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15日電(作者汪毅夫)宋代湖州名人朱彧是個秀才,家在湖州城西住。他在《萍洲可談》裏説:“漢威令行於西北,故西北呼中國爲漢;唐威令行於東南,故蠻夷呼中國爲唐。崇寧間,臣僚上言:‘邊俗指中國爲唐、漢,形於文書,乞並改爲宋’。謂如用唐裝、漢法之類。詔從之。餘竊謂未宜,不若改作華字。八荒之内,莫不臣妾,特有中外之异爾。”從概念史角度説,湖州秀才朱彧這段話涉及“漢人”和“唐山”,以及“中華“三個概念的來由和由來,即沿用“漢人”和“唐山”之名的緣故,創用“中華”之稱的緣起。
近讀王治心教授《中國宗教思想史大綱》,見其書中沿用“中華民族”之名,並創用“中華民族宗教”之稱,也有概念史上的價值。《中國宗教思想史大綱》的相關論述,正如陳鐘凡教授(時任暨南大學文學院院長)在書之《陳序》所説“這書在態度上、組織上都能應用新法,很有精彩的部分,讀者當能有目共賞,無須我來介紹”。本文要介紹的是王治心其人。
同朱彧一樣,王治心也是浙江湖州人(他的老家在今之湖州衣裳街),也有前清秀才的身份。如此説來,王治心也是個棒棒噠湖州秀才哩。王治心(1881—1968),字樹聲。早年經童生試入庠成爲在學生員(俗稱秀才)。曾任中學國文教員,報刊編輯,南京金陵神學院、福建協和大學、滬江大學等校教授。學術著作有《孔子哲學》《孟子研究》《道家哲學》《墨子哲學》《莊子研究及淺釋》《中國基督教史綱》《中國宗教思想史大綱》等。
在福建協和大學期間,王治心任文學院院長、教授。《中國宗教思想史大綱》是他在福建協和大學的講義(並一度爲滬江大學暑期學校講),該書寫作曾得暨南大學文學院陳鐘凡教授、燕京大學吴雷川校長和陳垣教授、嶺南大學謝扶雅教授等多人指導。王治心在校創辦“福建協和大學福建文化研究會”,並任該會第一至第三學年會長及第四學年編輯,在該會刊物《福建文化》發表《發刊詞》《從國難中説到戚繼光》《福建宜否育蠶》《福建理學系統》等文。
附帶言之,光復初期赴台任台北“中央社”主任的葉明勛,是福建協和大學教育係1940年夏季畢業生,他的畢業論文題爲《輿論之形成》。看來,他讀大學本科時就有志從事媒體業。另外,福建協和大學是我的母校福建師範大學的前身之一,我以母校爲榮。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