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中華古典地緣文化本根對兩岸携手發展之價值

  夫今中華復興,民族追夢;順之則昌,逆之必崩。然則大陸與台灣兩岸之關係,仍處祖國統一之進程中。蓋兩岸同胞,血脈一體,地緣相係,文化通根,祖魂共本,焉由分離之狀延宕不平!現弘天下民族正義,順携手同心夙願,造統一發展之勢,推本溯源,古爲今用,繼世而理,承傳創新,不啻爲兩岸同胞資鑒之途也。古之地緣文化,本根淵深,此取幾例,足見其用。

  《左傳·僖公十四年》載:“冬,秦饑,使乞糴於晋,晋人弗與。慶鄭曰:‘背施無親,幸灾不仁,貪愛不祥,怒鄰不義。四德皆失,何以守國?’虢射曰:‘皮之不存,毛將安傅?’”後以“皮之不存,毛將焉附”謂事物失其根基,將處無依存在之境。大陸今政通人和,經濟領先,實力强盛,聲望日隆;且秉持“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之方針,獲港澳回歸之成功,得舉世公認之贊譽。竊以爲台灣同胞識時通變,效其典例,權衡利德,維本創新,兩岸關係必有良進。

  《戰國策·魏策》記:“韓趙相難。韓索兵於魏曰:‘願得借師以伐趙。’魏文侯曰:‘寡人與趙兄弟,不敢從。’趙又索兵以攻韓,文侯曰:‘寡人與韓兄弟,不敢從。’二國不得兵,怒而反。已乃知文侯以講與己也,皆朝魏。”此記意味深長,亦可多解,然透古通今,釋溶台灣與大陸之關係,兩岸誠以骨肉兄弟、血濃於水之情相交,以命運相連、榮辱與共之心相待,以和平發展、互利共贏之道相行,中華民族統一與復興,必遂天願哉!且兩岸本屬唇亡齒寒之關係,須謹防心懷不測者插足其間,或無事生非,或推波助瀾,以力維兩岸關係義正志純、風清氣爽,於行穩致遠之中,良性互動,和平發展矣!

  賈誼《過秦論》曰:“秦孝公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當是時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外連横而鬥諸侯。於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王蒙故業,因遺策,南取漢中,西舉巴、蜀,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從締交,相與爲一。嘗以十倍之地,百萬之衆,叩關而攻秦。秦人開關延敵,九國之師,逡巡而不敢進。秦無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諸侯已困矣。於是從散約敗,争割地而賂秦。秦有餘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屍百萬,流血漂櫓。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國請服,弱國入朝。延及孝文王、莊襄王,享國之日淺,國家無事。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自秦以來,過秦者有,功秦者有,場景時需不同,辨識論評各异,然無人詆毁秦之六世,一脈相承,恒修耕戰,自强不息,勵精圖治,終成統一中國之偉績。今習總書記對台灣同胞屢表善意:一曰决定兩岸關係走向之關鍵,本在祖國大陸之發展進步,故希冀大陸保持發展勢頭,並施正確政策於台灣工作。二曰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維護兩岸和平發展之政治基礎,並願推進兩岸各個領域交流合作,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造福兩岸同胞,走向和平統一。三曰預警挑戰兩岸同屬一中之法理基礎者,不論手法何如,若搞“一邊一國”、“一中一台”,損害民族、國家、人民之根本利益,動摇兩岸關係之基石,既不可能有和平,亦不可能有發展。説古論今,鑒往知來,智者豈非心有靈犀邪?

  乃若宋之蘇洵、蘇轍父子,各嘗有《六國》敗於西秦之論。六國者,即戰國時韓、趙、魏、齊、楚、燕諸國也。蘇洵以爲:“六國破滅,非兵不利 ,戰不善,弊在賂秦。” 賂秦者,即以土地换和平者也;蘇轍評曰:上述六國“ 以五倍之地,十倍之衆,發奮西向,以攻山西千裏之秦,而不免於死亡。常爲之深思遠慮蓋未嘗不咎其當時之士慮患之疏而見利之淺,且不知天下之勢也。”疏淺者,意謂六國未識“天下之重,莫如韓魏也”,故其失衡地緣利弊;不知天下之勢者,即言六國抗秦弗通力量對比,合縱弗能心智合一,故無免於亡。或曰:今兩岸關係,譬如戰國六國之與西秦者也。殊不知其大謬不然!兩岸同胞,同根同魂同夢,豈有分離對峙之理?中華復興統一,實乃天下大勢,或謀抗之,怎异於螳螂當車而亡乎?古之管仲訓曰:“聖人者,陰陽理,故平外而險中。化之美者應其名,變其美者應其時,不能兆其端者,菑及之。故緣地之利者,所以參天地之吉綱也。承從天之指者,動必明。”倘若行遵此訓,兩岸和平統一,中華民族復興,將幸甚矣!


  張江河:作者爲暨南大學珠海校區地緣戰略研究所所長。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