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009年)6月,是廣東開平碉樓與村落申遺成功二週年,值得紀念,應該慶賀!
兩年來,凡看到過開平碉樓的人們會有這樣發自肺腑的稱譽: 申遺人員經過8年艱辛努力,取得申遺成功,是多麽不容易而又功勛卓著呵!碉樓主人數百年來代代相傳,不遺餘力,塑造了這麽宏偉的歷史遺産,是多麽堅毅無畏而又功德無量呵!兩年來乃至今後漫長的日子裏, 日夜守護這絢爛的僑鄉文脈,是多麽光榮而又任重道遠呵!
人們並没有忘懷從2000年起展開的申遺工作。關心和參與申遺工作的人們包括海内外各界熱心人士和日夜忙碌的公務人員,尤爲值得一説的是第一個提出將開平碉樓申報世界文化遺産的人,她就是當時在開平掛職的國務院信訪局李玫女士,是她首先率領有關人員走訪國家文物局,反映開平碉樓情况,取得各方的重視和支持。隨後,開平市委市政府、江門市委市政府、省委省政府啓動具有歷史意義的申遺工作。他們成立領導班子和工作班子,開展普查、托管、整治、宣傳工作,争取樓主親屬、海外親友和附近鄉親的諒解與合作,籌集經費,確保申遺工程如期竣工,邀請專家學者進行研討論证、考察指導、現場評審。歷史已表明,人們的努力没有白費, 鄉親的祈盼没有落空,終於2007年6月28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委員會在第31届世界遺産大會上,一致通過“開平碉樓與村落”列入《世界遺産名録》。這是各級領導、專家學者、海内外鄉親共同奮鬥的結果。我們永遠銘記這令人興奮、稱羡的日子。
人們更没有忘却碉樓締造者不可磨滅的歷史功績。據調查,開平現存最早的碉樓是關氏十七世祖關聖徒夫婦於明代嘉靖年間出資興建的“迎龍樓”。此後440多年間,開平興建的碉樓達3000多座,現存1833座,蔚爲大觀地點綴在開平廣袤的緑野上,其中出類拔萃的有赤坎鎮三門裏村落、塘口鎮自力村村落與方氏燈樓、蜆岡鎮錦江裏村落和百合鎮馬降龍村落群。事實上,碉樓的存在已超出了避免盗匪侵襲和洪澇灾害的效用,不僅見证了開平社會形態的變遷,還烙存了中西文化交融的時代印記,展現了華僑文化的獨特標誌,是集體智慧的結晶,人文景觀的瑰寶,具有政治、經濟、文化、藝術、建築的杰出價值。
今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爲我國第四個“文化遺産日”。我們要值此開展一次《文物保護法》的學習與實踐活動,通過審視思考,認真貫徹“保護爲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方針,正確處理保護龢利用的關係,切實守護好僑鄉的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産尤其是開平碉樓與村落,爲民族文化的復興、人類普遍價值的實現貢獻力量。這是對8年申遺工作的最好紀念。倘或,對祖宗留給的文化遺産,只管使用,片面追求經濟利益,而忽視保護,不考慮社會效益,則令人扼腕,應該廢止;至於對她不屑一顧,以“改造”爲由施於毁壞,更是不能容忍。當然,只爲保護,不合理利用,也是不對的。過去的失誤,别人的教訓,必須記取。只有這樣才能對得起我們的子孫後代。
(本文載於《炎黄天地》雜誌2009年第3期)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