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難者紀念亭碑在乳源瑶族自治縣大橋鎮岩口村委會鐵龍頭村,與新修的紅七軍烈士墓、張金泮烈士墓并排,位於張金泮墓右側。紀念亭碑爲大理石質,三塊組成,高1.2米,通寬1.8米。
2018年,鐵龍頭村民在發起重修紅七軍烈士墓倡議的同時,擬爲1931年在救護紅七軍傷病員時,與國民黨强敵進行生死對决的反“圍剿”中遇難的村民建一座紀念亭。
1931年2月2日,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在乳源北部梅花(1952年劃樂昌)與國民黨强敵展開一場惡戰,殲敵1000多人,紅七軍也傷亡700餘人,400多名傷病員由地方黨組織安排轉移到鐵龍頭村,後留下44名重傷病員在鐵龍頭村養傷。國民黨反動軍隊爲搜捕紅七軍傷病員和消滅鐵龍頭這支共産黨領導的農民武裝,3月18日和11月6日,先後兩次重兵“圍剿”鐵龍頭村。爲保護紅七軍傷病員和全村村民的安全,在中共地下黨員、鐵龍頭村民張金泮的組織和領導下,村自衛隊與國民黨强敵進行了兩次反“圍剿”的殊死戰鬥,以鮮血和生命保護了紅七軍傷病員的安全。在兩次反“圍剿”中,全村房屋兩次被燒燬,村民44人遇難。
紀念亭碑碑文録:
鐵龍頭村救護紅七軍反圍剿遇難者紀念亭記
鐵龍頭村位於乳源瑶族自治縣大橋鎮東北8公里,因村東南山上有礦藏,傳説是村子之鐵骨龍脈,村居“龍頭”而得名。村子四面環山,環境偏僻。
1931年2月2日,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在乳源北部梅花(今樂昌市梅花鎮)與國民黨軍展開一場惡戰,殲敵1000多人,紅七軍也傷亡700餘人。中共湘粤邊工作委員會(後改湘粤特委)建議,紅七軍400多名傷病員暫時轉移到鐵龍頭村,並指示由中共地下黨員、鐵龍頭村民張金泮負責傷病員的臨時安置和救護工作。2月6日(農曆一九三〇年十二月十九日),傷病員隊伍到達鐵龍頭,時值隆冬,天寒地凍。張金泮遵照上級指示,立即發動村民,各家各户拿出家中一些番薯芋頭,共凑了六谷籮擔,煮好給紅七軍傷病員充飢。同時還宰了一頭100多斤重的猪招待傷病員。
三天後,多數能走動的傷病員前往横溪,與張雲逸軍長率領的在楊溪渡武江時受阻而未能過江的隊伍會合,留下44名重傷病員繼續在鐵龍頭養傷。爲確保安全,張金泮組織可靠村民將其中的35名秘密轉移到遠離村子、地勢隱蔽的曲潭山坳,9名先後轉移到到角村。傷病員的醫治,請來崗頭村的土醫生陳仙禄協助黄軍醫工作。安全保衛,糧食、藥品的籌集和轉送等後勤供給,張金泮組織了張楨祥、張順(到角村民)、鄧安德、趙志田(鄧、趙兩人爲必背瑶胞)等可靠骨幹組成武裝保衛小隊全盤負責。如此爲時兩個多月,除兩名傷員因傷勢過重不治犧牲外,42名安全養傷至痊癒。
國民黨地方政府得知紅七軍傷病員在鐵龍頭村養傷的消息後,3月18日(農曆正月三十日),調集軍隊會同地方武裝共1000多人,對鐵龍頭進行搜捕圍剿。張金泮運籌帷幄,邊帶領自衛隊和青壯年村民持鳥槍土砲奮起抗擊,邊組織村民突圍。自衛隊以堅固的村莊作防禦工事,打死敵砲手、機槍手和士兵各一名。夜幕降臨,村民挖開墻壁從水坑突圍,遭到敵機槍瘋狂掃射,敵人同時用小鋼砲、手榴彈轟炸,20多村民倒在血泊之中。次日上午,敵人冲進村子,威逼未能突圍出去的村民説出紅七軍傷病員的藏身之處,村民始終守口如瓶,這些村民當場慘遭殺害。敵人一無所獲,便放火燒村,全村半數以上民房被燒燬。11月6日(農曆九月二十七日),國民黨軍再次圍剿鐵龍頭村,張金泮及時得到密報,在通往鐵龍頭的古道險要處(地名石頸)設伏阻擊敵人,使大部分村民提前撤離了村子。但仍然有七人來不及撤離而被敵人捉走或殺害,村子再次被焚燒。
鐵龍頭村民在中共地下黨員張金泮的領導和指揮下,在救護紅七軍傷病員的兩次反抗國民黨强敵的圍剿中,面對敵人的瘋狂燒殺,不屈不撓,英勇扺抗,以自己的血肉之軀,以鋼鐵般的意志和不怕犧牲的大無畏精神,用鮮血和生命保護了紅七軍傷病員的安全。兩次反圍剿中,傷亡和被捉走村民共49人,其中44人遇難。
爲紀念在救護紅七軍傷病員反抗國民黨軍圍剿中遇難的村民,2018年10月,鐵龍頭村民小組組織全村村民慷慨捐資,在遷移原葬在曲潭山坳的紅七軍唐連長等二烈士墓回今址的同時,建造“鐵龍頭村救護紅七軍反圍剿遇難者紀念亭”,以致對在救護紅七軍反圍剿中遇難者的緬懷和紀念!
在救護紅七軍反抗國民黨軍圍剿中的遇難者千古!
兩次反圍剿中44位遇難者:
張楨祥 張有權 張載芬 張親菊 張玉樓 張寬林
張陽春 張仙業 張賢古 張軍華 張林厚 張先瑞
張林書 黄經英 餘英香 張華卿 張家彬 張寬應
張井養 張錦生 張炳先 張寬球 張榮卿
張金略妻子 張金略兒子 張金略女兒 張金昆妻子
張金稻妻子 張金稻兒子 張金稻女兒 張森林妻子
張森林兒子 張森林女兒 張玉樓兒子 張玉樓女兒
張賢清妻子 張賢清母親 張賢清侄子 張陽春兒子
張陽春女兒 張陽春弟媳 張賢古兒子 張陽苟兒子
張先和弟弟
乳源瑶族自治縣大橋鎮鐵龍頭村民小組
2019年元月吉日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