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一篇介紹社會主義的論文析

  樑啓超,字任公。他在當時全國知識界一場關於社會主義討論期間,給張東蓀發了《復張東蓀書論社會主義運動》書函(原載於1921年2月15日《改造》第三卷第六號,見於2018年3月湯志鈞、湯仁澤編《樑啓超全集》第十九集第583頁),有9000多字,是對張東蓀在討論中發表關於社會主義文章的回應。 

  張東蓀原名萬田,字東蓀(1886—1973),著名的中國哲學家,近代中國介紹西方哲學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抗戰期間,他主張抗日,並與中共地下黨接觸,介紹學生、教員離開北平到中共領導的抗日根據地或西南大後方。於1941年12月8日,日本憲兵佔領燕大,將張和多名教授抓捕坐監,後被保釋出獄。1944年,張加入中國民主同盟,任中央常委。1949年1月,他作爲傅作義的和談代表到薊縣與中共代表秘密談判,爲和平解放北平作出貢獻。解放後,他曾以民盟中央常委身份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北京大學哲學係教授, 1973年病逝於北京。

  當年,張同樑的思想傾向和政治態度比較接近,關係頗深,曾一同創辦了《改造》雜誌,贊同並參與了社會主義討論。張發表過《我們爲甚麽要講社會主義》《關於社會主義的討論》《現在與將來》等七篇文章,集中闡述他對社會主義的理解和主張,以探求中國新的出路,對社會人士批評他的有關通信、文章也作回應。

  任公此文,通過復應張的《現在與將來》等文章,提出“有所發明補正”,同時介紹對自己社會主義的認識和理解,其主要觀點如下:

  1. “中國今日之社會主義運動,有與歐美最不相同之一點”,就是“歐美目前最迫切之問題,在如何而能使多數之勞動者地位得以改善。中國目前最迫切之問題,在如何而能使多數之人民得以變爲勞動者。”“中國則有業無業乃第一回題,而有産無産,轉成第二問題。”意思是,中國目前缺乏培育成熟無産階級的經濟基礎;中國今日必須首要大力發展産業,使廣大人民有職業,然後成爲無産者,形成足够的社會主義運動力量。

  2. “然則中國人何故失却勞動地位耶?其原因之一部分,固由政治之混亂使然,而最主要者,乃在受外國資本之朘削壓迫。質言之,則我國人之職業,直接爲外國勞動階級之所蠶食;而我國衣食之資,間接爲外國資産階級之所掠奪也。”認爲,中國人無勞動地位的一個原因是國内政治混亂,其最主要的是外國資本的入侵、壓迫、掠奪。

  3. “故吾以爲,在今日之中國而言社會主義運動,有一公例當嚴守焉,曰:在奬勵生産的範圍内,爲分配平均之運動。若專注分配而忘却生産,則其運動可謂毫無意義。”就是:若由勞動階級管理生産資料,在處理生産和分配的關係中必須嚴守關注分配時不能忘却生産的公則,而且“政治必清明”。任公還認爲,“如今日之中國,生産事業,一無所有,雖欲交勞動者管理,試問將何物交去?” “ 借曰正確矣,然當革命未成以前,是否應將生産問題全置不理?生産事業不發達,是否能有勞動階級?無勞動階級,是否能有真社會革命?”任公明示了一條邏輯鏈條:生産事業——與資産階級“狼狽之相依”的勞動階級——社會革命——政治清明——集産主義;必須依序先後,環環相扣,不可分割。所以,提倡辦“各種協社(組合)以從事於互助的生産也。此法最中正無弊,無論隨時皆可以實行。吾輩當以全力提倡,無待言矣。”這種消費協社是勞動階級之産物 。

  4. 關於社會革命。任公提出兩種辦法:一、“努力防資本階級之發生”,二、“抑藉資本階級以養成勞動階級爲實行社會主義之準備”。若取第二法,則有一個如何對待資本家的態度問題,任公認爲要吸取歐美的教訓,防止險象的重復發生。他設想,不可倚仗農民爲先驅,而要奬勵生産企業,委諸於資本家。最後還是回歸上述的邏輯鏈條:“以社會主義運動之立場而論,欲此主義之傳播與實現,不能不以勞動階級爲運動之主體;勞動階級不存在之國家,欲社會主義之實現,其道無由。而勞動階級之發生,恒必與資本階級相緣,故必有資本階級,然後有勞動階級;有勞動階級,然後社會主義運動有所憑藉。”

  5. 關於勞動階級。任公認爲,“勞動階級者,非遊民階級之謂。勞動階級者,以多數有職業之人形成之。”而勞動階級“含廣狹二義。廣義的解釋,自然凡農民及散工悉含在内;狹義的解釋,則專指在新式企業組織之下傭工爲活的人。而社會運動之主體,必恃此狹義的勞動階級。”中國“勞動階級之運動,可以改造社會;遊民階級之運動,只有毁滅社會。”“勞動階級成立,然後社會運動得有主體,而新社會可以出現。社會主義運動不可逾越之階段,殆如此。”根據上述分析,任公提出一個著名設想,就是社會主義革命 “階段論”: 必須大力發展生産事業,改變“今日生産衰落之趨勢”,“務取勞資協調主義”, “同時有非資本主義的生産,以與資本主義的生産相爲駢進。”“資本主義必非國家終局之目的明矣,不過藉以爲過渡。”

  6. 關於無産階級壯大與社會主義運動勝利的關係。如何將勞動階級變成 “將來改造社會之主體”,任公認爲,“第一,灌輸以相當之知識;第二,助長其組織力。”並通過提携、完善各級工會組織,形成運動憑藉的中樞,以戰勝資本家。他“確信在稍遠之將來,必有全世界資本家以中國爲逋逃藪之一日。而中國勞動階級最後之戰勝,即爲全世界資本主義根株斷滅、全世界互助社會根本確立之時。”任公設想:以工會組織戰勝資本家;將來必有一天,全世界資本家逃竄到中國,被中國勞動階級戰勝之, 全世界資本主義就會被徹底消滅。

  7. 最後,任公對所論講了一句謙辭:“僕對此問題之解决,今猶在苦悶求索中,殊不敢自謂有真知灼見,冀普天下同主義之人,有以教之耳。”

  對於樑啓超的社會主義觀,在當時和現在,在社會上、學術界都存在不同的評論。在當年的社會主義討論中,陳獨秀、李大釗、李達等早期馬克思主義者發表過文章,批駁他的觀點,指出他宣揚 “基爾特社會主義思想”,不是馬列的社會主義理論。在“雙百”方針的氛圍下,有一種與之相反的聲音,他們認爲,“任公講的社會主義應該是科學社會主義類型的,是馬列的社會主義”。歸納贊同者理由有四:

  1. 要搞清楚“什麽是社會主義”不是一件易事。鄧小平同志在上世紀80年代接見外賓時説過:“我們總結了幾十年搞社會主義的經驗。社會主義是什麽,馬克思主義是什麽,過去我們並没有完全搞清楚。”(《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第137頁)而在上世紀20年代馬克思主義才剛剛傳入中國,加上當時社會主義理論派系繁多和中國早期馬克思主義者在成熟中,對理論就難免在表述和理解上存有差异,甚至出現不完整、有誤解、鬧笑話的情况。

  2. 實踐没有止境,理論創新也没有止境。馬列主義在不斷實踐中發展、豐富和完善,實踐中會出現新的實際(包括國情差异和時間推進),認識上也有跟不上的情况(包括理論、認識上的差距)。我們不能形而上學地對待實踐與認識中出現新情况。《共産黨宣言》發表於1848年2月,至1872年德文再版經歷25年,至1893年意大利文版又經歷21年,前後多次再版。馬克思、恩格斯(含合作或個人)從1872年至1893年間再版時發表過7次《序言》。馬恩兩人都因歷史條件、政治形勢變化而承認《宣言》其基本原理正確,而在實踐中有的意見已經過時,個别地方可以修改,因爲是歷史文件一直没有修改,只好通過再版“序言”來加以説明(見於《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捲第229頁)。《宣言》是一個綱領性文件尚且如此,任公在這篇論文(包括其他文章)中介紹社會主義理論時根據國情作靈活解釋甚至有某些設想,也屬正常。關於階段性、過渡性問題,其實在歐洲當時社會發展進程中也有過争論。馬克思在處於大工業大發展年代的1846年批駁魏特林的“共産主義迫在眉睫”論調時,就指出:“在德國並不馬上就有共産主義革命,行將來臨的革命將首先使資産階級掌握政權”。(見於於幼軍、黎元江《社會主義四百年(一)》第二版第261頁)馬克思、恩格斯還指出:“這些基本原理的實際運用,正如《宣言》中所説的,隨時隨地都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爲轉移”。( 見於《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28頁)著名史學家胡繩在接受《百年潮》雜誌社社長鄭惠訪問時認爲,樑啓超、張東蓀講“當時中國的經濟很落後,還没有條件搞社會主義”觀點不能説是錯的。顯然,樑啓超這個觀點是符合馬克思主義原理的。

  3. 任公在特定歷史情境中經歷多舛。對任公有關論述不能先入爲主、抱有成見或斷章取義。任公在該文結束時實話實説,對社會主義問題“今猶在苦悶求索中”。不僅如此,在長期政壇縱横中,他雖有良好的贊譽,但也曽被稱爲“改良派”、“保皇派”、“資産階級維新派”、“不講暴力革命”,在大辯論中稱爲“基爾特社會主義者”,在派系鬥争中左右不討好。誠然,在該文介紹社會主義觀中(包括其他文章有關論述),他是依據對歐洲尤其俄國十月革命的考察,確實提到馬恩列及其理論觀點,結合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和中國的實踐,也加入自己有益的表述。筆者在文中如實引用他在該文的論斷,就是讓讀者原汁原味地、實事求是地審視他的原意,以免誤解、甚至因爲他的經歷而否定他社會主義觀的積極意義。

  4. 如何看待任公的社會主義觀?當年的評價與今天的認識是否應有區别呢?筆者認爲,評價一個社會理論體系是否正確,首先要將它放到社會實踐中去進行檢驗,看是否符合實際;然後分析其對今後社會實踐的指導意義。如果只用一個理論去檢驗另一個理論是否正確,這是否違背了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原則,無法鑒别其理論的真僞?應該説,任公對於暴力革命、階級鬥争等有過誤解,明顯地缺乏在實際中將社會主義理論與社會革命實踐相結合。歷史人物尤其任公這樣的名流,會有時代局限性,不要苛求。樑啓超 “善變”,是與時俱進。他的社會主義觀不可能句句是真理,但不要因此而全盤否定。

  胡繩主編《中國共産黨的七十年》明確指出,樑啓超等“都曽對馬克思及其學説作過某些介紹”。著名歷史文化專家馮天瑜認爲,樑啓超是“馬克思社會主義學説的先期傳播者”。任公對社會主義誠意接受、高度贊譽、充滿信心、熱心宣傳,是由衷的、如一的,我們要學習和發揚他的這種精神和美德。

  (2019年2月1日)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