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傳承優秀文化的詩經範式

  優秀文化以何種範式傳承才能收到廣泛傳播、深刻影響的社會效果,這在我國古代先人們那裏就已成爲一個深受關注的重要問題。孔子用心思考了這個問題,並通過“删詩書,定禮樂”的親力親爲回答了這一問題。尤其在詩經的删定中,他根據我國文化的特點,開啓了優秀文化傳承的詩經範式。所謂詩經範式,即通過詩歌的形式傳承優秀文化的範式。詩經範式顯明的特點是適合不同社會階層和文化程度的人們記誦而獲得廣泛傳播、深刻影響的社會效果。

  孔子創立的優秀文化傳承的詩經範式,深得後世領悟並繼承,有關代表性事例很多。明清時期的《增廣昔時賢文》是一個蒙學讀物,雖題曰爲“文”,但實際也是“詩”;雖來源於儒道佛經典著述,但詩化之後便能做到雅俗共賞,有不需講解便能讀懂且便於記誦之功效,即使普通平民也背得不少甚至恰當運用。清代王應麟撰寫的《三字經》可謂優秀文化傳承詩經範式的又一重要代表,這雖然也是一本蒙學讀物,但不拘於生童學習,在普通百姓之中也普及甚廣。

  及至當代,優秀文化傳承的詩經範式得到發揚光大。高占祥先生的《新三字經》采取的顯然也是優秀文化傳承的詩經範式,是參仿《三字經》形式開展文化啓蒙、促發人生勵志,傳授人生經驗、進行思想教育的佳作。更受到社會普遍關注的是,近年來優秀文化傳承的詩經範式在優秀文化傳播創新中又得到長足的發展,由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自主研發,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和共青團中央聯合主辦的“中國詩詞大會”也深受人們青睞。

  而今範英先生精心撰寫的《範仲淹家風百首謡》,同樣秉持優秀文化傳承的詩經範式。範英先生係先賢範仲淹的26代裔孫,他對以範仲淹爲代表的祖上建構的優良家風深有研究,意欲有效傳播而惠及世人。於是轉文爲詩,由詩轉謡。謡者,歌也,詩之源也。有歌謡、民謡、童謡之説。將大作定名爲謡,實乃作者謙遜,但轉文爲詩,由詩轉謡,恰恰是對優良文化傳承詩經範式的創新,尤其對於優良家風傳承,謡的擴散民間、影響社會的功能更强,作用更大。

  仔細閲讀範英先生的《範仲淹家風百首謡》,能够實際領略到《範仲淹家風百首謡》的優良社會效果。這不僅因爲範式家風是中華民族優良家風的代表,也是因爲範英先生特地采用了優秀文化傳承的詩經範式。作者精選了範仲淹家風思想的重點,事迹生動感人;謀篇布局合理,提煉概括有方;詩風檏實親切,讀來格外順暢。這些正是優秀文化傳承詩經範式創新運用的突出體現。完全可以斷定,《範仲淹家風百首謡》必將成爲我國優良家風文化傳承的傳世典範之作。

  謹以此短文作爲對範英會長《範氏家風百首謡》的點贊。

  (作者謝俊貴,廣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社會學係教授,發表在《文明與社會》2019年10月30日總第422期)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