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運氣之外

  一

  我1960年出生於吉林省延吉市,是朝鮮半島移民的後代。從19世紀初開始,朝鮮半島的民族或不堪日本的殖民統治,或是因自然灾害帶來的飢餓,有不少人向中國的東北地區乃至俄羅斯遠東地區移民。在那個浪潮下,1937年,我爺爺、奶奶帶着我父親七兄妹,從半島最南端的巨濟島長途跋涉到黑龍江省尚志縣開墾農田,算來我是移民的第三代。50年代初,國家將這些移民的後裔命名爲一個少數民族,這也就是現今我國朝鮮族的由來了。

  父輩開始已經完全融入到中國社會了,頭腦裏牢牢植入了“我們是中國人”的觀念。我從小就讀漢族學校,自己民族語言反而説得磕磕巴巴,且夾帶着大量漢語詞彚。後來因事業需要,花幾個月惡補了民族語言,這才像是通曉兩種語言的樣子了。

  我的命運和同時代的中國人一樣,經過“文革”動亂,又經過恢復高考,從中學直接考上了武漢大學。高考那一年在家鄉延吉市倒是鬧了點小轟動,因爲没有讀高二,高一結束時與上一年級一起參加高考,竟考了個地區文科第一名(記得是365分)。不過入學後發現高二畢業後考來的同學還有比我小一兩歲的,於是那點自得心理立刻煙消雲散。

  二

  大學四年對我來説,學識固然是得到了不少長進,但更重要的收穫是小小少年由青澀走向成熟。

  記得在校時拿着習作找李昕、駱苗這些老大哥求教,聽着他們的評點,感覺這哪裏是同學間的差距,分明是學生和老師間的差距。從小學到中學,從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教育中培養出來,又没有社會的歷練,我的國文底子還是比較差的。

  底子差倒也罷了,人又比較呆笨。我的長輩以及與我交往很久的如中學同學,都説到我在爲人處世方面成熟比較慢。中學都畢業了,人家起碼初知世事,到哪兒會眼珠子滴溜溜轉着觀察,而我呢,頭腦不靈巧,没眼力見兒,説話缺分寸,爲這個我没少受師月會和陶家凱的責備。同寢室裏師月會入學時就是黨員,精明幹練。陶家凱是富家子弟,洞察人情。其餘幾位呢,陳文樵極老到,寇勤極聰敏,張鋼極堅韌,感覺就我一個是傻乎乎的。

  這種缺少自信的狀態好像持續了兩年多,從大三開始,心態慢慢調整過來,頭也抬得高點了,胸也挺得直點了,也敢接觸外係女同學了。畢業後到位於老家的延邊大學任教,當時22歲的小伙子抬頭挺胸往講台上一站,立刻迎來台下女生們火辣辣的目光。

  三

  在延邊大學任教六年,取得講師職稱,完成了娶妻生女的人生路程,便調到政府機關工作去了。也不是當教師不好,咱八舍的教授個個都輝煌。只是覺得生活有些單調,希望有些刺激,有些波瀾。機關生活是鍛煉人的,尤其是對我這樣從學校走向學校的人。回頭看,五年的機關生活對我後來的事業發展幫助極大。1993年。擋不住外面挣錢致富的誘惑,我又毅然下海了。

  那可是名副其實的“下海”——從内陸到濱海城市煙台,從公務員到海上網箱養殖,初期的艱辛是難以言説的。總算没有回頭,堅持下來了。要説有什麽感悟,我想説的是,能喫苦並不值得夸耀的,可夸耀的是能耐得住寂寞。好在事業比較順利,自己也是業内知名人物了。2008年起又在福建建了一處國内規模最大、設施最好的養殖場。事業在繼續拓展,錢挣得雖不多,但感覺還够花。不能和作家、社長、教授、記者、編輯們比,也不敢和官員們及做大事業的幾位老總比,但感覺身體足够健康,心態相當平和。總之,在“老八舍”裏,我算是没争光但也没丢面子的中不溜人物吧。

  四

  在二十年的生活道路中,自己竟兩次對人生志向作了重大的改變。

  1978年10月至1982年8月,在武漢大學中文系讀書。大學四年,滿腦子想的是要做一個用筆杆子反映朝鮮族苦難歷程的民族文學家。當時,對朝鮮族作家的作品,或是反映朝鮮族生活的漢族作家作品,我在仔細閲讀研究之後,覺得很多都流於隔膜和淺薄,由此更激發了今後“舍我其誰”的豪情。四年級時,班裏有同學去選修企業管理,我不屑一顧且莫名其妙。大學畢業時,死也不肯到什麽部或什麽局報到,在炎熱的武漢夏季苦熬一個月,如願以償回到了偏遠的家鄉。

  1982年10月至1988年9月,在延邊大學中文系教書。因爲想着要當作家,便主動要求講授“寫作”和“文學名著欣賞”課程,但很快發現這並不是一條通往作家之路。想回過頭來做學問,又感覺自己才智平平,不是那塊材料。雖説慢慢熬個教授應當不會有什麽問題,也是個不錯的前程,但總覺得人生少了點什麽。正當此時,家鄉的各種社會關係頻頻爲我揭開簾幕,展示政界那色彩斑斕的美麗景象。唉!記得當時對美國詩人羅伯特·弗羅斯特一首叫《没有選擇的路》的詩感觸頗深。詩的大意是説,我散步在林間小路時,發現前面有兩條分岔的路。一條看來很美麗,另一條看來也很幽深。我只能選擇一條,而另一條放棄的路將成爲我的遺憾。大學教書生涯固然不錯,但是不是平淡了些和寂寞了些呢?是不是缺少激動人心的刺激呢?於是,大約做了三年多教書匠之後,志向開始改變(心中却不斷地爲自己辯白——搞文學本來就需要豐富的人生經歷啊)。作爲實現目標的必要準備,我主動請纓,兼職擔任了係學生團總支書記(這是誰都不願干的活)。通過兩年的努力,以突出的實績,趕在要求進步二十幾年的老知識分子之前,入了黨。其間又經娶妻生女的人生大事安排,最後如期評定講師職稱,便立即將目光轉移到了校園之外——男子漢,當官去。此時,我虚歲29歲。

  1988年10月至1993年8月,在延邊朝鮮族自治州人民政府辦公室工作。不知什麽原因(我想絶不僅僅是因爲從學校到學校),就作爲普通的“人”來講,我成熟得特别慢,也特别晚。直截了當地説,我在35歲之前,世事特不洞明,人情特不練達。在很多人看來,完全是呆子一個。這樣一個人,在知識分子成堆的大學裏還没什麽,到了機關,却自認爲是名牌大學特别又是中文系畢業,目高於頂,又是滿腔的“舍我其誰”的豪情,跌跌碰碰至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那實在是必然的吧。開始當秘書,二年三年還是秘書,終於是副處長(科級)了。此時估量前程原來想的當州長是甭指望了,最多到縣處級(這也是因爲清醒了不少,才敢有這個奢望),已是味同嚼蠟。又當此時,一個機緣降臨到我身邊,它用充滿魅力的聲音向我呼唤——出來吧,搞實業啊!是啊,切身感觸很久,光有善心不行,只有具備一定的經濟實力,才能做像樣的好兒子、好丈夫、好父親、好兄弟、好同事、好朋友,才能做像樣的男人。當然了,做了官也可有錢,但這個錢少了不解决問題,多了晚上會失眠吧。於是,又一個新的志向油然而生——男子漢,挣錢去。

  1993年9月,虚歲34歲,做了六年的大學教員和五年的公務員,毅然辭職“下海”了。也許是官場歷練的結果,也許到了該開竅的年齡,與前些年相比,説話辦事都穩當老練多了。應當説,這爲下海後的開創事業打下了好的素質根基。我們先是搞調查、做貿易。由於是經營海産品,跑遍了中國從南到北幾乎所有的海濱城市和衆多的漁村、島嶼,記認了上百種海産品的品名,學會談判、開信用证、驗貨發貨。後來公司要在山東煙台辦企業,搞海産品養殖、加工和貿易,並指定我負責管理。爲了作此準備,我學法律法規、學駕駛。公司組建兩年後,靠着中外雙方的誠心合作,靠着我們管理者的努力,經營效益相當不錯。

  回想往事,不免感慨萬千。近來好些老朋友見到我都莫名驚詫:機關很多“人精”們下海都嗆水了,你個呆子是怎麽回事?是啊,我也不知怎麽回事,是運氣好吧!那麽除了運氣呢?還真有人問,我也仔細思量了一下,覺得僅僅是:

  ——肯喫苦了些。原來可真是四體不勤的懶散人啊!在家裏是連襪子、手絹也一律交由老婆洗,有時間便躺着看閒書;出外一般雜事、瑣事都不願干,也不屑干。辦企業可是不同了。你不干誰干?於是横下一條心,也想明白了——只有幹才能成功,而你必須成功。於是一年裏經常是早晨七點便上班,中午二十分鐘喫飯後接着工作,晚上七點之前不離開公司。在最緊張的五、六月份,每天睡眠不足五個小時。於是我學會了看海流、察地貌、識機器、辨藥品,也學會了係繩子、開電鋸、電鑽、鑽孔、釘木板等等。可不是衣着筆挺的白領啊,兩年來没扎過領帶,當然也没穿過西服——没時間穿、也不習慣穿了。看很多人挣錢毫不費力,搗騰點什麽或玩點什麽就可以了,我却没走到那條路上去,這肯定是上帝懲罰我年輕時過於疏懶的緣故。

  ——待人厚道了些。原來我以來只有共産黨才講德才兼備,後來才知道資本家看得更厲害。當然此德與彼德内涵有所不同,但講忠誠、講正直、講信義是一致的。特别是騙子、背信者如此之多,選擇事業的合作伙伴必然要把人的德行放在首位。我們搞的海水養殖不同於封閉的車間生産,真正是每天都要與天奮鬥、與地(海)奮鬥、與人奮鬥的事業。外國投資者只有與當地政府和管理部門緊密合作,才能將事業辦成功。而作爲中方來説,外國的投資、技術及市場當然也是不可或缺的。作爲合資企業的管理者,也作爲中外雙方合作的紐帶,待人厚道一些、處事公正一些、利益分配時磊落一些,我想是不是也就成了一個企業力量的一部分呢!不説别的,公司組建之後,每年都有中外雙方幾千萬的資金統一交由我管理使用,這裏面單一個氛圍二字就足以讓人夸耀。順便説一下,1993年降臨到我身上的機緣,其實還是1989年的一番厚道帶來的遇合呢。

  ——未期功過甚。有些東北人包括我的一些同胞們,是很有點毛病的。寧肯餓着肚子也不願意干自認爲有損體面的活計;稍有點能耐(有時也不是能耐,僅僅是學歷或地位或别的什麽而已)便眼高手低,大事干不來,小事不願干,不像很多南方人肯兢兢業業、積弱成强。知此弊病,兼以本來就是呆子下海,所以一開始我就存了緩圖回報、學本事爲重的念頭,不成想正是靠着這一念頭才使得下海後的事業步步成功。我有一位也是下海的同胞,原來在老家也是小有名氣的公務員。他在我公司組建後不久突然找到我,問我在公司有幾成股份,在得到否定的回答後竟不屑地掉頭而去。後來我得知,這位老兄到現在還是四處轉悠,一事無成。我想挣錢也是一樣,如果一年挣十萬元之後兩年白喫飯,决不如每年挣三萬、三年合九萬,後者才會磨練出再進一步的能力。

  感慨似乎太萬千了,其實事業剛剛起步,離大款的距離也還相當遠,但心境不錯,是瞻望到未來歲月的心境。最得意的是,當我想做什麽的時候,我就做了。

  2008年9月

  張日焕簡歷 (學號787031)

  男,朝鮮族,1960年4月23日出生於吉林省延吉市。網名:漁夫。籍貫:吉林延吉。

  1967年—1978年,在延吉市讀小學、中學。

  1978年10月—1982年8月,在武漢大學中文系學習。吉林(延吉)考生。

  1982年10月—1988年11月,畢業分配至吉林省延邊大學語文係寫作教研室任教。

  1988年11月—1993年4月,在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政府辦公室工作,任職秘書、法制處副處長、綜合處副處長。

  1993年4月辭去公職,任韓國屯德水産株式會社中國駐在。

  1996年起至今,任煙台屯德水産有限公司董事兼管理部長、總經理。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