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2020年9月8日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的講話精神,弘揚偉大抗疫精神,謳歌黨的領導,彰顯制度優勢,點贊英雄模範,展示精神魅力,“嶺南首届中國抗疫精神論壇”於11月27日至28日在東莞松山湖高新區隆重舉行。本次論壇係2020年度“嶺南學術論壇”系列活動之一,由廣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辦,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承辦,廣東社會學學會、南方醫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廣州醫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廣東藥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廣東醫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等單位聯辦。本次論壇開幕式由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會長吕志主持。廣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顧問、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終身名譽會長範英、聯辦單位代表、應徵論文作者,以及《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社會科學報》《南方日報》等媒體代表約130人出席了本次論壇,共話如何進一步闡釋和弘揚“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中國抗疫精神,提昇疫情防控的精神戰斗力,助建新時代中國人的精神家園。
一、聯辦單位致詞集錦
本次論壇的第一環節是開幕式。首先由主持人介紹聯辦單位領導,全體參會代表起立奏唱《國歌》,然後由聯辦單位領導致辭。廣東省社科聯黨組成員、專職副主席兼秘書長李敏在致辭中表示,我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争取得重大戰略成果,表征之一就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在同嚴重疫情的殊死較量中鑄就的偉大抗疫精神。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作爲省内外有重要影響力的學術社團,一以貫之關注社會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敏鋭捕捉到“中國抗疫精神”這一重大研究主題,率先在全省乃至全國開展全面系統研究,形成的研究成果就是對偉大抗疫精神最好最直接的詮釋。本次承辦中國抗疫精神論壇的主題相當鮮明,開拓了學會理論研究服務社會的新境界,提昇了疫情防控中的精神戰斗力,意義尤其重大,對推動廣東省精神文明建設具有特殊的作用。同時期望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與聯辦單位一起,繼續發揚關注社會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的做法和傳統,通過對中國抗疫精神的探索,實現學術理論研究與現實社會問題的深度結合,賦予學術研究鮮活的生命力、獨特的闡釋力和强大的引領力,讓廣東在上世紀80年代首創的新興學科—中國精神文明學更加深入地扎根中華大地,更加有力地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偉業。她在致辭中提出了以下要求:一是要堅持正確研究導向,弘揚偉大的“中國抗疫精神”,繼續深化對中國精神文明學的研究,繼續爲廣東學術的發展和繁榮貢獻力量。二是要弘揚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的家國情懷,把凝練、宣傳和實踐偉大抗疫精神與深入開展黨的十九届五中全會精神宣傳教育有機結合起來。三是要傳承嶺南學人“敢爲天下先”的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學術風範,通過對“中國抗疫精神”的凝煉與昇華,促進學術理論研究與重大現實社會熱點相結合,賦予學術研究鮮活的生命力,將新時代中國精神文明學研究推向新高度。
廣東社會學學會會長、廣東省人口發展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董玉整教授在致辭中表示,廣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黨組成員、專職副主席兼秘書長李敏帶着病痛來參加會議并發表熱情洋溢的講話,就是在用實際行動弘揚偉大的抗疫精神,令人感動。廣東社會學學會和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名譽會長範英研究員,不顧年歲已高,經常熬夜,親自謀劃、指揮、協調本次論壇,及早提出並組織開展中國抗疫精神的系列研究,爲我們大家樹立了很好的榜樣,令人景仰。1990年,範英研究員主編的《精神文明學論綱》正式出版,標誌着作爲新興學科的精神文明學正式誕生。幾十年來,在範英老會長的帶領下,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和廣東社會學學會同仁精誠合作,以“中國精神文明學(意識社會學)大型叢書”作爲平台,至今已經出版了100多部作品。2003年戰勝非典後,爲了弘揚抗非精神,範英主持寫作《廣東人精神叢書》共9本,2005年出版後得到當時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的充分肯定。2016年,頂住壓力出版了《鐘南山精神研究》。一直到今天,召開“嶺南首届中國抗疫精神論壇”,可以看出,研究精神文明,研究偉大的時代精神,一直是精神文明學會的發展主綫。今天我們之所以能够歡聚一堂,共慶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取得偉大的戰略性成果,從理論上研究提煉中國抗疫精神,是有着長期的歷史積澱、長期的思考探索、長期的理論創新與扎實的理論基礎的。大會收集到了110多篇論文,都是凝聚大家心血的最新成果。相信通過本次論壇的深入探討,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的同仁,一定會在既往的優秀傳統和現實創新基礎上,再接再厲,再出精品,再做奉獻。我們廣東社會學學會以及其他協辦單位,一定會一如既往,繼續支持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不斷創新發展,共同努力,共同探索,打造更加堅强有力的學術共同體,爲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充分發揮學術智庫作用,爲推進廣東在新發展階段實現高質量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廣東醫科大學副校長丁元林教授在致辭中表示,廣醫大作爲廣東最大的醫療衛生人才培養基地,在今年的抗疫鬥争中,充分彰顯了偉大的中國抗疫精神。本次論壇要論的是習近平總書記闡述的中國抗疫精神的豐富内涵,是中國抗疫精神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是抗疫持久戰中彰顯的中國共産黨集中統一領導的政治體制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比較優勢,是後疫情時代如何高揚和踐行中國人民這種偉大的抗疫精神,並以此引領和助推全國精神文明建設,搆築好中國人民的精神家園,引領和助推廣東首創的精神文明學邁上新台階,講好一個個中國抗疫故事。
二、論壇主題報告述要
集體合影之後,本次論壇進入第二階段,廣東省社科聯顧問、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廣東社會學學會終身名譽會長範英研究員作了題爲《中國抗疫精神觀要》的主題報告,就中國偉大抗疫精神研究前提涉及的五觀、中國偉大抗疫精神主體内涵凸顯的五觀、中國偉大抗疫精神鮮明特徵集結的五觀、中國偉大抗疫精神重大價值聚焦的五觀分别作了系統闡述。他認爲,研究中國偉大抗疫精神這一重大專題,首先需要對中國抗疫精神研究涉及的現實定位觀、基礎理論觀、對口借鑒觀、前期嘗試觀和精準厘定觀等五大前提作出介析;其次,中國抗疫精神主體内涵凸顯了“生命至上”的人權觀、“舉國同心”的民心觀、“捨生忘死”的生死觀、“尊重科學”的求是觀和“命運與共”的大同觀;再次,中國抗疫精神鮮明特徵集結了堅强執政的領導觀、國家優越的制度觀、聚力深厚的愛國觀、持續踐行的國際觀、綜合國力的後盾觀;最後,對中國抗疫精神重大價值所聚焦的五觀即民族精神的優秀傳承觀、中國精神的現實踐行觀、時代精神的革新探索觀、人類精神的共愛和諧觀和文明精神的攀登追夢觀進行了逐一介論。這一主題報告系統、新穎的觀點和他精撰的11首大氣磅礴的《中國抗疫精神頌》詩話,引起全體與會者的熱烈反響。本場主題報告由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原常務副會長、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劉小敏研究員主持。
三、論文代表發言拾英
本次論壇的第三階段是論文作者代表發言。這一階段共分五場,由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副會長戢鬥勇教授、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副會長李國興教授、廣東社會學學會副會長任映紅教授、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副秘書長劉小龍教授、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副會長温朝霞教授等主持。與會專家學者圍遶中國偉大抗疫精神的主體内涵、鮮明特徵、重大價值,以及中國抗疫精神對精神文明建設的提昇、對時代精神的重大意義、道德治理、彰顯的人文精神、抗疫精神與中華民族凝聚力、文明生活、國家形象、國際合作、意識形態、中美抗疫的比較研究等不同角度進行了廣泛交流和深入研討,從學理層面與實踐緊密結合上梳理、挖掘和昇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在抗疫鬥争中展現出來的、撼動世界的中國抗疫精神,不斷推動學術理論創新,謳歌英模、强根固本,大力弘揚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論壇學術研討氣氛熱烈、精彩紛呈。現簡要綜述如下:
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會長、廣東藥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原院長吕志教授在提出,偉大抗疫精神從五個方面豐富了精神文明建設的内涵:“生命至上”彰顯了人民利益高於一切的宗旨,這是精神文明建設的基本準則;“舉國同心”展現了中國人民萬衆一心的團結偉力,這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目標;“捨生忘死”體現了中國人民敢於壓倒一切苦難的頑强意志,這是精神文明建設的崇高境界;“尊重科學”展示了中國人民求真務實的求是態度,這是精神文明建設的基本要求;“命運與共”體現了中國人民和衷共濟、愛好和平的道義擔當,這是精神文明建設的世界意義。因此,偉大抗疫精神對精神文明建設具有促進作用,同時也給精神文明建設帶來了新的提昇:抗疫精神拓展了精神文明建設的具體形態,彰顯了精神文明建設的價值導向,爲精神文明建設提供了寶貴資源。偉大抗疫精神展現出新時代中國人民的精神風貌,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將把精神文明建設推向新高度。
中共廣州市委黨校温朝霞教授認爲,在中國偉大的抗疫精神中,“生命至上”是重要的内容。“生命至上”這一偉大抗疫精神,集中體現了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底藴中的仁愛傳統,體現了中國共産黨人以人民爲中心的價值追求,彰顯了中國共産黨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和人民情懷。中國生命至上的抗疫精神與抗疫實踐,體現了中國共産黨執政爲民、關鍵時刻毫不遲疑把人民生命健康放在首位的責任擔當。
廣東省人口發展研究院院長董玉整教授提出,命運與共精神,是偉大抗疫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内在實質就在於强調携手合作、共克時艱和責任擔當;其理論基礎主要來自於中華傳統文化尤其是習近平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大力弘揚命運與共精神,有助於我們進一步增强自信、勇於擔當、奉獻社會。進一步鞏固和弘揚命運與共精神,有賴於在現實中大力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安全共同體和發展共同體。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偉大實踐中,中國人民堅定維護世界衛生組織權威,盡己所能向全世界提供抗擊疫情的物資、信息和技術幫助,與國際社會聯合研發新冠肺炎疫苗,並承諾將作爲公共産品與全世界分享,以實實在在的艱辛、奉獻和創造,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全方位地實踐和展示了偉大的命運與共精神。
廣州醫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朱雲副教授認爲,抗疫精神是在抗擊新冠肺炎中形成的衆志成城抗擊疫情的精神;時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創新。抗疫精神彰顯了時代精神的重大價值,也夯實和强化了時代精神的主題和核心。抗疫精神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藴,承繼紅色精神的譜系,折射出新時代的光華。在抗疫鬥争中形成的抗疫精神充分彰顯時代精神重大價值。主要表現在激發了中國科學抗疫的科學精神、促進了中國共同抗疫的合作精神、鑄就了中國引領抗疫的擔當精神這三個方面。抗疫精神彰顯了時代精神的重大價值,促進了時代精神的發展。
暨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江傳月教授認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從國家倫理、社會倫理和個體倫理的不同層面彰顯了道德正能量;同時,也暴露了部分地方政府官員不擔當或亂作爲、企業和個體行爲失範、媒體價值導向偏差等道德問題。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需要德治,要强化制度倫理,即遵循政府責任、尊重生命、最小傷害、公正等倫理原則健全制度體系;要遵循“德福一致”原則構建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治理的國家道德激勵體系;要推進相應公民道德建設舉措;要構建應對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輿論道德治理方案。
廣東警官學院嚴考亮教授認爲,中國人民的同心協力的力量,國家的社會制度優勢,中華人文精神的傳承與高揚,在這場波瀾壯闊的抗疫鬥争中得於充分彰顯。14億中國人民堅韌團結、協作奉獻,搆築起衆志成城戰勝疫情的堅固防綫,彰顯了中國人民的偉大力量,在抗疫實踐中彰顯了偉大的中華人文精神。在這場重大抗疫鬥争中,中華人文精神演化彰顯爲一種偉大的“抗疫精神”。2020年中國抗疫的偉大實踐再次彰顯中華人文精神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精神,并且得到大力傳承和弘揚。
深圳市紀委幹部李彬認爲,尊重科學,集中體現了中國人民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實踐品格。面對前所未知的新型傳染性疾病,我們秉持科學精神、科學態度,把遵循科學規律貫穿到决策指揮、病患治療、技術攻關、社會治理各方面全過程。可以説,本次抗疫不斷豐富了崇尚科學精神的中國内涵。弘揚科學精神應當成爲我們時代的最强音,當下要在全社會大力培育和弘揚科學精神,不斷提高公衆的科學素養,讓科學精神成爲中國文化的一部分,要營造追求真理、探索真理、捍衛真理的社會氛圍,摒棄對科學功利的崇拜,在全社會形成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環境。
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嶺南文化研究院戢鬥勇教授提出,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鬥争,是“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争”之一,其“新的歷史特點”需要不斷探索和總結。簡而言之,偉大抗疫精神是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中國人民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並取得偉大勝利所展現的新風貌。偉大抗疫精神的時代特徵表現爲四個方面:一是優秀傳統特徵,這是中國抗擊疫情的文化基因即其生成的淵源和密碼;二是堅强引領特徵,中國共産黨的領導和制度優勢,這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無法照搬的獨有政治特色;三是愛國動力特徵,這是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早日實現的精神動力;四是國際合作特徵,這使中國的抗疫具有了國際視野。認識偉大抗疫精神的時代特徵,有助於從外在風貌深入其内在本質,從而對中國抗疫精神的内涵進行深入詮釋,這也是弘揚抗疫精神、助推文明建設的應有之義。
廣東醫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曾競副教授認爲,“新冠病毒”疫情防控,彰顯了中華民族歷史上長久以來的以大局爲重的整體主義精神,守望相助、友善團結、共克時艱的民族共同體意識,更以改革創新、科技防疫、理性反思賦予了時代精神以新的豐富内涵。世界各國防控疫情的思維和舉措背後凸顯的是價值觀念體系的差别。中國的抗疫成果使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中國模式”“中國方案”提供給世界一種新的抗疫思維和價值觀念以資借鑒。
中共廣州市委黨校哲學與文化教研部副主任霍秀媚教授認爲,2020年,我國人民在共同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鬥争中形成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這一抗疫精神是中華民族抗疫實踐的真實寫照,極大地豐富了中華民族精神,使中華民族凝聚力空前高漲,也進一步推動着中華民族凝聚力的鞏固發展,成爲我國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力量。
南方醫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荆世群副教授提出,生態危機是重大疫情的基本原因,現代社會運行方式是重大疫情的促動因素,不良生活方式則是重大疫情的直接誘因。重大疫情是對一個國家、一個社會乃至對人類社會、人類文明的一場嚴峻考驗。我們要全面深刻地總結抗擊和防控疫情的經驗教訓,時刻準備預防和迎戰下一次疫情的發生。牢固樹立生命共同體意識、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增强憂患意識和風險意識,不斷提高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是我們防治疫情的長久之道。
廣州大學駱風教授認爲,作爲實踐文明的生活方式—文明生活,在防疫抗疫中發揮了防止疫情發生和傳播,增强人類體制和抗病能力以及改善病患疾病症狀的功能,也成爲抗疫精神的源泉。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鬥争中,我國人民一方面發揚和傳承從古至今所積累的抗疫經驗,一方面實踐和凝聚抗疫精神,引導人們適應當下的嚴峻形勢,爲保障疫情下的生命健康和生活幸福提供了堅實基礎,必將促使文明生活的不斷發展。在疫情常態防控階段,積極參加愛國衛生運動,繼續做好家庭和個人防護,發現病患要及時送醫和隔離,對於患者要有人道主義精神,保持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使用手機等傳媒工具等,是抗疫時期文明生活的基本要求,也是抗疫取得勝利的基本保证。
廣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護理部張寶芝提出,此次新冠疫情“全球化”給人類歷史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疾殤之痛。在本次疫情防控中,醫療機構尤其是二級以上醫療機構,作爲參與抗擊疫情的最後防綫和風眼地帶,與新冠肺炎病毒零距離接觸,是與死神較量的最後戰場和核心戰場。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在面對新冠肺炎患者密集、被感染風險極高、任務艱巨等情况下,醫務人員懷揣敬畏之心,不負使命擔當,身先士卒,衝鋒在疫情防控一綫,日夜奮戰,捨生忘死,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醫療機構以自己獨特的社會職能貢獻了任何機構都無法替代的集體智慧,踐行了使命擔當、全員奮鬥及愛國愛院的華夏命運共同體的集體抗疫使命。
廣東藥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劉小龍教授提出,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這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在革命、建設和改革各個歷史時期,我們黨始終堅持一切從人民利益出發,緊緊依靠人民力量取得勝利。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場看不見硝烟的戰争,尤其需要堅持人民主體性的價值遵循,爲人民而戰,靠人民而勝。正是堅持人民至上,疫情防控阻擊戰才能取得重大戰略成果,才更加彰顯我國的體制優勢、體系優勢、體量優勢,才更加焕發出同舟共濟、患難與共,顧全大局、無私奉獻,白衣執甲、逆行出征,聞令而動、能打硬仗的抗疫精神。中國抗疫鬥争偉大實踐有力彰顯了人民至上的執政理念,闡釋了疫情防控工作的價值遵循,詮釋了中國共産黨以人民爲中心、將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治國理政核心理念和使命擔當。群衆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衆是中國共産黨力量的源泉,只有充分重視人民群衆的關鍵作用,營造激發群衆創造力的良好氛圍,發起廣泛動員組織,凝聚群衆智慧力量才能消滅疫情,保障人民群衆的生命健康安全。
深圳大學平湖醫院科教部主任劉楠教授認爲,偉大的抗疫精神,吸納和融注、化合了當代中國共産黨人和中華民族的衆多優秀精神基因,既是當代中華優秀精神基因的集成,也是當代中國精神的結晶,爲我們提供了取之不竭的精神寶藏。傳承偉大抗疫精神,就是要把其思想要素和精神力量滲透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以應對各種已知的或未知的、可測度或不可測度的危機和挑戰,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中山大學新華學院公共治理學院副院長譚昆智副教授提出,在舉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當下,中國抗疫精神承載着記録偉大時代、弘揚中國精神的使命,傳遞着生命至上、人民至上、家國一體的理念,構建了豐富多元的視聽内容生態,詮釋着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深刻内涵。中國抗疫精神以其强大的傳播力和影響力,彰顯着人類對抗病毒的物質力與精神力,展現了中國負責任大國的形象。深刻把握中國共産黨領導人民抗疫的精神密碼“生命至上”。爲國家形象的同舟共濟、衆志成城戰勝疫情傳遞了力量和希望,也爲世界各國共同抗疫注入强大信心與重要動力。
珠江電影制片廠原黨委副書記陳芳芳認爲,在我國整個防疫、抗疫過程中,我們始終都堅持和發揚了這種國際合作精神,形成勢不可擋的世界抗疫共同體。這種世界抗疫共同體必須主要做到以下五點,即:在世界防疫、抗疫面前,全人類各國,若能實施“和平共處”“天下一家”“互惠互利”“敢於擔當”“人人平等”二十字爲主要内容的措施,我們就能盡快遏制這場新冠肺炎病毒對人類的襲擊,恢復和促進世界的和平、安全與發展新格局的形成。
暨南大學黨委宣傳部原部長楊鬆教授提出,中國抗疫精神是以中國精神爲根基和依託,並從中孕育成長起來的一種特定精神。中國抗疫精神不僅爲祖國内地人民打贏這場新冠疫情注入强大的精神動力,也爲香港愛國同胞打贏這場特殊的戰役注入强大的精神支柱。中國抗疫精神與香港愛國同胞一體相連,香港愛國同胞高度關注内地疫情發展和抗疫工作,通過各種方式和渠道自發向内地捐款捐物,充分展現了香港愛國同胞與祖國人民守望相助、携手同心的骨肉親情。
暨南大學應急管理學院盧文剛副教授提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戰役中形成的抗疫精神,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藴,是中國核心價值的精煉,是表現中國特色的時代精神。深圳作爲超大城市,疫情防控難度極大,但是面對疫情大考,深圳憑藉其自身良好的統籌管理能力交出了一份優异答卷,並在抗疫實踐中發展出具有城市特點的抗疫精神,走在前列的尖兵示範精神、理性冷静的務實精神、“深圳智造”的創新精神、包容接納的暖心精神、迎難而上的奮鬥精神、依法防控的法治精神是深圳抗疫精神的精華,亦是中國抗疫精神的深圳表達。讀懂深圳抗疫精神,講好深圳抗疫故事,對於深圳自我發展和向全國、全世界推廣深圳抗疫經驗具有重大意義。
廣州華立科技職業學院廖良初教授認爲,中國人民具有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在抗擊新冠疫情戰鬥中,中華兒女萬衆一心、衆志成城,表現出極高的愛國主義熱情,譜寫了華夏千年史册上的愛國主義詩篇。其愛國主義精神突出表現爲對中國共産黨衷心擁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無比自信、對疫區同胞深厚關愛、對“抗疫”英雄無限敬仰、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斷奮鬥的情感和行動上。
廣東藥科大學遠志書院講師樑清光認爲,在偉大新時代抗疫精神内涵的基礎上,新時代抗疫精神在大學生思想引領工作中的時代價值得以彰顯,具體表現爲:以“生命至上”的價值追求築牢以人爲本的理想信念、以“舉國同心”的擔當精神匯聚磅礴的時代力量、以“捨生忘死”的頑强意志堅定爲人民服務的宗旨、以“尊重科學”的求實作風踐行遵循客觀規律的科學精神、以“命運與共”的大國形象詮釋大愛無疆的大國擔當。面對當前大學生思想引領工作中較爲突出的問題,以中國抗疫精神爲基本點,闡述了相應的基本策略。
南方醫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紀超凡提出,偉大的抗疫精神藴含着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文化、中國社會主義價值觀的統一;給新時代青年擔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提供了五大奮鬥標尺,概括起來就是,生命至上是新時代青年使命擔承需要恪守的原則;舉國同心是新時代青年擔承使命需要擁駐的共識;捨生忘死是新時代青年擔承使命需要具有的品格;尊重科學是新時代青年擔承使命需要秉承的態度;命運與共是新時代青年擔承使命需要擁有的情懷。
廣東第二師範學院李季教授認爲,中國抗疫是文明抗疫,文明抗疫的倫理道德基礎是社會大衆的群我意識。群我意識是中國優秀傳統倫理道德的根基,中國抗疫精神凸顯出群我倫理道德的時代價值,群我倫理道德是新時代社會公民的文化自覺。培育社會大衆和未成年人群我倫理道德意識,是新時代社會公民教育和學校德育不可或缺的一個主題。
南方醫科大學衛生管理學院雷娟副教授提出,遵行法紀精神是抗疫精神的題中之意,我國抗疫鬥争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的實踐經驗表明,在重大疫情兇猛來襲之際,國家必須適時頒佈有利於遏制疫情蔓延的法紀,强行限制人們的一些行爲,公民也只有嚴格遵行這些法紀,才能有效遏制疫情並取得重大戰略成果。此次爲防控造成全球危機的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各國所采取的以法律形式干預公民權利的强制性防控行爲,却引發了普遍討論,主要是持傷害原則與法律父愛主義觀點者各執一詞。應當秉持“生命至上”原則,對傷害原則與法律父愛主義進行實質性科學的揚棄,才是平衡個人權利與公共衛生利益天平的砝碼,爲重大疫情防控强制性行爲的正當性提供合法性依據。
南方醫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謝傳倉教授認爲,中國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所展現的强大的動員力,贏得了世界的廣泛贊譽。這種强大的抗疫動員力並非偶然得來,而是長期歷練積澱的結果。中國共産黨的領導是强大抗疫動員力的核心;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是抗疫動員力的有力保障;全力維護人民利益成爲抗疫動員的最大底氣;大幅躍昇的綜合國力和科技能力使抗疫動員有了强力的支撑;日益完善的國家治理是强大抗疫動員力的基本保证。
東莞理工學院城市學院新聞中心主任熊勁松教授提出,全球性爆發的這場新冠疫情可能會把人類社會引領進入一個嶄新的歷史時期,後疫情時代我國意識形態領域正面臨着意想不到的重大挑戰。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美國不斷的拉幫結派,中美大國競争態勢和對抗局面已經不可避免。中國一定要繼續發揚偉大抗疫精神,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以足够的理性審視和耐心來積極應對,千萬不能心存幻想。必須保持戰略定力,强化風險排查,打好主動仗,守好主陣地,牢牢佔領意識形態領域的戰略高地。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文化産業研究所張勇副研究員認爲,後疫情時代,我們應該建立一種什麽樣的生態文明觀?這决定着我們人類將擁有一個什麽樣的未來。新冠肺炎疫情危機的暴發,推動我們從加强生態共同體建設、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度,構建起和未來生態文明相一致的現代新型教育體系,努力實現環境與發展“雙贏”把建設生態文明的過程變成一個加快發展的過程,在全社會倡導一種科學、健康、文明的新生活方式,從法律上實施最嚴格的野生動物保護制度。
廣東醫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黄成華副教授提出,中美在抗擊疫情方面的表現反差巨大。中國在偉大抗疫鬥争中形成了偉大抗疫精神,生命至上是中國抗疫精神的核心要素之一。西方生命政治是美國抗擊疫情的大盤底盤,最終受資本邏輯的支配。西方生命政治容納不了生命至上,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是孕育生命至上的精神場域。
南方醫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李豆認爲,在同新冠肺炎疫情的殊死較量中,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鑄就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生命權是最基本的人權。生命至上作爲最基本的社會倫理,是偉大抗疫精神的價值引領:它内藴中國優秀文化的仁愛傳統,彰顯以人民爲中心的執政追求,凝聚社會疫情防控的强大合力,詮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國擔當。
華南理工大學博士研究生李蓮認爲,外交領域從來都是維護意識形態話語權的前沿陣地,“抗疫”期間,外交領域意識形態話語權維護趨於白熱化的根本原因在於中外信息流動存在的“逆差”對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的“抗疫”形象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西方媒體的傲慢與偏見對真實中國的塑造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中美之間實力較量出現的“落差”助長了冷戰思維、零和思維、逆全球化思潮的氣焰;而只有在外交第一綫,維護並牢牢掌握意識形態話語權,才能不斷揭露西方不良媒體抹黑中國的叙事邏輯,澄明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事實真相,構建傳播中國聲音、中國故事、中國精神的話語體系;同時,也才能在國内繼續增强廣大人民群衆决勝疫情的信心和决心,在國際社會繼續爲中國贏得更多的理解和認同。
四、論壇成功六大要訣
在論文作者代表發言環節全部進行完畢之後,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秘書長、廣東藥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張居永就本次論壇的組織和籌備情况及過程向全體與會代表作了詳細説明,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監事長、中共廣州市委黨校教授霍秀媚向全體與會代表宣讀了論文獲奬名單。主持人分别爲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副會長駱風和李季教授。
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會長、廣東藥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原院長吕志教授最後作論壇總結,認爲本次由廣東省社科聯主辦,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承辦,廣東社會學學會、南方醫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廣州醫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廣東藥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廣東醫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協辦的“嶺南首届抗疫精神論壇”經過一天半緊張的參觀交流,很好地完成各項預定議程,達成了各項預期目標。本次論壇5月份申報獲得省社科聯批準,6月份面向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廣東社會學學會的會員和社會各界進行徵文,共收到徵文110篇。經過論文審讀修改和專家評審,共評選出優秀論文特等奬、一等奬、二等奬共50篇。基本上完成專著《中國抗疫精神論研究》和《中國抗疫精神集論》撰稿任務,這兩本書將在會後由出版社正式出版。本次論壇非常成功高效,範英老會長作了題爲《中國抗疫精神觀要》的主題報告,從宏觀上對中國抗疫精神做瞭高水平的分析概括,内容充實、觀點獨到,發揮了對論壇的引領作用。數十位獲奬論文作者分别圍遶偉大抗疫精神,以及中國抗疫精神對精神文明建設的提昇、對時代精神的重大意義、道德治理、彰顯的人文精神、抗疫精神與中華民族凝聚力、文明生活、國際抗疫、意識形態、中美抗疫的比較研究等不同角度進行了全方位的拓展研究,可以説本次論壇的研究内容豐富、研究視野開闊、研究方法多樣,在廣東省乃至全國首開以抗疫精神爲主題的論壇先例,本次論壇將載入中國抗疫精神研究的史册。具體而言:
一是論壇主題具有領先性。在範英老會長的指導下,學會以敏鋭的視角捕捉到“中國抗疫精神”這一全新的當務之急的主題進行研究,力求把學術理論研究與社會現實問題相結合,賦予學術研究以鮮活的生命力,在全省、全國學術界處於領先地位。二是學會傳統具有延續性。學會歷來關注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就成爲一個致力於對精神文明領域相關問題進行研究探討的優秀社團。三是論壇作者具有廣泛性。從學會收到的110篇論文來看,呈現廣泛動員、積極參加的特點,作者來自各個不同的單位,既有高校的教師,也有一綫的工作者;既有高校的教授,也有在校的研究生;既有退休人員,也有實際部門的工作者;既有省内的作者,也有省外的作者。大家圍遶“中國抗疫精神”這個共同的主題,謳歌黨的領導,彰顯制度優勢,點贊英雄模範,展現精神定力。這也説明本次論壇徵文激發了人們的共識,充分發揮了大家撰文、探求的積極性,體現了學會在疫情防控鬥争中的積極作用,展現了民間學術團體服務人民、奉獻社會的價值所在。四是論壇内容具有創新性。本次論壇收到的論文涉及的内容廣、質量高,觀點新穎、視角獨特,研究分析獨到,有深度。例如,老會長範英的《中國抗疫精神觀要》等論文,都有很高的水平和質量,堪稱精品,深化和推進了對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偉大抗疫精神”的研究。五是論壇成果具有影響性。本次論壇的成果豐碩,創新性强,社會影響大,論壇受到了社科聯領導的充分肯定,《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社會科學報》《南方日報》、廣東人文社科網等新聞媒體給予介紹報導,有關“中國抗疫精神”的專著和優秀論文集將公開正式出版,積極推廣有關研究成果,將對學術理論界産生積極的引領作用。六是論壇的成功具有協作性。本次論壇的成功舉辦是由於主辦單位省社科聯及時批準立項,李敏專職副主席帶病到會指導講話;老會長範英研究員高瞻遠矚、身體力行,勤奮嚴格的要求;戢鬥勇教授嚴謹認真的論文把關;張居永秘書長、李小霧副秘書長加班加點的忘我工作;董玉整會長和廣東社會學學會、南方醫科大學、廣州醫科大學、廣東藥科大學、廣東醫科大學等4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給予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國内多家傳媒的廣泛報導等的多方協作、共同努力的結果,我勤代表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特向爲本次論壇的隆重召開、圓滿成功付出辛勤勞動的諸位作者、論文評閲者、大會交流者和會務人員表示衷心的致謝。論壇總結主持人係廣東醫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黄祖輝教授。
五、國内媒體廣泛報導
鑒於本次論壇的領先性、創新性和影響力,論壇結束後,中國社會科學網當日晚間率先以《嶺南首届抗疫精神論壇在東莞舉辦》爲題進行了宣傳報導,《人民日報》客户端廣東頻道和《光明日報》客户端於論壇結束次日分别以《全國首個“中國抗疫精神論壇”在東莞松山湖舉辦》《“中國抗疫精神論壇”在廣東東莞舉行》爲題進行了宣傳報導。此外,廣東人文社科網及廣東社科微信公衆號、南方日報理論版也分别以《2020嶺南學術論壇之“嶺南首届抗疫精神論壇”在東莞成功舉辦》《弘揚抗疫精神 推進文明建設》爲題進行了宣傳報導。上述新聞媒體的宣傳報導進一步彰顯和擴大了本次論壇在國内、省内的學術影響力,對於推動學會各項工作創造性發展必將産生深遠而重大的影響。
此外,在本次論壇上,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和廣東社會學學會還特别向與會者贈送了老會長範英新近出版的《中國糧食學先驅——陸精治及糧食學大著》和範英、董玉整主編的《家爲國本 善爲家根——<範仲淹家風百首謡>讀感集》作爲學術交流和配合中國抗疫精神論壇召開的兩部作品。
(綜述者曾長隽,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理事、廣東藥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張居永係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秘書長、廣東藥科大學醫藥人文研究中心主任兼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副教授,發表在《文明與社會》2020年12月11日總第440-442期)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