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就是生活方式,包含食、衣、住、行、育、樂各面向的表現形式,與價值觀、族群意識等精神内涵。中華文化來自中原,在時間的長河洗刷,又因空間的幅員擴增於各地積累,如不斷逥盪的波紋,經由各個地域風俗與多民族的文化交融,並隨時代推演四散於東南亞形成中華文化圈,使得中華文化面貌豐富又有鮮明特色,在2008年北京奥運開幕表演上,讓世界共同見证中國的崛起與背後藴涵的文化軟實力,在國際舞台上已對中華文化的守本與創新作了最有力的詮釋。
台灣雖在地理位置上位處傳統漢文化的邊陲,然而文化傳播的核心與邊陲的關係,如湖水的波紋擴散,最外圈的波紋,其發生的時間越早;而越是中心的波紋,發生的時間越近。因此可以從廣東話、閩南語找到漢語的古音,從韓國看到明朝的中華文化,這便是“禮失求諸野”,而台灣因爲過去的歷史變遷,保留了相當程度的中華傳統文化精髓,並演繹出活潑的當代性,在藝術表現、文化創新上有獨特的面貌,從紅遍中國的周杰倫、揚名國際的李安,皆可看到其創作精神流露着深厚的古典文化底藴。
藝術是文化的創意表征,藝術家的養成,往往須熟稔文化脈絡,承接工藝技術,透過藝術家敏鋭的社會觸角,以獨特的個人語彚,對於當代社會加以詮釋或批判,提供嶄新的美感經驗與省思,絶佳的藝術品更是留給後世理解該時代的歷史遺産。筆者以台灣藝術研究院所屬之藝術公司經營之實務經驗,認爲企業對於中華文化藝術的推動,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培育新鋭藝術家,推廣其作品,因爲文化的創新,其形式與内涵要先能打動年輕人,符合年輕人的品味,創新的文化才有未來世代的存續與發展,而最好的方式,就是由年輕人創造屬於該世代的文化,因此從視覺藝術領域,以“藝術年輕化”提出中華文化的創新方向與路徑之建議,供各界參考。
一、美展競賽
透過美展競賽,以公正公平公開的原則建立專業權威的評審機制,提供高額奬金奬品、頒發藝術家證書、爲得奬作品鑒價等方式,以資鼓勵新鋭藝術家。
首先,在賽事主題的擬定上,如以中國固有的藝術媒材舉辦書畫比賽,必須以“新水墨表現”爲方向,不再局限於傳統的人物、花鳥、山水等體裁上,鼓勵年輕藝術家爲水墨變化出新的形式與内容;如以西式媒材如油畫、壓克力或水彩,則可以“中華之美”作爲表現主題,描繪中華文化的人、事、物、景之美,以中華歷史、社會現狀或未來想象,透過藝術表現對中華文化、土地、人文與環境營造的思維與視野,並能表征中華精神的作品,鼓勵藝術新鋭關心社會,提出願景。
再者,爲鼓勵創新,評審機制必須公平公正公開,建立專業性與權威性。過往的美展競賽,着重師承,老師往往透過評審制度拔擢己方學生,使藝文賽事形成資源再分配的場域,因此,杜絶弊端,建立專業性,就是鼓勵創新。
在作法上,建議可在征件報名完成後再聘請評審,避免内定弊端;評審人選不局限藝術風格、門派與學院,可廣邀各地藝術家、學者、評論家、畫廊經理人等,透過票選制,篩選出得奬作品,避免藝術門派的近親繁殖;開放民衆現場觀評,促進民衆參與,避免黑箱作業。
美展競賽以高額奬金、奬品吸引新鋭藝術家報名參與,並透過展覽宣傳、畫册建檔提供新鋭藝術家曝光的機會,提昇新鋭藝術家的品牌價值,同時亦可透過頒發藝術家证、得奬作品鑒價機制、畫廊媒合等方式,爲新鋭藝術家提供接軌市場的機會。
二、藝術駐村
提供藝術家駐村機會,使年輕藝術家可以至外地遊歷、增廣視野,與其他駐村藝術家還有小區民衆交流互動;駐村時間可從三個月、半年至一年不等,駐村單位提供媒材補助、生活津貼或薪水,使藝術家無後顧之憂,專心致力於藝術創作。藝術村可以設於偏鄉地區,或對都市里的閒置空間再利用,建構活性化的生態機制,透過密集的藝術家工作室,形成藝術聚落,並結合周邊的畫廊、展覽空間、複合式餐飲空間等作藝術展覽,或連結小區特色,形成深度旅遊場域,吸引創意人才匯流,以藝術家進駐帶來的質變,重新改造小區的人文地景。
藝術家的駐村工作室,即是一個小型展覽場地,可展覽作品,進行個性化布置,建立工作室特色;平時則開放工作室予民衆參觀,作爲教育推廣之用。藝術家的駐村創作,通常爲繳交作品予駐村單位,如畫作、雕塑等,亦可以是公共藝術、小區綵繪、藝術造街等小區總體營造等結合在地小區參與的藝術活動。
三、跨域流行文化
流行文化工業生産大衆文化商品,從流行音樂、電影、電玩、動畫、漫畫、通俗文學等,對於文化創新的影響力既深且廣,透過大衆媒體的傳播,更可作爲文化出口,流行文化的影響力、經濟力的重要性不言可喻。
流行文化工業以媚俗化、公式化進行大量生産,以年輕人爲主要消費對象,然而亦提供大量創意人才的工作機會,文化創新的年輕化,勢必要關注流行文化的發展,才能掌握年輕世代的文化品味與趨勢,尤其是年輕世代的次文化。這些流竄於街頭、特殊領域的次文化,從粉絲社群的模仿、諧擬開始,往往蹦發出生猛的活力,繼而走向精緻化、規格化的文化工業體系。
從純藝術的場域來看流行文化,純藝術與文化工業的界綫並非壁壘分明,不少美術係畢業的學生投入文化工業的美術設計工作,也有越來越多藝術家使用流行文化的視覺語彚創作,如台灣新鋭藝術家林俊彬以鋼彈模型零件,創作中國古典盆景的圖像,或詹邠以細筆白描,將動漫人物以水墨畫呈現,作品上出現的流行文化符碼,令年輕世代的觀衆感到親切,過去這些觀衆認爲藝術品需要相當程度的鑒賞能力與知識,然而這些具有藝術精神的作品,則吸引了觀衆成爲藝文愛好者,在市場上獲得廣大的回響。
台灣高雄市近年舉辦的“好漢玩字節”,便是將純藝術、文字設計、流行文化、傳統漢字文化結合的成功案例,其主題以“好漢玩字”“漢字好玩”的文字遊戲,顛覆過往對漢字書寫與書法文物的印象,展覽從海報設計、新媒體藝術、互動裝置到文創設計等各種手法,將平面文字展現爲多維空間的形式,使觀衆重新理解漢字之美與藴藏在文字符號裏的多元詮釋意義,每每推出便吸引大批參觀人潮。
藝術的創新,其圖像的語彚,要能貼近年輕世代,其描繪的内容,必須引起當代觀衆共鳴,如此創造出來的作品,才不至與時代脱節。
四、藝術數字化
藝術要走進當代社會,一定要善用數字媒體宣傳,透過網絡新聞、藝術家數據庫、網絡藝廊、社群網絡、電子商務等方式,將藝術家介紹、展覽活動、作品銷售等在綫信息傳播到計算機、平板、手機等各媒體平台,增加其品牌曝光率,提昇品牌知名度。網絡新聞的重要性比紙本媒體重要,因爲網絡新聞更爲實時,又可作爲新聞數據庫於日後一再被瀏覽,網絡文字與圖片的數量亦更爲豐富自由,皆是其優點。
藝術家數據庫、網絡藝廊在兩岸四地皆如火如荼建構中,當代的收藏家依賴網絡搜集信息,對於新鋭藝術家來説,提供完整的展覽資歷、作品圖録在在綫供收藏家參考,甚至以多語網頁使作品得以被全球網絡搜尋,都是推廣藝術的重要途徑。在未來,新興的藝文愛好者與新進收藏家,更是依靠網絡信息作爲購買决策,網絡媒體的營銷競争也會越來越激烈,藝術數據庫除了數據豐富外,接口使用更要親近用户的品味與直覺習慣。
藝術電商是目前的發展趨勢,雖然藝術品依其高單價的特性,使其在綫交易量目前尚不如其他商品,然而透過電商,可整合信用卡、電子貨幣包、分期付款、第三方支付等多元付款方式,因此藝術電商是屬於O2O2O的新興購買模式,也就是將消費者從在綫引導到綫下(Online to Offline),對作品實體進行確認後,運用靈活便利的付款機制,再從綫下回到在綫交易(Offline to Online)。未來手機APP在行動裝置的發展、還有VR技術的運用、多平台的串流,藝術數字化還有很大的想象空間。
五、市場媒合
藝術學院與市場機制的落差,是台灣的美術教育普遍存在的現象,因此須提供美展競賽、産學合作、展售機會以及媒合平台予年輕藝術家或藝術科係學生,强化接軌市場的能力。
合作的學生作品首重其創意與獨特語彚,雖然學生作品可能因實驗性、未來發展的不確定性,使得作品的典藏投資具有較高的風險;然而因學生的市場行情尚未建立,作品價格低,但只要其確定個人語彚風格,便是值得鼓勵投資的目標。産學合作是透過産業提供一筆資金與藝術科係合作,可由企業與係所討論擬定創作主題、方向,學生於修課的學年完成作品、取得學分,企業舉辦展覽、購藏學生創作作品,畫廊可透過該機會挖掘潜力藝術家,學生可在産學合作中提早接觸到市場,對於日後創作亦有所幫助。
六、結語
最後,必須從知識産權的落實,保障藝術家的創意,避免受到盗版剽竊鈔襲的侵害。尊重知識産權,如同呵護創意的幼苗,不僅要落實保護,亦要教育全國人民,養成尊重原創的態度,若市場上充斥着山寨品,企業剽竊原創的風氣盛行,年輕創作者必然無法對未來感到信心,甚或歪曲了創作心態,如此將無法孕育出創新果實。
中華文化淵源流長,如巨大的寶庫,埋藏在經典、工藝、古迹遺風裏,只要願意挖掘,必有收穫。然而,傳統的中華文化若無法轉化爲符應當代生活的形式與内容,獲得年輕世代的認同,這樣的文化遺産僅是束之高閣的標本,唯有透過年輕人的創意、使用、傳播,才能使中華文化充滿新生活力。
柯芷吟:作者爲台灣藝術研究院秘書長,台灣藝術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