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黄帝功績永垂青史

  我們自稱炎黄子孫,我們研究炎黄文化, 自然需對我們的始祖有進一步的認識。爲此,在本刊上一期,我親歷炎帝陵,以所見所聞,傳頌炎帝的偉大精神。在寫炎帝時,自然就連想到黃帝。這一期,我考查有關史料,以所覽所思,爲緬懷黄帝的豐功偉績再書一章。

  古書上對黄帝的稱謂,種種不一。黄帝本姓公孫,因長於姬水,後改姓姬,又號有熊氏;由於居住“軒轅之丘”,附近又有黄水、黄溝,而他的帝號,又叫皇帝,故又稱軒轅氏、黄帝,或稱黄帝軒轅氏、軒轅黄帝。根據《二十五史新篇》,黄帝可能實有其人,是我國原始社會末期中原地區的一位部落聯盟長(氏族首領)。傳説,黄帝軒轅氏是炎帝神農氏的同胞兄弟,與炎帝分管天下。黄帝、炎帝都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代偉人,是奠定中華文明的基石,是中華民族的共同始祖。

  黄帝的一生充滿神奇色彩。據説,黄帝是有熊國君少典氏的兒子,其母親名附寶。有一天晚上,她看到繞北鬥第一星,天樞起了一道電光,照耀四野,因而懷孕。經過24個月,黄帝出生,紫氣滿屋,不滿70天會説話, 10歲明了當時的情形,長大成人身高9尺,聰明非凡。他生有25個兒子,有姓的14人,分爲12姓。黄帝在位時間很長,期間國勢强盛,政治安定,文化進步。傳説,黄帝駕崩後,其身體成仙上天,其衣冠被群臣葬於陝西中部縣西北橋山之顛(今黄陵縣),築有黄帝陵(另説葬於察哈爾鹿具橋山或山西襄陵縣橋山)。黄帝死後,其共主地位由黄帝的兒孫顓頊、帝嚳先後繼承。其後的唐堯、虞舜以及夏商周時期,社會文明已逐步發展。從炎帝、黄帝開始,發生了“以石爲兵”即舊石器時代、“以玉爲兵”即新石器時代、“以銅爲兵”即銅器時代、“以鐵爲兵”即鐵器時代的變遷,華夏社會也因此而越來越進步。

  作爲“天帝”的軒轅黄帝,是始創華夏社會的一代偉人,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他爲中華民族的繁衍發展、文化進步作出了卓越貢獻。

  一、以武功御外侮,平定禍亂

  當時炎帝神農氏的一個後代叫參盧當政,勢力逐漸衰弱,各部落之間互相争奪,而裏面最强暴的是苗族(並非現在的苗族),其首領是蚩尤。他們首先發現銅礦,並用以製造兵器。所以他們兵器犀利,强悍好鬥,到處騷擾炎帝屬下的其他部族。初時,炎帝采取和好政策,重用他們,蚩尤非但不領情,反而趁炎帝逐漸微弱,與炎帝發生戰争,企圖吞併炎帝的勢力,代之爲共主。炎帝自知處於劣勢,就到黄帝那裏請他幫忙。

  黄帝和蚩尤的戰争,是古時第一場驚天地、動鬼神的大戰。據傳説,雙方的陣勢大概是這樣:蚩尤方面——使用“銅頭鐵額”、 “兵杖刀戟”,剽悍强勇,武器犀利;能興雲布霧,征風召雨,舞神弄鬼;由於以强凌弱,向外擴張,不得人心, “智士寒心”,“諸侯叛之”。黄帝方面——發明弓箭、指南車,增强作戰實力;“馴服猛獸”,驅使之作戰;製造夔牛鼓,以鼓聲助威,傳遞作戰信息;講兵法,善布陣,作戰有節制、有計劃;由於久居東方,國力充實,基礎穩固,友邦衆多。

  黄帝和蚩尤的决戰,戰場在阪泉、涿鹿兩地。經過許多小戰和長久的時日,傳説有71次小戰,開始時雙方相當堅韌,難以定奪。最後,據説蚩尤雖有鬼怪、神异相助,又征風、召雨、噴霧,但黄帝充分發揮上述優勢和長處,又請下叫“魃”的天女制止大雨,終於大敗蚩尤,結束了戰争,活捉了蚩尤,殺之於中冀。蚩尤滅亡之後,諸侯都推尊黄帝代替炎帝爲共主。較遠的部落不安分守已,不斷鬧事,黄帝則以蚩尤爲例,教訓滋事者,並整頓軍隊,討伐擾亂者。從此, 全國平定,疆域擴大。黄帝武功蓋世,兵威四方,天下歸順。

  二、以文治定基礎,凝固國家

  管治國家,武功和文治缺一不可。在文治方面,黄帝主要作出如下貢獻:

  1. 取得一批賢哲之士的輔佐。經常在黄帝身邊指教的有大填、封鉅、岐伯等師友,其餘的大臣還有太山稽、常先、大鴻等。對於農業人材尤爲重視,據説四季都有專門的官員指導農業。

  2. 劃定部落之間的疆界。大亂之後,部落有很大的遷動,黄帝便“命風後方割萬裏,畫野分疆,得小大之國萬區”,使各部落相安無事,生活固定下來。黄帝發明瞭舟車,拓平了道路,方便了交通,增多了部落之間的往來,處理諸侯的事務也容易多了。

  3. 官吏以“雲”爲名,明確職責, “各司其序,不相亂也”。黄帝做了共主之後,即以“雲”名官,有春、夏、秋、冬、中官之分。古時的刑罰有五種肉刑,即“大辟”是斬首, “劓”是割鼻, “刖”是斷足, “宫”是去生殖器,“鯨”是刻面涂色。因司刑法,設有李官。此外,還設有天、地、神、只、物類之官。司天的官是觀察天文製作曆法,這對於指導農耕、控制自然相當重要。

  4. 勤勞心力,善用耳目,上知天文,下知地利,中知人事。被後人稱頌,永志不忘。故説: “黄帝之治天下也,其民不引而來,不推而往,不使而成,不禁而止。故黄帝之治也,置法而不變,使民安其法者也。”

  三、以發明促大治,開創文明

  對於事物的製作和發明,是黄帝時代的一大功績,它不僅促進了國家的大治,還開創了社會的文明。

  1. 天文曆法方面:設立七個官職, 負責發明和管理天文曆法。他們分别是:羲和(官名),造曆象,駕馭日,用甲、乙、内、丁等10個天干來名日;常儀(官名),用子、醜、寅、卯等12個地支來名月;臾區(官名),記載星辰天象,推測瑞祥或灾异;伶倫(官名),奉黄帝之命作律,制定音樂法則,最初用5個音,即宫、商、角、征、羽,後來加上變征、變宫兩個“半聲”,成了7音(相當於當今簡譜的7音);大撓(官名),發明瞭甲子(即後來的干支)相配,記作60日,連續不斷,綿延永久;隸首(官名),把音律和數合講,發明瞭算數;容成(官名),綜合上述六種方術,制成新的曆法。

  2. 衣食住行方面:隨着畜牧業向農業的發展,黄帝在涉及先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的發明也很多。例如:衣——他的妻子螺祖教人們養蠶,由臣子伯餘作衣裳,胡曹作冕,於則作鞋。食——發明瞭井,解决了飲水問題;發明瞭火食,改進了舊的燒烤生肉的辦法;發明瞭杵臼,將米、高樑的殻子舂掉。住——發明瞭“伐木構材,築作宫室”。行——發明瞭舟楫和車。

  3. 武器和文字方面:發明瞭弓矢,改進了武器的用法;發明瞭鼓和指南車,在作戰時擊鼓吹號助威;傳説倉頡造字,史皇作圖。此外還製作了銅鏡,發展了醫藥以及占卜、看陰陽宅、看風水等技術。

  人類文化的發展是漸進的,而不是驟變的。社會的進步,是千萬人的事業, 而不是靠一兩個人或幾個人的力量,對於歷史的記載,現代的史家會有很多技巧,會力求寫實。而年代遠久,尤其在没有文字的時代,靠古人口傳,缺乏即時記載,再加上傳説中夾雜着神話,如炎帝、黄帝時期,要將那時古人的偉業表述確切、整齊、真實,是不可能的。僅憑一些傳説、追述,把最精粹的東西集結在留下名字的幾個人身上,更是無可避免,無法苛求的。本文所講的發明家的名字也一樣,有的可能是真名,而有的可能是官名,或族名,或綽號,流傳至今,紛亂不清,人們已把他們當作真實的人,這就不能泥看了。黄帝時代的一切文化制度的創立,都歸功於黄帝軒轅氏,是不可置疑的。黄帝是中華文明的奠基者和創始人,是中華民族的一面旗幟。他帶領華夏民族從野蠻向文明發展,締造了中華上古的燦爛文明,他那劃時代的偉大精神,永遠值得後人研究、學習和發揚。

  軒轅黄帝,名垂竹帛,功標青史!

  參考資料:

  錢穆著《黄帝》。

  (本文載於《炎黄天地》雜誌2005年第1期)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