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8)台海關係的新變化、新思考*

  台灣已完成“轉型”,完成了“民主化與本土化”。“民主化”使台灣成了選舉社會,“選票”决定一切,使民亢奮,政黨政治已成型,每次選舉成了政客“去中國化”的機會,一年復一年選舉使脱離中國成趨勢;“本土化”使“愛台灣的主體意識”趨向固化,國家認同發生了根本變化,形成朝野兩政黨都成了“本土黨”,不再有“台灣黨”與“大陸黨”之别。形勢較九二年已發生了根本變化,要簡單回到“九二”很難。“和平統一”可能性在流失!

  國内“武統”聲浪高漲,但“俄烏戰争”讓“武統”調門大大下降,大家看到了“武統”的難度,何况這是一場“代理人”戰争,將“美中之戰”變成“大陸人”與“台灣人”之戰,造成兄弟殘殺,消耗中國國力。全新的“武統”格局,逼我們重新思考武統方式,以及建立“統一法”的必要性。以法治國,以法統一,是對台灣與國際社會威力最大,代價最小的辦法。天天提抗議,日日發聲明,不如制訂法律,依法懲罰鼓吹“台獨”的人員或企業,也統一與規範國内的輿論,有益無害。

  統一大業,原有的許多美好設想,尤其“共同締造一個更加美好的中國”(共同締造論),已無實現基礎,取而代之的是“被統一論”,即以我爲主的統一,由我設計、由我推動、由我實現的“被統一”模式已成趨勢。對此我們要有新的考慮。

  以我爲主的統一,更需要“一國兩制的台灣方案”。“一國兩制”需要與時俱進,香港回歸二十五年,使“一國兩制”有了許多新内涵,對台灣也應如此。“一國兩制台灣方案”應盡量吸引台灣人參與,可以出多套有理想有温度有吸引力的方案,我們的行動是堅决果斷强硬的,我們的方案是温情動人的,文武兩手,剛柔相濟,要互爲表裏。

  台灣問題表面是中國内政問題,實質是國際化了的問題,我們要學會國際鬥争手段。目前我們國家還在發展中,要忍得住,要有定力,不要急於攤牌。美國正千方百計誘我們動武,陷入他們“烏克蘭式”陷阱,消耗我們,讓我們失去振興機會。美國也有資深中國問題專家如黎安友,他雖不親中,但他總認爲中美不會也不應該一戰,中國真正强大了,也就没有台灣問題了。這是有見第的想法。

  主控美國的新一代政治人物,從布林肯到沙利文,以及他們四十歲左右的團隊,我們對他們的認識完全是不够的,他們對我們的認識也是遠遠不够的,如此相互隔膜是危險的,但我們工作做得好,讓他們瞭解我們,那怕瞭解三分五分也是造就新型中美關係的機遇。

  中美關係中的台灣問題“紅綫”早已被突破,我們必須正視,突破這樣紅綫的事還會不斷突破與昇級,這是誘餌,但我們要有一套説法,尤其什麽是“一中原則”與“一中政策”的區别,我們不能活在這種被動中,輸了氣勢。

  台灣問題會越來越兇險,甚至失控,但我們不應被台灣問題牽着走,應淡化它在我們民族復興中的影響。正如李光耀説,實在不存在台灣問題,因爲台灣的最終命運是統一,他們現在做了這麽多抗拒的事,徒只會增加他們統一時的痛苦而已。所以李光耀巨著《觀天下》,没有關於台灣問題專門章節,因爲“台灣即使要獨立”,也没可能,也没有前途的。這是有智之見。

  俄烏戰争,將改變世界格局,短期内我們將與俄羅斯共承艱難。但從長期來説,對我有利,是我們崛起機遇。美國表面强大,在歐“整合”了歐盟與北約,在亞洲“整合”了四眼聯盟,但這些聯盟並不可靠。美國國内矛盾的不可調和性,决定了美國式微無可改。我們要沉得住氣,中國偉大的民族復興一定會成功,台灣是擋不住這歷史潮流的。

  * 發表於2022年6月《東亞專報》。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