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149. 嘉慶君在台灣

  中評社香港8月16日電(作者汪毅夫)在民間傳説裏,“嘉慶君游台灣”是“干隆皇帝下江南“的姐妹篇(更恰當的説法是父子篇),“嘉慶君游台灣”的傳説裏還有“嘉慶君游漳浦”的情節(“駕下泉州,即遄往漳浦,幸蔡新家”)呢。日據台灣初期,《蔡新逸事》(作者署名畸雲)記録的民間傳説是:“干隆數次南巡,游幸江南。太子即嘉慶,亦出宫微行。駕下泉州,即遄往漳浦,幸蔡新家。蔡新每陪駕,出遊勝地,家人不解,竊竊私議,以爲少年公子耳,吾相國官高望重,年紀又大,何其畢恭乃爾?豈不自貶身價?及太子去後,始稍稍與家人言之,謂此人乃當今太子,出京私游者。家人大悔,謂肉眼無福瞻仰,怪其不肯先爲言明,一失此機會也。太子至厦門,即登舟泛海,至台南及嘉義,賞識海外風光。故老相傳,謂台南城樓得建太子亭,即由於此,是亦台灣之光榮矣。”台灣南部有“太子亭”一類地名傳説,也有《嘉邑東安宫沿革》所記“清朝高宗帝(干隆)太子嘉慶君游台時,宿宫數夜,回朝奏干隆帝。干隆四十七年勅封加冠。所以他地福德正神無戴冠帽,只有諸羅縣東安宫福德正神戴冠帽”之流的寺廟傳説。這些都是嘉慶君在台灣的有影和無影(閩南方言,“有影”即真實的、“無影”則非真實也)的存在:嘉慶君游台灣的故事是虚構的,嘉慶君在台灣的影響力却是真實的存在。 

  近讀《清實録》,先查干隆四十七年(1782)的全部台灣記事,證實幹隆爲東安宫福德正神“勅封加冠”是於史無據、“没影的代志”(閩南語,不真實的故事)。繼翻閲《清實録》之《仁宗實録》自嘉慶元年(1796)至嘉慶二十五年(1820)凡374卷的台灣記事,知嘉慶皇帝在位時對台灣確有皇恩。譬如,調兵遣將,查封口岸,剿捕“洋盗”蔡牽,歷時14年,平定了給台灣民生造成連年大灾大難的“蔡牽之亂”。期間,“以福建澎湖協副將王得禄爲福建福寧鎮總兵官”(1806)、“調浙江提督王得禄爲福建水師提督”(1808),人咸謂得其人哉(傳説裏也有“嘉慶君與王得禄”的情節)。再如,台灣遇灾(如全島風灾、鳳山震灾等),每及時指令賑灾;又如,密切關注台灣的社會問題並采取有力措施,如制止械鬥、掃除煙毒等。我想,這些才是台灣民間念念不忘、津津樂道“嘉慶君游台灣”傳説的内在原因。 

  附帶言之,近有台灣學界摯友念我年老,將他收藏的“嘉慶君游台灣”(台灣藝人黄秋田念唱)的唱片,復製爲音頻贈我,讓我的退休生活添了一份可以經常温習的快樂:親切的台灣鄉音、優雅的台灣小調。這幾天,每一天,我都聽得如痴如醉,快樂無比。有道是,快樂很簡單,簡單就快樂也!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