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青山方可鑒

  1931年2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從廣西右江向江西中央蘇區東進的“小長征”途中,在乳源北部梅花(1952年劃樂昌)與國民黨强敵進行了一次殊死戰鬥,殲敵1000多人。紅七軍400多傷病員由中共地方黨組織安排轉移到今乳源大橋鎮的鐵龍頭村休整養傷。從此,以鐵龍頭爲中心的這片土地,成了血與火相交織的紅色赤土。

  一場爲救護紅七軍傷病員的反“圍剿”戰鬥在這裏打響。

  一個當地村民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换來紅七軍傷病員安全的可歌可泣的慘烈故事在這裏發生。

  一場不亞於農民武裝暴動的與國民黨反動軍隊刀槍相見、生死對决的抗争在這裏展開。

  一部“青山處處埋忠骨”的悲壯史詩在這裏譜寫。

  一個對黨忠誠、不怕犧牲的中共地下黨員張金泮的英雄故事在這裏演繹。

  90年過去了,張金泮秘密救護紅七軍傷病員的故事一直在當地人民群衆中口口相傳。

  張金泮,乳源瑶族自治縣大橋鎮鐵龍頭村人,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生。自小喜歡跟大人上山打獵,磨煉出一身大膽、勇敢、堅定等過人本領,足智多謀,逐漸成爲一村和一方的“話事人”(領頭人)。地方“話事人”之間有較多的交往,張金泮在日常事務交往中結識了梅花大坪楊家的“話事人”楊高林(楊高林,青年時期投身於乳樂地區農民運動。1927年參加“八一”南昌起義。1928年成立中共大坪楊家支部,先後擔任支部書記和中共湘粤邊區工作委員會委員。1931年2月,在梅花協助紅七軍傷病員安全撤離。抗日戰争時期在乳源大坪楊家組織抗日遊擊隊,打擊日本侵略軍。1949年7月在家病逝)關係愈加密切,逐發展爲“同年”(結拜兄弟)。楊高林長期在乳源梅花大坪楊家寨,在梅花、大橋一帶民衆中有一定的威望。1927年起,張金泮受到楊高林革命思想的影響,1929年冬,在梅花孔聖館加入了中國共産黨,從此開始了黨的地下秘密活動,在自己家鄉鐵龍頭村組織起一支有瑶漢族貧苦農民參加、近百人的武裝自衛隊伍,保衛鄉土,扶窮濟困。 

  1931年2月5日,張金泮收到楊高林寫給他的一封介紹信,内容是要他負責梅花戰場上撤離的400多紅七軍傷病員的安置和安全救護工作。信中不僅有楊高林的親筆簽名,並字字千鈞地囑托:“紅七軍梅花大戰死傷者甚多,緊急轉移過來的傷員懇託接納安置!”有人擔心説:“這可不是一般的事情,是比天還要大的大事!要考慮清楚來做!”張金泮堅决地表示:“救紅軍傷員要緊,國民黨反動派來了就和他拼!”張金泮毫不猶豫地接受了上級黨交給他這項光榮而又特别艱巨的任務。時值隆冬,天寒地凍,張金泮遵照上級指示,立即發動村民,各家各户騰出私廳、竈厦、柴竂、雜屋,讓紅七軍傷病員進屋休息,並生火給傷病員烤火取暖。他想方設法,克服重重困難,積極籌糧籌款,解决400多人的吃住安置、傷病醫療和安全保衛等問題。當時只有20多户人家的鐵龍頭村,家家户户住滿了紅七軍傷病員。張金泮走家串户,動員每家每户拿出家中一些紅薯、芋頭,共凑了六谷籮擔,煮好給紅七軍傷病員充飢。同時還宰了一頭100多斤重的過年猪招待紅軍傷病員。

  紅七軍傷病員的到來,安全問題是天大的大事,要保護好400多傷病員的安全,首先必須做好保密工作,絶不能讓紅七軍傷病員在鐵龍頭村的消息泄露出去。鐵龍頭村四面環山,環境偏僻。來往村子有東、南、北三條要道。張金泮立即組織自衛隊,在三條要道上設立雙重哨卡,選派年輕精幹的自衛隊員日夜堅守,嚴查來往人員。過路的人無論生人熟人,一律只許進而不許出,嚴密封鎖紅七軍在鐵龍頭村的消息。

  2月7日下午,張金泮接到鄧安德帶來紅七軍首長的口信,説來到横溪的紅七軍首長請他立即去一趟。横溪距離鐵龍頭村相隔五六公里,張金泮知道事情緊急,便連夜趕往横溪的下灣村。原來,紅七軍軍長張雲逸率領在桂頭楊溪搶渡武江河時受阻未過江人員共700多人,回經必背的半崗嶺瑶寨,輾轉來到了横溪下灣村。7日晚,張金泮在横溪的下灣村面見了張雲逸軍長。張軍長聽了張金泮關於400多紅七軍傷病員在鐵龍頭村的情况匯報後,立即作出决定,400多傷病員中凡能够走動的,8日隨部隊出發,確實無法走動的重傷病員,繼續留在鐵龍頭養傷。張軍長拜託張金泮連夜趕回鐵龍頭村傳達這一命令,並贈送了十多條槍和一批彈藥給張金泮。

  8日,凡能够走動的人員跟隨大部隊走了,留下44名行動不便的重傷病員繼續在鐵龍頭養傷。張金泮心裏清楚,44名紅七軍傷病員如果集中在一個村子養傷非常危險。事不宜遲,爲確保安全,張金泮在自衛隊員中挑選了幾名心腹骨幹,秘密組成一個臨時保衛小隊,在離村子3公里遠、地名叫“曲潭”的山坳搭起兩間茅棚,把住在村子裏的紅七軍傷病員神不知鬼不覺一個一個秘密轉移到茅棚裏隱蔽養傷。張金泮給臨時保衛小隊制定嚴格的保密紀律:“鎖住心,封住口,風塵不可漏”。對安全保衛、糧食運送、傷病醫治等事項作了周密安排和詳細分工。

  梅花戰場撤出的大批傷病員轉移,如此大的事件,再保密也躲不過國民黨反動派的搜捕。1931年3月18日,國民黨反動派調集軍隊會同地方武裝共1000多人,直撲鐵龍頭村進行搜捕“圍剿”。張金泮領導和指揮自衛隊和青壯年村民持鳥槍土砲奮起抗擊,在與强敵展開反“圍剿”戰鬥的同時,組織村民突圍。 

  夜幕降臨,村民挖開墻壁從水坑突圍上山,遭到敵機槍瘋狂掃射,敵人同時用小鋼砲、手榴彈轟炸,20多村民倒在血泊之中。次日上午,敵人冲進村子,威逼未能突圍出去的村民説出紅七軍傷病員的藏身之處,村民誓死不説紅七軍傷病員藏在哪裏!敵人一無所獲,殘忍地殺害了被抓的村民後,便放火燒村,全村多數民房被燒燬。敵人緊接着又放火燒山,妄圖燒死或燒出紅七軍傷病員。張金泮指揮自衛隊聲東擊西,與敵人周旋,引敵遠離紅七軍傷病員的秘密養傷之地,以保護紅七軍傷病員的安全。

  在張金泮的精心安排和嚴格保密下,紅七軍傷病員在曲潭山坳隱蔽養傷兩個多月,躲過了國民黨的重兵“圍剿”和搜捕。紅七軍44名重傷病員除一位姓唐的連長和一位不知名的戰士因傷勢過重醫治無效犧牲外,其他42名得以安全養傷至痊癒,分批繞道必背南坑瑶寨,化裝成瑶民走出瑶山去找大部隊。

  張金泮爲保護紅七軍傷病員的安全轉移和44位重傷員隱蔽養傷,領導和指揮自衛隊與强敵進行了兩次慘烈的反“圍剿”戰鬥。 

  面對國民黨反動軍隊兩次重兵“圍剿”、村民44人遇難、村子兩次被燒造成的白色恐怖,張金泮没有被嚇倒,他堅定信念,掩埋好親人的屍體,繼續戰鬥。1931年至1934年,多次擊退國民黨軍警前來鐵龍頭村搜村抓人。邊與反動派展開不屈不撓的鬥争,邊帶領自衛隊和鐵龍頭村民開展戰後重建家園工作。 

  1934年冬,因叛徒設下陷阱,張金泮在自家門前巷道,未及防備,叛徒突然連開數槍,張金泮身中數彈,當場犧牲,年僅41歲。 

  張金泮是乳源早期加入組織的中國共産黨黨員,他對黨忠誠,意志堅定。爲了黨的事業敢於鬥争,臨危不懼,不怕犧牲!表現出一個共産黨員大無畏的革命鬥争精神和英雄氣概。是一位“丹心昭日月,碧血鑄春秋”的革命者。80多年塵封歲月,張金泮渺無聲息長眠地下,少爲人知。但是,他的英雄事迹却風雨無催,青山可鑒。 

  2019年清明節期間,鐵龍頭村民慷慨解囊,遷移張金泮遺骸至村邊安葬,修墓立碑。墓碑刻有張金泮事迹簡介,鎸有“鐵鐮旗前銘赤膽,青山雨後鑒忠肝”的挽聯。

  本文原載《韶關市紅色保密故事》,中共韶關市委黨史研究室、韶關市國家保密局編,廣東人民出版社,2021年9月出版,第164—167頁。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