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12日電(作者汪毅夫)高冷的城樓,若得了人的記載和記憶,便如同常人一般有了體温和脈動。
在關於台南西門的記載裏,有清同治年間台灣教案的歷史留痕。《清實録》清同治七年(1868)十二月七日記:“該督撫前奏台灣焚燒教堂並華洋交毆謀死教徒各案,已結五起,未結二起”。在這多起台灣教案裏,有台南西門外禮拜堂被毁事件。林金水《台灣基督教史》(九州出版社2003年7月版)記:1865年6月16日,“瑪雅各醫生在台灣府城西門外的看西街租屋設教,被定爲長老會在台灣開教的紀念日”,後來“瑪雅各醫生被當地民衆趕往打狗(高雄)”。我在《清末教案》(中華書局1996年6月版)看到傳教士向英國駐打狗(高雄)領事告的“洋狀”:“據傳教士禀稱,三年前伊等在台灣府通商口岸傳教,該教士等不能在城内置買住房,皆係地方官暗中阻撓,後來明有實據,因此在城外租賃民房居住,與百姓施藥治病,傳教未久,該教士到街行走,該處匪民見即抛石。且告知該房主如容傳教人居住,即將房主毆打。該匪民不但時常毁辱,且於各處粘貼字帖,聲稱傳教人專好殺人,刨挖墳墓,房中且藏死屍等語。該傳教士當即禀請領事官勛雅,行知地方官出示曉諭,戒飭匪民不可以此造言擾害。雖經地方官允準,並未出示,該匪民等仍前滋擾,地方官毫無禁戒。未幾匪民等竟將禮拜堂(汪按,即台灣府城西門外禮拜堂)糟踏,該處知縣反限傳教士三日内搬離此地,不然不能保護等語。該教士無奈,只得搬移(汪按,搬移至打狗即台灣高雄)”。雖僅一面之詞,或可備爲清末台灣教案史研究的參考綫索也。
至於台南小西門,在台灣詩人的筆下和心中,這座紅磚砌成的城樓,往往同迎、送“鯤鯓王爺”的民俗活動相聯結。台南舊俗,主廟在台南城外南鯤鯓的“鯤鯓王爺”,一年一度到台灣府城(台南)巡境。每年四、五月間從南鯤鯓廟“起駕”。“起駕”時的聲勢,正如陳肇興《赤嵌竹枝詞》所寫:“荷蘭城外一聲雷,鑼鼓喧闐幾處催。儂向南鯤賽神去,郎從北港進香來”。起駕後從小西門進入台灣府城(台南),並在城内“駐蹕”一個月。劉家謀《海音詩》注曰:“鯤鯓王,以四、五月間來郡,祈禱於行宫無虚日,皆携所乞以歸,明年必倍數酬之”;許南英《台灣竹枝詞》有詩曰:“鯤鯓王入小西門,一月香菸不斷温。回駕遍游城内外,下船時節已黄昏”。鯤鯓王爺在城内“駐蹕”,信民相競上香祈求。其中尤可注意的是讀書人乞筆:“解從經史覓傳薪,自有文章動鬼神。夢裏幾曾分五色,年年乞筆向鯤鯓”(劉家謀:《海音詩》)。原來,鯤鯓王爺也是讀書人的保護神哩。“回駕”前,在城内外巡行一周,然後是送神。劉家謀《海音詩》有詩並注曰:“競送王爺上海坡,烏油小轎水邊多。短幨三尺風吹起,斜日分明露翠蛾(鯤鯓王,俗謂之王爺,以五月來,六、七月歸。歸時,郡中婦女皆送至海坡上。輕薄之徒,借言出遊,以覘佳麗”。迎神、送神之際,美女如雲,怪不得帥哥們“不看神仙只看人”(丘逢甲《台灣竹枝詞》句)也。
附帶言之,尹士俍《台灣志略》(1738,九州出版社2003年3月版)記:(台灣府城)“城門舊有七座,曰:東安門、小東門、西定門、寧南門、小南門、鎮北門、小北門。西門原係磚砌,城樓堅固整齊,無須改建。其六門悉易眉石,上竪敵樓,旁列女墻,雄偉堅厚,壯增數倍,較前所葺,大爲改觀。”據此可知,台南西門在1738年已是“舊有”建築,年代相當久遠。《台灣志略》一書是厦門大學台灣研究院教授李祖基發現和點校的。李祖基教授一生著述頗豐,對學界貢獻良多,是很好的學者和教師。清明時節,緬懷好人李祖基。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