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九大後,大陸對台政策框架與方向確立,新的對台戰略啓動並實施。然而,中國的統一進程不會是一帆風順的,面對中國的崛起,美國爲維護自己的霸權展開對華戰略對抗,大打台灣牌,島内“台獨”勢力趁機迎合美需要,倚美拒統謀獨,上述因素兩相叠加,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受到嚴峻挑戰,台海局勢對抗昇級,風險加大。大陸審時度勢,一方面實施高壓反獨遏獨,另一方面,全面推動深化兩岸社會經濟融合發展,出台包括“31條”、“居住证”等讓台灣同胞與大陸民衆享受同等待遇政策措施,在大陸的主導引領下,台海局勢總體可控,兩岸關係克難前行。
一、内外因素叠加,兩岸關係形勢嚴峻
近兩年來,美國内部形成了對華戰略必須做出重大調整的基本共識。 2017年12月美國白宫發佈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2018年1月五角大樓推出的《2018國防戰略報告》,都公開直接地將中國作爲主要威脅和戰略競争對手,拉開了中美戰略對抗的大幕,“台灣牌”再次成爲美國對華遏制戰略的重要手段。美國加强打台灣牌,出台列政策,虚化一中内涵,强化對台灣當局的支持,不斷衝擊兩岸關係的底綫,給“台獨”勢力發出錯誤信息。
一是在涉台立法方面。 2018年1月9日、2月28日,美衆參兩院先後以無异議方式通過《與台灣交往法》,3月17日特朗普簽署了該法案。這是1979年美國制定《與台灣關係法》之後,又一個最具政治意義的、最爲嚴重的干涉中國台灣問題的美國國内法,嚴重衝擊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礎,美國對華政策的基本框架從過去的“三公一法”變爲“三公報二法”,顯示過去多年來美國的台海平衡政策嚴重向台灣方面傾斜,其後果和危害極大,打破了1979年中美建交以來台灣重要高官及領導人不能正式訪華盛頓的禁忌,使美台官方的正互訪成爲可能,直接挑戰中美“三公報”對美台保持非官方關係的界綫。二是持續提昇美台軍事合作關係。2018年和2019年美國會都在國防年度授權法中列入了昇級美台軍事關係的内容。2017年12月,特朗普簽署了國會通過的“2018年度國防授權法案”, 提出國會意見(sense of congress)包括:美國應根據台灣需要定期移轉讓台灣維持足够自衛能力所需的防禦裝備與服務,邀請台灣軍隊參與如“紅旗”軍演,促進美台資深軍官與資深官員互相交流以增進雙方軍事合作,擴大台灣人員在美受訓,美台雙邊海上聯合演習,評估考慮美台軍艦重新相互停靠的適當性與可行性等等。2018年4月,美國務院批準了對台轉移潜艇技術的“營銷核准证”,準備以商售方式爲台自製潜艇提供裝備和技術支持。三是加大支持台灣國際參與的力度,緩解蔡英文當局的“外交危機”。中國與多米尼加建交後,美國務院和AIT發表聲明,指責中國大陸,並聲援台灣,公開表態“强烈支持台灣以觀察員身份參加世界衛生大會”。今年以來,美國的台海政策嚴重偏離“一個中國”政策,衝擊了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礎,對“台獨”勢力挑戰兩岸紅綫起到鼓勵和刺激的作用 ,成爲當前台海局勢風險上昇的重大破壞性因素。
2016年以來,民進黨在島内全面執政,蔡英文以“不屈服不對抗”,謀求在不接受“九二共識”,不調整“台獨”立場的前提下維持兩岸“冷和對抗”的現狀,賴清德更公開高調宣示“台獨”。蔡當局還持續推進“台獨”,降低“公投”門檻爲“法理台獨”清障鋪路,在文化教育領域和社會生活中全面“去中國化”。另外,收緊嚴控兩岸交流、打壓統派人士,扺制大陸推動兩岸融合發展。全面迎合美國印太戰略需求,以期得到美日的安全保護對抗大陸的促統及反獨壓力。蔡英文當局是阻礙大陸推進和平統一進程、破壞兩岸互動政治基礎、導致兩岸關係持續緊張的主要因素。
面對大陸積極深化兩岸融合、穩步促統的壓力,島内深緑“急獨”勢力陷入深深的焦慮與不安 ,他們大力施壓蔡英文兑現先前關於“修憲”及降“公投”的承諾,於2016年12月實現了“降低公投門檻”的第一步目標,爲其搞“台獨”公成案打開了方便之門。今年以來,美國的支持如同給他們打了强心劑,2018年2月28日,李登輝、陳水扁、吕秀蓮“台獨”分子成立的“喜樂島聯盟”,宣稱要在2019年4月舉行“獨立公投”。同時,另一批“台獨”分子提出要“以台灣名義申請參加所有國際運動賽事及2020東京奥運”,這些挑戰兩岸統獨紅綫的危險遊戲。
二、大陸主導引領,台海局勢總體可控
雖然上述因素兩相叠加,兩岸關係風高浪急,但總體來看,台海局勢依然可控,台當局和美國的行爲屬於有限對抗,各方都不打算走到破局。大陸依然發揮主導作用,引領兩岸關係砥礪前行。
首先,改革開放40年大陸取得重大發展成就,兩岸綜合實力懸殊,1990年台灣GDP是大陸的44%,2007年台灣GDP是大陸的12.2%,2017年台灣GDP是大陸4.5%,大陸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南多個省的GDP都已超過台灣。更爲重要的是,作爲發展中大國,中國在重大國際事務與維護世界和平領域扮演越來越舉足輕重的角色,發揮越來越重要的影響力。隨着兩岸實力差距的拉大,大陸戰略優勢及戰略自信日益明顯,對兩岸關係的主導與引領能力不斷增强,對台灣政治、經濟與社會的影響力持續加大,對台工作的着力點與方式日趨多樣、靈活與務實。2016年 ,面對國際格局與台灣島内的種種變局,大陸始終保持戰略定力,牢牢把握兩岸關係的主導權,維持台海局勢總體可控、局部可調。
其二,面對台獨勢力的挑釁,大陸推出强大的反獨遏獨舉措對台獨勢力産生了威懾。2016以來,面對“台獨”的挑釁,大陸多次發出嚴重警告,十九大報告中以“六個任何”表達了大陸有“堅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够的能力挫敗任何形式‘台獨’分裂圖謀。”兩年多來,兩岸官方及半官方交流對話機制中斷台連失“邦交國”:聖多美普林西比,巴拿馬、多米尼加、布基納法索、薩爾瓦多。大陸遊客鋭减、兩岸經濟合作與交流降温台灣當局參與世界衛生大會、國際民航組織 、國際刑警組織、氣候大會受阻、東亞青運會被取消、外航標注,大陸軍機、軍艦繞島巡航常態化、台海軍演,大陸民間武統呼聲高漲。一系列反“台獨”重拳之下,台獨氣焰所有收斂,蔡當局不敢觸碰紅綫。
其三、台灣問題高度敏感,美國不敢輕易超越紅綫。在中美戰略博弈階段,雙方較量是全方位的,從發展機遇到規則制定,從硬實力到軟實力,從國家核心利益到經貿利益。很清楚的一點是,美國目前祭出貿易戰和台灣牌,雙管齊下兩綫開戰,意在試探中國底綫與定力,逼中國就犯,阻止中國崛起的進程與步伐,維護其世界霸主的權威與地位。而中國對於自己國家民族發展道路的選擇是戰略性的更是歷史性的,國家要統一,民族要復興,這一點不會動摇與放棄。然而,中美雙方當前都不打算進入攤牌,中國要維護發展的戰略環境,美國要維護霸權同時會精算戰略成本,對抗與妥協並舉,衝突與談判同行成爲新常態。在台灣問題上,中國爲了維護主權完整的核心利益不惜代價,美國既把台灣將作籌碼就可以漫天要價然後坐地還錢,台灣利益終究要從屬於美國利益,可以被高高舉起也可以被輕輕放下,美國在精算成本和收益時,台灣很有可能被當作成本的一部分被支付出去。因此,美國不會在台灣問題上輕易與中國破局,而爲通過給台灣加碼來增加中國的成本投入,但這種加碼是相對有限的,以不導致中美破局爲限。
其四、兩岸關係多年交流合作積累下的和平紅利造福兩岸同胞,大陸成長對台灣同胞産生吸引力,希望和平交流的紅利持續增長。兩岸開啓交流三十多年來,是來自兩岸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所産生的自下而上的力量推動兩岸關係向前發展,兩岸民衆有天然聯繫需要往來與交流,兩岸經濟有互補需要合作共贏,兩岸文化同根同源需要共同弘揚。兩岸每年800多萬人次的人員往來,兩千億美元的經貿往來,30多萬個兩岸婚姻家庭,超過百萬的台灣同胞在大陸生活工作和學習, 有意願西進大陸的尋求發展的台灣年輕人越來越多,大陸對台灣民衆的吸引力在增加。和平紅利造福基層民衆已是不争的事實,和平發展成爲兩岸主流民意。近期島内民調顯示,超過80%的台灣民衆期待兩岸和平發展,超過75%的期待建立兩岸對話,56%認爲兩岸關係緊張已對台灣經濟造成較大負面影響、兩岸差距會越來越大。
其五、蔡英文當局執政能力水平低下,不得人心,政治聲望持續低迷,干擾兩岸能力有限。蔡英文上台後,不拼經濟拼政治,爲了打垮國民黨,借所謂轉型正義搞政治清算,追討黨産、年金改革,激化藍緑矛盾加劇社會對立,之前承諾的振興經濟、改善貧富差距、提高薪資、照顧弱勢、給青年人發展機會等完全無法兑現,加之兩岸關係緊張,民衆對蔡英文當局的不滿與日俱增,民意支持度連創新低,滿意度長期在30%上下、不滿意度超過50%,年輕人的不滿意度更超過60%,這種情况下,蔡英文民進黨施政左支右絀,多次轉移焦點想把内部矛盾外引向大陸,未能有效,無法平息民衆的憤怒與不滿,“九合一”選舉中民進黨選情艱困表明其正經歷民衆的信任危機,兩岸關係成爲蔡英文執政中民意最不滿意的項目之一。超過60%認爲兩岸關係是蔡英文施政最不滿意的部分(聯合報),55%認爲蔡當局未能做到維持現狀的承諾、62%認爲台灣國際空間變小,超過50%對蔡未來處理好兩岸關係没信心(旺報)。在這種情况下,蔡當局龢民進黨干擾破壞兩岸關係的能量受限,得不到島内民意的認可與支持。
三、同等待遇政策助推融合發展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兩岸一家親”、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的新理念,十九大報告提出要“逐步爲台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增進台灣同胞福祉”。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連戰時指出,“大道之行,人心所向,勢不可擋。我們有充分的信心和足够的能力,牢牢把握正確方向,堅定不移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堅定不移擴大深化兩岸交流合作,堅定不移爲兩岸同胞謀福祉,堅定不移團結兩岸同胞共同致力於民族復興”。
2018年2月,大陸29部門聯合推出《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的31條惠台措施,其中12條措施涉及加快給予台資企業與大陸企業同等待遇,19條措施涉及爲台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待遇。之後,大陸各地方各部門陸續出台了31條具體落實措施。這表明,雖然兩岸自2016年民進黨上台以來就陷入“冷對抗”的政治僵局,但大陸仍將開啓以我爲主、自行促統的系統工程,超越島内政黨格局及政局變化,抛開民進黨當局的障礙,直接開展爲台灣民衆造福的工作,讓台灣願意搭上大陸發展快車、融入中華民族復興進程的民衆和企業,共享國家的發展紅利,在中華民族的共同家園裏實現“兩岸一家親”。近期台灣多家民調顯示,“31條”對台政策在台灣社會得到民衆的普遍認可,台灣“東森新聞雲”的網上民調顯示,31條措施獲得近70%的網民認同,台灣《遠見》雜誌民調顯示,18至29歲的年輕族人中,有66.7%的認爲31項措施對穩定兩岸關係有幫助,59.6%的人願意到大陸來發展。2018年8月6日,國務院辦公廳發佈《港澳台居民居住证申領發放辦法》,從 9月1日正式實施,居住证的發放,使在大陸居住的港澳台居民享有勞動就業、社會保障、公積基等三項權利、六項公共服務以及九大便利。
大陸推出的兩岸同胞同等待遇政策,對深化兩岸社會經濟融合發展起到積極作用。其一、表明祖國大陸正在克服兩岸政治對立所形成的障礙,逐步地、主動地推動兩岸同胞同等待遇的政策體系,深入、持續地開啓自行促統進程。其二,這個政策體系的出台,對兩岸關係的發展産生了積極影響,標誌着兩岸關係進入一個新的時期,爲兩岸建構起社會生活的深度融合、並邁向一體化的可行性,爲兩岸關係催生新的動力。其三、融合政策展示大陸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維護台灣同胞利益的誠意與决心,凸顯了大陸的兩岸關係話語主導權更具優勢,表明大陸是島内反獨和統一力量的堅强後盾。
這一系列落實並完善台灣同胞與大陸人民同等待遇的政策措施,極大促進了兩岸民間交流、基層交流、青少年交流、文教交流活動,兩岸社會經濟的融合發展將全面持續深化,這將從根本上夯實兩岸關係的經濟與社會基礎,爲兩岸關係發展積蓄新的動能。以交流促融合,以融合促發展,在發展中促契合,全面落實兩岸一家親,穩步推進統一進程。
謝鬱:作者來自於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