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30日電(作者汪毅夫)《台灣社會運動史》(台灣創造出版社1989年12月第二版)第三册第二節《新台灣安社》記:“(台灣)嘉義市東門町出身的範本樑”在日本留學時“開始信仰無政府主義”,“大正十一年(1922)八月左右離開東京赴北京,於北京大學哲學係旁聽。他和住在當地的無政府主義者及僑居北京的台灣人來往參加思想運動,尤其和台中岀身的留學生關錦輝、謝廉清、謝文達等人一起進行種種策劃”,“範本樑則加入住在北京的無政府主義者兼世界語推動者梅景久等190餘名所組織的北京安社。大正十三年(1924)左右和燕京大學學生許地山(厦門出身支那人)來往密切,因許某曾經居住台灣,所以另外組織所謂‘新台灣安社’的無政府主義團體,向同志與學生間分發《宣言書》,進行無政府主義宣傳”,“新台灣安社終於合流於當時存在於北京猛端胡衕的世界語專門學校内的北京安社,在北京安社出版的宣傳刊物中設《新台灣》,作爲活動的開始”。
據我聞見所及,北京世界語專門學校是1923年開始籌辦的,如《魯迅日記》所記,當年“6月7日午後往世界語學校籌款遊藝會”(魯迅是北京世界語專門學校的發起人、董事和兼課教師),其時尚在籌款建校階段也。新台灣安社的《宣言書》寫於1924年2月8日、發表於“北京安社出版的宣傳刊物中”附設的《新台灣》,則新台灣安社的最初的活動(包括辦《新台灣》和發表《宣言書》)當發生於1924年也;許地山(落花生)是1917年暑假後到北京燕京大學前身之一的北京匯文大學堂入學的,1920年從燕京大學文學院畢業,1921年轉入燕京大學神學院研究宗教並開始用落花生的筆名發表小説,1922年從燕京大學神學院畢業留校任職,1923年8月17日從上海乘船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係研究宗教史及宗教比較學,1926年從英國牛津大學畢業,1927年回燕京大學任教。1922年範本樑到北京大學哲學係旁聽時,許地山已不是“燕京大學學生”;1924年台灣新安社在北京開始活動時,許地山在國外,從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畢業轉赴英國牛津大學研究宗教史、印度哲學、梵文及民俗學等。顯然,範本樑“在大正十三年(1924)左右和燕京大學學生許地山(厦門出身支那人)來往密切”一語裏的許地山,不是用筆名落花生寫小説的許地山。許地山(落花生)同台灣新安社無關。
附帶言之,無政府主義另有音譯名安那其主義,北京安社、台灣新安社應該是皆從“安那其”取名也。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