要是因為美國誤判今天的中國快速發展,其反華勢力“焦慮,擔憂,仇中”,變本加厲利用“台灣牌”。拜登新政府視“中國是美最具戰略競爭力的競爭對手”,甚至以重建“聯盟體系”“拉幫結夥”,圍堵、牽制、遏制中國。美國新遏制策略是將“以台制華”戰略與“印太戰略”捆綁。2017《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把台灣納入印太戰略範圍,今年4月21日參議院“外委會”通過“2021年戰略競爭法”,承認台灣是“美國印太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美國持續對台軍售,為的是美國軍火集團利益;頻念大陸要“武統”,目的為渲染“中國威脅論”;提升美台官方往來的所謂《台灣交往法》等給台灣“甜頭”,為的是讓台當局台死心塌地配合美國遏制中國。實際上,台灣當局應當認清,中美博弈,美國把台灣當作遏中的“廉價”工具,特朗普就曾把台灣比作“麥克筆尖”。美國骨子裡不希望兩岸統一,“和而不統,永久分裂”,符合美國全球戰略利益。但美國也知道,中美兩個大國,有彼此合作的空間和需要,美無奈多次重申一個中國政策。

  “國家統一是中共的政治責任和歷史使命,也是實現“中國夢”和振興中華的崇高目標。”仇長根說,72年來中共為捍衛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曾作出“抗美援朝、抗美援越、西沙海戰、對印自衛反擊戰、珍寶島自衛反擊戰、對越自衛反擊戰”等六戰決策,打出了中國“軍威、國威”。而對解決台灣問題,大陸一直堅持戰略定力和戰略耐力,希望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避免國家再次陷入內戰。

  仇長根表示,“當今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這是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作出的正確判斷,面對統一路上遇到的各種艱難險阻與嚴峻挑戰,大陸已做好萬全准備,堅信任何力量都無法阻擋兩岸走向統一。這是歷史趨勢,也是民心所向。如今,中共對台決策的“底氣”越來越足,讓美國不敢輕視,讓“台獨”不敢妄動。因為,兩岸實力差距拉大,中美實力差距拉近。民進黨無法顛覆“一中”,“倚美謀獨”恐是做夢。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