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不同尋常的一年。無論對香港特區而言,還是對整個中國乃至世界而言,都經歷着復雜嚴峻的變化。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中美緊張態勢的全面昇級,一些國家内部的示威動盪,乃至局部戰争的發生,讓人感到個體力量渺小的同時,也深刻體會到大格局之變給國家、地區乃至城市帶來的衝擊。
國際格局的變化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要經曆數十年的碰撞、起伏。在這個過程中,一個國家的命運還可以迂逥折衝,而一個城市的發展則完全係於主權國的未來了。
香港作爲中國的一個獨特城市就處在這樣的歷史關口。實際上,不光是今天,回看香港近代百年多的發展歷史,就是在一個個重要的歷史關口主動或被動選擇了正確的方向,順應了歷史的潮流,才踏上了經濟騰飛的快車,有了當年“亞洲四小龍”的輝煌,以及今日仍享有的“東方之珠”的美譽與“紐倫港”格局中的一席之地。
展望未來,香港特區的命運同樣與整個中國的發展緊密相連,尤其是在國際形勢快速變化、國際格局加劇變動的時期。香港作爲中國最開放、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城市,更應站穩脚跟,肩負起屬於自己的歷史責任。
一、百年變局的危與機
2017年底2018年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到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時,側重指出的是中國所處的國際形勢正在發生深刻變化,而中國自身的發展處於近代以來最好的時期,兩者同步交織、互相激盪,更多强調的是中國發展面臨的機遇,“我國已經進入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階段”“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
然而,有機遇並不等於没有風險,接近目標也不等於已經實現了目標,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必然還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對此,以習近平總書記爲核心的黨中央有着清醒的認識,十九大報告已鮮明指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絶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全黨必須準備付出更爲艱巨、更爲艱苦的努力”。而在國家總體發展勢頭比較好的時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謹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憂患,絶不能犯戰略性、顛覆性錯誤”。
備豫不虞,爲國常道。今年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就是對中國的一次重大考驗。中國經受住了這次考驗,但未來的道路難言一帆風順,無論是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科技生物領域,還是意識形態、外部環境等,還將面對各種各樣的風險挑戰。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是對當代國際格局的客觀認識,變是必然,怎麽變,因變帶來的機遇與風險,甚至是危險則是各國的主觀體驗。
能抓住機遇,也能化危爲機,是中國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道路上必備的本領。
二、香港未來的暗與明
香港回歸23年,探索實踐“一國兩制”的同時,也不斷對未來發展路向與目標進行校準。這對香港而言是一個“艱難”的過程。這種“艱難”不僅體現在特區政府如何很好地使用手中的權力,這些權力源自中央的授權、放權,與港英時期相比,一下子多出了很多;而且體現在特區政府如何着眼於本地又不囿於本地的區域發展觀,本着對中央和港人負責的態度治理好中國的這一“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的特别行政區。
對中央政府而言,香港回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的一件大事。保持香港的長期繁榮穩定,是實行“一國兩制”的初心,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因此,從“九五”規劃期間,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到“十一五”規劃納入港澳的内容,再到“十二五”規劃港澳單獨成章,而編制中的“十四五”規劃草案也必然對港澳未來發展、粤港澳大灣區建設作出部署,中央對香港要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定位逐漸清晰、明確。
香港如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粤港澳大灣區是最重要的抓手,而被視爲大灣區建設重要引擎的深圳則是香港未來發展中的重要伙伴。香港回歸二十多年來,一直存在着“雙城情結”,比較的對象無論是臨近的深圳,還是遠一點的上海,都曾引發全社會的熱議。這種熱議的背後是一種普遍的焦慮、擔心與迷茫,面對形態各异、飛速發展、百花齊放般的内地城市,香港要做中國一個什麽樣的城市?港人當然不想成爲“普通”的那個,但“特殊”又特殊在什麽地方?
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從上世紀80年代的“再造幾個‘香港’”,到今天創建深圳爲“社會主義現代化强國的城市範例”,中國所追求的從來不是一省一市的亮眼成績,而是整個中國的脱貧發展、繁榮富强,以及整個民族的復興大計。而香港百多年的榮辱——無論是在19世紀中後期武力威逼下的被迫割讓,還是20世紀六七十年代創造經濟騰飛的奇迹,無論是回歸後金融危機的艱難時刻,還是現在因中美緊張態勢成爲博弈之地的命運——都與中國的國家實力緊密相連。
是時候抛開心結了。在經歷了2019年的“修例風波”、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在經歷了多年的政治争拗以及近年由此帶來的法治遭破壞、社會被撕裂、經濟受衝擊的狀况之後,香港是時候認真考慮這個城市及700多萬市民的未來了。
2020年10月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