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可歌可泣的南宋義士忠臣

  南宋是一個充滿着不斷激化的階級矛盾龢民族矛盾的社會。在這152年期間,曾經發生過規模較大的鐘相楊幺的農民起義和多次小規模的農民起義,對代表地主階級利益的帝王政府,給以沉重的打擊和威脅。爲了扺禦外族的武力攻打,南宋還涌現了一批抗金抗元的民族英雄,如岳飛岳雲父子、韓世忠樑紅玉夫婦、文天祥、張世杰、陸秀夫等等。上述這些義士忠臣,其精神感天動地,事迹可歌可泣。下面予以介紹。

  震撼王朝的鐘相楊幺農民起義

  鐘相(?——1130年),鼎州武陵(今湖南常德)人。

  鐘相長期以行醫爲名,利用宗教組織群衆,主張“法分貴賤貧富,非善法也,我行法,當等貴賤,均貧富”。在傳教的二十年中,他團結廣大農民,逐步形成了一支有組織、有訓練的武裝隊伍,扺制官府和盗兵的騷擾。

  1127年春,金兵南犯。高宗皇帝號召各地軍兵勤王。鐘相便組織義兵300人,令長子鐘昂率師北上,扺抗金兵。後來,高宗南逃,傷害了農民抗金鬥争的積極性,而金兵陷城奪地,大肆擄掠、屠城,更激發了人民的抗金情緒和對宋廷的不滿。1130年春,鐘相毅然高舉義旗,率衆佔領了武陵、桃源等七州19縣,隊伍發展到40萬人,建立大楚政權,自稱“楚王”。南宋政府便命孔彦舟的軍隊前去武力鎮壓。後來施詭計,派人混入起義隊伍當内奸。是年三月,鐘相、鐘昂父子遭到突然襲擊,在山谷中被俘,並被押送朝廷處死。

  楊幺(?——1135年) ,原名楊太,龍陽(今湖南漢壽)人。

  楊幺是跟隨鐘相“入法”起義的青年農民。在鐘相遇害之後,他接領了這支起義隊伍,在洞庭湖一帶,同官府開展更加聲勢浩大的鬥争。他們擁有義士20萬,車船幾十艘,水寨幾十處,可攻可守,非常壯觀。他們春夏耕種,秋冬出擊,繼續打擊官府勢力。

  面對起義軍的興起,朝廷包括僞齊政權首先采取招安、誘降的伎倆,多次派人到楊幺的隊伍勸説,都遭到楊幺起義軍的凛然拒絶。後來派張没浚、岳飛采取“剿撫並行”的策略,分化起義隊伍,把起義軍的楊欽等將領拉過來;再襲擊孤立無援的楊幺餘部。楊幺投水未死,被宋軍俘獲,壯烈犧牲

  這次農民起義運動,持續了六年時間。它的鬥争目標首先集中在當地剥削者和統治者,然後是南宋政府派遣的官兵,因而沉重地衝擊了南宋政權和反動勢力,爲後來的農民起義提供經驗。

  精忠報國的岳飛

  岳飛(1103-1141年) ,相州湯陰(今河南)人,農民出身。岳飛小時家裏生活很苦,但他刻苦讀書,尤其熟習兵法,掌握了一身武藝。北宋末從軍伐遼,後參加抗金鬥争。傳説,岳飛臨走時,其母在他的背上刺了“精忠報國”四個大字,這成了岳飛一生遵奉的信條。在一次對金戰鬥中,他衝鋒在前,把金軍打得七零八落,還斬了一名金將,以軍功步入軍官行列,從小軍官逐步昇爲將軍,成了王彦、宗澤的部下。

  宋高宗即位之後,嫌他寫批評投降派的奏章,多管閒事,革了他的軍職。宗澤死後,岳飛歸東京留守杜充指揮;杜充投降金軍後,他在多次抗擊金齊聯軍中,建立戰功。到了32歲時,岳飛已由一個普通將領提昇爲節度使。他那傳誦千古的《滿江紅》詞,就在這時候寫成的,充滿了决心恢復中原的激情。

  岳飛治軍嚴厲,在作戰前能同衆將一起商量作戰方案,打起仗來,每戰必勝。在郾城大戰中,金兀術雖然使用了“拐子馬”和“鐵浮圖” ,仍被岳家軍打得一敗涂地。因此,金軍見到岳家軍,都十分害怕,他們説:“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岳飛堅持反對投降的態度成瞭高宗、秦檜投降派的眼中釘。高宗連下金牌命令岳飛班師,於1141年又采取明昇暗降的辦法,解除了岳飛等三名大將的兵權。接着秦檜誣告岳飛有謀反罪行,借此將岳飛、岳雲、張憲投入獄中,最後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岳飛及其子岳雲、大將張憲加以殺害。

  岳飛一生戎馬倥偬。他的一生,是抗金戰功卓著的一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他最大的污點是鎮壓楊幺農民起義。

  阻擊金兵的韓世忠、樑紅玉夫婦

  韓世忠( 1089-1151年),綏德(今陝西)人,行伍出身。樑紅玉(1102--1135年),安徽池州(今貴池縣)人,爲韓世忠之妻,少年時練就一身武藝。

  他們的首次相識,是在一次慶功酒宴上。作爲官妓的樑紅玉有一股颯爽英姿、不落俗媚的神氣,受到虎背熊腰、爲人耿直、智勇雙全的韓世忠將軍的特别注意,於是兩人惺惺相惜,很快結成眷侣。

  從此之後,樑紅玉隨夫君韓世忠一道轉戰各地。1130年3月,金兀術帶領10萬金兵北撤,當到達鎮江附近,遇到只有8千士兵的宋軍大將韓世忠的阻擊,金兀術即下戰書,要與宋軍决戰。爲了打贏這場仗,韓世忠與樑紅玉商量好作戰方案,又對全體將士進行動員。在决戰時,金宋雙方在江邊擺開陣勢。韓世忠披掛上陣,樑紅玉身穿戎裝,在一艘戰船上擂響戰鼓。將士們見到主帥、夫人一齊上陣,士氣特别高漲。結果,金兵死傷無數.兀術的女婿龍虎大王被俘;金兵無法渡江,被迫退到黄天蕩(今南京市東北)。韓世忠采用樑紅玉的計謀,以少於敵軍10倍的兵力包圍敵軍達48天,這在中國古代戰争史上是少見的。

  隨後,韓世忠被任命爲武寧安化軍節度使,駐守楚州;樑紅玉被朝廷加封爲“楊國夫人”。他們以淮水爲界,繼續抗擊金兵,達10多年。經過他們苦心經營,楚州恢復了生機活力,人民得到了休養生息。後來,高宗對手握重兵的大將存有防備之心,借昇遷之名解除了包括韓世忠在内的三名將軍的軍權。韓世忠曾多次上疏,反對議和,斥責秦檜誤國,没有好的回應,加上岳飛被冤殺,此時已心灰意冷,從此不再過問政事,過着隱居的生活。

  矢志抗元的張世杰

  張世杰(?-1279年),範陽(今河北涿縣)人,行伍出身。

  張世杰自投奔宋軍之後,作戰英勇,屢立戰功,擢昇很快,連連進爵,先是黄州武定諸軍都統制,再是環衛官,後轉戰鄂州、漸西諸郡,任保康軍節度使。元軍攻佔鄂州之後,順江而下,京師危急,唯有張世杰率領自己的部隊,不避艱險,千裏勤王,令恭帝和群臣十分感激。在張世杰的影響下,南宋軍隊開始有了振興的氣象。但是,由於南宋政權大勢已去,僅靠幾位英勇善戰的將軍,挽救不了南宋軍隊的節節敗退。

  1276年正月,元軍逼近臨安。議和失敗,宋恭帝和太后投降,而張世杰拒不投降,率兵退守定海。四月,在張世杰的保護下,益王趙昰、廣王趙昺和部下大臣一直沿海南下,他們邊退邊戰。五月,趙昰被擁立爲端宗皇帝。端宗立即將張世杰拜爲簽書樞密院事。端宗在硇州島(今廣東吴川)病逝後,文天祥、張世杰和陸秀夫擁趙昺爲帝。

  1278年夏,宋軍在瓊、高、雷州一帶與元軍作戰,節節失利。六月,張世杰護衛着小皇帝趙昺來到了新會崖山。1279年初,元軍之帥張弘範帶兵也到達崖山,安營紮寨。他先派人向張世態勸降,但張世杰表示:寧可丢腦袋,决不變節。隨後,宋世杰把海上的一千多艘戰船排成一字陣,用繩索連接起來,船的四周還築起城樓,不留後路,决心與元軍决一死戰 。元軍張弘範則用船隊封住海口,斷絶宋兵的糧餉通道和海上退路。宋元兩軍開戰,初時一度雙方相持不下。後來,張弘範重新調整陣勢,分四路圍攻宋軍。張世杰看到自己海陣的戰旗一條條的從船杆上降下,知道大勢不妙,便派人駕駛小船,準備把小皇帝趙昺接過來,撤離海戰 。由於宋帝昺坐船的守護人陸秀夫不認識派來的小船上的人,害怕其中有假,不肯交出宋帝昺。張世杰接不到宋帝昺,只好帶領部分船隊連夜冲出重圍,向海陵島方問撤退。在途中,海上刮起颶風和巨浪,把他的戰船打沉了。這位矢志抗元的南宋名將終於遇難身亡。

  民族英雄文天祥

  文天祥(1236-1283年),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的政治家、文學家。

  文天樣於1256年,到臨安參加科舉考試,受到宋理宗的賞識,被選爲第一名,中了狀元,年僅20歲。此後,他出任過多種官職,因爲他性情剛直,正氣在胸,主張改革,觸犯了權臣,又屢被罷職。他曾任秘書省正字知瑞州、江西提刑;度宗咸淳元年,被罷職回鄉,後復出,任軍需監,兼崇政殿説書等職;六年, 因得罪賈似道,被劾去職;九年,再出任湖南提刑,旋改知贛州(今江西),恭帝德祐二年,任右丞相;益王在位時,任樞密使、同都督諸路軍馬。

  由於南宋王朝奸臣當道,朝政日非,正氣受壓,加上蒙古勢力日益强盛,氣勢日旺,因而强弱之勢非常分明。文天樣在這場戰争中受到了國破、家亡、兵敗、母逝、子喪的重重打擊,仍置安危而不顧,臨危而受命,百折不回,視死如歸。文天祥親領將士,護衛着南宋多任王朝,經歷了守平江,救常州,到福州,進江西,駐南嶺, 1278年在五嶺坡(今廣東海豐北)被元將張弘範率兵突襲拘捕。文天詳被俘後,被押解到崖山,寫下了著名詩篇《過零丁洋》,給後人留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不朽詩句。

  張弘範勸文天祥投降,遭到文天祥的嚴斥;在崖海大戰之後,便將他押解到大都(今北京),以上賓招待;接着元丞相出面勸降、審問,也遭到拒絶。在京囚禁三年期間,文天祥在獄中寫了世代傳頌的《正氣歌》。在决定殺害文天祥、行刑之前,元世祖親自去勸降,説:“你如果能改變主意,做元朝的臣子,我仍讓你當丞相怎麽樣?”文天祥斬釘截鐵地回答:“我只求一死,别的没有什麽可説的了。”第二天,元世祖便下令處死文天樣。是年1283年1月,47歲的一身浩然正氣的民族英雄文天祥英勇就義了。

  危難受命的陸秀夫

  陸秀夫(1236-1279年),楚州鹽城(今江蘇鹽城)人。

  陸秀夫少年讀書時已顯現了文學天賦,被老師看好; 1256年,與文天祥同科進士,被鎮守準南的李庭芝招爲自己的幕僚。以後,在李庭芝的提携、推薦下,先後當了淮東參議官、司農寺丞、宗正少卿兼權起居舍人。在臨安陷落時,他任禮部侍郎;“二王南遷”途中,在福州與陳宜中、張世杰一道擁立益王趙罡爲帝。陸秀夫與陳宜中發生矛盾之後,先是被罷免職務,後又被召回朝廷 。1278年,端宗病逝,趙昺爲帝,陸秀夫被拜爲左丞相,與張世杰共同鋪佐朝政。到達崖山,張世杰負責指揮軍事,陸秀夫則負責建設行朝,招兵買馬,修築工事,草擬詔旨,還要每天爲小皇帝講解大學章句。

  1279年2月,宋元崖海大决戰,宋軍全軍覆没 。陸秀大一直守衛着宋帝昺的座船,知道已無力回天,决心一死殉國。他首先催妻兒投海,然後用白綢帶把宋帝昺和自己綁在一起,胸懷玉璽,從容投海,時年44歲。

  (本文載於《炎黄天地》雜誌2006年第3期)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