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叫文化?由於觀察問題的角度不同,因而對文化的定義也有多種。一般認爲,文化有廣義與狹義兩説。廣義的文化,指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包括某一個社會形態的文化,或考古學上的文化特徵,如仰韶文化、龍山文化。狹義的文化,指社會的意識形態,以及與之相適應的制度和組織機構,如教育、科技、文藝等。
什麽叫文化建設?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方面,指的是科學、教育、文學藝術、新聞出版、廣播電視、衛生體育、圖書館、文化館(站)、博物館等各項文化事業的發展和人民群衆知識水平的提高。文化建設還包括健康、愉快、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群衆性娱樂活動。農村基層文化建設指的是農村的鄉鎮、居民委員會、自然村的文化建設。因而,它從内容上、範圍上看是同其他城鄉的文化建設有相同之處;從形式上、程度上、規模上看是同其他城鄉的文化建設有不同之處。
下面具體談一談農村基層文化建設問題:
一、文化建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
1. 地位、作用
作爲觀念形態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的反映,又對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發生巨大的影響作用。因此,文化工作是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黨的整體工作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在民主革命時期,文化工作是革命總戰綫中一條必要和重要的戰綫。
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文化工作同樣是社會主義事業和黨的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
黨的十二大提出: “在建設高度物質文明的同時,一定要努力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而精神文明又包括科學文化和思想道德兩大方面,文化建設也包含其中。
黨的十五大提出,要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文化。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建設和現代化的建設分爲上述三個方面,文化建設是其中的一個方面。
江澤民同志最近視察廣東工作時,提出關於要做“三個代表”的精闢論述,深刻闡發了我們黨始終代表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重要意義。這是我們黨關於加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思想的一個新的發展。
因此,文化建設的重要作用在於:
(1)文化建設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既爲提高人民群衆思想覺悟和道德水平提供重要條件,也是建設物質文明的重要條件,是關係到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興衰成敗的大事。
(2)文化建設中的科學技術和教育事業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戰略重點。
(3)文化藝術工作作爲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在保持社會穩定,振奮人們精神這兩個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重要作用。
2. 功能
何謂“功能” ,是指一事物或系統在與他事物或系統的相互作用中表現出來的能力或功效。
我國現階段文化的功能包括一般功能和特殊功能兩方面:
一般功能,包括:娱樂和審美的功能,認識和教化的功能,塑造和建構的功能,認同和整合的功能,扺制和防範的功能,更新與先導的功能,積累與遺傳的功能,傳遞和交流的功能,評價的功能,等等。
特殊功能,包括: (1)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和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同發展馬克思主義、創新社會主義統一起來; (2)把引導人們認同社會主義基本的經濟、政治制度與認同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偉大實踐統一起來;(3)把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質與提高人的科學文化素質統一起來;(4)把對外來文化的主動引進吸收與積極防範扺禦兩個方面有機地統一起來;(5)把個體尺度和群體尺度、歷史尺度和道德尺度統一起來。
二、文化工作部門、陣地和隊伍
要搞好文化工作,必須建立文化工作部門,開闢文化工作陣地,培養和造就一支文化工作隊伍。
1. 文化工作部門及職能:
①縣市文化局、鄉鎮文化站。
縣市文化局是主管全縣市文化工作的職能部門,鄉鎮文化站是主管全鄉鎮文化工作的職能部門。這兩級文化部門都是文化行政機關,分别代表同級的政府實施對地方文化工作的領導和管理。
主要職能和任務是:貫徹黨和國家關於文化藝術工作的路綫、方針、政策,監督執行文化藝術工作的政策、法規;研究文化藝術事業發展部署,監督實施文化藝術事業長期發展規劃和年度執行計劃,協調平衡有關文化藝術事業發展的各種關係;堅持繁榮和管理兩手抓,培養組織好文化藝術隊伍,管好用好文化陣地和設施,繁榮文化活動和藝術創作,抓好文化産業和文化市場。
②縣市教育局、鄉鎮教育辦公室。
縣市教育局是主管全縣市教育工作的職能部門,鄉鎮教育辦公室是全鄉鎮教育工作的職能部門。這兩級教育部門都是教育行政機關,分别代表同級的政府實施對地方教育工作的領導和管理。
主要職能和任務是:貫徹執行黨和政府有關教育工作的路綫、方針、政策、法規;編制教育事業發展規劃,指導、協調和監督教育規劃、計劃的實施;組織和指導教育改革;維護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不斷提高學校的教學素質和教學質量,努力培養社會主義“四有”新人。
③縣市科技局和鄉鎮農業辦公室。
縣市科技局是主管全縣市科學技術的職能部門,鄉鎮農業辦公室是主管全鄉鎮農業和農業科學技術工作的職能部門。從科學技術上來看,這兩級部門都是科技行政機關,分别代表同級的政府實施對地方科技工作領導和管理。
科技方面的主要職能和任務是:研究科技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政治問題,貫徹執行國家的科技發展的方針、政策、法規,組織擬定科技發展規劃和計劃;推廣先進科學技術,實行科學種田、科學管理;推動“三高”農業,促進農業産業結構的合理調整;做好科普和農業科技信息交流,提高廣大農民的科技和經營水平。
此外,縣市廣播電視局和鄉鎮廣播電視站,縣市衛生局和鄉鎮衛部門等等分别是代表兩級政府實施對地方廣播電視、衛生醫療的領導和管理。
關於上述部門,有的市目前已作了機構調整,設立了黨政辦、社會事務辦、農業辦、工業辦、財貿辦、建設辦、政法辦、僑務辦、計生辦等。其中社會事務辦公室包括了宣傳、文化、教育、廣播電視、民政、衛生等工作。
2. 文化工作陣地:
文化工作陣地,是指開展文化工作,發展文化事業所建立的機構、渠道、場地等。它是文化建設所必須的物質條件和載體,屬於文化硬件建設。文化工作的陣地有報刊、宣傳專欄(含墻報、黑板報)、廣播電視、影劇院、科研場地、學校、文化科技培訓室、文化館(站、室)、博物館、圖書館(室)、美術館、紀念館、展覽廳、娱樂室、文化廣場等。
(1)報刊、宣傳欄(含墻報、黑板報)。據統計,我市五邑經國家出版部門批準已正式公開發行了七份報紙,市直和各市區、鄉鎮還辦了數拾種僑刋和内部刋物;每個鎮和絶大多數的農村居民委員會都辦了宣傳欄,計有355個。
(2)廣插電視。每個市都興辦了電視台、有綫電視台、電台,每個鎮都設立廣播電視站,把廣播電視通到千家萬户。
(3)文化館(站、室)。全市縣地級文化(藝術)館有8個;鎮級文化站有106個,其中特級站12個,一級22個,二級32個,三級23個, 未入級的17個,達標率84.4%,在全省排列第四位。
(4)博物館。全市博物館有6個,合計收藏文物有13000多件。
(5)圖書館。全市縣地級公共圖書館有6個,合計藏書有113萬册;鎮級和村委會圖書室有1440個,合計藏書73萬册。
(6)影劇院、農村電影隊。全市影劇院有55間,室内面積有19.7萬平方米,農村電影放映隊有67支。
3.文化工作隊伍:
①專業、業餘文化藝術工作者 、教師、科技人員、體育工作者、衛生工作者等。
②專業、業餘文藝團隊,如專業粤劇團,業餘的藝術團、粤劇團、舞蹈團、話劇團、曲藝團、管弦樂團、民樂團、合唱團、文學社、美術書法協會,業餘的體育隊、龍獅隊、象棋隊、飄色隊等。
三、黨和政府領導文化工作的方針、政策
1.黨和政府領導文化工作的方針
①教育工作方針。
②科技工作方針。
③文藝工作方針,如“二爲”方向、“雙百”方針。
2. 黨和政府領導文化工作的政策
①關於教育工作的政策和規定。
②關於科技工作的政策。
③關於文化藝術工作的政策。有文藝創作和演出的政策和規定;關於影視工作的政策和規定;關於文藝出版工作的政策和規定;關於保護文化遺産的政策和規定;關於對外文化交流的政策和規定;關於圖書、博物、文化工作的政策和規定,如《文物法》 ;關於文化市場的政策和規定,如《文化娱樂場所管理條例》;關於群衆文化工作的政策和規定,等等。
四、全面推進農村文化建設,鞏固農村社會主義文化陣地
1. 對文化建設的戰略意義、目標任務要充分認識。
我市農村文化工作的任務,就是要以培養“四有”社會主義新型農民爲核心,以加强農村文化設施建設和文化産業爲基礎,以健全完善農村三級文化網絡爲依託,以繁榮文藝創作,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爲内容,逐步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又符合農村文化工作特點和規律的文化事業發展、運行和管理的機制,形成布局合理、網絡健全、設施先進、隊伍穩定、創作繁榮、文化活動豐富、文化市場健康興旺,具有五邑僑鄉特色的農村文化新格局。
我市農村文化工作的基本目標,就是力争在2003年前,農村96個文化站全部達標,實現達標率100%;力争在2003年前,五邑各市、區全部建成省文化先進縣(市、區) ;力争在2005年以前,每個市、區有 1個農村文化廣場進入全省文化廣場先進行列;力争在2003年前,全市有20個農村文化站被評爲省特級文化站,其中5個跨入全省最佳特級文化站行列, 50%的文化站被評爲省一級文化站;有20個鎮被評爲省民間藝術之鄉, 100%的村建立設施齊全的文化室。
2. 文化設施建設要狠抓落實。
農村文化站要“十有”: (1)有站址;(2)有影劇院和流動電影隊;(3)有文化廣場;(4)有圖書閲覽室; (5)有遊藝娱樂室;(6)有宣傳專欄;(7)有展覽廳;(8)有業餘文藝隊伍;(9)有文化科技培訓室; (10)有文化産業。總體水平要達標昇級。
農村文化室要“五有” :①有文化樓; ②有專人管理; ③有圖書閲覽室;④有宣傳欄;⑤有娱樂室。
達不到“十有”、“五有”標準的,不能評爲文明村鎮。
3. 文化工作隊伍要質高量足。
4. 文藝創作、文化活動要更加繁榮。
5. 文化市場管理要更加法制化、規範化。
6. 文化産業要開拓發展。
7. 對外文化交流要多渠道多樣化。
(本文係在1998年江門市農村文化建設講座的發言)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