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我出了《兩岸關係與中國前途》,當時我年届六十,想就此爲工作劃個句號。没想到2005年我又出了《兩岸關係與中國崛起》,我也是當成最後著作。在這基礎上2013年又出了《論統一》,我認爲這本文集應該是對兩岸關係研究的總結了,應該是關門著作。2015年在兩岸關係三十年之際,我又出版了《我與兩岸關係三十年》,是對三十年工作的總結。我一次又一次出版我的新作,學術生涯一直在延伸,每次以爲是最後一書都没成真,可以説是一種幸運。
研究兩岸關係是禁區很多管理很嚴的行業,它雖鼓勵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大膽創新,但這僅限於内部,要公開發表與出版是困難重重的,僅僅“送審”要花數年,删改更是可怕,故這方面出版物真是鳳毛麟角。而我們對手的出版物却鋪天蓋地,頗不相等。而我這些書都是在港的《中國評論》雜誌社下的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它完全以“擺事實,講道理,明是非,求共識”爲宗旨,發揮了“溝通兩岸,融匯中華”重要作用,成爲兩岸唯一特許公開銷售出版物。有學者在台灣“總統府”閲覽室中也赫然見到中國評論出版的我的書。禁封講道理的書是很愚蠢的。有一位馬來西亞華人作家是台灣人,她寫了一部講述他們一家怎麽去台灣的,在台灣的種種經歷,以及“三通”後怎麽來大陸尋根發展……,描述了台灣五十多年發展,涉及許多台灣政治人物與事件。這本書的“審查”由上海台辦一位工作人員負責,他幾乎不改不删,結果引來大批讀者,他們太需要實事求是瞭解台灣了,這本書也就成爲大陸當年十本優秀暢銷書之一。
在對台研究著作難以出版的當下,我的書一再得以出版,這完全仰仗《中國評論》創始人郭偉峰、周建閩的鼎力支持,他們是我最親密的同志加兄弟,幾十年來志同道合,堅持方向,守護理想,不屈不撓,以最大同胞心人文情堅持和平統一,這是我一生最大的幸運。我是一個多病的八旬老人,清健的歲月不可能還有太多太多,我始終把每一天當最後一天過,應該做的事快做,應該講的話快寫下來,不負韶華,不留遺憾。
過去的幾十年,每天都有許多使命迫着自己向前飛跑,連回憶的時間也很少很少,可是七十歲以後,以往的一樁樁一件件的事竟會不由自主的跳到眼前,浮出了我的記憶,變得如此清晰,迫使我一件件加以撰寫,先後出版了《我祖父章太炎》、《我所知道的祖父》、《後死之責——祖父與我》、《晚思録》……。如今我又完成了三十多篇新作,搆成了對過去的往事的回憶録。我以爲這些文章够得成一本“書”了,想不到只是一本小册子,不得不添了四篇舊作,勉强成爲一册小書。好在内容都緊扣了“我的家”,算是一本回憶録吧!
《過往録》是《晚思録》的姊妹篇,也都是由“中評出版社”予以出版,也只有他們才能給予出版,因爲這兩本書中有三分之一是談兩岸關係的,有些文章還引起海内外大討論,聲浪之大,争議之烈,讓有些領導人大受驚嚇,他們不希望“二十大”前弄出太大動静。“急統派”與“極左派”對我大加群毆,有一位退休領導不知出於什麽目的,竟指責我“爲統一設置障礙,用心可議”,這讓廣大學者忍無可忍,紛紛撰文發表不同意見,給予我安慰,以捍衛和平統一,提倡學術自由,有些領導讀了我文章,都説“没找到一句話是錯的!”所以我這些文章要一般出版社出版,他們難以把握,是不敢出版的。而我是多麽想把這些文字留傳下去,讓我們後人瞭解我們這一代人的經歷,民族的振興與國家的統一是何等艱難。
人就是這個大千世界過往者,一切將俱往矣,願我們經歷的歡樂、艱難、痛苦、教訓,成爲我們後代超越我們的磚土。
寫於上海疫情隔離之中
2022年5月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