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兩岸携手推動中華文化創新的守本與路徑

  一、21世紀最偉大的創新與有人類歷史以來最浩大的工程

  這就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的經濟合作概念,並於2014年在APEC會議期間正式提出推動一帶一路的政治宣示。國家主席習近平更在中共18届五中全會第2次全體會議上强調,“一帶一路”是擴大開放的重大戰略舉措和經濟外交的頂層設計,要找準突破口,以點帶面,串點成綫,步步爲營。

  當這個全球性跨國經濟合作概念一出來後,短短時間内,世界各國,風起雲涌,熱烈的響應,更令人鼓舞又無法置信的是,習主席居然不費一兵一卒,不但瞬間收復了歷史上失土,而且將21兆美元的經濟總量體,囊括了44億人口,涵蓋65個國家的廣大疆域,全數一並納入中國經濟版圖。

  “一帶一路”同時兼顧到中國在新世紀發展的三大戰略需求,包括:亞投行的倡議與建立;絲路基金的成立;RCEP自貿區的推動與談判;與各國的高鐵建設或合作;遠洋艦隊的建立;南海造島等。可以預見,10年或20年後,亞洲及全球地緣經濟與地緣政治將會出現極大的、結構性、顛覆性的變化。各國蜂擁加入的盛况,則顯現了另一層意義。

  國務院總理李克强在推進中央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暨國際産能和裝備製造合作工作會議上批示,要求央企緊密結合“一帶一路”戰略積極推動國際産能合作,促進形成優進優出格局和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

  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在今年1月召開的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會議進一步作了總體部署,要以基礎建設互聯互通爲先導,陸上依託國際大通道,共同打造國際經濟合作走廊,海上以重點港口爲節點,共同建設運輸大通道等。還要在“六廊六路多國多港”框架下,瞄準重點方向和重點國家,着力打造“一帶一路”建設支點和標誌性合作項目。”

  泰國副總理兼外長他那薩:“泰國贊賞中國在推動地區互聯互通方面扮演的角色,‘一帶一路’建設能够幫助我們改善基礎設施聯通,在亞洲發展貿易樞紐,聯通歐洲和非洲。”

  老撾外交部外交學院院永·占塔琅西:“大多數鄰國都看到了‘一帶一路’的優勢與潜力,期望從貿易投資中獲得機遇。老撾是没有出海口的内陸國家,經濟落後,希望通過大型鐵路項目和道路建設,實現與鄰國更加快捷地貫通。”《新動能·新合作·新生活——三個角度透視“一帶一路”》,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5-03/28/c_1114795150.htm

  二、一帶一路有多好

  1.經濟方面

  中國大陸以政策引導産業轉型,將國内過剩的産能和勞工,借着向外擴張的基礎建設輸出,同時搭配推動“亞投行”“絲路基金”等措施活絡資金。過往中國大陸以勞力密集型産業搭配出口導向的生産模式,在全球生産鏈中以産量取勝。爲了加强區域經濟平衡,中國政府實施擴大基礎建設的計劃,將高鐵、核電、光纖網絡等基礎建設向西、向内陸布局。在活絡國内資金、吸引國際資金的策略方面,中國政府延續金磚五國高峰會所提“新開發銀行”,接續在2014年10月提出創設“亞投行”;2014年11月又在APEC峰會上,承諾提出400億美元成立“絲路基金”,用於協助“一帶一路”的各國基礎建設。中國政府透過國營企業推動“一帶一路”,以建制基礎建設,完備中國與中亞及俄羅斯之間的能源網絡,有助於穩定原油及天然氣等能源供需量及能源價格。中亞與俄羅斯是中國大陸天然氣與石油的重要來源地,中國大陸加强投資於建置和維護能源管綫,開闢新的海上能源貿易綫,有助於掌握中國國内的能源供需,以及穩定能源價格。

  中國大陸“一帶一路”的藍圖並没有納入台灣,一旦網絡成形,台灣將再一次被排除在區域經濟整合之外。

  2.政治方面

  “一帶一路”打造中國大陸主導的歐亞經濟圈,建立新的規則。“一帶一路”應該是“絲綢之路經濟帶”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經濟戰略構想,企圖以“貿易帶”重新將歐亞大陸地區連接起來。産業轉型政策與“亞投行”相配合。統領歐亞陸地的經濟和政治實力作爲争霸的後盾,支持中國帶領亞洲“陸權國”,對抗以美國爲首的“海權國”集團。

  3.外交方面

  習近平在2012年底首次闡述“中國夢”,2014年中提出“亞洲夢”的説法,2014年底再提出“亞太夢”,將目標逐漸聚焦在亞太。中國大陸的國際地位崛起之後,借着“一帶一路”的外擴策略,將國家資金外移,援助或投資政治上的盟友。中國大陸需要東亞的盟友(南韓、俄國、印度等),牽制亞太海權國(美國、日本、澳洲、新西蘭等)。“一帶一路”可以多邊關係架構,同時攏絡對中國較友好鄰國、削弱美國與美國盟友之間的友好程度。中國大陸以“削弱美國爲首的西方國家勢力”爲總體戰略目標,以對抗及圍堵的策略,回應美國的亞太政策。

  “一帶一路”與“亞投行”,從“中國市場”擴大成爲“亞洲市場”。順着“一帶一路”,歐洲與非洲的商機也能被囊括進來。這項計劃對市場的誘惑,已經足以帶起新的金流。因此“亞投行”是中國“反客爲主”的絶招。使中國從必須跟外國“借貸資金”投資的“債務人”,成爲了足以掌握信用審核與放款計劃的“債權人”。未來中國等於是拉進了横跨“歐、亞、非”的國家來爲中國的經濟發展作保。未來中國經濟崩潰的風險與灾害,將不會只有中國承擔,而是發包給所有加入這兩項計劃的國家一起承擔。所以依目前的形勢,中國勢必能够帶起新的金流,粗估足以延長中國經濟至少十年以上的壽命。

  中國有一個既是内需又是外需,估且稱之爲“亞需”(亞洲需求)的潜在龐大市場,這即是亞洲各國潜在而龐大的基礎建設需求。不僅如此,亞、歐、非三大洲位處在同一塊大陸上,這塊大陸上的各個國家却在經濟上尚未一體化,彼此間市場尚未相互開放,交通運輸網絡尚未健全,靠自由貿易協議,推動基礎建設。“一帶一路”在此一大背景下,可以同時打通這兩個任督二脈。

  中國的快速崛起,美國采取的是“重返亞太”政策,美國的優勢是提供安全保障,中國的優勢則是巨大經濟規模的吸引力,而“一帶一路”明顯地將强化後者的吸納能量。美國對中國正在搆築一個地緣包圍圈之時,中國的棋路是分别從東、南、西三個方向冲出包圍,出太平洋、出印度洋、出中亞,“一帶一路”正是此一戰略思路的具體體現。經濟日報社論:《台灣應如何看待“一帶一路”》,聯合新聞網2016年5月6日,http://udn.com/news/story/7338/1676317

  三、美媒的觀點

  美國《外交》雜誌刊文認爲,目前中國大力推行“一帶一路”存在風險,時機可能不適合:對内穩定國内經濟增長和市場動盪也需要資金;經濟轉型期分散力量開拓海外有違刺激内需的方向,會削弱政府扺禦結構性危機的能力;對外中國還需贏得鄰國信任,烏克蘭危機和恐怖組織勢力拓展至中亞都威脅“一帶一路”成功。

  1.中國自身經濟現狀和市場動盪需要資金,“一帶一路”面臨融資困難

  要實施“一帶一路”戰略,中國政府計劃對此投資 9000 多億美元,用於開拓歐亞大陸的基礎設施。但國内也需要資金穩定經濟增長和金融市場。上月中國外儲劇减939 億美元,創歷史最大單月降幅。在國内經濟持續下行和新匯改之時,中國央行面臨兩難:不讓人民幣貶值需要大量外儲干預,但這不會阻止資本外流,還會造成國内流動性緊張;讓人民幣自由浮動會短期内增加資本外流壓力,外債違約,甚至國内投資减速。上述《外交》雜誌文章還提到,融資困難已經導致多個中國的基礎設施項目陷入停滯,比如去年中俄協議的“西伯利亞力量”天然氣管道項目。今年,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俄氣)與中石油已無限期推遲簽署“西伯利亞力量 -2”(原稱“阿爾泰綫”)的天然氣管道合同。

  2.“一帶一路”有違中國刺激内需、轉型爲消費驅動型經濟的發展方向,是倒退

  中國計劃在巴基斯坦等政局不穩定地區擴大出口量,但僅僅靠擴大出口不能解决中國國内國企産能過剩的問題。如果太分散精力開拓海外市場,會削弱中國政府在國内經濟轉型期間扺禦結構性危機的能力。

  四、軟件無國界

  當軟件跨入不同市場時,即使使用者可以存取該服務,却仍需要解决當地的文化、政治、商業競争等問題。科技業競争到最後,全球最大科技公司終究是由中美兩國包辦,絶對是肯定的。Google 的摇錢樹是數位廣告。認爲因爲自己是科技人、學的是新潮流,就可以不懂傳統産業的基本功,是一件非常可笑又愚蠢的想法。長久下來,脱離不了眼高手低成天做白日夢。

  美國科技業應從“破壞式”創新理念談起。許多前輩成功地“衝撞”了傳統産業,科技業的力量來自於年輕工程師與設計師的“破壞式”創新。由於年輕人没有傳統産業的經驗、自然也没有傳統産業的保守思維,因此才能够創造出與衆不同的新興企業。

  臉書的成功大部分需歸功於整體的營銷和業務策略。Google 成功背後最大的推手是科技業老臣 Eric Schmidt。科技業神話外表下,其實是許多學習經驗和勞動血汗累積而成的,並不是無的衝撞的偶然。投資人不是笨蛋,當科技傳媒在吹捧各種新技術將如何改變世界,投資人自己也會研究市場接受度、市場規模、競争對手、資本需求、營銷業務成本等。科技業籌資跟其他金融活動一樣,是不折不扣的數字遊戲。公司在每個階段成長所需的專長和資金需求都不同,並不是單憑一個點子拿到錢之後就會一飛衝天。

  投資人真正投資的是團隊的能力和經驗,最在意的是其他圈内投資人對你的團隊的評價。最低的要求就是要有成功創業經驗。科技業有太多太多人好高騖遠,以爲有個天才點子就可以一步登天。實際上創業,就是經營一家成功的公司。有成功出場經驗後,連續創業家和資深投資人才會願意跟你接洽。應該是很注重培養價值創造的相關專長(如産品管理、營銷業務、籌資、設計、營運、人事等),而不是跟着科技媒體的風向。

  一個很重要的科技業虚實指標,就是科技業是否重視産業相關經驗。不成熟的科技業過於信任科技業的童話故事,以爲真的年輕的無的衝撞就會撞出結果。事實上,不管在甚麽産業競争,最後不可能光靠科技業的傲氣而没有産業相關知識作爲後盾。蕭瑟寡人:《 硅谷没你想的那麽神奇!美國科技創業的虚與實》,Inside網絡信息2016年6月23日。http://www.inside.com.tw/2016/06/23/the-truth-of-startups-in-usa

  五、台灣有高層人士强調台灣“創業家精神全球排名第一”

  千不該萬不該在一個人職場失敗的時候建議他走創業這條路。鼓勵創業雖然能創造幾個成功案例,但是只要創業成功機率低於失敗機率,我們就可以預期“繼續大力鼓勵創業的政策只會造成未來更大的失業潮”。“不應該期待在職場上弱勢的族群,可以在商場上展現强勢”台灣的執政者大肆鼓勵民衆創業大家都當老闆誰當員工?這幾年大家都瘋了,開口閉口就是“網絡創業”,越來越多人想當老闆。現在一堆創業家每天在做的事情就是上網接單做客服,看起來好像是創業了。過多創業家只會造成産品價格或産業生命週期的崩壞,台灣太多的新聞台、學校、政黨、名嘴影響了我們的精神生活質量。很多人創業都是在搞不清楚狀况發生的,尤其是加盟,但是加盟者大概没人賺大錢。創業至少也要因人制宜,再笨拙也要懂得多端一些菜色出來。台灣創業的大宗在做些什麽?賣衣服、賣飲料、開餐廳、做網頁、做美工。台灣把創業當做職訓一樣集體訓練,大家都來學一樣的創業技能,需求没增加、供給有計劃性地增加。

  創業這件事情不是在精神勝利,創業家在乎的是成功率,當多數人還搞不清楚創業的本質與如何成功的時候,請不要一直鼓勵大家創業,因爲這樣搞下去,幾年之後除了無薪假的員工之外,還會有很多無營收假的老闆出現。江亘鬆:《台灣創業精神排名世界第一,那成功率呢? 》,2015年5月20日。

  六、結論

  分隔70年後,與自從大陸改革開放以來,兩岸人民終於在“九二共識”的主流民意與血濃於水的認同基礎上,借着各領域之間密集互動,自然感應下,親情、思想、文化、民生、科技等各方面。近年來民間交流早已如火如荼展開,兩岸人民在中生代與新生代之間,除了簡體字與繁體字,普通話與濃濃鄉音之外(尤其是網絡的世界裏)生活上往往感覺不到距離的存在。

  其實在台灣基層老百姓的心理,普遍存在小小願望,那就是平常可以安份守己的工作,可以努力工作,讓家人日子可以過得好一點,如此而已。至於政治,各階層、各角落的老百姓早已心知肚明且習以爲常。那就是每次政黨輪替,上自總統下至清潔隊長,政府的各組織單位,大概會空出一萬個肥缺,所以看似厮殺得血流成河,其實在執政黨更迭之後,真正在生活上、權力上、財富上産生影響的就是那一兩萬人而已。

  其他2200多萬人基本上差异感覺不大,只是令人覺得奇怪?這一兩萬人居然可以决定台灣未來。進而影響一個14億人口大國的統一與否?内心狐疑,這充滿睿智的領導階層,演的到底是哪出戲?而事實上台灣人民心中雪亮,人民智慧没有想象中那麽笨,台灣政治人物也没有想象中那麽聰明。或許這真是台灣兩千多萬善良百姓的宿命——淪爲“新亞歐的孤兒”“EBA”(Everyone but Taiwan)。

  2011年11月某日在北大法學院演講時,有位同學問我:黄先生(當時本人拒絶該同學稱呼本人爲老師,因爲我真的不願也不敢當)請問開發商要具備什麽樣特質,本人當時毫不假思索的回答:兩種特質,一是農夫,二是海盗,當然農夫大家都知道,就是一步一脚印扎扎實實的從播種、秧苗、插秧、成活、分叢、停滯、幼穗、開花、成熟與收割後的曬谷、施肥等,完全順着24個節氣的天道在運行,一天都馬虎不得,這就是守本。當你把本守得牢牢的,再去考慮或研究與農業有關的創新。至於海盗呢?爲什麽不是漁夫?漁夫要出海之前漁具要整補、漁船要整修、油料要備足還要研究氣候、潮流、漁場、工具等,而且極多的情况之下是血本無歸甚至有去無回。我的意思是漁夫考慮太多了,但如果是海盗精神就没考慮那麽多了。平常也許只備好部分材料,當一收到訊息時,槍拿着就出發,不會考慮那麽多,而海盗要的不是漁獲,重點是他的目的地是“公海”,到了公海就各憑本事了,最怕的是碰到比他更大的海盗而已。同學們當下是否可以理解?不知道,但相信總有一天出了校園,在職場上縱横幾年後總會有所體會的。

  來過台灣的大陸人士對台灣同胞的印象應該都有一種温良恭儉讓的感覺,絶大部分民衆温和、善良、樂於助人、謹守禮節、不浪費、不鋪張、謙恭、舟車行路、禮讓的態度,而生活上的篤信宗教且對其他宗教像天主教、基督教、佛教、道教、回教等的包容與尊重言論及信仰的自由,以本人一個在台灣居住了一甲子的住民,深深以爲完全植根於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之熏陶。所以才會説台灣最美的是人民,但大家不好意思説的則是台灣最醜的是官僚,最美的部分兩岸四地的作家描述够多了,至於最醜的,就舉這幾天台灣發生的兩件事而言,一是聰明絶頂的前“財政部長”張盛和(馬朝時期)任内創新發明瞭許許多多税賦上横征苛斂與打壓景氣的絶活,竟然驚爆了任内官股兆豐銀行區區的紐約分行,就可以洗錢高達3800億台幣。若非美國裁罰了18億美元,恐怕還是被吃案了,而張“前部長”赫然是“證人“(有點法律常識的人都知道證人是可以隨時轉被告的)。另一件是台灣最高學術單位的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啓惠(與諾貝爾奬只差一步之遥)在台灣調查局的努力下,破解了他的電郵,鐵证如山,證明瞭翁院長長期貪污犯行,憑這兩例,就知道中華文化的温良恭儉讓在台灣只保留在民間,官方與高層領導(學官兩栖)有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

  另舉一件本人的企業所發生的事,在本人企業轉投資的小小事業中,有一項是醫療診所,連鎖十幾家,醫護人員約500人左右,數年前,憑着CEO的説服力與自信滿滿的人力財力物力,投資了醫美整形,最終是慘賠了5000萬元後出場,這故事説明什麽?在萬事俱備下都會失敗,更何况因失業而創業呢?

  馬雲在14億人口中終究只有一個。奉勸兩岸所有莘莘學子,與一股腦兒想創業的年輕人,俗話説: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行萬裏路不如高人指路,而現在更幸運的是高人(習近平總書記)已經直接帶路了。因此,抓緊這個21世紀最偉大創舉(務必先從5000年悠久歷史的中華文化本根做起,否則連帶路的高人在講些什麽都聽不懂)再審酌自身的有利條件,未來10-20年心無旁鶩的跟着一帶一路走(俗話説:别忙着去摘花,因爲花兒會一路爲你開到底)。將會有數不盡的機會與利益,根本無需去鈔襲或仿冒。也許你就是下一個馬雲。


  黄越勝:作者爲美聯建設集團總裁。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