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自從經濟學的學科出現後,經濟成長的决定因素一直是經濟學家們重視的研究課題。兩位前諾貝爾經濟學奬得主美國紐約大學經濟學教授Paul M. Romer與美國芝加哥大學經濟學教授Robert E. Lucas Jr.所提出的内生成長理論,使世界各主要國家經濟學者再度將研究焦點聚集於經濟成長。觀察世界各國的經濟成長型態,並没有一致的現象。高所得國家中,有些呈現相對較高經濟成長率,有些呈現較低成長率,類似的情形也出現在低所得國家。此外,觀察各個國家隨着時間的經濟成長率也出現高低不同表現的情形。因此,那些曾經成功的享有持續高成長的經濟體,如昔日的四小龍,往往是某些開發中或未開發國家想傚法的對象。希望借由瞭解這些經濟體的經濟成長歷程,學習可取之處,並避開這些經濟體所曾犯的缺失。

  在1952年至1990年的期間裏,台灣實質GDP平均年增率高達9.40%,與韓國、香港、新加坡被列爲四小龍,其經濟表現爲世界各國所稱羡。但自1990年以後四小龍的經濟成長率却呈現階梯式的下滑趨勢。台灣2011年至2018年的經濟成長率僅爲2.85%,同時期的香港、新加坡與韓國分别爲2.98%、4.02%,與3.01%。爲何四小龍能够享有近40年如此長期間的高經濟成長?爲何此高經濟成長無法延續?這些課題直至今日,仍是衆多經濟學家所熱衷探討的議題。

  鄧利娟教授的大作《台灣經濟轉型發展研究》即是以台灣爲研究對象,觀察台灣經濟發展的歷程,並深入分析與探討不同階段的形成背景與可能因素。書的内容分爲導論,與上、中、下三篇共十四個章節。在導論中,鄧教授介紹與比較分析可能解釋台灣經濟成長型態的理論架構,爲隨後章節的討論,設立好依循的分析架構。在上篇:“台灣‘經濟奇迹’重審視(1949~1985)”中共有三章。鄧教授分别就台灣“經濟奇迹”的發展脈絡、主要特色、與評析(形成的條件、原因,背後的問題與教訓)作了精采的論述。中篇:“台灣經濟轉型發展(1985~2000)”涵蓋第四章至第八章等五個章節。内容包括台灣經濟增長由“高速”轉爲中速的叙述、經濟結構調整與轉型因素的討論、經濟體制漸進轉型的背景成效與可能問題、所得分配的變化、變動成因的探討,以及對外經濟關係轉變的分析。下篇:“21世紀台灣經濟再轉型(2000~2020)”中包含經濟發展的新挑戰、經濟再轉型發展的目標與規劃、經濟再轉型發展與成效評估、經濟再轉型的困難與障礙、以及2016年以來的台灣經濟與前景等課題的精闢剖析。

  中國大陸正面臨由高經濟成長階段邁入中經濟成長階段,衆多結構轉型的問題正在浮現中,政府政策在此階段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台灣與其他四小龍經濟體的發展歷程可提供一個很好的借鏡。鄧教授對台灣的經濟發展歷程觀察入微、討論深入、剖析精闢,這本書是一本高水準的經濟論著,相信讀者能從閲讀此書中獲得很有價值的啓示。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