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學者、兩會終身名譽會長範英先生爲分類總結、回顧中國精神文明學(意識社會學)大型叢書已出版的百餘部、數千萬字著述之主體觀點,特以詩詞形式分别將該大型叢書的醫改論專題和家國論專題寫成兩部長篇詩著。這些詩著也同時爲當前持續進行的抗疫鬥争或兩會今年即將舉辦的“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的重要論述及其在廣東的實踐”主題論壇徵文試作抛磚引玉。限於篇幅,本刊僅將這兩部長篇詩著的主體搆架轉登如次以饗讀者。
一、《醫改論詩草》簡介
序 語
本人於20世紀80年代至今,在長期主編兼寫作百餘部、數千萬字的中國精神文明學(意識社會學)大型叢書中,除已出版的《範仲淹家風百首謡》這一長篇詩著外,還較常以詩詞形式爲某部著述寫過相關章目的引子。
把這種詩詞等嵌入哲學社會科學爲主的學術理論著作之中,旨在力求將抽象化的語言與文字轉换成較爲形象化的語言與文字,力求將較爲枯燥的東西變成較爲生動的東西。這種嘗試當然不能代替邏輯較爲嚴密的學術理論著作的科學性,但多少似可增加學術理論著作的可讀性與吸引力,百餘部著作因而積成了大批這種詩詞等。
其中,由這種詩詞等形成的《醫改論詩草》,是對中國精神文明學(意識社會學)大型叢書的《和諧醫患關係建設概論》(2008年)、《文化管理創新模式初探——全國文明先進典型廣東省中醫院的綜合考察》(2010年)、《機制管理創新模式概論——全國文明先進典型高州市人民醫院改革巡禮》(2010年)、《特色管理創新模式研究——東莞市太平人民醫院實事求是地改革的路向》(2011年)、《鐘南山精神研究》(2016年)和《一切爲了人民健康——清遠市人民醫院服務管理創新模式研究》(2019年)等專論我國及廣東醫療衛生事業改革創新的著作中各書詩詞等的總匯。本集詩草之命名便是從此而來之。
關於中國精神文明學(意識社會學)大型叢書的主旨,是從中國特色、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上,尋求具有時代價值、世界意義的學術理論、實踐導向與人文關懷;更從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著作中尤其重視的“大世界”“大社會”和“大文明”的高度上,來考察人們熟知的陸地社會,人們漸知的海洋社會與人們待知的太空社會,及它們緊密關聯的内在邏輯、文明相成與世界變遷。這些綜觀與宏觀思維,大都通過諸多的中觀、微觀與質觀思維和文字加以論説,並以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和廣東社會學學會等爲中堅,不斷開拓創新,不斷奮鬥前行。
在該大型叢書主旨之下前述的《和諧醫患關係建設概論》等數部著作之總體是專門從我國醫療衛生事業這一領域來展開的,這是它們的共性。此外,它們各自的具體主題與内容又有所區别,並一起組成《醫改論詩草》。
其一的《和諧醫患關係建設概論》這部著作,集中論述了建設和諧醫患關係的重大現實意義;結合古今中外的歷史與現實,分析了和諧醫患關係的特徵和内容;從經濟建設、文化建設、道德建設、法制建設、體制改革、醫院管理、輿論營造以及醫患心理素質建設等方面重點回答瞭如何建設和諧醫患關係,力求較有深刻的理論探討,又有較爲具體的實踐案例,以體現理論聯繫實際、理論爲實踐服務的學風。該書各章的詩詞就是《醫改論詩草》之第一篇即“和諧篇”的來源。
其二的《文化管理創新模式初探——全國文明先進典型廣東省中醫院的綜合考察》這部著作,以《和諧醫患關係建設概論》爲基礎,深入到全國文明先進典型的廣東省中醫院進行全面調研、總結,提昇其實踐做法並概括爲“文化管理創新模式”加以推廣。該書主要論述廣東省中醫院文化管理創新的文化前提、行業責任、自覺行動和豐碩成果;重點論述了該模式具有精育和諧文化、狠抓機制創新、强化競争技能、鎚煉品牌形象、護佑精英人才、開壇拜師受徒、厚積臨床真知、嚴把醫療質量、力達教學上乘、苦攻科研難關、激勵青年奮進、弘揚英模價值、倡行醫德醫風、崇尚患者至上和牢記黨的建設等基本内涵;最後論述了爲該院文化管理創新模式如何不斷完善所作的一批對策性建議。該書各章中的詩詞就是《醫改論詩草》之第二篇即“文化篇”的來源。
其三的《機制管理創新模式概論——全國文明先進典型高州市人民醫院改革巡禮》這部著作,是在前述兩部著作完成後,再次深入基層,到廣東邊遠的粤西山區縣級市——高州市人民醫院作實地調研並寫成此書。我們認爲,將該院的經驗總結爲“機制管理創新模式”是合適的。因此,該書首先論述了該院在長期改革開放中形成的這種模式激發的豐碩成果;接着分别論述了該院該模式自身具有的層級責任機制、品牌戰略機制、選賢任能機制、誠信服務機制、診療規範機制、績效考評機制、奬懲激勵機制、資源配置機制、分配保障機制、文化培育機制、醫德廉正機制、審美追求機制、傳播隨緣機制、院務公開機制、監督檢查機制、醫患和諧機制和長效發展機制的各自内涵及今後如何完善這種模式的設想等。該書各章中的詩詞就是《醫改論詩草》之第三篇即“機制篇”的來源。
其四的《特色管理創新模式研究——東莞市太平人民醫院實事求是地改革的路向》這部著作,是經過實地調研之後,專爲東莞市市級太平人民醫院撰寫的,並從相對區别於廣東省中醫院的“文化管理創新模式”和高州市人民醫院的“機制管理創新模式”的“特色管理創新模式”上加以考察。在對該院改革創新的艱難行程作了論述的基礎上,分别對其堅强有力的集體領導、明確有序的價值理念、規範有效的制度建設、不斷進取的技術創新、公平合理的利益導向、開放融通的經營法則、透明適宜的設備管理、全面順暢的信息工程、關係全局的財務調控、運作高效的後勤改革、層次遞進的人才培養、結搆合理的工作團隊、影響廣泛的社區服務、立足現實的形象塑造、豐富多彩的醫院文化、高雅文明的審美追求、人文關懷的幸福感受和務實勤儉的黨群組織等18個特色組成的管理創新模式展開了理論與實際緊密結合的論説。該書各章中的章引“三字經”就是《醫改論詩草》之第四篇即“特色篇”的來源。
其五的《一切爲了人民健康——清遠市人民醫院服務管理創新模式研究》這部著作,通過對廣東粤北這一山區市人民醫院的全面調研,提出了該院“服務管理創新模式”的總體搆思及由此轉换而來的“一切爲了人民健康”這一價值理念和醫療衛生事業公益性爲本的案例解剖。書中以習近平健康中國的全新理論與建設實踐爲指向,對該院的服務歷程、服務戰略、服務價值、服務制度、服務文化、服務團隊、服務領域、服務質量、服務方式、服務流程、服務手段、服務設施、服務資金、服務績效、服務交流、服務評價、服務形象和服務願景等均作了一一研究。該書各章中的詩詞就是《醫改論詩草》之第五篇即“服務篇”的來源。
其六是已出版的《鐘南山精神研究》及待出版的《有一種精神叫鐘南山》兩部著作,研究的對象均係當代大醫鐘南山院士這一活着的全國醫衛界先進典型、英模代表。在此前的多部著作中,我們主要是寫作那些先進醫院的集體,但也曾分别對國内一批著名的老中醫、著名的醫衛界人士(包括已逝與健在的)作過不同程度的介説,只是没有把他們如鐘南山院士這樣的作專題、專書的論述,更没有以個體命名進行其“精神”的系統研究。因此,我們在《鐘南山精神研究》一書中,則對鐘南山精神的背景研究、緣起研究、思路研究、概念研究、内涵研究、質體研究、價值研究、事迹研究等分别作出了專題、專書的探討。我們認爲,鐘南山精神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精神、中國民主革命時期和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時期的優秀精神以及人類共同凝成的優秀精神的孕育與弘揚——一句話:鐘南山精神是源於古今中外並具其個性特色的優秀精神。其内涵主要表現爲十二大要素(詳見《醫改論詩草》之第六篇各首)。因其時代價值、人類價值所凸顯的價值質體即人道主義精神典範、社會主義精神楷模和共産主義精神榜樣三者的有機統一,各階層人士均可學習借鑒。以上該書等的相關各章詩詞就是《醫改論詩草》之第六篇即“大醫篇”的來源。
概而言之,把認識世界、傳承文明、創新理論、資政育人和服務社會作爲中國精神文明學(意識社會學)大型叢書的根本宗旨,並由此引産而來的《醫改論詩草》等多類專題性詩草,雖异於風花雪月或金戈鐵馬的千古流唱,也自知難有詩詞家們的專業與特長,但屬個人的一種表達方式,或能作爲助呼助喊前旨的點滴之聲,如此而已。餘不贅言,是爲序語,僅供一笑。
2022.6.18於裕園
後 記
《醫改論詩草》係範英等於20世紀80年代至今長期主編的中國精神文明學(意識社會學)大型叢書之第102部,也係繼2019年廣東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範仲淹家風百首謡》之後的第二部詩草,均由範英所著,這在以哲學社會科學學術理論著作爲主的該大型叢書裏頭是頗爲鮮見的一種形式。
《醫改論詩草》共由106首組成,皆從前述大型叢書專論我國醫療衛生戰綫逐步深化改革開放的多部著述的各章詩詞中來。同時對該大型叢書中專論我國醫療衛生戰綫逐步深化改革開放的多部著述各所論説的具體主題與内容,也分别在各首詩詞前作了盡量簡明的介述,以便增進讀者的瞭解。但詩詞的表達形式與學術論著的表達形式畢竟不同,只是作爲該大型叢書寫作進程中的一種嘗試而已。
《醫改論詩草》中涉及的相關專題的多部著作,始自2008年,止自2021年,期間的時間跨度較大,前後之間國内形勢的發展變化更大,本詩草如同相應的那些專論該具體主題與内容的學術理論著作一樣,既是一種文字的留照,又是一種不斷探索的鞭策,不足之處恭請熱心者指正。
《醫改論詩草》的編輯、出版與中國精神文明學(意識社會學)大型叢書編委會、相關著作各作者、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廣東社會學學會和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等的共同努力密不可分,與本詩草的編務李小霧、陸紅、宋立、範鵬宸等同志的具體服務密不可分。在此誠對上述單位及個人特表衷心的致謝。
作 者
2022.6.22
二、《家國論詩草》簡介
序 語
本人於20世紀80年代至今,在長期主編兼寫作百餘部、數千萬字的中國精神文明學(意識社會學)大型叢書中,除已出版的《範仲淹家風百首謡》這一長篇詩著外,還較常以詩詞等形式爲某部著述寫過相關章目的引子。
把這種詩詞等嵌入哲學社會科學爲主的學術理論著作之中,旨在力求將抽象化的語言與文字轉换成較爲形象化的語言與文字,力求將較爲枯燥的東西變成較爲生動的東西。這種嘗試當然不能代替邏輯較爲嚴密的學術理論著作的科學性,但多少似可增加學術理論著作的可讀性與吸引力,百餘部著作因而形成了大批這種詩詞等。
其中,由這種詩詞等形成的《醫改論詩草》,是對中國精神文明學(意識社會學)大型叢書中《和諧醫患關係建設概論》(2008年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出版)、《文化管理創新模式初探——全國文明先進典型廣東省中醫院的綜合考察》(2010年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機制管理創新模式概論——全國文明先進典型高州市人民醫院改革巡禮》(2010年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出版)、《特色管理創新模式研究——東莞市太平人民醫院實事求是地改革的路向》(2011年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出版)和《一切爲了人民健康——清遠市人民醫院服務管理創新模式研究》(2019年羊城晚報出版社出版)等專論我國醫療衛生事業改革創新一批著作中各書詩詞等的總匯,共106首,已於2022年8月由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出版。這可説是本人對中國精神文明學(意識社會學)大型叢書中關於中國醫療衛生事業改革創新的第一部詩草。
而現在出版的則是本人對中國精神文明學(意識社會學)大型叢書論及姓氏文化、家訓文化、家風文化、家庭文化、强省文化和强國文化等這些著作中相關詩詞等的總匯,應屬該大型叢書相關詩詞總匯的第二部詩草。她主要涉及該大型叢書一批由範英等撰寫的著述:如《家訓文化與家庭文化研究》(2018年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中國家風文化論略》(2019年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廣東先進文化發展論》(2003年廣東人民出版社)、《文化强國論》(2013年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範仲淹家風百首謡》(2019年廣東教育出版社)和《家爲國本 善爲家根》( 2020年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等共約250萬字,其中由本人撰寫、用作章引的詩詞等,因重點講的是文化家國諸事,故名曰《家國論詩草》。
《家國論詩草》中的所有詩詞等,其中大部分曾隨當時出版的中國精神文明學(意識社會學)大型叢書的某部著作發表過,但還有一部分來不及趕上隨書出版時間而在别處發表或存放在手。今次總匯時,對上述兩種詩詞等均作了一些小改或潤色,並對發表或寫作的時間順序作了邏輯上的調整,分設姓氏篇6首、家訓篇6首、家風篇12首、家庭篇18首、强省篇13首和强國篇50首,共105首。爲增進讀者對這些詩詞的背景或内容的瞭解,在各首詩詞等的前頭均作了較相對應的文字簡介,大體形式與《醫改論詩草》近同,但主題、内容與《醫改論詩草》有别。《醫改論詩草》專論中國精神文明學(意識社會學)大型叢書中關於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改革創新,《家國論詩草》則是專論該大型叢書中關於姓氏文化、家訓文化、家風文化、家庭文化、强省文化和强國文化的建設。
當然,無論《醫改論詩草》還是《家國論詩草》,均係中國精神文明學(意識社會學)大型叢書根本主旨的化身之一。該大型叢書的主旨,是從中國特色、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上,尋求具有時代價值、世界意義的學術理論、實踐導向與人文關懷;更從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著作中尤其重視的“大世界”“大社會”和“大文明”的高度上,來考察人們熟知的陸地社會,人們漸知的海洋社會與人們待知的太空社會,及它們緊密關聯的内在邏輯、文明相成與世界變遷。這些綜觀與宏觀思維,大都通過諸多的中觀、微觀與質觀思維和文字加以論説,並以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和廣東社會學學會爲中堅,不斷開拓創新,不斷奮鬥前行。
概而言之,把認識世界、傳承文明、創新理論、資政育人和服務社會作爲中國精神文明學(意識社會學)大型叢書的根本宗旨,並由此引産而來的《家國論詩草》等多類專題性詩草,雖异於風花雪月或金戈鐵馬的千古流唱,也自知難有詩詞家們的專業與特長,但屬個人的一種表達方式,或能作爲助呼助喊前旨的點滴之聲,如此而已。餘不贅言,僅供一笑。是爲序語。
2022.8.8於裕園
後 記
《家國論詩草》係範英等於20世紀80年代至今長期主編的中國精神文明學(意識社會學)大型叢書之第103部,也係繼2019年廣東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範仲淹家風百首謡》和2022年8月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出版的《醫改論詩草》之後的第三部詩草,均由範英所著,這在以哲學社會科學學術理論著作爲主的該大型叢書裏頭是嘗試性的、頗爲鮮見的一種形式。
《家國論詩草》由姓氏篇6首、家訓篇6首、家風篇12首、家庭篇18首、强省篇13首和强國篇50首共105首搆成,重點論寫這些篇章的文化起因、大體内容、各自特色及建設的必要性、緊迫性和意義所在等,既是對中國精神文明學(意識社會學)大型叢書中相關家國文化大批論著主體觀點的粗略回顧,又是强調這些主體觀點在當今仍須引爲重視並以詩詞等形式的淺顯表達,不足之處恭請熱心者指正。
《家國論詩草》的編輯、出版與中國精神文明學(意識社會學)大型叢書編委會、相關著作各作者、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廣東社會學學會和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等的共同努力密不可分,與本詩草的編務李小霧、陸紅、宋立、範鵬宸等同志的具體服務密不可分。在此誠對上述單位及個人特表衷心的致謝。
作 者
2022.8.28於裕園
(發表在《文明與社會》2022年8月31日總第452-453期)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